[原创] 文字乌托邦
2020-10-22抒情散文玄武
在某一类文字里,想像和激情高于一切。它们成为最高的美。我希望把它们的综合在文字里挥发到极致,梦想将语言最原始的美挥发到极致。目前来看,我只是竭力将语言的美凸现出来——也许还远远没有。一些文学理念发生混乱,开始坍塌。有时我在文字里凸现了个人的
在某一类文字里,想像和激情高于一切。它们成为最高的美。我希望把它们的综合在文字里挥发到极致,梦想将语言最原始的美挥发到极致。目前来看,我只是竭力将语言的美凸现出来——也许还远远没有。
一些文学理念发生混乱,开始坍塌。有时我在文字里凸现了个人的蔑视。比如对于某一类小说的蔑视。作为一种宏大的叙事方式,其拖沓和铺陈令人无法忍受,但尚不止于此。——成系统的叙事,是文学最重要的作用吗?何以它成为目前我们认可的最重要的文学形式?
于我,世界不是叙事性的。虽然我在文字里并不排斥叙事,但只会是碎片。也许我在有意拒绝叙事的完整性和单纯性。叙事只是方法的一种,手段的一种。目前它不会成为我文字的终极目的,我拒绝这样。而且,文字的美,难道能够仅仅在叙事里、在故事里得到完美体现?我怀疑,有时断然否定。如果讲故事,文字岂能超过我们生活的时代的、也许是最重要的艺形式——影像。它更直观,亲切,引人入胜。它诱惑、有时是不由分说地使文字成为它的附属品,成为它的工具。 我反对这些。反对那些孑然独立、完美无依的汉字沦落至此。既然它们的排列穷尽可能,便当有一种令人回味不尽的组合。这组合不依附于任何物的存在,它孤独而充满生机,它像世界本身一样,完美而并不完整。 我该承认我所书写的文字属于散文了。它不是诗歌,也不是小说。只能这样了。在我看来,一些文学革命,最先在散文领域里展开。散文成为最具文学暴力倾向的文体,它倾斜,晃动,综合多种表现手段以求表述准确、丰富,它具不确定性。这样理解,我愿意我的文字属于散文。虽则,我们目前看到的散文作品雷同单调、陈词滥调者比比皆是。但一些东西正在改变,一些东西正在生发。已经有很多人付出心血,现在,轮到我、轮到我们了。 我还该具体谈一谈我在文字里所做的一些令我羞惭的尝试,比如在《诸神记》和《东方故事》里。在我看来,夸父其实是关于时间的故事,奔月则是对女人虚荣、自恋、恐惧衰老的最高描述:一个女人,终于进入了她每天照着的镜子里,成为镜子里的自我,月亮正是这样一面镜子。而忧天的为人讥笑的杞人,分明是一个哲学家。我们想一下,杞人为什么为人讥笑?好龙的叶公为什么为人讥笑?为什么我们无视他们曾经真实的恐惧,将他们的故事仅仅作为一个简单化和脸谱化的成语?我们的脑子出了什么问题?我们的生活思维和创作思维中丢失了什么? 我们的思维中已经丢失了一份极为珍贵的东西。古代中国文学传统的“文以载道”一词,也许更充分说明了所谓的“文”的舍弃与建设的标准。我们逐渐将文理解为极为实用的甚至达到市侩地步的东西。这种实用,这种下意识的舍弃,成为我们一下笔就自然运用的东西,成为惯性。这种惯性,它把我们的文字拽向一个地方,我们还以为是我们自主的呢,是我们言之有物、表述准确呢。以至它使我们的文字变得了无生趣甚至面目可憎,我们却还在沾沾自喜:瞧!我写了多漂亮的文字! 而渐渐地,连我们的阅读都成了问题;一种平面式的阅读和一种同样平面式的理解,以及对作者写作的一种平面式的要求。
而我在个人的阅读和写作中,对那种白话文以来的中学生作文体写作厌倦透了。对那种比比皆是的貌似实用简约实则市侩的文风厌倦透了。对小说的铺陈、语句拖沓和缺乏想象力和与深度厌倦透了。对白话文仿照西文的造句方式和由此形成的笨重句式绝望透了。对翻译体文风厌倦透了。对铺天盖地的伪乡村诗歌散文厌倦透了。
这样子,我就渐渐说到了我写作《诸神记》和《诸神记》的初衷之一。我想得到一种形式,从整文到段落到句式,它富于包融性,它无止无尽,像神话中的息壤一样无限延伸。我将句式做了适度的改造,使其更符合我们一般口语中表述那样的句法结构,而非像普通话;我让句式不断跳跃,让每一句尽量使人看懂,以跳跃和省略来增加张力、运动感和内涵。我还以为这样子,我能得到一种暴烈、紧促、易变、内敛、充满激情的文风。 唉。我想得到一种文体,一种富于包融性和弹性的文体,一种东方式的东西,东方式的神秘、厚重和博大复杂,甚至东方式的脆弱,但去除了东方式的感怀伤世,那种在古诗词里无节制地蔓延的苍白的自怜的情趣情调;它像中国古代建筑那样子,有一种空间铺排开来的庄大。我还想做的别的什么,很遗憾,我可能在我的文字里远未做到。我不知道我现在是对自己灰心,还是对我有过或将有的读者;但我猜度他们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傻。谁知道呢。你说呢? 而我自己,至此,可能尚远远未说出我想说的一切。
于我,世界不是叙事性的。虽然我在文字里并不排斥叙事,但只会是碎片。也许我在有意拒绝叙事的完整性和单纯性。叙事只是方法的一种,手段的一种。目前它不会成为我文字的终极目的,我拒绝这样。而且,文字的美,难道能够仅仅在叙事里、在故事里得到完美体现?我怀疑,有时断然否定。如果讲故事,文字岂能超过我们生活的时代的、也许是最重要的艺形式——影像。它更直观,亲切,引人入胜。它诱惑、有时是不由分说地使文字成为它的附属品,成为它的工具。 我反对这些。反对那些孑然独立、完美无依的汉字沦落至此。既然它们的排列穷尽可能,便当有一种令人回味不尽的组合。这组合不依附于任何物的存在,它孤独而充满生机,它像世界本身一样,完美而并不完整。 我该承认我所书写的文字属于散文了。它不是诗歌,也不是小说。只能这样了。在我看来,一些文学革命,最先在散文领域里展开。散文成为最具文学暴力倾向的文体,它倾斜,晃动,综合多种表现手段以求表述准确、丰富,它具不确定性。这样理解,我愿意我的文字属于散文。虽则,我们目前看到的散文作品雷同单调、陈词滥调者比比皆是。但一些东西正在改变,一些东西正在生发。已经有很多人付出心血,现在,轮到我、轮到我们了。 我还该具体谈一谈我在文字里所做的一些令我羞惭的尝试,比如在《诸神记》和《东方故事》里。在我看来,夸父其实是关于时间的故事,奔月则是对女人虚荣、自恋、恐惧衰老的最高描述:一个女人,终于进入了她每天照着的镜子里,成为镜子里的自我,月亮正是这样一面镜子。而忧天的为人讥笑的杞人,分明是一个哲学家。我们想一下,杞人为什么为人讥笑?好龙的叶公为什么为人讥笑?为什么我们无视他们曾经真实的恐惧,将他们的故事仅仅作为一个简单化和脸谱化的成语?我们的脑子出了什么问题?我们的生活思维和创作思维中丢失了什么? 我们的思维中已经丢失了一份极为珍贵的东西。古代中国文学传统的“文以载道”一词,也许更充分说明了所谓的“文”的舍弃与建设的标准。我们逐渐将文理解为极为实用的甚至达到市侩地步的东西。这种实用,这种下意识的舍弃,成为我们一下笔就自然运用的东西,成为惯性。这种惯性,它把我们的文字拽向一个地方,我们还以为是我们自主的呢,是我们言之有物、表述准确呢。以至它使我们的文字变得了无生趣甚至面目可憎,我们却还在沾沾自喜:瞧!我写了多漂亮的文字! 而渐渐地,连我们的阅读都成了问题;一种平面式的阅读和一种同样平面式的理解,以及对作者写作的一种平面式的要求。
而我在个人的阅读和写作中,对那种白话文以来的中学生作文体写作厌倦透了。对那种比比皆是的貌似实用简约实则市侩的文风厌倦透了。对小说的铺陈、语句拖沓和缺乏想象力和与深度厌倦透了。对白话文仿照西文的造句方式和由此形成的笨重句式绝望透了。对翻译体文风厌倦透了。对铺天盖地的伪乡村诗歌散文厌倦透了。
这样子,我就渐渐说到了我写作《诸神记》和《诸神记》的初衷之一。我想得到一种形式,从整文到段落到句式,它富于包融性,它无止无尽,像神话中的息壤一样无限延伸。我将句式做了适度的改造,使其更符合我们一般口语中表述那样的句法结构,而非像普通话;我让句式不断跳跃,让每一句尽量使人看懂,以跳跃和省略来增加张力、运动感和内涵。我还以为这样子,我能得到一种暴烈、紧促、易变、内敛、充满激情的文风。 唉。我想得到一种文体,一种富于包融性和弹性的文体,一种东方式的东西,东方式的神秘、厚重和博大复杂,甚至东方式的脆弱,但去除了东方式的感怀伤世,那种在古诗词里无节制地蔓延的苍白的自怜的情趣情调;它像中国古代建筑那样子,有一种空间铺排开来的庄大。我还想做的别的什么,很遗憾,我可能在我的文字里远未做到。我不知道我现在是对自己灰心,还是对我有过或将有的读者;但我猜度他们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傻。谁知道呢。你说呢? 而我自己,至此,可能尚远远未说出我想说的一切。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