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心梦白荷文论] 也说散文
2020-11-04叙事散文吕永红
也说散文现在人的追求和过去的人有了很大的区别,于是喜欢的东西也不是很一样了。就象文学,如今的年轻人喜欢的都是另类的小说。情感类的,玄幻类的,武侠类的等等一些能跟上社会潮流的东西都是很畅销的,我经常光顾于大小的书店,看到了书架上的都是这类的书
也说散文
现在人的追求和过去的人有了很大的区别,于是喜欢的东西也不是很一样了。就象文学,如今的年轻人喜欢的都是另类的小说。情感类的,玄幻类的,武侠类的等等一些能跟上社会潮流的东西都是很畅销的,我经常光顾于大小的书店,看到了书架上的都是这类的书刊,而我也是年轻人,却和他们喜欢的不太一样,也许我这个人属于很土的人吧,我喜欢的是散文。
我喜欢散文,于是喜欢散文类的作品,每每到书店找书,看过来看过去都看不到纯正的散文书刊,于是问一下售货员,售货员才把我领到最暗的角落里或者是摆在最没有人注意的地方一指,于是我看到了我喜欢的东西,只有那么几本孤零零的放在被人们遗忘的角落里。
想想也真的可笑,什么都跟潮流,连文学也不例外了。
我喜欢读散文,也喜欢写散文,可我写不出鲁迅的《三味书屋》,也写不出朱自清的《背影》以及巴金先生还有很多很多写的很好的散文名作。我大概属于散文写作中的另类吧。我没有很好的文化背景,也并非从业文界,写文章只是我一个最大的爱好,我的写作都是生活中的所见所想,以及有感而发而写出来的小东西。很多的时候连自己都很疑惑,我究竟写的属于什么文体,当我的文章被越来越多人认可的时候,我才知道不管是什么文体,还是要读者认可才行。
就这样一直坚持业余写作的这么多年,我也从读书、写作中琢磨到了,什么是散文,可是属于散文的定义很宽,我理解最深的是“形散而神不散”,一篇文章,看着好像写的散乱无章,仔细读了,却从中明白了深刻的内涵。至于散文的定义,想要搞的透彻,真的很难,中国写的好的散文作家很多,所以我根本就不敢班门弄斧的胡吹。
不敢在大师面前胡吹,但是做一个虚心的学生也不为过,学生即为徒弟的意思,徒弟说错话也没有什么过错吧。散文的最大的特点也许就是一个散字吧,散也不是松散的乱七八糟的意思,每一篇文章都要有一个中心,散文的最大好处就是不拘风格,没有流派,随心所欲,想写什么写什么,只要你的中心不乱,构架可以随处延伸。
散文要的是真,只有真情实感写出的东西才能感人。散文这一文体和别的小说、诗歌不太一样,小说可以虚构,散文要的是从心底流出的真情实感。小说还有诗歌等都有什么流派,而散文不需要这些,一个人和一个人的思维不同,经历的事情也不同,刻意写出的散文只是空洞的,只有让语言从自己的心底里流淌出来,才有了散文的美。我就是我,我不能追求别人的,我只有大胆的把自己内心的情感暴露出来,写出自己的感悟,张扬出自己的个性,让人在阅读的同时,能看到一个充满个性的我。这也说明了散文的“散”字,散就是我们可以写出我们的喜悦,我们的痛苦;生活中的分,生活中的合;工作中的喜怒哀乐;官场中的黑与白等等很多不拘事物和环境的东西。这些只要不脱离真字就行,如果我们老是模仿名家的文章而写出一些班门弄斧的东西,那文学就失去了发展的潜力。
散文还需要两个字,那就是“朴实”。散文的语言,一般和现实生活是分不开来的,所以不需要那些华丽的语言,只要是朴实的语言透出真实的情感就是了。如果通篇文章都是华丽的辞藻,不免使人看着有种故意造作,华而不实的感觉。相反我们曾经读过的一些鲁迅和朱自清的很多作品,通篇没有什么华丽的语句,就象是在简单的叙事,却流淌着自然的真情,感动了无数的读者。因为生活本身就是真实的,不是虚伪造作的。所以从什么地方来到什么地方去,我们写文章的本质还是要还原社会中真实的东西。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来老舍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真正美丽的东西是不加修饰和打扮的,真正美丽的人是不需要多施脂粉的……”是啊!散文的本身就是最贴近人的生活的,没有任何修饰和造作,把心底的语言融入笔下,让文章感动自己,也感动别人,这样的文字才更加的坚强有力。
我最早喜欢上散文,还是上中学的时候读了朱自清的《背影》,作者通过父亲的四次背影,写出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以及夹杂着人物的穿着和言语,突出了那个年代的很多特色。通篇文章没有一丝华丽的辞藻,全是用白描来叙述的。我记得有这样一段:“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父亲的背影,儿子是太熟悉了。但这次要描写的,却不是那常见的背影,而是在特定场合下,使他极为感动、终生难忘的那个背影!作者不施浓墨,不用重彩,朴实的语言中透出作者对父亲的一言一行都牢记在心底深处。那个时候,我虽然对写作还不懂,可是我却被作者朴实的文字所感动了。直到现在,那些朴实的感动依旧种植在我的文学之海。
我开始写字的时候,总以为散文比别的文章好写,散文不象诗歌什么的隐喻性太强,可以不拘泥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有时想想,不拘泥什么也不能胡写,一篇文章的内容与反应出来的一种现实是紧密的相连的,如果整篇文章散乱无章,写完了,读完了,也没有一点现实意义,就有种词不达意的错误,让人感觉在读一篇流水帐,我在好几个网站当散文版的编辑,看到了很多写散文的作者,写好的很多,也有一部分人把散文领会错了,写出的文章不叫散文,充其量也是记日记的一种。
散文写起来不难,但是要真的写好却不是很容易的。我私自认为,每开始写一篇文章的时候,先在心里树立一个中心,然后在下笔的时候,融入自己的真情,包含真情的文字容易让作者感动,好的散文都是发生在身边的真实生活片段,离开了生活,就失去了散文所要表达的主要意义,也就失真了。我们每写一篇文章,都有一个意图,也就是这个文章的中心思想,抓住中心,用心底的语言写出生活中的事情,这样一篇好的散文就出炉了。
散文所要表达的东西很多,只要你在生活中认真的观察,一件小事,一个笑脸,一棵树,一朵花,一杯水,一个影子,一根红丝线……很多很多细微的事物,只要我们能够读懂它,都是一篇很美的散文。
就像我在我的散文集《爱的预约》后记里写的:“我是一个感性的人,容易被身边一些微小的事物感动,这也是引起我爱好写作的最大原因。我不想当什么作家,我只想把自己对大自然和周围生活的这种特别敏锐的观察力,还有一种深刻的感知力,融入到我的笔下,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让读者都能树立起生活的信念,感受生命的美丽。”
情思所至,有感而发,成了我写作最大的特点。以上只是我对散文一点自己浅疏的理解,不为别的,只为得到更多行家的疯狂乱砸。
现在人的追求和过去的人有了很大的区别,于是喜欢的东西也不是很一样了。就象文学,如今的年轻人喜欢的都是另类的小说。情感类的,玄幻类的,武侠类的等等一些能跟上社会潮流的东西都是很畅销的,我经常光顾于大小的书店,看到了书架上的都是这类的书刊,而我也是年轻人,却和他们喜欢的不太一样,也许我这个人属于很土的人吧,我喜欢的是散文。
我喜欢散文,于是喜欢散文类的作品,每每到书店找书,看过来看过去都看不到纯正的散文书刊,于是问一下售货员,售货员才把我领到最暗的角落里或者是摆在最没有人注意的地方一指,于是我看到了我喜欢的东西,只有那么几本孤零零的放在被人们遗忘的角落里。
想想也真的可笑,什么都跟潮流,连文学也不例外了。
我喜欢读散文,也喜欢写散文,可我写不出鲁迅的《三味书屋》,也写不出朱自清的《背影》以及巴金先生还有很多很多写的很好的散文名作。我大概属于散文写作中的另类吧。我没有很好的文化背景,也并非从业文界,写文章只是我一个最大的爱好,我的写作都是生活中的所见所想,以及有感而发而写出来的小东西。很多的时候连自己都很疑惑,我究竟写的属于什么文体,当我的文章被越来越多人认可的时候,我才知道不管是什么文体,还是要读者认可才行。
就这样一直坚持业余写作的这么多年,我也从读书、写作中琢磨到了,什么是散文,可是属于散文的定义很宽,我理解最深的是“形散而神不散”,一篇文章,看着好像写的散乱无章,仔细读了,却从中明白了深刻的内涵。至于散文的定义,想要搞的透彻,真的很难,中国写的好的散文作家很多,所以我根本就不敢班门弄斧的胡吹。
不敢在大师面前胡吹,但是做一个虚心的学生也不为过,学生即为徒弟的意思,徒弟说错话也没有什么过错吧。散文的最大的特点也许就是一个散字吧,散也不是松散的乱七八糟的意思,每一篇文章都要有一个中心,散文的最大好处就是不拘风格,没有流派,随心所欲,想写什么写什么,只要你的中心不乱,构架可以随处延伸。
散文要的是真,只有真情实感写出的东西才能感人。散文这一文体和别的小说、诗歌不太一样,小说可以虚构,散文要的是从心底流出的真情实感。小说还有诗歌等都有什么流派,而散文不需要这些,一个人和一个人的思维不同,经历的事情也不同,刻意写出的散文只是空洞的,只有让语言从自己的心底里流淌出来,才有了散文的美。我就是我,我不能追求别人的,我只有大胆的把自己内心的情感暴露出来,写出自己的感悟,张扬出自己的个性,让人在阅读的同时,能看到一个充满个性的我。这也说明了散文的“散”字,散就是我们可以写出我们的喜悦,我们的痛苦;生活中的分,生活中的合;工作中的喜怒哀乐;官场中的黑与白等等很多不拘事物和环境的东西。这些只要不脱离真字就行,如果我们老是模仿名家的文章而写出一些班门弄斧的东西,那文学就失去了发展的潜力。
散文还需要两个字,那就是“朴实”。散文的语言,一般和现实生活是分不开来的,所以不需要那些华丽的语言,只要是朴实的语言透出真实的情感就是了。如果通篇文章都是华丽的辞藻,不免使人看着有种故意造作,华而不实的感觉。相反我们曾经读过的一些鲁迅和朱自清的很多作品,通篇没有什么华丽的语句,就象是在简单的叙事,却流淌着自然的真情,感动了无数的读者。因为生活本身就是真实的,不是虚伪造作的。所以从什么地方来到什么地方去,我们写文章的本质还是要还原社会中真实的东西。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来老舍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真正美丽的东西是不加修饰和打扮的,真正美丽的人是不需要多施脂粉的……”是啊!散文的本身就是最贴近人的生活的,没有任何修饰和造作,把心底的语言融入笔下,让文章感动自己,也感动别人,这样的文字才更加的坚强有力。
我最早喜欢上散文,还是上中学的时候读了朱自清的《背影》,作者通过父亲的四次背影,写出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以及夹杂着人物的穿着和言语,突出了那个年代的很多特色。通篇文章没有一丝华丽的辞藻,全是用白描来叙述的。我记得有这样一段:“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父亲的背影,儿子是太熟悉了。但这次要描写的,却不是那常见的背影,而是在特定场合下,使他极为感动、终生难忘的那个背影!作者不施浓墨,不用重彩,朴实的语言中透出作者对父亲的一言一行都牢记在心底深处。那个时候,我虽然对写作还不懂,可是我却被作者朴实的文字所感动了。直到现在,那些朴实的感动依旧种植在我的文学之海。
我开始写字的时候,总以为散文比别的文章好写,散文不象诗歌什么的隐喻性太强,可以不拘泥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有时想想,不拘泥什么也不能胡写,一篇文章的内容与反应出来的一种现实是紧密的相连的,如果整篇文章散乱无章,写完了,读完了,也没有一点现实意义,就有种词不达意的错误,让人感觉在读一篇流水帐,我在好几个网站当散文版的编辑,看到了很多写散文的作者,写好的很多,也有一部分人把散文领会错了,写出的文章不叫散文,充其量也是记日记的一种。
散文写起来不难,但是要真的写好却不是很容易的。我私自认为,每开始写一篇文章的时候,先在心里树立一个中心,然后在下笔的时候,融入自己的真情,包含真情的文字容易让作者感动,好的散文都是发生在身边的真实生活片段,离开了生活,就失去了散文所要表达的主要意义,也就失真了。我们每写一篇文章,都有一个意图,也就是这个文章的中心思想,抓住中心,用心底的语言写出生活中的事情,这样一篇好的散文就出炉了。
散文所要表达的东西很多,只要你在生活中认真的观察,一件小事,一个笑脸,一棵树,一朵花,一杯水,一个影子,一根红丝线……很多很多细微的事物,只要我们能够读懂它,都是一篇很美的散文。
就像我在我的散文集《爱的预约》后记里写的:“我是一个感性的人,容易被身边一些微小的事物感动,这也是引起我爱好写作的最大原因。我不想当什么作家,我只想把自己对大自然和周围生活的这种特别敏锐的观察力,还有一种深刻的感知力,融入到我的笔下,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让读者都能树立起生活的信念,感受生命的美丽。”
情思所至,有感而发,成了我写作最大的特点。以上只是我对散文一点自己浅疏的理解,不为别的,只为得到更多行家的疯狂乱砸。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