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鱼事[原创]
2020-10-28抒情散文瘦棠寒蝉
白鹤殿杂忆(2)白鹤殿近山,地高,却也多塘不少水。十八塘。浆泥塘。门前塘。后塘。塘里北水库。大大小小有七八口之多。那些水塘里野生着许许多多的鱼。鲫鱼。鳞鱼。青鱼。黑鱼。黄刺鱼……。爱鱼是孩子的天性,而抓鱼更是乡村的孩子的最爱。记得少时,我最
白鹤殿杂忆(2)
白鹤殿近山,地高,却也多塘不少水。十八塘。浆泥塘。门前塘。后塘。塘里北水库。大大小小有七八口之多。那些水塘里野生着许许多多的鱼。鲫鱼。鳞鱼。青鱼。黑鱼。黄刺鱼……。 爱鱼是孩子的天性,而抓鱼更是乡村的孩子的最爱。记得少时,我最爱做的梦,就是梦到老天下雨,梦到塘里的水都“哗哗”地满溢出来,蛛网似的大大小小的水沟里注满了水,水中游着数也数不清的鱼,大大小小的,捉不尽。那样的梦真的让我很开心,常常梦醒,我还闭着眼,不肯睁开,好让梦境在黑暗中多延续一会。
那时候,我有一爱好,听广播。听广播不为别的,比如谁谁打倒了。比如千篇一律的革命样板戏。这些都不在我关心之列。我关心的只有一样,天气雨报。如听到声音清脆的播音员播报出明天有雨,而且是大到暴雨时,心里就会莫明地兴奋起来,甚至常常因兴奋而整夜无法安睡。至于大暴雨会不会为庄稼和村庄造成灾害我是不会去多想的。有时心里还巴不得雨下得大些再大些,最好雷雨交加,雨水把十八塘、浆泥塘这些塘埂都冲垮了,这样我就可以混水捉鱼了。第二天,我总是一大早起来,如果老天跟我开个玩笑,是个明光光的大晴天,心里就会有许多的失落,如果是大雨如注,我整个的心思就全在雨里了。草草吃了点早饭,趁母亲洗碗锅或者喂猪不注意,寻个空隙儿,拿起斗笠,“泥籁头”(一种竹篾片编的装东西的工具),“刺溜”一下就跑到雨天雨地里去了。 大水沟,在我那样的年纪是无能为力的。因为,大水沟里水大流急,以我的一己之力根本没有办法把那些水堵住。我的目标只是那些小水沟。小水沟流水不急,我只须在水沟的末尾安上“泥籁头”(不让鱼因水退而循水逃遁),然后跑到水沟的上方,用石块,泥沙筑起一道“拦水坝”,让原有的水流改道,那时,最常用的“一劳永逸”的方法,就是把水汇入田地里,让水在田地里横冲直撞。这样我就不会有冲垮“拦水坝”之虞。这是我多次捉鱼总结出来的经验。这样我就可以尽兴地在只有少许积水的水沟里“扫荡”翻白的鱼儿,在小水沟中抓鱼,也常常会有意外的收获,我会收获到一条斤把重的“白节”(一种白鱼),和草鱼。因为忘情地抓鱼,整个人常常被雨水淋透,回家时,心疼我,怕我被雨淋坏身体的母亲,总是要赏我一顿竹条子,但竹条给我的痛,短暂而健忘,不似抓鱼带给我弥久的愉悦,我常常在挨打时向母亲发愿下回再不去了,可只要一听到雷响雨声,就像一个士兵听到冲锋号,或者是超级乐迷,听到一曲好听的歌,身不由已而重蹈覆辙了。 我最喜爱的季节无疑是夏天了。一到骄阳炙人的日子,我几乎整天整个人都浸泡在塘里,抓鱼、摸虾和塘螺,那时,我最爱去十八塘。十八塘,绝对是我们白鹤殿男孩们的乐园,十八个小塘连成串,塘中荷叶田田,飘香十里。远远望去,就象一串碧绿的珠子。十八塘让我喜欢的另一个原因是荷叶丛里能匿人。母亲出于安全考虑,反对我凫水,她只要在家中看不见我,就会拿着竹条子,到塘里来找我。如果我在十八塘,她就永远捉不到我,因为十八塘在田野中央,远远就能看到来人,而我看见母亲来了,就摘张荷叶顶头上,悄悄地从这一个塘逃到另一个塘,或者就在塘中站立成一株亭亭的荷。后来,因抓不到现成的,再说见我水性好,凫水没有多大的危险,而且,我每天都能摸回整盆的塘螺,这些螺蛳能在市场上买块把钱,她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但每天装模做样的告诫还是少不了的。 我从小淘气调皮。现在回想,小时候,因做错事,挨母亲竹条子最多的莫过于抓鱼惹的祸了。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因为去捉鱼,结果让一独轮车的青草被渠道里的水冲走了。那时候,我家里和村里大多数人家一样饲起了一头小牛犊,因村中饲牛人多,青草就变得稀少而宝贵,为了填饱牛的胃,人们须推着独轮车到十多里外的地方去割。那天,我母亲就是从十多里远的十里头割来了一车青草,因天色尚早,母亲还想再去多割点,她把车上的草卸在水渠上,把洗草的任务交给我了。母亲走后,邻居小伙伴张龙华跑来神秘告诉我,他说后塘因灌溉,水很浅,水中有很多鱼在跳,我一听,魂儿顿时就被那些鱼儿勾走了。我用一根扁担把青草潦草地一拦,就和龙华跑后塘去了。我和龙华俩人脱的赤条条,一个在塘东一个在塘西,在塘中把两只小腿蹬得震天响(赶鱼),因突如其来的响动,受了惊得鱼儿(白节)四处乱跳乱窜,抓白节我们很有经验,白节胆小,我们这样一闹,它就乱窜,乱躲,很多“白节”就会卡在石缝中,我们只须在塘埂的石缝中摸索,就能抓到几条。当我从石缝中摸到两条白节,兴冲冲地回到水渠去洗草时,我惊呆了——我用扁担拦住的青草不见踪影了。这下祸闯大了。晚上,母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中,明白事情后,雷霆大,她先是把我养在脚盆里的那两条“白节”泼到院子里,我看到那两条白晃晃的鱼儿在院子坚硬的地上蹦跳,然后,母亲从门(角)后,操起竹枝条儿没头没脑向我抽来,我不敢逃,只是号啕大哭,那一回母亲是真的生气了,任何人来劝都不听,直把我打的“溜溜肌工”(浑向上下都是竹条子抽打出来的伤痕)。在母亲的眼里,那一车的青草比那两条白节金贵的多,因为那是牛好几天的饭。说真的,母亲的那一次“毒打”真正让我长了记性,从此我明白了,任何事情都有轻重缓急,不能凭自己的好恶行事。那一次,也是母亲最后一次打我;打那后,尽管,我依旧喜欢捉鱼,但我再也没有因捉鱼而误过事,也没再挨过母亲的打,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那一次打,让小小的我一下子懂事长大了。 在我的记忆里,一年到头来,村里最热闹最让人兴奋的数腊月里放水抓鱼了。那时候,村里没有抽水机,抓鱼的过程很原始,队里安排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用锄头和铁锹把塘埂扒开,让塘中水自然下流,决水处用几根杉树刺拦住,以防止鱼儿从决水口逃走。塘里的水一般都放不到底,最后,须用水车踏才能涸竭。放水一般从早上就开始了,而从那时候起,因农闲无事,塘埂上就会聚集着许多人,站着看着,说着笑着。时不时会有人因看到一条大鱼的跳起和箭一样窜动而惊叫不止,那惊叫声里也充满了惊喜和快乐。水渐渐少了,“白节”总是不息地此起彼落地跳着,有些跳着跳动着就跳到没水的泥泞的塘泥中了,雪白的身子一下子就变得黑糊糊的满是泥浆。塘中早有人站着,把一条条跳入塘泥中的白节不费吹灰之力地捡起,斤半以上大的就扔上岸来,小的就放到装着清水的便桶中,凑足一担了,有人便从塘里悠悠地跳起,飞快地挑到另一个塘中放了。再接着,那些稍大的鳞鱼,青鱼、乌子的宽宽的背就露出来了,而那些火一样鲜红的红鳞鱼总会引起围观者的赞叹声,甚至暗中祈求,傍晚分鱼时,能分到那条红鳞鱼。水干了,那些不甘就范的大鱼总是在人们捕捉时拚命地挣扎,溅起的泥水常常让捕捉者饱尝苦头,记得有一次,有三个大男人人合力围捕一条十多斤重的大黑鱼,捉了老半天也没能降服它,反而它横冲直撞把三个人都冲倒在厚厚的塘泥中,惹得岸止人哄笑不止┅┅ 分鱼同样很原始,一堆一堆均匀分好,按户分,然后抓阉,按抓到的阉拿回自己应得的那一。那一天夜里,家家户户都漂出鱼香。当然,当天煮的鱼通常都是最小的那一些,而那些大的鱼,总是在整理干净后,用绳子穿好,整个儿挂在檐下,那是过年时用来招待客人的。不太喝酒的父亲和母亲那天也总要喝一点老酒,把脸喝的红朴朴的,充满了幸福。
(2008年3月10日凌晨1:30)
白鹤殿近山,地高,却也多塘不少水。十八塘。浆泥塘。门前塘。后塘。塘里北水库。大大小小有七八口之多。那些水塘里野生着许许多多的鱼。鲫鱼。鳞鱼。青鱼。黑鱼。黄刺鱼……。 爱鱼是孩子的天性,而抓鱼更是乡村的孩子的最爱。记得少时,我最爱做的梦,就是梦到老天下雨,梦到塘里的水都“哗哗”地满溢出来,蛛网似的大大小小的水沟里注满了水,水中游着数也数不清的鱼,大大小小的,捉不尽。那样的梦真的让我很开心,常常梦醒,我还闭着眼,不肯睁开,好让梦境在黑暗中多延续一会。
那时候,我有一爱好,听广播。听广播不为别的,比如谁谁打倒了。比如千篇一律的革命样板戏。这些都不在我关心之列。我关心的只有一样,天气雨报。如听到声音清脆的播音员播报出明天有雨,而且是大到暴雨时,心里就会莫明地兴奋起来,甚至常常因兴奋而整夜无法安睡。至于大暴雨会不会为庄稼和村庄造成灾害我是不会去多想的。有时心里还巴不得雨下得大些再大些,最好雷雨交加,雨水把十八塘、浆泥塘这些塘埂都冲垮了,这样我就可以混水捉鱼了。第二天,我总是一大早起来,如果老天跟我开个玩笑,是个明光光的大晴天,心里就会有许多的失落,如果是大雨如注,我整个的心思就全在雨里了。草草吃了点早饭,趁母亲洗碗锅或者喂猪不注意,寻个空隙儿,拿起斗笠,“泥籁头”(一种竹篾片编的装东西的工具),“刺溜”一下就跑到雨天雨地里去了。 大水沟,在我那样的年纪是无能为力的。因为,大水沟里水大流急,以我的一己之力根本没有办法把那些水堵住。我的目标只是那些小水沟。小水沟流水不急,我只须在水沟的末尾安上“泥籁头”(不让鱼因水退而循水逃遁),然后跑到水沟的上方,用石块,泥沙筑起一道“拦水坝”,让原有的水流改道,那时,最常用的“一劳永逸”的方法,就是把水汇入田地里,让水在田地里横冲直撞。这样我就不会有冲垮“拦水坝”之虞。这是我多次捉鱼总结出来的经验。这样我就可以尽兴地在只有少许积水的水沟里“扫荡”翻白的鱼儿,在小水沟中抓鱼,也常常会有意外的收获,我会收获到一条斤把重的“白节”(一种白鱼),和草鱼。因为忘情地抓鱼,整个人常常被雨水淋透,回家时,心疼我,怕我被雨淋坏身体的母亲,总是要赏我一顿竹条子,但竹条给我的痛,短暂而健忘,不似抓鱼带给我弥久的愉悦,我常常在挨打时向母亲发愿下回再不去了,可只要一听到雷响雨声,就像一个士兵听到冲锋号,或者是超级乐迷,听到一曲好听的歌,身不由已而重蹈覆辙了。 我最喜爱的季节无疑是夏天了。一到骄阳炙人的日子,我几乎整天整个人都浸泡在塘里,抓鱼、摸虾和塘螺,那时,我最爱去十八塘。十八塘,绝对是我们白鹤殿男孩们的乐园,十八个小塘连成串,塘中荷叶田田,飘香十里。远远望去,就象一串碧绿的珠子。十八塘让我喜欢的另一个原因是荷叶丛里能匿人。母亲出于安全考虑,反对我凫水,她只要在家中看不见我,就会拿着竹条子,到塘里来找我。如果我在十八塘,她就永远捉不到我,因为十八塘在田野中央,远远就能看到来人,而我看见母亲来了,就摘张荷叶顶头上,悄悄地从这一个塘逃到另一个塘,或者就在塘中站立成一株亭亭的荷。后来,因抓不到现成的,再说见我水性好,凫水没有多大的危险,而且,我每天都能摸回整盆的塘螺,这些螺蛳能在市场上买块把钱,她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但每天装模做样的告诫还是少不了的。 我从小淘气调皮。现在回想,小时候,因做错事,挨母亲竹条子最多的莫过于抓鱼惹的祸了。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因为去捉鱼,结果让一独轮车的青草被渠道里的水冲走了。那时候,我家里和村里大多数人家一样饲起了一头小牛犊,因村中饲牛人多,青草就变得稀少而宝贵,为了填饱牛的胃,人们须推着独轮车到十多里外的地方去割。那天,我母亲就是从十多里远的十里头割来了一车青草,因天色尚早,母亲还想再去多割点,她把车上的草卸在水渠上,把洗草的任务交给我了。母亲走后,邻居小伙伴张龙华跑来神秘告诉我,他说后塘因灌溉,水很浅,水中有很多鱼在跳,我一听,魂儿顿时就被那些鱼儿勾走了。我用一根扁担把青草潦草地一拦,就和龙华跑后塘去了。我和龙华俩人脱的赤条条,一个在塘东一个在塘西,在塘中把两只小腿蹬得震天响(赶鱼),因突如其来的响动,受了惊得鱼儿(白节)四处乱跳乱窜,抓白节我们很有经验,白节胆小,我们这样一闹,它就乱窜,乱躲,很多“白节”就会卡在石缝中,我们只须在塘埂的石缝中摸索,就能抓到几条。当我从石缝中摸到两条白节,兴冲冲地回到水渠去洗草时,我惊呆了——我用扁担拦住的青草不见踪影了。这下祸闯大了。晚上,母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中,明白事情后,雷霆大,她先是把我养在脚盆里的那两条“白节”泼到院子里,我看到那两条白晃晃的鱼儿在院子坚硬的地上蹦跳,然后,母亲从门(角)后,操起竹枝条儿没头没脑向我抽来,我不敢逃,只是号啕大哭,那一回母亲是真的生气了,任何人来劝都不听,直把我打的“溜溜肌工”(浑向上下都是竹条子抽打出来的伤痕)。在母亲的眼里,那一车的青草比那两条白节金贵的多,因为那是牛好几天的饭。说真的,母亲的那一次“毒打”真正让我长了记性,从此我明白了,任何事情都有轻重缓急,不能凭自己的好恶行事。那一次,也是母亲最后一次打我;打那后,尽管,我依旧喜欢捉鱼,但我再也没有因捉鱼而误过事,也没再挨过母亲的打,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那一次打,让小小的我一下子懂事长大了。 在我的记忆里,一年到头来,村里最热闹最让人兴奋的数腊月里放水抓鱼了。那时候,村里没有抽水机,抓鱼的过程很原始,队里安排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用锄头和铁锹把塘埂扒开,让塘中水自然下流,决水处用几根杉树刺拦住,以防止鱼儿从决水口逃走。塘里的水一般都放不到底,最后,须用水车踏才能涸竭。放水一般从早上就开始了,而从那时候起,因农闲无事,塘埂上就会聚集着许多人,站着看着,说着笑着。时不时会有人因看到一条大鱼的跳起和箭一样窜动而惊叫不止,那惊叫声里也充满了惊喜和快乐。水渐渐少了,“白节”总是不息地此起彼落地跳着,有些跳着跳动着就跳到没水的泥泞的塘泥中了,雪白的身子一下子就变得黑糊糊的满是泥浆。塘中早有人站着,把一条条跳入塘泥中的白节不费吹灰之力地捡起,斤半以上大的就扔上岸来,小的就放到装着清水的便桶中,凑足一担了,有人便从塘里悠悠地跳起,飞快地挑到另一个塘中放了。再接着,那些稍大的鳞鱼,青鱼、乌子的宽宽的背就露出来了,而那些火一样鲜红的红鳞鱼总会引起围观者的赞叹声,甚至暗中祈求,傍晚分鱼时,能分到那条红鳞鱼。水干了,那些不甘就范的大鱼总是在人们捕捉时拚命地挣扎,溅起的泥水常常让捕捉者饱尝苦头,记得有一次,有三个大男人人合力围捕一条十多斤重的大黑鱼,捉了老半天也没能降服它,反而它横冲直撞把三个人都冲倒在厚厚的塘泥中,惹得岸止人哄笑不止┅┅ 分鱼同样很原始,一堆一堆均匀分好,按户分,然后抓阉,按抓到的阉拿回自己应得的那一。那一天夜里,家家户户都漂出鱼香。当然,当天煮的鱼通常都是最小的那一些,而那些大的鱼,总是在整理干净后,用绳子穿好,整个儿挂在檐下,那是过年时用来招待客人的。不太喝酒的父亲和母亲那天也总要喝一点老酒,把脸喝的红朴朴的,充满了幸福。
(2008年3月10日凌晨1:30)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