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共生共荣,或城市林木苍翠

2020-11-10抒情散文江阳公子
树木、森林和生态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一个全球性的话题。一个国家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世界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样的不仅仅是经济,推而广之,整个世界文明的进程当与地球生态彼此互为依存,休戚与共。这绝非夸
     树木、森林和生态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一个全球性的话题。一个国家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世界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样的不仅仅是经济,推而广之,整个世界文明的进程当与地球生态彼此互为依存,休戚与共。这绝非夸大!有一个说法,说纽约比月球更遥远。纽约怎么可能比月球遥远呢?其实,对于山民来说,这是相当真实而形象的一个譬喻。因为月球他可以看见,阴晴相接,圆缺轮回,而纽约只是在广播电视里听过看过,从来没有实地加以游观赏览,再繁华的大都会也不过是抽象得不能再抽象的名词。换句话说,一些重要资源如珊瑚礁、湿地、红树等迅速消失,就会连累陆架生态系统的破坏造成鱼类减少,生物多样性消失,环境污染和海滩侵蚀等等种种危害——这,正如亚马逊河热带雨林的蝴蝶震动翅膀,将会在美国东海岸造成飓风一样。   草地上悠闲散步的非洲象;身着鲜艳服装的原住民,森林中自由嬉戏的松鼠忽然就惊惶起来,一株株直径约为三米的大圆木被电锯砍下,被大货车运出森林;被砍伐一空的林地正在逐渐荒漠化,还有血淋淋的猴子的头颅……有谁知道,每过一秒地球上就有半个足球场大的原始森林从地球上消失,每过一天地球上就有将近一百五十种栖身于森林的生物因失去居所而濒临灭绝。如果说,绿色代表着一切事物的存在和一切事物更高级的发展,那么,无可置疑的就是绿色与生命有着最为本质的关联。江河浩荡千里如果没有遮天蔽日的众树的张扬喧哗,那就是黄泥汤汤而九派横注;海洋无边无际如果没有岛屿和岸滩上众树的高标独异,那蓝色的波涛就是好景虚设,最初的智慧创造了难以穷尽的人类文明和艺术演绎。所以说,如果没有森林拔地而起撑开一柄柄硕大无朋的巨大伞盖,那人类赖以栖居的大地就是死寂的尘埃结成致密的岩石构成一颗冰冷的星球。   这样的星球,在黑夜里抬头遥望满天的星斗,还少吗?   看那火星吧!据说火星之上唯有干涸的河道深沟,没有一丝水汽。   看那火星吧!涵养水分子的绿色植被早就消失殆尽了,没有树木,没有雨意。   何止是火星!看那冰盘似的月亮吧,我们拥有的只是传说,只是嫦娥、玉兔、癞蛤蟆,只有吴刚的桂花酒和他不分昼夜地抡起斧头发出的伐木声声。   ——丁丁,丁丁,彻夜的斧钺敲击纷纷迸溅出馨香的木屑……亿万斯年了。在大尺度宇宙空间身处最后的旷野,在经历了百年风雨的树之下我不禁要问语星空。《创世纪》上说, 上帝孕育了生命的灵运行其中,投入其中,并施造化之工,展成就之初,使世界确立,使万物齐备。森林之于生命的重要性,在《创世纪》里到底是作为一个非常紧要的事件被置放在那里——上帝先造光,上帝用七天创造了天地方物。据说,一直要到第五日,大鱼和各种水中的生命才开始溯源遨游,各样的飞鸟才在天空和密匝匝的森林中来去飞翔。是在第三日,上帝说:“普天之下的水要聚在一处,使旱地露出来。”于是,水和旱地便分开。上帝称旱地为大陆,称众水聚积之处为海洋。上帝又吩咐,地上要长出青草和各种各样的开花结籽的蔬菜及结果子的树,果子都包着核——记住了,是第三日的时候,上帝安排“青草和各种各样的开花结籽的蔬菜及结果子的树,果子都包着核”!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相信宇宙已存在了无限久的时间,某种永恒的东西比某种创生的东西更完美。他相信山岳河流和林木植被构成的自然环境,在人的生命周期里改变甚微,而人们也通常把它们当作不变的背景,要么作为空洞的风景,要么是和人类在相同的时刻被创生出来的。在浩瀚无垠的星际眺望,除了从容、深邃及神秘的闪烁之外,我相信有一双大手的掌控在调度着未知为人类安排下的一切。但是安排这一切的,那不是上帝,肯定不是。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开辟鸿蒙和创造宇宙万物的,是大自然本身。 城市:人与树
  回首也是前瞻,暗夜也是光明,我们生活在历史中。地球与地球之上的历史,才是人类的思想家园。太阳、月亮和星辰,钢筋、玻璃幕墙和混凝土搅拌机正在堆砌着难以预料的未来。无论如何,我更想说的是,但凡绿色覆盖的大地,才是真正美丽富饶、可以持续发展的家园之地。我还相信,一株树就是世界,千万株树就是千万个世界的集合。   相信绿色才是永远不变的希望,是世代延续的生机! 我将以虔诚的声音诵读一个词汇:绿!一株树就是一个童话王国,一株树就是顶天立地的一根柱子。森林的摩天大厦就是倚靠这成百上千的立柱擎起天空巨大的穹顶。或者说,高高矮矮的山头,低低凹凹的土塬,那是一些住宅小区的组成部分。曾经保护生命得以成长的森林,才是被大自然这位造物主可以为之并刻意象征着我们最为本质的财富。一棵树涵养一抔泥土,千万棵树抓紧自己的生命之息壤,一片片绿色会让养育着数亿生命的耕地不会因为雨水和干旱而荒芜流失,会保护蕴藏着现代文明的城市不再遭受野蛮风沙的侵袭,会尽可能地保障我们健康的肌体渐渐远离病痛和伤害,会让孩子们打开家门就能看到梦中的花园和草地,树木的尖顶。那是森林城市的中心,那是森林城市的集会广场,那是城郊结合部,再过去是乡村、大路、灌木、蕨类、藓类……这是森林生态群落。   草被自然是小松鼠的席梦思了,菌类是它们的遮阳伞,大象摇曳着芭蕉扇,大熊猫在竹林中寻找笋子。森林里有很多秘密,与非生物界的地质、地貌、腐殖土、气象、水文等等和谐地构成了一幅自然生态奇景。乔木之所以高大,是为了承接空中飞的鸟和枝柯间跳跃迁移的猴子,以及更多更高的风霜雨雪,并支撑起森林城市的骨架;灌木之所以丛集,是为了庇护陆生动物和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和陆生动物,开出芳香的花朵吸引昆虫的蹁跹翻飞,乃至荫覆林地表面数以百万亿万计的细菌和真菌、线形虫,啄木鸟在树干上给树治病,在地底的浅层蚯蚓忙碌异常……云飞过来,雨落下来,风吹过来,空气自然,清新,甜美。   森林城市究竟存在了多少年,没有谁知道,也不会有谁去深究。所有的森林成员保持高度的默契,它们不想建设,不想推翻巨大的红松、云杉、黄桦的根部平整高尔夫运动场或者动物中的富人俱乐部,卧在草丛中的老虎也不这么想。木兰、冬青、榆树、槐树都长大了,有毒的蘑菇只是森林城市中的交通标志,杜鹃、牡丹、绣球、指甲花在蚂蚁的洞穴边就像社区布置的节日展台,灌木扎着稀稀疏疏的篱笆隔而不隔,那些巨大的藤本植物就是桥梁、电梯或者稍小一些的楼道攀援延伸着直达此树彼树,贯通森林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在这样的城市里,动物是森林中的主要消费者。它们不使诈 ,不制造假冒伪劣产品,它们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互相作用。它们和平共处,它们安居乐业,它们以命为本,吃草的吃草,吃叶子的吃叶子,吃瓜果根茎的各取所需,按需分配。就连狮子和另外一些凶猛的肉食动物,它们绝对是吃多少捕捉多少,不会贪得无厌,饕餮无度而暴殄天物。它们也发生战争,在落叶堆积的大地上为着食物和地盘,一环紧接着一环,环环相扣挑起流血冲突。但是,奇迹就在这里,它们的战争总是神秘地有着恰到好处的度,有一个各方都能够接受的停战临界点。它们好像知道所有的森林参与者都是被拴在一根链条上的,它们不会使森林这部绿色机器的运转陷于瘫痪和停滞,一点也不。不管动物、植物还是矿物,它们既是能源的生产者,又是资源的消费者,这就是童话一样迷人的森林生态。   忽一日,森林城市在隆隆的一种巨响声中悸动了。   那是一个不太确切的日子。谁也没用心思去想,灾难从天而降。   愈来愈惊心动魄的是后来,铁制家伙轰隆隆地开进了森林城市的边缘——撤退,往森林城市的纵深处迁徙;后退,往森林城市的核心部位转移,一切都在改变。最后,作为原始森林的城市被一种叫作人类的动物切割成各不相关的板块,森林孤岛形成了。森林城市的居民厮守着愈来愈小的区域,在有阳光的午后沉吟那些既安静而又喧哗的昔日,那些重重叠叠的树荫,那些枝枝相连的树柯,那些梦境一样的植物管风琴被鸟儿奏响。各种森林保护区的夜晚是恐怖的,因为在寂静中听得到日趋缩小的森林城市在被一种蚕食和吞啮折磨着,“(美国诗人桑德堡)毁坏着/规划着/建筑、拆毁、再建筑,让钢铁祷告/——把我放在一块铁砧上/……敲打我,把我锤成一颗钢钉/把我楔入那些支撑着摩天大楼的大梁!”   ——应该引起人的警醒了。我所洞悉的人类城市,一副雄心勃勃的样子。   他们铿铿锵锵,大踏步抖擞着手中的电锯,向充满鲜活气息和深蕴着自洁能力的森林城市进犯,挟带的旋风席卷了细叶榕、高山榕、大叶杜英、红花紫荆、异木棉、火焰木和蒲桃、芒果,满街的勒杜鹃、马缨丹盛放,满街的人阵和车流……这是一个物欲膨胀的年代,人的享乐意识空前高涨,对物的占有只剩下刺激,剩下以“囤积”为特征的社会性贪婪,而城市的氛围却是易变的,城市的灵魂动荡不安。从某种程度上说,城市是个染缸。法国地理学家潘什梅尔曾感叹道:城市既是一个景观、一片经济空间、一种人口密度,也是一个生活中心和劳动中心;更具体地说,也可能是一种气氛、一种特征或者一个灵魂。肉体是灵魂的居所,灵魂是精神的居所,城市是肉体最接近灵魂的有效通道。在哲人眼里,高科技背景下的城市现代化建设不是在硬件设施,就是在软件建设方面出了问题。   城市的建设和未来发展是令人担忧的,是与人类的初衷背道而驰的。   武汉提出要成为东方的芝加哥,大连要把城市建成北方的香港,哈尔滨则成为东北亚贸易中心,成都、重庆等城市也都相继提出这样那样的目标。自然,具有国际性影响的城市形态是多样的,世界上有商业城、汽车城、铁路城、机械加工城、石油城、钢铁城、工业城、橡胶城;也有国际港口城、旅游城、大学城、宗教圣地、电影城等等,可是从一个城市着眼,看我们诸多的摩天巨厦、酒店商城、宅邸公寓,林林总总,五花八门,却难以走出钢筋、水泥、玻璃等建筑材料的堆砌而一味剔除人性,拒绝树的自然属性……   许多城市就是这样,有了较好的起步,却往往总是匮乏于人文气质的养成。   城市的性质和主导功能是重要的,谁把握了正确的可能和向度,谁便把握了城市的未来。   说建筑艺术起源于实用,正如墨子所言: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无须讳言,看看日常的衣食住行,对车,空调,装修等几乎夸张而饱满的享用,就会幡然悔悟环保观念的缺失、肤浅和虚妄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对绿色、生态的追求本不是一个时髦的概念,而该是个发自内心的生活方式。转身投向简约生活,简单生活,放弃对街边绿树的砍伐,对实木地板的念念不忘,对一次性筷子和生活用纸的讲究……这就是选择。真正简单、简约地生活,这样的世界会更加纯净。简约和简单的原则就是不拒绝现代文明,也不被现代文明所迷醉和奴役。也许,文明创造的过程本身就伴随着对自身的修正吧?天地为万物之母,每一个人的环保观念都应该像小树苗从树的根部长出,娇嫩,生机无限, 盎然洋溢着生命的光芒。   城市的存在,人的生存,用最简单的话概括,便是人该在怎样的城市生活,该怎么在城市中生活,或者说怎样才能在城市中活得更好。就城市建设中举一个人居建筑的例子吧。美国现代建筑巨匠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座落于流水溪涧之上,其间山石鳞峋,林木扶疏,泉流叮咚有声。东西南北互为因借,高低映照隔院相望,将山林引入人居,开合变化中形成极为丰富的空间,整个建筑的构图自然而然地掩映在树海之中。建筑则由竖直的烟囱、墙壁及宽厚的水平挑台等组成高低错落、纵横穿插的几何形体,皆为简洁单一的矩形组合,混凝土、粗石质料质朴无华、率直裸露,形体对比强烈却自然之极。试想,在古木参天、绿荫匝地、林壑奇美、涧泉清幽之中,于峻岭、鹤泉、奇石、名碑、古洞、高塔、山崖之间建造城市的未来,只有这样,物质的极大丰富才能使精神和灵魂的栖居成为可能。一种人性的升华源于树木的蓊然郁勃,人的建筑物之高妙选址依山而就地造势,于幽深静温、云光栖树、林影入江边造楼接屋,与狭义的乔木和广义的乔木构成的自然风光融于一体,令山有灵魂,水养情趣而别有一种氛围和情境。这就涉及到树木学对树木形态、分类、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资源利用及其在林业生态工程了。其内容甚至可以扩展到企业经营以及与公众关系方面。譬如在影剧院、天象馆、露天电影场、气象站、展览厅、科技游艺场、体育馆、活动馆、溜冰场、养殖场、种植园中,间以亭台水榭,绿地喷泉则安居在古老土地的麓野之间,连同椭圆形的中心草坪也都绿草茵茵,整个城市与自然浑然一体,呈现着勃勃生机。其时绿树环绕,雪松、青竹、梧桐、双芙木姿态各异,起伏跌宕,景观点星罗棋布,错落有致,亭前厅后,道路两侧点缀着山茶、玉兰、金桂、腊梅,这样的城市,才是一种高绝境界的样板城市。   ——城市的典范,就在于对人类和自然是一个和谐统一整体的坚持,坚守,并关注人类对环境和自然生态的合理需要。由此,不仅是人类、还有自然都应该得到道德的关怀。因为,环境正义就是用正义的原则来规范受人与自然关系影响的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的。 森林城市:雅典.莫斯科.维也纳
  勿庸置疑,植树造林须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乔灌草相结合的生态安全体系,这是建设宜居城市的根本途径和发展方向。城市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种树,房前屋后、道路边、小区空地,能种则种,多多益善。树多人长寿,树深林密,氧气充沛,树与人的生命质量密切相关。未来的城市概念不是过去的高楼大厦,树是城市惟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树营造的是城市生态,它不仅是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更是城市中惟一有生命的、打上了文化印记的基础设施,它的生命与人的生命同样重要。因此,在城市建设中,应该从城市建设规划开始,为树留出位置,将生态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树是无言的智者。谁都知道,污浊之下没有人的任何权利可言。   文明的城市拒绝污浊的空气,树缄默着不发一言,这是一种沉默的晓谕。   相传在古希腊,智慧女神雅典娜与海神波赛顿为争夺雅典的保护神地位,相持不下。后来,主神宙斯决定谁能给人类一件有用的东西,城就归谁。海神赐给人类一匹象征战争的壮马,而智慧女神雅典娜献给人类一株枝叶繁茂的油橄榄树。人们渴望和平,不要战争,结果这座城归了女神雅典娜。雅典遂因之而得名。   在油橄榄树的庇护之下,雅典的夏季走进了森林城市之列。雅典奥运会会徽主体是一个橄榄枝缠绕而成的桂冠,寓意不言而喻——古代奥林匹克盛会上,桂冠代表冠军的荣耀。而另一层含义则是,橄榄树被尊为雅典的圣树。在雅典残奥会开幕式上,一株树幸运地成为了许多树的集合,那株粗大挺拔、高约十多米的树——大约需要十来个人才能合抱,矗立于草坪土丘上,巨大的树冠浓荫四蔽、翠绿,在蓝天阳光下金光灿烂。   所有的树都会顽强地冲破大地的禁锢,从无到有、由小而大,生根发芽、抽枝吐叶,结出果实,让生命充满阳光——树的诉说,就是生命的陈述。在对树的崇拜和礼赞中,因为奥运会,一项雄心勃勃的增加城市绿地的计划在雅典城区得以实施,整个城区在杨树和桑树之外,新增植的三百多万株乔木,三百多万株灌木和有花植物把雅典装扮一新,而城市的五百多万人口和二百多万辆汽车使得这座伟大的城邦昨日重现。   ——人在林中走,车在林中行,屋在林中安然而居。   理想中的宜居城市就是大街小巷无处不绿,既有城市的方便与繁华又有乡村田园般的诗意。   诚然,鳞次栉比的高层建筑,无疑证实了城市经济的繁荣和物质的丰厚,在增强城市走向未来的现代感。正如帕克斯顿设计的英国世界博览会展览馆——伦敦的水晶宫。此外,巴黎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和“海贝/白帆/桔子瓣/一朵花的绽放/乌龟交尾/大鱼吃小鱼/一次无人得救的交通事故/修女的头巾”一样的悉尼歌剧院……然而,需要说明的是后现代建筑师在重新把精神凝结于隐喻之中——这就是回归,回归森林和自然,这样的建筑能提供一种创造森林城市的向度和可能,一种启示。   显著的例子是座落于茂密森林之中的莫斯科。早在十六至十八世纪,莫斯科王公贵族开始利用地理环境,在郊外河岸将自然景色和庄园建设有机结合,使环境显得自然开阔,优雅宁静。两百年前彼得大帝就在莫斯科郊外建立了森林保护区,莫斯科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即在城市用地外围复建十万公里的城市绿化带,后来的城市规划仍然把莫斯科郊区绿化用地同城市绿地联系起来,在各个城区独立的组团之间形成大片完整的锲形绿地。至今莫斯科市区有一百条林荫大道、九十八个市(区)级公园、八百多个街心花园;郊外的十八万公顷防护林带以及森林公园从八个方向楔入城市,将城市公园与周围的森林公园相连,构成城市森林的基本格局。加上靛蓝的莫斯科河水、上千座金碧辉煌的教堂、为数众多的古迹及错落有致的歌剧院、话剧院、芭蕾舞、纪念雕像、纪念牌、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艺术馆、音乐厅、体育馆、名人故居遗址等等,可以这样大胆地说,俄罗斯森林的功能在民族性格的形成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这种作用在潜移默化中蕴涵着俄罗斯文化伟大的创造力。   索尔•贝娄曾说:艺术从森林开始。森林既产生着艺术,又是艺术着力表现的对象,它天生就是艺术的温床。那么,森林城市呢?俄罗斯森林覆盖面积居世界第一位,绿化在世界大城市里名列第一,被誉为“森林中的首都”。大片原始森林,高大的绿树掩映着楼群,弗拉基米尔州,雅拉斯拉夫州,圣彼得堡……在俄罗斯的大部分土地上,由原始森林营造出的浓浓绿意,几乎难得见到被放任开垦的耕地和密集的工厂,倒是常见一些自然死亡的树木东倒西歪地躺在树林里。阿尔巴特大街上,走过普希金,走过莱蒙托夫,走过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列昂诺夫的《俄罗斯森林》、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艾特玛托夫的《白轮船》、瓦西里耶夫的《不要射击白天鹅》、拉斯普京的《告别马焦拉》和《贝加尔湖》、特罗耶波利斯基的《白比姆黑耳朵》、马尔科夫的《啊,西伯利亚》和《大地精华》等作品都从不同角度提出防止污染,爱护森林,善待生灵等生态问题。   弥漫在俄罗斯森林间的神秘、沉静与孤寂,为造就俄罗斯的艺术家提供了一种深沉、宁静的心理背景。契诃夫在《樱桃园》中说得更为动情:“不可思议的大森林啊,你永远放射着光辉,美丽而又超然,你,我们把你称作母亲,你本身包括了生与死,你既赋予生命,又主宰灭亡。”托尔斯泰则在一次散步归来后,颇有感触地写道:“置身于这令人神往的大森林之中,人心中难道能留得住敌对感情、复仇心理或者嗜杀同类的欲望吗?人心中的恶念应该在与作为美与善象征的大自然接触时消失。”   ——是啊,一说到森林,无一例外都涉及到森林与植物、与动物、与微生物;与土壤、与气候、与水、与人类的关系,这当然是不错的。但是,在论述森林与人类关系时,很多都只谈了人对森林的破坏和人类对森林形成的影响,而森林与人类文化创造以及森林与民族性格的形成等内容却很少看到。这就是了。东欧风云突变,苏联一朝解体,一个庞大的帝国分崩离析,可是,无论斯大林时代以及此前此后大起大落的人事更迭,无论镇压暗杀或者翻案平反,无论多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莫斯科各个时期栽植的树木都在,屹立着托庇着俄罗斯的大地和她的人民。这样的俄罗斯是不可小视的。故而,谛听俄罗斯的森林,体悟那沉郁、博爱的俄罗斯理念和那令人低回的文化精神。   ——一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把人带到了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小约翰·施特劳斯手握小提琴,就居住在离维也纳城不远处的一片美丽的森林里。   维也纳城市绿化管理严格。有关法律规定,凡有人住的地方,必须有与住房面积同等大小的绿地。民间还有约定俗成的规则,那就是人一旦离开都市所修的房子不能超过树的高度。维也纳也是世界上最早绿化的城市之一,是一个山水城市、花园城市,多瑙河横穿市区,森林与城市相拥抱,市内古树名木到处可见,众多的国家级自然公园和市级自然公园里古树更是繁多,郊区则有历史公园、花园、自然保护区、环城天然林带,成片的森林和草地构成了城市绿色的主旋律。   人类的感知往往来自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爱,关怀,理解…… 一切美好的人间温情都孕育于此。维也纳是世界音乐之都,晚年寓居小镇的贝多芬,经常独自在一条小路上散步,倘佯。他能闻到森林中松木的芬芳,能看到路旁的花丛瑰丽地点缀在绿草中,一片连绵无尽的黑松林,在开阔地带白雪的衬映下,形同墨染笔厾。而今,郊外的贝多芬墓地与贝多芬小径就掩映在莽莽苍苍的林荫之中。清新的绿色,温和的阳光,欢跃的溪流,清脆的鸟鸣。轻风拂过,林间奏起爱的乐章,摇动在微风中的树枝勾画流动的五线谱,摇摆的绿叶演绎灵动的音符,清丽明快,一切原始的生命在这里蓬勃,无论多么喧嚣内心也会在此得到抚慰,赢得宁静与快乐。   森林城市的主要目的就是给人们提供一个相对宁静、清静、富有生命的自然或近自然的环境,涵养人文,生发文明——由是观之,人与自然相融,让建筑和城市上升为一种境界的追寻是极为重要的。 曾经没有灵魂的家园
  假设。一百年前的一个人再次走在中国任何一个城镇的街头,他一定会惊异于别墅洋楼,鳞次栉比、高楼林立的街区,川流不息的车流和五颜六色的人群。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如许繁荣的景象背后,中国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所有的问题,都没有环境问题来得重要和迫切。气象卫星提供的图片上清晰可见:一片绿色中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黄色斑点和线条,这些点、线便是城市与道路,城市已成为生态建设的软肋。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木材消费国,每年仅一次性筷子的消费量就达到一百六十万立方米,相当于五万七千多根天安门两侧的华表。我们每个人都在对森林产生影响——阅读报纸、使用筷子、购买手纸、家具……我们很少想到这些都来自森林——森林正被送进食道,森林正被冲进马桶——一次性卫生筷和卫生纸及其他家用纸制品生产商在全球森林资源被过度砍伐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有一种“选择性”砍伐,是指零星地砍伐森林中有经济价值的木材,而不是整片砍掉森林。这种偷伐活动,有科学家警告说,“选择性砍伐”会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首先是使该地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近,特定树种消失,依附于被砍伐树种的攀爬植物、灌木和草皮也会一道消失,土地将变得更干燥,容易发生森林火灾。我们知道, 大自然一直在提醒所有的人——树和绿才是远比黄金和钱币更加值得宣扬的财富!   ——绿!中国的城市不能远离森林。   ——绿!人与树相依为命,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绿!一个来自环境危机的声音是警钟长鸣,激越而沉雄!   ——绿不仅仅是生活质量问题,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因为环境,在这个美丽的词汇之外,我们当然也懂得另外一些词汇所具备的深刻的含义。罗布泊曾是中亚地区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上世纪七十年代还是一汪大湖,到了其后的八十年代,却满湖都是鸟尸,再后来就干涸了——多年来的向西北移民,开荒种地,办农场,设干校,军垦放牧,砍伐树木,西德汉学家奥斯卡·韦格尔认为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的。地处秦巴山区的旺苍县在 “大炼钢铁”时期,十多万钢铁大军上山砍树,数十万亩森林被剃了光头;“文革”中又大肆毁林开荒,森林植被再遭劫难;位于珠江口西侧的三合镇,砍树烧炭炼钢,原始天然林遭到空前浩劫,几乎砍伐殆尽,“文革”中又大砍四旁林木,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河南固始的胡寨乡白鹭原把树砍了炼钢铁,结果水库干了,白鹭飞了;陕西汉中,很多树被砍了去炼到处收来的铁锅铁铲,结果地荒了,本来的好铁炼成了四不像,最大的损失就是成片的树林成了光秃秃的山头,再后来造田运动,又有好多树没了;贵州开阳砍树烧炭大炼钢铁,“文化大革命”期间盗伐山林——五把斧头砍树,十条胳膊争林。从放火烧荒到大炼钢铁,从农业学大寨到工业学大庆,树是越砍越少,只砍不种,种而不活,旱灾水灾相继而至,一时间浮尸千里,饿毙人口以千万计。加之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官出数字,数字出官,人的无知和无畏使得大自然的报复由表及里,导致了一幕幕人间惨剧的发生。   蜀山兀,阿房出——咸阳修阿房宫征集七十万人深入蜀、楚等地选取良木,唐人杜牧叹道:“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为此作注的是历朝历代皇宫内院官府衙门的大兴土木。事实上人就是自己在毁灭自己,有诗人写道:我哭你呵,我的森林/你在哪里,你在何方/在这二十世纪的大山,我忍痛空设你的灵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阳光下和月光下的砍伐之声,遍布了中国的每一个角落,而被戕伐的是民族赖以生存的肌体、血管,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是一个天天在流血的国家。如果只是散兵游勇式的偷伐,问题还不难解决,祸根在于以砍伐森林为主要财政来源的往往是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政府行为。因而,上世纪六十、七十、八十年代的中国砍树惹怒了长江黄河,才有了后来的抗洪之厄。   人活着,在陆地上就是和树木共生的,树抓紧土壤,树涵养水源,有水有树才有人的活着。   中国有多少灾难,森林就有多少灾难。自然界的奥秘就在于: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类才发现所有的惩罚都来自于人类自己。恩格斯早在一百年前就有过告诫:“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都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令人遗憾和痛惜的是,中国后来在“绿色银行”的鼓噪下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很多砍伐未有收敛,大片的原始森林更是所剩无几。根据绿色和平的全球森林地图显示,中国未受侵扰的森林分布于四川西部大雪山西侧、云南怒江中缅边境地带、西藏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外、内蒙古最北端的大兴安岭以及新疆最北端,整个森林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2%,而最珍贵的生态系统受到严格保护的仅0.1%。   海南省新海林场有置业公司不知拿了什么尚方宝剑,用推上机一推便把新海沿海林地变成了“假日海滩”——以此为效尤,其他开发商蜂拥而上,短短几年被占用林地一万多亩,最后结果是原有两万多亩林木的新海林场,现存林地已不足五千亩。海南陵水县短短三个月把全县五十七公里总面积达四万多亩沿海林地卖了个底朝天,广西北海市累计被侵占和破坏的海岸林有四万多亩,辽宁盖州市将八百亩林区出租给了外商,深圳市福田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建设需要在片刻间毁于一旦……又一轮砍树风潮开始了,这回是以发展市场经济建设为幌子的。   ——砍伐正未有穷期!当财团大佬和位高权重者遏制不住自己的贪婪把眼光瞄准林地的时候,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商品经济大潮的无序涌动,一双双肮脏的黑手伸向森林,越来越多的参天古木轰然倒下。人类的生存发展除了战争、疾病、天灾、瘟疫之外,无处不在的环境问题让我们看到万幢高楼迅速崛起的背后,城市的生态环境并没有变得更契合内在的心灵需求。看吧!酸雨、垃圾、噪音、厄尔尼诺、污水、海啸、旱象、水土流失、草原退化、荒漠化,沙尘暴在推进,长江、黄河、淮河、太湖的污染等等一系列危机和隐忧。于是,一棵棵树木倒下了,一片片森林消失了,绿色随着人类社会和技术的进步离人越来越远。有报道说,就在云南森林资源锐减的状况下,云南省与西藏自治区有关部门竟然决定联合开发藏东南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并流之地。谁都知道,三江流域的森林对保养水源、保持水土具有重要作用,金沙江水系的森林对长江上游防止水土流失、呵护三峡大坝以及控制长江中下游水量的作用巨大。试想,一旦技术先进、经验丰富、人员充裕的森工企业再次介入砍伐行列,那么藏东南大片森林将陷入灭顶之灾!失去了天然屏障的地面在赤道阳光的强烈照射下,将完全失去往昔那种潮湿、荫蔽的景观特色,而变得红壤裸露、炎热干燥。譬如北京。一片灰黄中带红的“雾”弥漫空中,大风,大沙尘,走在路上,就像走在西游记里的云雾里,因为土发红又有在火海里走的感觉。房顶上、马路上、汽车上全都厚厚的一层土,感觉就跟911世贸大楼轰然坍塌的那一刻一样,人则是尘满面一嘴沙——地球村的后院起火了,各种自诩的环保方法接踵而至,粉墨登场而又手忙脚乱,力不从心——在北方建立防护林,生长迅速、见效快、经济价值高的杨树成了当然的首选树种,北方成了杨树的天下,而在南方,杉木是做家具、建筑用材的好树种,长得快,价格高,所以南方成了杉树的天下。其结果是树种单一,群落结构简单,一些动物失去栖身之所,最终造成了人工林的生态危机。更有甚者,砍伐森林、消灭绿色的悲剧从来没有停止过,在这个文明与愚昧、进步与倒退并存的时代。   ——于是,“无林化”现象在中国渐渐浮出水面。   人类创造了技术圈,入侵生物圈,采取掠夺性的方式,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不断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和冲突,导致环境退化。在过去一万年流失的森林当中,有一半是在过去八十年中毁坏的,而这八十年中对森林的毁坏又有一半是发生在过去三十年中。目前动植物种类的消亡速度大约比人类出现之前的消亡速度快一千倍。到2050年物种消亡的速度还将再增加整整十倍。科学家预计,地球正在进入历史上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时期。 树木,生态:永远的冲击波
  树是大地的舞者,如果大地的舞台倾斜了,大地的生态破坏了,大地的舞台没有了,所有的与人相关的众多舞台都将轰然崩毁坍塌。痛可言邪?!在城市里,树一株一株地少下去,有一天会突然发现,城市大了树少了,视野宽了空气浊了,马路宽了灰尘多了,楼厦多了气温高了……理论上人人都会说和谐相处,而人的贪欲正在颠覆着生态伦理学、生态哲学。   所以荒漠化、石漠化不仅在西北还包括西南,不仅在城市还在乡村,在整个中国。   所以,植树节和全民植树迫在眉睫!   所以,植树冲击波振荡中华大地。   据美国《纽约时报》援引联合国报告称,中国广泛的植树造林工作已经放慢了地球上森林覆盖面积不断缩小的速度,而联合国粮农组织负责森林工作的助理总干事胡斯尼·拉卡尼则说,森林资源在全球仍以令人吃惊的高速度减少或者退化,中国许多地方的森林恢复正在却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这种变化几乎全部是由于中国采取了新的森林政策而发生的。是的,中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充分说明了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所具备的创造性和决心。但是,在以前甚至以后较长一段时间,在现代都市钢筋水泥丛林里仍将热衷于用石头甚至用假树造景。当一个城市的绿化覆盖率只有在30%以上时,绿地才具有改善城市生态的作用。故此,森林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的诉求必须以城市为载体,以森林植被为主体,以人为本,森林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结合才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城市居民及自然环境间的和谐共存。城市与人是共荣共建的。绿色,象征着生命的气息,也象征着大自然,拥有一片绿色不但是一种美丽,更是一处难得的心灵的港湾。   城市拥抱着绿的山,城市四面又被绿的山包围,城市躺在山的绿色怀抱里。从高处往下看,铺天盖地的绿形成了整座城市绿的脊梁,它们引领着城市奔向绿的主题。一条坦荡的江或者折折弯弯的河,仿佛一条舒展的绿色飘带,从城市飘过仿佛流过城市的绿色血脉,它让城市的绿绵延不绝。城市受了绿的山水的点染,街道变成了绿色,楼房变成了绿色……这哪里是一座城市!桂花、玉兰、香樟、女贞子、重阳木……四季常青的树种构成了城市树的主流,它们流动着,流动着,流到城市的大街小巷、户户庭院,它们的一枝一叶、一起一伏无不透着绿的色彩、诗意与活力。   特别是外形硕大,苍劲古老,姿态奇特的古树葱茏舒展,生机盎然地守望着城市和村落,可以说,这样的每一株树都有着动人的传说或有名的历史事件等方面的文化气息。另外,几乎每一个宗教都有自己的圣树。如佛教的菩提树,基督教的圣诞树,道教的松树,孙悟空的花果山则以果树林为主,中国的哈尼族拥有村寨神艾玛居住的圣树,普米族每个村寨每户人家都有神树,壮族以英雄树作为民族象征,壮族聚居的村寨也有英雄树,傣族、景颇族以大青树为神树,白族有祭山神和猎神、水神和龙神的祭树,彝族祭祀的神树有松、柏、栗、杜鹃。名树古木自然还有中槐、侧柏、皂荚、银杏、黄葛树、楸树、椿树、毛白杨、柽柳、黄杨……珍贵稀有的树、有文物价值的树、有故事的树、有生命的树是需要时间的。树在年轮里记录了历史的演进过程!古树名木当之无愧是自然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并传播完整的绿色城市形象的载体。一株树就是一部丰富的历史教科书,一件古老的活文物,由此可以挖掘出林木对人类生存的影响。虽然树不像粮食和水那样,一旦缺少就会很快致命,但由一株株树木构成的森林作为一种调节剂,却同样在诸多方面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制约着人类的安危。人与森林、人与自然之间建立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关系以及由此创造出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在原始社会,人类生活在森林中以采猎为主,人类臣服于自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由野蛮时代学会了耕种、放牧、获取更多的产品,这时的文明是农业文明时代。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高喊着“知识就是力量”,无知地挥舞着斧头与自然展开彻底的厮杀,然后自然也毫不留情地致人类以报复,这时期就是工业文明时代。随着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的爆发,人类开始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原始文明崇敬自然,农业文明掠夺自然,工业文明征服自然,而在生态文明阶段,生态文化是以人和森林生态系统和谐共荣的所有财富的总和。长此以往,在未来的生态文明社会里,生态文化将是文化的主流,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人类将生活在森林之中,得到 森林美学的濡染和熏陶,领悟优美、崇高、雄壮、秀、奇、灵、色、香等森林美的本质——森林自然美、森林艺术美、森林社会美、森林生态美和道德美。譬如莫斯科、维也纳民众对森林普遍有着的很高的体验和感受能力、情感归宿。再譬如,在德国砍伐林木会激起民愤。从德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青年运动”到后来的“绿党”都是对破坏环境进行抗议的“绿色运动”,他们探索一种以不破坏自然环境为前提的新的生活方式。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有远见的新思潮。与此相反,在中国,大多数地方面对滥伐林木却无动于衷,更为严重和屡见不鲜的是依然有无知和无感受的“招商引资”项目在侵占林地、滥伐林木。   中国正行进在一条离物质财富越来越近,离江河山岳越来越远的不归路。   中国失去了大地舞台,承载文明的任何舞台将帷幕永闭!   绿色王国在呼救——救救森林,救救中国和世界!   ……毕竟,环境保护时不我待。倾听大地,守望家园,诸如 湖南桃花源,内蒙古额济纳胡杨,湖北神农架,湖南张家界,广西十万大山,云南西双版纳,四川千佛山、米仓山、广元天台 等二百三十处国家级森林公园还是太少了。中国的生态危机不允许我们高枕无忧,不允许我们过早乐观,不允许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容忍牺牲林木换来的经济发展。哀伤和痛苦的乐声来自头顶:一缕油烟,一粒沙尘,一节废电池,在不知不觉间就改变着世界,伤害我们自己;让我们彼此教育,学会善待那些与人类共同享有自然的生灵,学会善待孩子们的想象,让他 们有更多的机会懂得爱和珍惜;让我们彼此鼓励,尊重那些在风沙线上拼死斗争的人们;帮助那些为了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绿 色而付出代价的人们;支持那些将创造绿色当作事业的人们。珍惜每一滴水,每一株树,每一块草坪,每一片土地,这是常识,是人最为朴素的品质;继续珍惜生命,继续关注人类未来命运,继续对生存的世界怀着热忱,有一天,绿色将会铺满中国辽阔的大地!   ——为每一株树立传!如果绿色消失了,没有了绿色的地球将不再是人类迷恋的家园。   ——为每一株树立传!如果地球上没有了绿色,如同身体里没有了血液。   ——为每一株树立传!绿色是人类的摇篮和文明的襁褓。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