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供应粮喂饱的村庄

2020-10-28抒情散文于文华

乡土怀旧系列之一常常,会在梦幻里,在清醒时,在某个偶然的时刻,身不由己地掉入昨日时光的隧道里,摸爬,踯躅,流连,徘徊。不由自主地捡拾起以往岁月里的一些片段,而一些往事亦莫名其妙地粘连在一起,牵牵连连,连接成为一些模糊的画面。于是,我试着拿
乡土怀旧系列之一   常常,会在梦幻里,在清醒时,在某个偶然的时刻,身不由己地掉入昨日时光的隧道里,摸爬,踯躅,流连,徘徊。不由自主地捡拾起以往岁月里的一些片段,而一些往事亦莫名其妙地粘连在一起,牵牵连连,连接成为一些模糊的画面。于是,我试着拿起笨拙的笔,把这些记忆里有过疼痛,疼痛中夹杂着莫名的幸福,酸涩里缠着说不出甜蜜的往昔串联成为文字,以勉励自以为活的很累很苦闷的年轻人,让他们知道曾经的人们,度过了怎样的一段艰险的时日,又是以怎样的信念支撑着人生的命运,矢志不渝地顽强生存,并且在今天依然达观地生活,平和地面对甚至将那些灾难,痛苦踩踏在脚下,沉稳笑迎多少个未知数的安排。

 供应粮喂饱的村庄

  没有亲身经历过肚饿的人,不会明白人活在世上,吃饱吃好该是一种多么高级的享受。在西北,在传统的礼节里,现在依然残留着不少习俗,细细根究起来,发现基本都是人为了生存和活命想出的法子。河西农村过年时,到亲戚家拜年时,一般要提上十二个馒头。给过世的老人送葬也大多提馒头。可见一些根深蒂固的影响,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在人们岁月的方方面面。

  我常常发出感慨:过去我们是家长想方设法让我们吃饱肚子,能够吃一顿像样的饭食,觉得就是天大的福气。现在的孩子是无论多么好的饭菜,好像一般都提不起胃口和食欲。他们吃饭,纯粹是为了照顾家长的心情。在饭桌上,我不知一次地对我的孩子说:过去我们是抢着吃饭,生怕吃的慢些,锅里的就饭会吃的一干二净;现在我们是哄着叫你们吃饭,唯恐少吃些,家里的剩饭无法处理。孩子的一句话就把我噎在一边:谁要你生活在旧社会,现在是啥社会,还提那些陈谷子旧芝麻干啥!

  诚然,社会是一天天在向前推进,在日益进步繁荣,但我们是否就应该完完全全地忘记昨天的一切呢?是否对一些传统的古人敝帚自珍的东西一味抛弃到脑后呢?比如《朱子家训》里面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上了一些岁数,经过苦难浸泡的人就会明白:其实苦难也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所有的苦都不是白吃的。

  小时候,我们经常有肚子饿的咕咕叫的经历。因此设法找东西吃是那时农村孩子的必备的一项“生存本领”,也是生活的必须。尤其在青黄不接、家里面与柜米坛空空如也的时候,偷捋一些青粮食、拔出一根萝卜、一个葵花盘子、几个青涩的酸的掉牙的杏子,甚至一块已经被别人啃过的西瓜皮,都是充饥的最好食物。而所有这些都是集体财产,有专人看护。抓住是要扣家里大人的劳动工分的,但所有的吓唬和斥责,都无法抵挡我们想方设法“偷吃”东西的诱惑,记忆里曾经有那么多的偷吃食物的日子。常常,我们迫不及待地等啊等,终于等到母亲收工回家了——她顾不得擦一把汗水,来不及喝一口凉水,点火、烧水、做饭,几筷头酸菜,一些盐醋,几块土豆,几把面,就做出了一顿饭。后来,我渐渐长大了,见母亲劳累回来还得做饭,也学会了拌拌汤。饭做熟后,左等不见母亲回家,右巴望不见母亲的影子。兄妹几个饿的“哇哇”直哭。我骗他们说:饭还没有熟,得再捂一捂才熟。有次一位邻居听见哭叫声,说既然饭熟了,怎么不叫小娃娃先吃。我的回答是:放一会儿,拌汤就会稠些!实际上,我心里想着:如果弟妹们吃了,乏困之极的父母回家,饭不够咋办?再则,经过几次实际证明,清灵灵的拌汤,时间一长,的确会稠些,吃起来好像饿的感觉轻些。孔子说“三月不知肉味”,我们是几乎半年不见肉,只有家里来远道而来的显耀亲戚和工作组吃派饭时,才可以吃到零零星星的几点肉。再就是过年时才像模像样地吃几顿肉饭,其余时间,只能是“望肉兴叹”。(上高中时,吃学校大灶的饭,每每饭里的肉比别人多一两块而炫耀和自豪)

  我的父辈和家乡父老乡亲饿着肚子,依然平田整地,轰轰烈烈地开展各种大会战,粗茶淡饭没有也不会改变人们“愚公移山,战天斗地”的决心和冲天的宏伟斗志,他们开沟渠、挖地道(备战用的)、修水库、干农活。尽管任劳任怨辛辛苦苦劳作,但一家人的吃粮总是不够,但他们依然毫无怨言,勒紧裤袋支援国家建设,没有哪一年,少交过一粒公社下达的公粮任务。后来,国家为了人民的生活,在春荒时节,按人口供应一些杂粮,只是象征性地交些钱。我清楚地记得,有次我和小伙伴们骑着驴,跟着大人,去二十几里路外的公社粮站去领红薯片的经历。

   田野里的麦子已经窜出了整齐好看的麦苗。它们一棵棵精神抖擞,充满生命的活力和蓬勃的生机,望一眼,心里就有了活下去的欲望。毕竟只要有相依为命、相濡以沫的麦子,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的生存下去呢?可是,麦子再好,此时正在生长,还得忍耐一阵子。粮站门口,等待领粮的人排着长队。我们从驴上滑下来,追来追去,在人缝里和口袋遗漏下来的地上,看见白白的不完整的红薯片子,尽管不完整、尽管沾了不少泥土,但对于我们是极大的诱惑,趁人不注意,偷偷捡起来,小心地放到嘴里,使劲咀嚼起来——甜滋滋的,软绵绵的,好爽!既然这么好吃,我们就一个个蹲下来,仔细捡拾地上遗落的红薯片。但来领粮的谁都小心翼翼,怎么会有大量的红薯片子漏出来、撒出来呢?好不容易眼看就挨到我们队了,粮站的人却锁了门,把所有的人都赶出门外,说是下班了,他们要吃中午饭。没办法,我们在门外的草地上边等边放驴。天那么热,时间过的那么慢!要是平时,我们可以到远处,去玩沙子、捉沙娃娃(一种沙生的小动物),可今天的首要任务是领粮,跑远了,岂不是被别人捷足先登吗?再说,大门一开,我们就可以趁势溜进去,拾到几块是几块!我们饿的肚子难受极了,眼巴巴靠着粮站的大门蹲下来,静静等待着。

  终于打开了大门,我们按照粮站工作人员的呵斥,排好了一字长龙队,他们才“恍啷”一声,严肃地启开高大的粮库门。那里面的粮食可真多,比小山还高!我见工作人员在写写划划,在山样似的红薯堆里偷偷拿了几片,塞在口袋里,正要再次浑水摸鱼地偷拿几片时,那人转过头来,狠狠瞪了我一眼,吓的我再也不敢造次。我知道:老师讲过,这是集体的国家的财产,不能随意拿出!分明记得学习过的一篇课文中,有位小英雄为了保护集体的辣椒,被可恶的地主杀害,我怎么能这么做呢?我还知道,粮库门外,遗落在地上的那些,可以捡拾,但粮库里面的东西,一粒都不能随意拿出!红薯片驮回家后,那天的晚饭,村子里家家户户飘荡着红薯的香味,家家煮了一大锅,给备受冷落的肚子,给经常吃不饱的孩子一个极大的美好安慰,全家每个人尽管放开肚子可劲吃。每人挖了满满一大碗的红薯片,没有什么下饭的菜,没有什么其他的东西,只有软绵绵、香喷喷、热乎乎的红薯片,我们吃的那样津津有味,那样酣畅淋漓、那样感觉良好。反观今天的孩子吃什么都没有食欲,吃怎样的美味都没有滋味,是他们没有领略和经历肚饿的岁月。而在闲暇时节,我们偷偷装上几把红薯片,就是我们的最好的零食,是那个时节的我们的“方便面”和“火腿肠”,是最美的“汉堡包”和“炸薯条”。甚至在日子短暂的冬天,我们口袋里装几片红薯片和几个洋芋蛋,中午在教室的火炉上边烤边吃,凑合一顿中午饭,也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情。我听说,那时一个学校与家路途较远的学生,走到半路就肚子饿的实在无法行走。他的善良的母亲,想了一个法子,在半路的一棵大树的枯枝底下,每天都偷塞下几粒大豆。这学生只要吃了他母亲特意放的大豆,才会坚持着走回家。我还听说,比我年长的学校看门的老师傅,说那时经常肚子饿,好象从来没有吃饱过。白天还好受,就是晚上常常饿的无法入睡。只有把身子象弓一样弯着才好受些,他那个时候最美好的愿望就是什么时候能够吃饱肚子,而且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再后来,供应粮变成了玉米。家庭主妇会不断变化花样,可以做出玉米饼:把玉米推成面,缠些麦面,在锅里烙成馍馍让我们吃。由于麦面少,没有一点清油,饼子常常烂的铲不出锅来。如今每每在酒席上吃饭,孩子们抢着吃玉米面饼子,说这么好吃的东西,还说我们小时候受苦!他们哪里知道:贫穷时代的玉米面饼子,哪里有什么清油,哪里缠好多的麦面,还有什么烤箱里烘烤?母亲们还可以把玉米面像搓肉丸子一样,使劲搓成一个个的面疙瘩,下进锅里,煮半天,再下些酸菜吃。就像红薯片一样,起初几顿吃起来,肚子还好受些,但天天顿顿这样吃,就有些不好受了。再则把玉米拉成榛子,做出玉米糊糊,或者玉米稠饭就酸菜!最简单、最实惠的是炒熟吃。冬天饭尚未做熟,而孩子饿极之时,做母亲的会掏出灶火里红红的炉灰,在灶房里的空地上,埋进去几把玉米。不一时,香喷喷、黄中带黑的粒粒玉米,就会被孩子们一颗颗扔进肚里,滑进空空的肠胃!有一年供应的杂粮是高粱,我们那里的人不会弄。只有像玉米一样推成面或者拉成榛子,烙成杂面饼吃,或者吃榛子糊糊。再后来供应的是马压豌豆,(不晓得学名,我们按形状叫的形象化名字),马压豌豆和少量的麦子、糜子炒熟,和沙枣面搀杂在一起,就是非常好吃的炒面。门房的老师傅还说他吃过加拿大小麦,子粒小小的,面粉特精。吃供应粮成为麦子的时节,村子里人们口粮已经有了保证,只是一些生活困难的人家需要救助。

   我工作后工资低,在乡镇工作的岳父,还托关系、找后门,给我弄来两麻袋供应粮的条子(得按国家保护价格交些差价,只是非常低),可能是我们家乡最后吃到供应粮的人。我找个三轮车,去县城遥远山根边的国家储备粮库,拉来籽粒饱满的上好的麦子,自己和妻子抽空到私人磨房,磨成了白白细细的面粉,吃了整整一年多。

  供应粮喂饱了村庄的骨骼,养活了村庄的血脉,只要稍稍年长的人们,尤其在农村生活过来的人,谁的记忆深处,没有那段刻骨铭心的吃供应粮的日子!虽则艰辛,虽则艰苦,但人们精神饱满,乐观自信,因为相信美好的日子在前方等待着我们!吃供应粮的岁月将一去不复返了,但在贫穷日子里教给我们的坚强生活的信念,却一直钻进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的心灵乃至灵魂深处 ,告诉人们:珍惜时光的馈赠,才会更加好好地生活!
(全文3996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