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忆唐之不朽军魂
2020-11-08叙事散文凌云昕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的这首《南园》所吟咏的是初唐名将李靖。在通俗小说里,李靖是一个能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的仙道;在唐宋传奇中他和红拂女、虬髯客并称“风尘三侠”,是纵横江湖行侠仗义的侠客;在真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的这首《南园》所吟咏的是初唐名将李靖。在通俗小说里,李靖是一个能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的仙道;在唐宋传奇中他和红拂女、虬髯客并称“风尘三侠”,是纵横江湖行侠仗义的侠客;在真实的历史中,李靖则是一个率领万军千马南征北战所向无敌的大唐战神。
李靖字药师,京兆三原人(今陕西三原县),祖父李崇义任西魏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亲李诠是隋朝赵郡郡守,舅舅则是当时名满天下的隋朝四大名将之一的韩擒虎。李靖姿貌魁秀,精通书史,认为“丈夫遭遇,要当以功名取富贵,何至作章句儒”,他自幼就在舅舅的指导下修文习武。一次,韩擒虎对李靖说,“你用三个月的时间练习枪法,三个月后我在两只耳朵各挂一个铁环,头上放一枚铜钱。你要在三招之内将其挑落”。李靖日夜苦练三个月,操枪跃马两招挑飞舅舅耳朵上的铁环,回马一枪又把铜钱挑落,让韩擒虎非常满意。李靖长大后仕隋为殿内直长,吏部尚书牛弘称赞李靖有“王佐之才”,尚书左仆射(宰相)杨素指着自己的座位告诉李靖:“卿终当坐此”。既便如此李靖的成长之路却也并不平坦,到隋炀帝大业十二年(公元617年),46岁的李靖还只是马邑(今山西朔县)郡丞。时任太原留守的李渊密谋起兵造反,李靖察觉之后决定到长安去告密,谁知到了长安才知道隋炀帝已游幸江都,因正值群雄混战之际道路不通,李靖只得滞留在长安。不久李渊攻占长安,抓住了李靖打算将他斩首。临刑时,李靖责问李渊道,“公起兵为天下除暴乱,欲就大事,以私怨杀谊士乎?”李世民也在旁极力为之求情,李渊便赦免了他。武德二年(619年),唐高祖让李靖去征讨少数民族首领冉肇则,冉肇则正纠集数万人马进攻夔州,李靖带着八百士兵突袭冉肇则的大营,亲自枪挑冉肇则,俘敌五千。李渊大为高兴,告诉李靖“勿忧富贵”,还专门写了一道敕令说“既往不咎,旧事吾久忘之矣”。 武德四年(621年),李靖向唐高祖献上图铣十策,高祖当即采纳,任命李孝恭为夔州总管,李靖为行军总管,讨伐盘据江南的萧铣。九月,李靖率领二千多艘战船出发,很快攻克荆门,萧铣让文士弘带领数万士兵驻防清江抵抗唐军。李孝恭冒然带兵出击以致大败,李靖见文士弘的部队忙于抢夺战利品阵势混乱,毅然投入全部兵力反扑并转败为胜,一鼓作气攻下了江陵的外城和水城,缴获了水城中的大批舰船。李靖让士兵把梁军舰船全部放进长江,并告诉大家,“梁国援兵看见这么多无人的舰船,一定认为江陵已被攻下,也就不会前来相救”。萧铣的援军果然上当,唐军加紧围攻江陵,萧铣无奈之下只得开城投降。李靖因功被封为上柱国和永康郡公,任命为岭南抚慰大使,拥有“承制拜封”的特权。此后李靖以检校桂州(今广西桂林)总管的身份率兵南巡,延见部族长老,过问百姓疾苦,威名大振,共得江南九十六州,六十余万户,使得远近欢服。武德六年(623年),李靖击败江淮地区农民军领袖辅公祏,使长江流域归入大唐版图。唐高祖叹道:“靖乃铣、公祏之膏肓也,古韩、白、卫、霍何以加”,意思是古代的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都不如李靖。不久李靖被任命为兵部尚书,检校扬州都督府长史。 不战则已战则必胜是李靖突出的作战风格,这在北征突厥的战争中表现的尤其突出。武德八年(265年),突厥进攻太原,李靖率领亲自训练的江淮精兵与草原铁骑展开血战,“时诸将多败,独靖以完军归”。次年,李靖任灵州大都督,率部在灵州青铜峡打败当时称雄整个亚洲的颉利可汗。贞观三年(629年),突厥三十万大军压境北疆,唐太宗任命李靖为行军总管,率领十万大军迎战。次年正月,李靖带领3000精骑爬兵卧雪迂回穿插千里,夜袭颉利可汗的牙帐杀敌万人,颉利可汗以为 “唐兵倾国而来”遂慌忙北逃,突厥几十万大军就此全线崩溃。攻克定襄后,李靖继续率领三千骁骑追击突厥的几十万的军队,颉利可汗迫于形势只得允诺自为人质向唐朝求和,李世民派唐俭作为使节出使突厥,并命令李靖停止进攻。李靖认为颉利可汗求和是被迫之举他日必为后患,遂在唐俭进入颉利可汗大营后,力排众议率领一万唐军主力突然发动袭击。这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军队,大概也是中国古代拥有名将最多的一支军队:李靖、李勣、尉迟恭、程知节、苏定方、侯君集,每一个都战功赫赫彪炳千秋。此战斩首一万多级,俘虏十八万人,缴获牲畜数十万头,不可一世的东突厥汗国从此一蹶不振。唐太宗闻讯大喜,说:“李陵以步卒五千绝漠,然卒降匈奴,其功尚得书竹帛。靖以骑三千,蹀血虏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辈,足雪吾渭水之耻矣!”在庆功宴上,上皇李渊用琵琶为之伴奏,太宗皇帝亲自起舞。此后北方突厥汗国的属国相继请降内附,尊李世民为“天可汗”,李靖被拜为尚书右仆射参与国政。 贞观九年(635年)正月,盘踞青海的吐谷浑伏允可汗寇边,太宗对身边的侍臣说:靖能复起为帅乎?已经65岁的李靖去见宰相房玄龄说:“靖虽年老,固堪一行”。于是太宗大悦,委任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披挂出征。此前唐朝三次征讨吐谷浑均无功而返,李靖挂帅后一改先前正面进攻的策略,几十万唐军从青海甘肃交界的狭窄小径穿越过去,从吐谷浑身后发起攻击,伏允可汗战败后放火烧荒尽毁草原后逃进沙漠,李靖决定继续穷追猛打,不给敌人喘息之机,龁冰啖雪奔袭两千余里,在曼头山(今青海湖南日月山)和赤水源(曼头山西)大败吐谷浑军,伏允可汗被迫逃往大非川(今青海共和县以西)。唐军接着翻越积石山(今青海阿尼玛卿山),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里全歼吐谷浑军,伏允可汗走投无路自缢身亡。此战基本打通了唐朝进军西域的道路,为以后平灭高昌等西域国家铺平了道路。王昌龄曾赞颂此战“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鏖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此后,李靖威名大振,据说当时西北或南方出现叛乱,只要唐军竖起李靖的帅旗,对方莫不倒旗请降。 李靖退休后开始闭门著述,据《宋史》记载写有《韬钤秘术》、《韬钤总要》、《兵钤新书》、《卫国公手记》、《李靖六军镜》等兵书,后因战乱逐渐散失,现仅《李靖兵法》和《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李世民还选派一些得力将领到他府邸去听课,侯君集就是其中之一。一次侯君集对唐太宗抱怨说李靖只教一些基本知识,不教高深的兵法,必定是心怀不轨。唐太宗就问李靖是什么原因,李靖答复说:我教给他的已经足以安邦定国了,他还念念不忘最高兵法,才是真正的心怀不轨呢。多年后侯君集果然因参与密谋暗杀唐太宗的阴谋而被杀。贞观十一年(637年),李靖被封为卫国公。三年后李靖的妻子去世,唐太宗下旨为李靖在昭陵附近营造坟茔,将其妻先行葬入,并按照汉武帝时名将卫青、霍去病的故例,把李靖墓造成突厥保铁山、吐谷浑积石山的形状,以表彰他盖世的功勋。妻子去世后,李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太宗便写信让侍奉李靖的老妪到皇宫汇报李靖的病情和饮食起居,权德舆从李靖后人那里读到太宗这份手诏后感动得痛哭流涕,“君臣之际乃尔邪”。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下令把李靖等二十四功臣的画像挂于凌烟阁,李靖居武将首位。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靖病逝于家中,享年79岁,谥号“景武”,陪葬昭陵。 关于李靖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据说道教神话中的托塔天王就是他的化身。唐高宗时在西北边庭设立毗沙都督府,以管理北方和西域的游牧民族,毗沙门其实是佛教中专职守护北方、手托宝塔的天王,玄宗皇帝时又下诏在各地兴建庙宇供奉祭祀托塔天王。安史之乱摧毁了盛唐的如梦繁华,华夏大地陷进藩镇割据生灵涂炭的深渊,老百姓都企盼能有象李靖那样百战百胜的神将再生荡平凶顽,还大唐一个清平安乐的世界,于是便有人声称看见托塔天王毗沙门现身带领天兵大败叛军。在传说的流传中,人们把托塔天王毗沙门与的名将李靖联系在一起,相信李靖其实就是毗沙门的转世,就象佛教中的身为男姓的观自在菩萨到中国就变成了女姓的观世音菩萨一样,人们逐渐忘记了托塔天王毗沙门的真名,而是化名为托塔天王李靖。又经过近千年的流传本是佛教神袛的托塔天王李靖又成为道教的护法神,大概是出于故事情节的需要,《封神榜》等神话小说的作者又转移时空将其异化为殷商时期的陈唐关总兵,从而完全和名将李靖脱离了关系。 奔袭千里可夺瀚海荒原,布兵万骑能定漠北江南,这是李靖;处庙堂之高而不汲汲名利,处江湖之远而不菲薄怨望,这也是李靖。有人把他和李白并称为文武双圣,也有人将他和岳飞同举为名将双峰,他是那个激情澎湃的大时代里岿然屹立的不朽军魂,也是历代延续永难忘却的民族记忆!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