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文明与文化的河西

2020-10-29叙事散文LWLAG2006
我常在清晨的大沙河旁散步,看远处从合黎山中喷薄而出的红日,也常在黄昏如血残阳的晚霞里走进沙河的田野,任习习凉风扑面,吹走我身心的疲倦,吹醒我近乎麻木的思想,无论冬天的雪地,春天的沙尘天气,还是夏天的炎热、秋天丰收的季节里,我苦苦录觅,寻找我
  我常在清晨的大沙河旁散步,看远处从合黎山中喷薄而出的红日,也常在黄昏如血残阳的晚霞里走进沙河的田野,任习习凉风扑面,吹走我身心的疲倦,吹醒我近乎麻木的思想,无论冬天的雪地,春天的沙尘天气,还是夏天的炎热、秋天丰收的季节里,我苦苦录觅,寻找我迷失的灵魂……它就是对脚下这片热土赤诚的求索和激情的挖掘,加上理性的思考,追寻和描绘历史的齿痕。   翻开发黄的《史记》,我在寻找那几千年前河西文化的经线,这儿只有寥寥数语但轮廊大致清晰。还是那个月氏人,还是那座至今像谜团一样的昭武城,在周秦之时主导着黑河流域的文明,月氏人用金银和青铜制造了精美的酒具,用牛筋制成的弓弦,用黄铜铸造的马铃三里之遥隐约可闻,特别是它们发明的牛拉或马拉大轱辘车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才退出人类文明进程的历史舞台。在这漫长的二千多年里这些车为农耕和运输的主要工具。历史的进程总是伴随着由盛至衰,在漫长的岁月里匈奴日益强大,将月氏人赶出河西,占割河西,至汉武帝时,骠骑将军霍去病二征匈奴,大获全胜,为巩固河西边防汉王朝修筑亭障烽燧,屯田移民、戍边垦荒,从而稳定了河西,确保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与撞击。   凉州为河西第一要站,史称“河西都会,襟带西蕃,葱右诸国,商旅往来,无有绝停”。是当时河西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心。遥想当年,历史在这里镏金绘彩,使河西文化焕发出永恒的光芒。1969年10月在武威北一公里的雷台发现的大型砖石汉墓,出土文物230余件,最珍贵的是铜奔马,它在汉墓中沉睡了二千年之后,成为中国旅游的标志,这匹腾空而飞的铜马,喷鼻翘首,昂首嘶鸣,三足悬空,左后足踩一展翅奋飞回首惊视的飞燕,好一副天马行空凌云,既象踏地而去,又像从空而来。仅此一马,凝聚河西文化的天地精华和日月光辉,世间绝无仅有。  走进“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认江南”世称“金张掖”的大地,按照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建造的五塔,凝聚了中华文化的博大和玄奥之魂。半城芦苇半城塔影给“金张掖”陡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也为儒、释、道文化在这里相聚相撞,产生更加斑斓的河西文化,奠定了思想基础,著名的《凉州词》、《甘州曲》是当时河西文化最好的诠释。    踏进“北通沙漠,南望祁连,东临华岳,西达伊吾”的酒泉城西约3公里的戈壁滩上,东晋十六国在这儿开掘和掩埋下的大型壁画墓群,用世间罕见的西沟模印画像砖墓、砖碉,刻天、地人三界的景象:天上红日喷薄而出,金鸟纷飞,盈月挂空,东王公、西王母、飞马、白鹿尽显天界精灵;在人间日常生活中的燕居行乐图、饮宴、乐舞、出游等景致极尽奢侈繁华,是文化之魄的再现,也是对人类生死轮回的最好释译。   嘉峪关的魏晋壁画,敦煌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壁画,居延汉简、敦煌汉简等构成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浩浩煌煌,满月光华的融儒释道相为一体的琳琅满目的河西文化,类型之多、内容之丰,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华夏之地唯河西独有,难怪有学者说,走进河西大地,好似查阅一部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生活在这块大地,宛如一条精灵之鱼遨游在中国文化的海洋里,那种幸福、那种归属感令世人称羡。我为我生存的这片土地而骄傲,也为我的愚钝我的渺小而叹息,但我仍在苦苦的寻觅,苦苦追求,并为河西大地文化内容的日趋丰富象愚公那样而不懈进取。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