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君原是女儿花
2020-10-29抒情散文高迎春
为君原是女儿花回想起来,我最早认识的花儿,就是女儿花。不过,那时候,姐姐管它叫指甲桃。父亲早年在宁津县粮局上班,母亲作为家属带领姐姐、我和弟弟。租住在宁津城外侯家道村的一户赵姓人家中。离村不远,就是宁津县烈士祠。灰色院墙内,植有苍松翠竹,远
为君原是女儿花
回想起来,我最早认识的花儿,就是女儿花。不过,那时候,姐姐管它叫指甲桃。
父亲早年在宁津县粮局上班,母亲作为家属带领姐姐、我和弟弟。租住在宁津城外侯家道村的一户赵姓人家中。离村不远,就是宁津县烈士祠。灰色院墙内,植有苍松翠竹,远望,竹叶青青,萧影袅袅;松叶蓊郁,挺拔遒劲。通往祠堂的甬路两边,植有色艳姿奇的指甲桃。放学途中,姐姐有时与同学结伴去烈士祠,目标就是那指甲桃的花和叶,采回家,将花瓣与明矾捣碎,敷于指甲上,用叶片包住,线儿扎牢。等上一夜,晨起打开,指甲便如花瓣那般丹红了。姐姐除给自己染,六岁的我和三岁弟弟的手指,也是她的“试验田”。见我和弟弟手舞足蹈的新鲜,十四岁的姐姐就非常开心。
母亲带着我和弟弟,常去宁津县布鞋厂打零工。分派的活儿。是将收购的碎布片展平叠齐。然后有专人用这些碎布打成袼褙,做鞋底用。杂夹着尘土和脏物的碎布片,呛得母亲呼吸困难,喷嚏连连,干半天,人就成了灰头土脸的“土驴”,也挣不了多少钱。一早一晚的时间,母亲也去地边砍草,然后卖给附近的马车社。一般青草2分钱一斤,芦草5分钱一斤。为了多卖几毛钱,就得跑更远的路去寻芦草。母亲在世的时候,常叹着气诉说这些艰难的日子。星期天,看护我和弟弟,是姐姐的常活,一个夏日雨后,村边湾中的鱼被浑水呛得翻了白肚皮,许多人都下湾抢着捞鱼。姐姐领着我抱着弟弟在湾边瞧热闹,忽然有条大鱼在湾边扑腾,姐姐急忙俯身去抓,鱼没抓到,却把抱着的弟弟扔进了水湾里,姐姐一下急了眼,三抓二抓捞起吓得大哭的弟弟,急忙赶回家。没等母亲问清楚怎么回事,姐姐已哭得大泪泼天。后来每提到这惊险的往事,姐姐依然感到心悸。姐姐也带我和弟弟去烈士祠玩,在姐姐的指说中,我认识了竹子、认识了松树,也认识了叶如桃叶花似桃花的指甲桃。
长大后,才清楚童年记忆中的指甲桃,其实是凤仙花的别称。凤仙花,又名指甲花,小桃红、女儿花、金凤花、洒金花、透骨草……原产我国、印度和马来西亚。为凤仙花科,凤仙花属。早在唐代,人们就这科称呼它了。有吴仁璧题为 《凤仙花》的诗为证:“香红嫩绿正开时,冷蝶饥蜂两不知,此际最宜何处看,朝阳初上碧梧枝。”凤仙花名的起源,一说是人细观其花,有头有尾,有翅有足,神采奕奕,宛若飞凤。于是,为它起名凤仙。一说凤仙本是位少女,生的亭亭玉立,光彩照人,豆蔻之年许配邻人为妻,本县衙内被凤仙的容貌倾倒,便图谋不轨。为避其祸,凤仙与郎君携患有经闭腹痛病的母亲逃离了家乡,县令遣衙役四处捕拿,凤仙与朗君被逼的跳崖自尽。病母夜宿新坟前,女儿托梦来说,明日山间有花盛开,可医母病。翌日,母亲果见怒放的红花白花,采而煎服,久病得愈,遂以女儿的名字称呼此花为凤仙。
凤仙花,为一年生草本花卉,花期在每年的6、8月份,颜色以大红、银白两色最多,另外有绿色、黄色、粉红、玫红、紫红、雪青、茄紫、酒金等花色。宋代的杨万里,在《金凤花》诗中说:“细看金凤小花丛,费尽花司染作工。雪色白边袍色紫,更饶深浅四般红。”由此可知,凤仙花自古便以五彩斑谰著称。鲜鲜一枝凤仙花,九苞颜色春霞萃,东风枝上,红翔翠翥,醉倚朱栏,芳菲香散,令诸多诗人墨客为之心动,咏诗赋词,传吟至今。
古代先民,早就发现凤仙花可染指甲,无论在宫中,还是在民间,凤仙花都特受女人喜爱,取凤仙花染指甲的情景,被元代的陆琇卿实录在《醉花阴》里:“曲阑凤子花开后,捣入金盆瘦,银甲暂敖除,染上春纤,一夜深红透,绛点轻濡笼翠袖,数颗相思豆,晓起试新妆,画到眉弯,红雨春山逗。”纤纤玉手,红红指甲,在翠袖间出没,宛若颗颗相思红豆。凭借这意象,就知玉女是怎样的娇美与可人了。清代诗人吕兆麟,也有:“小卉名金凤,簪来云鬓秋,”“染指色愈艳,弹琴花自流”的诗句。女儿家,用染了红指甲的双手弹琴,宛若花瓣上下翻飞,如此弹出来的乐章,也分外动听了罢。现代人发明了美甲油,可以一抹即得,简便归简便,却失去了用凤仙花染指甲的那份期待和情趣。
据《凤仙谱》记载:种植凤仙花可辟蛇虫;凤仙花嫩叶用酒浸一宿,食之别有风味;凤仙花嫩芽烫后晒干,可与豆腐炒食,肥嫩的茎腌渍后食用,味如莴笋;凤仙花煎服可催生,治咽喉骨鲠等病患。可见,凤仙花即可辟蛇虫,又可食用,还可药用。凤仙花有小毒,以酒浸或轻烫之后,方可炒、烩、烧、炖、腌、泡,享受其独特凤味。凤仙花、茎、种子、性温味苦有小毒,可活血通经,祛风解毒,破血消积软坚,可以用来治疗腰肋痛,蛇咬伤,鹅掌疯,风湿性关节炎,痈疖疮疔,脚面浮肿,风气痛,经闭腹痛,百日咳,呕血咯血,灰指甲等多种疾病,是味容易得、医途广的好中药。或许正因为凤仙花餐可食医可药,宋代的范椁才说它“勿云小草精神短,每论韶肃记尔名”的吧?
《花史》记载:晋代有位美女,叫谢长裕,在花园中游玩时,见凤仙花小巧玲珑,翘翅如凤,只可惜均为红色,于是,回房取来金膏,以拂尘尾蘸洒在凤仙花朵之上,花瓣上顿时金星点点,倍显华贵。从此,凤仙花中有了洒金新品种。其实,凤仙花出现洒金现象,应该属于自然变异,肯定是有了洒金在先,文人后才敷衍出这段传奇故事的吧。
宋代光宗年间,李后名凤娘。她为避名讳,遂将宫中的凤仙花改名为好女儿花,或许宫女们嫌好女儿花绕口,后来便直呼为女儿花了。由于凤仙花可染指甲,为女人所偏爱,称为女儿花,倒也合乎情理。清代诗人宋湘,就在《永凤仙》中借用了这名称:“红如杜鹃艳如霞,瓦钵瓷盆到我家.不肯与情长声价,为君原是女儿花。”
凤仙花的种子成熟后,堆叠下垂,大如樱桃,形状稍长,颜色如毛桃,生时呈青色,成熟后变为黄色,稍有融碰,即可弹出。种皮翻卷如拳,褐色的种子形若萝卜籽.弹出的花籽,入土便可生根发芽,国人因此寓意凤仙花语为“适应”。万物进化,适者生存。生命,活着不一定意味着有什么,但死却意味着无,意味着一切都结束了。适应生存的压力,塑造了生命千奇百态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模型,凤仙花语提示给人的道理看似简单,然而却是世间一切生命形式必须遵守的规则。想象鱼类是怎样演变为陆地生物的吧,想象恐龙是怎样异化为鸟类的吧,看看松树是怎样在风口生长的吧,看看昙花是怎样在沙漠中开花的吧,在自然环境的生存压力下抗争,由扭曲变形到渐变突变,生物们五花八门的形状,无不是在"适应"这魔棒指挥下得以呈现的.
许是幼年的记忆特别深刻,凤仙花无论在公园中还是在花盆里,我一眼便能认出.遗憾的是,至今我还没见过紫色和洒金色的凤仙花。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