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由《洗心禅》引出的
2020-11-09叙事散文江阳公子
—————————————————————————————————————————————唐朝会昌年间,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翱数次派人请药山禅师进城供养,均被禅师拒绝。一日,李翱亲自登门造访.药山禅师坐在蒲团上,手拿经卷故意不理睬。李翱愤然道
—————————————————————————————————————————————
唐朝会昌年间,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翱数次派人请药山禅师进城供养,均被禅师拒绝。一日,李翱亲自登门造访.药山禅师坐在蒲团上,手拿经卷故意不理睬。李翱愤然道:“见面不如闻名!”说完拂袖而出。这时,药山禅师冷冷地对他说道:“太守怎么能贵耳践目呢!”一句话使得李翱为之所动,遂转身礼拜,并问:“什么是道?”药山禅师伸出手指,指上指下,然后问:“懂吗?”李翱道:“不懂。”药山禅师解释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在郎家拐新华文轩看书架。临走时发现一本《洗心禅》。只是觉得封面和装帧等太过,而且不是自己一见就喜欢的那种。翻了,里有就有这么一个典故,意思是说事物都有自己的本来面貌,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道在一切事物中存在,你只要领会事物的本质,悟见自己本来面目,也就明白了。 瓶中之水,犹如人心,保持清净不染心就像水一样清澈,不论装在什么瓶中都能随方就圆,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刚能柔,能大能小像青天的白云自由自在。 其实,我也想这样。很长一段时间没写点什么东西了,感觉自己像被掏空了一般。不是不写,可能是有些东西不敢去面对吧。这个世界,是有太多的言论禁区! “修史编志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中立的吧。史家之笔,为历史负责,我这里有一本广元市志。除了最为基本的部分外,其余简直无足观。还是喜欢比如保宁府志、还有帝制时期的,党派的影子龌龊。”在一个论坛跟帖得到的板砖却是——“请你放自重一点,这里不是你发牢骚的地方!”于是,心情不由得紧张起来,就像浊酒喝高了一样。醉倒是没有醉,就是不成一副样子。明明知道酒精跟郁闷和困顿的心境一样能暂时麻痹那颗逃避现实的心,却又在恍然之间难以让自己心安理得地在面对了现实的时候继续逃匿下去。“世俗烦恼处,要耐得下。世事纷扰处,要闲得下。 胸怀牵缠处,要割得下。境地浓艳处,要淡得下。 意气愤怒处,要降得下。世路风霜,吾人炼心之境也。 世情冷暖,吾人忍性之境也。”——这些道理我都懂,可是我到底是怎么了,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就忍不住要说出来。也许这就是愤懑郁结于胸吧。有人问:“达摩面壁九年,到底是为什么?”永禅师答道:“因为睡不着。”睡不着的何止夜晚!阅读猫眼《博客中国》,关键的是现实生活,而且不仅仅是我一个人面临的实质性的生存图景。有多少人在万般挣扎中不断的逃匿,跌倒,随之堕落至底,而由此得到升华的究竟有几人?!才弄了一篇五千字左右的有关雪梨花的文字,弄完了的时候,自己都觉得行文过于跟自己纠缠得紧了一些,而埋藏在内心深处的那一坛浓烈的辣酒,总在不经意的时刻被呛得要流下泪。生计,事业,家庭,友情,爱情,金钱,权利……这些东西夹杂在一起,每次都要低眉折腰,望着坛中杯底自己残损的倒影,总不免感叹着这个社会给自己留下的道路逼仄。 为什么农民工被欠薪就要会想,下岗工人失去工作就必须认命,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就应该努力,为什么说要让人闭嘴顺从驯服而承认富人有富人的烦恼穷人有穷人的快乐,并对社会上的黑暗现象宽容,什么公车消费几千亿,公款吃喝几千亿,公费出国旅游几千亿,看病难,上学贵,房价高……与心灵的“淡定”相比都是小事,百姓就不必发牢骚,咸吃萝卜淡操心,“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把忧患丢到九宵云外“而自觉加入构建和谐社会”。其实,何尝不想如 《鲁拜集》所言:唯有悟者,可在一瞬把生命的铅铁变成纯金。如泰戈尔所言:只有心灵和谐的人,才能体验大自然的和谐,内心混乱的人只会发现四周混乱。如艾略特 所言:如果你习惯戴有色的眼镜,不要期望这世界看起来晴朗。 真羡慕冉土匪,他可以那么说,那么做。据说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看来,鬼神是不喜欢“启蒙”的,可是我明白得越多觉得苦难也就如影随形,鬼魅一样在生存的每一个暗角蛰伏着,是在伺机对已经濒临绝境的人进行扼喉般的伏击吧?是谁得了真理,便去杀人——这是肯定的。于是,我想到了“油滑叙事”的写作。也许,我真该跳过现实严酷的这一章!“怒向刀丛觅小诗”,我想,当我走行走在大街上的时候,泪水在春天的阳光里涌出。路上依然有人热情地向我打招呼,与我漠然地擦肩而过。我知道,此刻有人会返身握紧我的手,我就会一辈子不孤单。所以,我必须义无反顾,说的是未来的文字必须义无反顾地转向所有的花月天候。圣马克方场在博客中就对我留言说:實在是厲害!態度樂觀一點,可以一時偏激憤慨,但不要老是這樣的心態。有些事情,個人的力量是沒有辦法改變的,我們能發表我們的意見就行了。 ——孔庆东有文字是这样说的,编辑的眼睛都是用孔雀胆泡过的,毒得很,一刀下去,就让你成为司马迁。一开始,常常悲愤,抗议。次数多了,麻木了,就像司马迁一样“行若忘,处若遗”。我干吗让人家来费力不讨好地阉割呢?干脆学习东方不败“欲练神功,挥刀自宫”。一篇文章写好后,自己先把那些有棱有角的,特别像人话的,能让某些人突然抽筋阳痿脑溢血的部分作局部处理,修理修理,删削删削,“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泡软点儿,按扁点儿,磨圆点儿。于是这些文章既像是我的,又像是别人的;既像哭,又像笑;既像捧,又像骂;既像真,又像假;既像刀子嘴豆腐心,又像口蜜腹剑,绵里藏针。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惧怕权贵,粉饰太平。所以这些文字读起来是不太过瘾的,刚刚吊起了胃口,旋即便说“您的菜齐了。” 鲁迅青年时,很奇怪向子期的《思旧赋》“刚开头却又煞了尾”,后来他明白了,“吟罢低眉无写处”,“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遗世独立的孤独绝望与为生民的人间情怀之间一直相互有着纠缠,令人日久浸淫会产生无形的压力。那么多的坏消息更是加速了人子堕落的速度,堕入深渊甚至死亡,万劫不复。真想可以一直坐一下来静静地看书。在午后明媚的阳光下,苦丁茶,还有 云在青天,水在瓶,开心,愉悦,禅的震聋启聩,让迷途的羔羊清醒,带我脱离眼下过于执着的生活和世界。 遇安禅师年轻时自己研读《首楞严经》,读到“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一句时,因为古书沒有标点,需读者自己断句,他就把这句读成:“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结果刚读完,他就豁然大悟。此后,他都照这样读。后来,有人对他说:“你断句断错了!”告诉他上述正确的读法。遇安说“我就是那样读才觉悟的,我终生不改我的读法。”——这,说书的读法只要能得到启示怎么读都可以,那么是“错”的观念也可能帶來“对”的收获。看来,我读书也须这样了。而且不仅仅局限于读书。不过,革面,洗心,我真能做到吗?像那些禅门公案、故事、法语,那些禅师在问答之间展现凌厉的机锋,那些风月和脑筋急转弯,那些心灵为之柳暗花明然后绝处逢生的时辰,为自己的生命致以追寻、为身心的安顿带来启发、提供指引。其实,这就是一种淡泊高远的境界。源于对现实的清醒认识,追求的是沉静和安然,是洞悉人世之后的明智与平和,是用超然的心态看待苦乐年华,以平和的心境迎接一切挑战,奋斗之后得之不喜,失之不忧,荣辱不惊、物我两忘,平常心。因为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种社会制度在内质上都是一样的,人分阶级。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诡异万状的国度。 虽则,在生活中碌碌奔波的生命个体究竟没有几个人,可以做到像天空中的浮云与瓶中的水,具备洗濯和盛装万物之心…… 2007.3.29由兮居
唐朝会昌年间,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翱数次派人请药山禅师进城供养,均被禅师拒绝。一日,李翱亲自登门造访.药山禅师坐在蒲团上,手拿经卷故意不理睬。李翱愤然道:“见面不如闻名!”说完拂袖而出。这时,药山禅师冷冷地对他说道:“太守怎么能贵耳践目呢!”一句话使得李翱为之所动,遂转身礼拜,并问:“什么是道?”药山禅师伸出手指,指上指下,然后问:“懂吗?”李翱道:“不懂。”药山禅师解释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在郎家拐新华文轩看书架。临走时发现一本《洗心禅》。只是觉得封面和装帧等太过,而且不是自己一见就喜欢的那种。翻了,里有就有这么一个典故,意思是说事物都有自己的本来面貌,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道在一切事物中存在,你只要领会事物的本质,悟见自己本来面目,也就明白了。 瓶中之水,犹如人心,保持清净不染心就像水一样清澈,不论装在什么瓶中都能随方就圆,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刚能柔,能大能小像青天的白云自由自在。 其实,我也想这样。很长一段时间没写点什么东西了,感觉自己像被掏空了一般。不是不写,可能是有些东西不敢去面对吧。这个世界,是有太多的言论禁区! “修史编志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中立的吧。史家之笔,为历史负责,我这里有一本广元市志。除了最为基本的部分外,其余简直无足观。还是喜欢比如保宁府志、还有帝制时期的,党派的影子龌龊。”在一个论坛跟帖得到的板砖却是——“请你放自重一点,这里不是你发牢骚的地方!”于是,心情不由得紧张起来,就像浊酒喝高了一样。醉倒是没有醉,就是不成一副样子。明明知道酒精跟郁闷和困顿的心境一样能暂时麻痹那颗逃避现实的心,却又在恍然之间难以让自己心安理得地在面对了现实的时候继续逃匿下去。“世俗烦恼处,要耐得下。世事纷扰处,要闲得下。 胸怀牵缠处,要割得下。境地浓艳处,要淡得下。 意气愤怒处,要降得下。世路风霜,吾人炼心之境也。 世情冷暖,吾人忍性之境也。”——这些道理我都懂,可是我到底是怎么了,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就忍不住要说出来。也许这就是愤懑郁结于胸吧。有人问:“达摩面壁九年,到底是为什么?”永禅师答道:“因为睡不着。”睡不着的何止夜晚!阅读猫眼《博客中国》,关键的是现实生活,而且不仅仅是我一个人面临的实质性的生存图景。有多少人在万般挣扎中不断的逃匿,跌倒,随之堕落至底,而由此得到升华的究竟有几人?!才弄了一篇五千字左右的有关雪梨花的文字,弄完了的时候,自己都觉得行文过于跟自己纠缠得紧了一些,而埋藏在内心深处的那一坛浓烈的辣酒,总在不经意的时刻被呛得要流下泪。生计,事业,家庭,友情,爱情,金钱,权利……这些东西夹杂在一起,每次都要低眉折腰,望着坛中杯底自己残损的倒影,总不免感叹着这个社会给自己留下的道路逼仄。 为什么农民工被欠薪就要会想,下岗工人失去工作就必须认命,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就应该努力,为什么说要让人闭嘴顺从驯服而承认富人有富人的烦恼穷人有穷人的快乐,并对社会上的黑暗现象宽容,什么公车消费几千亿,公款吃喝几千亿,公费出国旅游几千亿,看病难,上学贵,房价高……与心灵的“淡定”相比都是小事,百姓就不必发牢骚,咸吃萝卜淡操心,“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把忧患丢到九宵云外“而自觉加入构建和谐社会”。其实,何尝不想如 《鲁拜集》所言:唯有悟者,可在一瞬把生命的铅铁变成纯金。如泰戈尔所言:只有心灵和谐的人,才能体验大自然的和谐,内心混乱的人只会发现四周混乱。如艾略特 所言:如果你习惯戴有色的眼镜,不要期望这世界看起来晴朗。 真羡慕冉土匪,他可以那么说,那么做。据说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看来,鬼神是不喜欢“启蒙”的,可是我明白得越多觉得苦难也就如影随形,鬼魅一样在生存的每一个暗角蛰伏着,是在伺机对已经濒临绝境的人进行扼喉般的伏击吧?是谁得了真理,便去杀人——这是肯定的。于是,我想到了“油滑叙事”的写作。也许,我真该跳过现实严酷的这一章!“怒向刀丛觅小诗”,我想,当我走行走在大街上的时候,泪水在春天的阳光里涌出。路上依然有人热情地向我打招呼,与我漠然地擦肩而过。我知道,此刻有人会返身握紧我的手,我就会一辈子不孤单。所以,我必须义无反顾,说的是未来的文字必须义无反顾地转向所有的花月天候。圣马克方场在博客中就对我留言说:實在是厲害!態度樂觀一點,可以一時偏激憤慨,但不要老是這樣的心態。有些事情,個人的力量是沒有辦法改變的,我們能發表我們的意見就行了。 ——孔庆东有文字是这样说的,编辑的眼睛都是用孔雀胆泡过的,毒得很,一刀下去,就让你成为司马迁。一开始,常常悲愤,抗议。次数多了,麻木了,就像司马迁一样“行若忘,处若遗”。我干吗让人家来费力不讨好地阉割呢?干脆学习东方不败“欲练神功,挥刀自宫”。一篇文章写好后,自己先把那些有棱有角的,特别像人话的,能让某些人突然抽筋阳痿脑溢血的部分作局部处理,修理修理,删削删削,“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泡软点儿,按扁点儿,磨圆点儿。于是这些文章既像是我的,又像是别人的;既像哭,又像笑;既像捧,又像骂;既像真,又像假;既像刀子嘴豆腐心,又像口蜜腹剑,绵里藏针。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惧怕权贵,粉饰太平。所以这些文字读起来是不太过瘾的,刚刚吊起了胃口,旋即便说“您的菜齐了。” 鲁迅青年时,很奇怪向子期的《思旧赋》“刚开头却又煞了尾”,后来他明白了,“吟罢低眉无写处”,“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遗世独立的孤独绝望与为生民的人间情怀之间一直相互有着纠缠,令人日久浸淫会产生无形的压力。那么多的坏消息更是加速了人子堕落的速度,堕入深渊甚至死亡,万劫不复。真想可以一直坐一下来静静地看书。在午后明媚的阳光下,苦丁茶,还有 云在青天,水在瓶,开心,愉悦,禅的震聋启聩,让迷途的羔羊清醒,带我脱离眼下过于执着的生活和世界。 遇安禅师年轻时自己研读《首楞严经》,读到“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一句时,因为古书沒有标点,需读者自己断句,他就把这句读成:“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结果刚读完,他就豁然大悟。此后,他都照这样读。后来,有人对他说:“你断句断错了!”告诉他上述正确的读法。遇安说“我就是那样读才觉悟的,我终生不改我的读法。”——这,说书的读法只要能得到启示怎么读都可以,那么是“错”的观念也可能帶來“对”的收获。看来,我读书也须这样了。而且不仅仅局限于读书。不过,革面,洗心,我真能做到吗?像那些禅门公案、故事、法语,那些禅师在问答之间展现凌厉的机锋,那些风月和脑筋急转弯,那些心灵为之柳暗花明然后绝处逢生的时辰,为自己的生命致以追寻、为身心的安顿带来启发、提供指引。其实,这就是一种淡泊高远的境界。源于对现实的清醒认识,追求的是沉静和安然,是洞悉人世之后的明智与平和,是用超然的心态看待苦乐年华,以平和的心境迎接一切挑战,奋斗之后得之不喜,失之不忧,荣辱不惊、物我两忘,平常心。因为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种社会制度在内质上都是一样的,人分阶级。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诡异万状的国度。 虽则,在生活中碌碌奔波的生命个体究竟没有几个人,可以做到像天空中的浮云与瓶中的水,具备洗濯和盛装万物之心…… 2007.3.29由兮居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