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致中财会员
2020-11-12叙事散文好小子
珍珠常有埋没感,泥土不存索取心。——题记我是《中财论坛》的一位新人,一见钟情、相见恨晚是我对《中财》的第一感觉。走进《论坛》不到两个月,睹文上千篇,发贴八百多,时间不长,受益不少。《论坛》内容真丰富,有大家,有新秀;有学术,有艺术;有诗文
珍珠常有埋没感,泥土不存索取心。
——题记
我是《中财论坛》的一位新人,一见钟情、相见恨晚是我对《中财》的第一感觉。走进《论坛》不到两个月,睹文上千篇,发贴八百多,时间不长,受益不少。
《论坛》内容真丰富,有大家,有新秀;有学术,有艺术;有诗文,有画图;有阳春白雪,有下里巴人;有大江东去之豪放,有小家碧玉之隽永……在尽情享受的同时,提三点建议,与朋友们共勉。
贴子——仔细校对
文字、标点、排版都尽量做到正确规范,符合要求。人们常说:“文如其人”、“文品即人品”、“作文如作人”、“读文如见人”。如果粗制滥造,匆匆贴上去,不管有没有错漏,有没有不妥,有没有语病,由着别人去读,这种做法并不可取,这是不负责任,不重文质,不顾形象的一种表现——急功近利、心浮气躁。 为文者既要对自己负责,又要对他人负责;既要尊重自己,又要尊重他人。仔细校对,就是负责的表现、尊重的表现。认真校对,从严把关,当好第一个读者,尽最大的努力将不足减到最少,将遗憾降到最低,确认无误后再贴上去。要不断强化精品意识,着力打造文章品牌——这应成为为文者的崇高追求。 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是文章的最高境界,我们应该要有这样的意识和追求——最起码也应做到正确性——正确性应是对文章的最低要求了。质量有高低,这是由水平决定的,不能用同一把尺子量;观点有差异,这是由认识决定的,认识没必要统一;对错有标准,这是由态度决定的,人人都应该一样。 校对的过程就像一个人穿衣打扮的过程一样,我们如果破衣烂衫、灰头土脸、胡子拉杂、邋邋遢遢去开会,去上班、去会客,别人不会太高兴,我们自己也自在不到哪儿去。衣服不一定要高档、要名牌、要时尚、要崭新,但起码应该干净、整洁、合身,文章也一样。
心态——保持平和
加精付酬,这是“中财”一种很好的激励措施。我们走进《论坛》是因了一种缘分、一种爱好、一种精神追求,相互交流沟通,彼此学习切磋,共同成长进步。不是为了发财,不是为了虚荣,不是为了泄愤(这样的人也许有,但肯定不会太多)。如果是为了银子来到《论坛》,还不如直接去矿井、车站、码头卖力气痛快合算呢。 能不能写出好文章是自己的事,能不能得到好评并加精付酬是别人的事。我们关键是要做好自己的事,如果把心思过多地放在别人的事上,显然就会荒废了自己的事,这大概就叫本末倒置,或者叫不务正业吧。患得患失、斤斤计较,不可能写出好文章,因为每个人的时间、精力、智慧都是极其有限的,在此方面支付多,在彼方面投入肯定少。兼得鱼与熊掌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方法也许并不可取。 俗话说:看孩子,自己的好;看妻子,别人的好。自己的作品犹如自己的孩子,爱自己的孩子,这是人的天性使然,实在无可厚非。高尔基说:“爱孩子连母鸡都会。”但如果爱自己的孩子爱得失去了理智和分寸,就会害了孩子。因爱生恨、因爱成仇、因爱酿苦酒、因爱演悲剧的事例实在太多了。我们要像欣赏别人的妻子一样欣赏别人的文章,或许才能从中受益。 奇文共赏,疑义相析,远离浮躁,弃却功利,以一颗从善如流、得失自然的平和心态来讨论,来争鸣,来交流,可鼓励支持,可批评纠错,可建言献策,可针砭时弊。但不论发什么言论和感慨,都要尽可能地做到娱己利人,与人为善,以诚为本。如果以人为仇,目标错了,方向错了,出发点也错了,在这样的前提下奔跑、冲杀、拼命,能有香甜的果实吗? 搞谩骂、中伤和侮辱,不应成为我们的作风。如果把骂街的形式搬进《论坛》,我们无疑把自己当成了泼妇;如果把衣服脱光写作,我们无疑于恬不知耻地在光天化日之下当街叫卖肉体而引以为荣,引以为豪。 学术也好,艺术也好,提倡形成流派 ,反对搞成帮派;提倡自由争鸣,反对相互争斗;提倡追求一流,反对追逐下流。没有一颗平和之心,很难做到这样;没有这样的追求和约束,很难做出成就。 谁如果在争论时无意中冒犯了谁,只要对他的伤害是源于草尖的微芒而不是荆棘的初衷,我认为这样的过错都是可以原谅的。天长地久,随着讨论的深入和了解的深入,误会必然会自动消除。 碗里的水多了,米就少了;眼里的草多了,花就少了;心里的腥气多了,芬芳就少了。我们应该学会感恩,是你的作品充实了我的生活,是我的智慧启迪了你的思想,是她的幽默快乐了他的精神。
队伍——不断壮大
每个注册会员都有推介宣传《中财论坛》的义务,要在方便的合适的可能的场合经常性地对“中财”进行“广而告之”,要借助传销的手段引荐更多的爱好者加入其中,要用传染的方式拓宽传播途径和领域,要像俄罗斯政府激励女人多生孩子一样催生新成员、鼓励新成员、欢迎新成员、关爱新成员。 有些贴子的总浏览数不足百人,跟贴者不足十人,这根本没有达到其应有的水准和效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有不断壮大队伍,不断刷新会员记录,让五湖四海的人在一起耕耘,一起成长,一起忧乐;让三教九流的思想在一起激荡,一起碰撞,一起磨砺,才会不断地磨擦出思想的火花,理性的光芒,艺术的激情。这就好比煎中药一样,十几味、几十味中药放在一起煎熬,药性才能发挥出来。如果来来去去就几个人,前前后后就几个贴,总是一种声音在哼哼,一个调子在反复,思想还是那点思想,见识还是那点见识,形式还是那个形式,那就成了孤芳自赏,顾影自怜,近亲繁殖了,生出的孩子即使不是畸形儿,也可能是智力低下者、体质弱小者、寿命短暂者。 要努力建“场”(物理学上讲的“场”),着意造“势”(太极拳上讲的“势”),追求群体效应,打造集体名片。我们不能把思想和视野禁锢在一个小圈子里而自以为是,自我陶醉,自鸣得意,自得其乐。《论坛》的红火与否、发展与否、后劲如何、前景如何,取决于旺盛的人脉和人气。《论坛》就像我们的家,每个注册会员就是一个家庭成员,家的兴旺需要每个成员的努力。思想的强壮和物种的强壮,原理是一样的,方法是一样的,都需要进行“杂交”——跨领域、跨行业、跨年龄、跨层次交流。人员众、思想杂、交流广、沟通多、分歧大,越是这样,越有可能成长快、成熟早、成就高! 《论坛》不能搞齐步走,要倡导八仙过海,鼓励各现其能。
贴子——仔细校对
文字、标点、排版都尽量做到正确规范,符合要求。人们常说:“文如其人”、“文品即人品”、“作文如作人”、“读文如见人”。如果粗制滥造,匆匆贴上去,不管有没有错漏,有没有不妥,有没有语病,由着别人去读,这种做法并不可取,这是不负责任,不重文质,不顾形象的一种表现——急功近利、心浮气躁。 为文者既要对自己负责,又要对他人负责;既要尊重自己,又要尊重他人。仔细校对,就是负责的表现、尊重的表现。认真校对,从严把关,当好第一个读者,尽最大的努力将不足减到最少,将遗憾降到最低,确认无误后再贴上去。要不断强化精品意识,着力打造文章品牌——这应成为为文者的崇高追求。 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是文章的最高境界,我们应该要有这样的意识和追求——最起码也应做到正确性——正确性应是对文章的最低要求了。质量有高低,这是由水平决定的,不能用同一把尺子量;观点有差异,这是由认识决定的,认识没必要统一;对错有标准,这是由态度决定的,人人都应该一样。 校对的过程就像一个人穿衣打扮的过程一样,我们如果破衣烂衫、灰头土脸、胡子拉杂、邋邋遢遢去开会,去上班、去会客,别人不会太高兴,我们自己也自在不到哪儿去。衣服不一定要高档、要名牌、要时尚、要崭新,但起码应该干净、整洁、合身,文章也一样。
心态——保持平和
加精付酬,这是“中财”一种很好的激励措施。我们走进《论坛》是因了一种缘分、一种爱好、一种精神追求,相互交流沟通,彼此学习切磋,共同成长进步。不是为了发财,不是为了虚荣,不是为了泄愤(这样的人也许有,但肯定不会太多)。如果是为了银子来到《论坛》,还不如直接去矿井、车站、码头卖力气痛快合算呢。 能不能写出好文章是自己的事,能不能得到好评并加精付酬是别人的事。我们关键是要做好自己的事,如果把心思过多地放在别人的事上,显然就会荒废了自己的事,这大概就叫本末倒置,或者叫不务正业吧。患得患失、斤斤计较,不可能写出好文章,因为每个人的时间、精力、智慧都是极其有限的,在此方面支付多,在彼方面投入肯定少。兼得鱼与熊掌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方法也许并不可取。 俗话说:看孩子,自己的好;看妻子,别人的好。自己的作品犹如自己的孩子,爱自己的孩子,这是人的天性使然,实在无可厚非。高尔基说:“爱孩子连母鸡都会。”但如果爱自己的孩子爱得失去了理智和分寸,就会害了孩子。因爱生恨、因爱成仇、因爱酿苦酒、因爱演悲剧的事例实在太多了。我们要像欣赏别人的妻子一样欣赏别人的文章,或许才能从中受益。 奇文共赏,疑义相析,远离浮躁,弃却功利,以一颗从善如流、得失自然的平和心态来讨论,来争鸣,来交流,可鼓励支持,可批评纠错,可建言献策,可针砭时弊。但不论发什么言论和感慨,都要尽可能地做到娱己利人,与人为善,以诚为本。如果以人为仇,目标错了,方向错了,出发点也错了,在这样的前提下奔跑、冲杀、拼命,能有香甜的果实吗? 搞谩骂、中伤和侮辱,不应成为我们的作风。如果把骂街的形式搬进《论坛》,我们无疑把自己当成了泼妇;如果把衣服脱光写作,我们无疑于恬不知耻地在光天化日之下当街叫卖肉体而引以为荣,引以为豪。 学术也好,艺术也好,提倡形成流派 ,反对搞成帮派;提倡自由争鸣,反对相互争斗;提倡追求一流,反对追逐下流。没有一颗平和之心,很难做到这样;没有这样的追求和约束,很难做出成就。 谁如果在争论时无意中冒犯了谁,只要对他的伤害是源于草尖的微芒而不是荆棘的初衷,我认为这样的过错都是可以原谅的。天长地久,随着讨论的深入和了解的深入,误会必然会自动消除。 碗里的水多了,米就少了;眼里的草多了,花就少了;心里的腥气多了,芬芳就少了。我们应该学会感恩,是你的作品充实了我的生活,是我的智慧启迪了你的思想,是她的幽默快乐了他的精神。
队伍——不断壮大
每个注册会员都有推介宣传《中财论坛》的义务,要在方便的合适的可能的场合经常性地对“中财”进行“广而告之”,要借助传销的手段引荐更多的爱好者加入其中,要用传染的方式拓宽传播途径和领域,要像俄罗斯政府激励女人多生孩子一样催生新成员、鼓励新成员、欢迎新成员、关爱新成员。 有些贴子的总浏览数不足百人,跟贴者不足十人,这根本没有达到其应有的水准和效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有不断壮大队伍,不断刷新会员记录,让五湖四海的人在一起耕耘,一起成长,一起忧乐;让三教九流的思想在一起激荡,一起碰撞,一起磨砺,才会不断地磨擦出思想的火花,理性的光芒,艺术的激情。这就好比煎中药一样,十几味、几十味中药放在一起煎熬,药性才能发挥出来。如果来来去去就几个人,前前后后就几个贴,总是一种声音在哼哼,一个调子在反复,思想还是那点思想,见识还是那点见识,形式还是那个形式,那就成了孤芳自赏,顾影自怜,近亲繁殖了,生出的孩子即使不是畸形儿,也可能是智力低下者、体质弱小者、寿命短暂者。 要努力建“场”(物理学上讲的“场”),着意造“势”(太极拳上讲的“势”),追求群体效应,打造集体名片。我们不能把思想和视野禁锢在一个小圈子里而自以为是,自我陶醉,自鸣得意,自得其乐。《论坛》的红火与否、发展与否、后劲如何、前景如何,取决于旺盛的人脉和人气。《论坛》就像我们的家,每个注册会员就是一个家庭成员,家的兴旺需要每个成员的努力。思想的强壮和物种的强壮,原理是一样的,方法是一样的,都需要进行“杂交”——跨领域、跨行业、跨年龄、跨层次交流。人员众、思想杂、交流广、沟通多、分歧大,越是这样,越有可能成长快、成熟早、成就高! 《论坛》不能搞齐步走,要倡导八仙过海,鼓励各现其能。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