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首阳山行

2020-10-29叙事散文赤山子
首阳山行去岁盛夏,携妻挤农用三轮车登首阳山,意在观首阳之神韵,追夷齐之遗风。首阳山,坐落在渭源县莲峰乡首阳村享堂沟,因伯夷叔齐采薇终老于此而名列经传,享誉盛名。传说商朝末年,在今河北省卢龙县境内有一个叫孤竹的小国,国君曾表示过,他的继承人是
              首阳山行
  去岁盛夏,携妻挤农用三轮车登首阳山,意在观首阳之神韵,追夷齐之遗风。   首阳山,坐落在渭源县莲峰乡首阳村享堂沟,因伯夷叔齐采薇终老于此而名列经传,享誉盛名。传说商朝末年,在今河北省卢龙县境内有一个叫孤竹的小国,国君曾表示过,他的继承人是小儿子叔齐。国君死后,叔齐有意让位于大哥伯夷。伯夷不仅以“父命”坚辞不就,还为了让叔齐即位而离开孤竹。可是,不肯即位的叔齐也离开了孤竹去追寻大哥。相继离开孤竹的伯夷叔齐无家可归,他们听说西岐西伯姬昌对人特别友好,便相携同赴西岐。到了西岐,姬昌恰好死去,姬昌的儿子姬发将父亲的木雕像载于战车,正要兴兵东行,讨伐商纣。二人叩马而谏,说父死未葬就动干戈为不孝,身为商臣却攻伐君上为不仁。姬发听后大怒,幸亏姜太公说他们还是讲义气的人,才使他们保全了性命。兄弟二感慨万千,弃周西去,过起了流浪生活。他们一直越过陇山,长途跋涉,来到戎羌之地,进入丛林密集的首阳山隐居起来。后来,周武王建立西周,首阳山一带也成了西周的领土。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靠采摘山中的白薇(即白蕨菜)填充肚子。不久,他们便饿死在首阳山。   走进首阳山,面南而躺的一个山坳里,两堆高约2米的荒冢,静默着,任凭外界怎样喧嚣,他们只用永远的沉默来享受首阳山的灵气和智慧。时为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曾登临首阳山,目睹两堆黄土,不禁感慨万千,手书“有商逸民伯夷叔齐之墓”。清人怀着对伯夷叔齐的全部感念,几经毁灭之后,修建了额首刻有“高山仰止”的青砖牌坊,将左氏手书镌刻于牌坊正中,两侧对联为“满山白薇味压珍馐鱼肉,两堆黄土光照日月星辰”。   面对高大的墓碑牌坊,我一字一句读下去,不时还用手触摸着凹凸而成的俊秀字体,其中的感念,一起涌上我的心头。伯夷叔齐,两个互让君位的骨肉同胞,“忠贞礼让”是他们生命智慧的全部,宁可饿死,也要坚守心中的这一方净土。坚守的结果,是化作两堆黄土,留待后人敬仰。坟堆周围,我一步步走去,踩倒没膝的荒草,慢慢移去,步履轻缓,生怕惊扰沉睡了近三千年的忠魂。我心灵的声息,一点点蔓延开去,与两千多年前的时空接轨,点点滴滴的对接中,坚守和宁静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头。   在墓地后面的山崖下,是唐贞观年间初建、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重建的供奉伯夷叔齐的清圣祠大殿。殿门口有一幅笔墨拙朴的对联:“几根瘦骨头支撑天下,两张饿肚皮包罗古今”。殿内是由甘肃省著名雕塑家何鄂女士根据唐代著名画家李唐《采薇图》塑造的伯夷、叔齐像。一副副石刻碑文,质朴、真诚,还有那朴实得不能再朴实的对联,都一起在崇敬中记录着两颗忠魂深埋于此的沧桑和光辉。留守看殿的老道人,热情地向我们讲述着属于首阳山的光辉与沧桑,老人的眉目皱舒间,映照着那一对能经得住风雨、耐得住寂寞的两堆黄土和殿内从容坚定的微笑。从老道人的口里,了解到首阳白薇色白、质嫩、味美,明清以来就被客商运往沿海各省,如今首阳山已很少有白薇可采,他也只见到几支。因伯夷叔齐采食而死,白薇被当地人奉为“仙草”,偶尔在清风露水、丛草深处见到,就像傲然独世的夷齐,难得一见。   分开丛棘,只见草木横立,绿草丛生,腐叶铺地。偶尔撒扇的蕨菜,稀稀疏疏间,孤独而静默着,陪伴着两个沉睡近三千年的忠魂,而《采薇歌》在耳边响起——“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吾适安归矣。吁嗟徂兮,命之衰矣。”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