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桥边两位“姑娘”

2020-09-17叙事散文stbeijun

“暖阳下,我迎芬芳,是谁家的姑娘”……。新界友人莎莉的轿车一点火,音箱里响起的竟是《桥边姑娘》。莎莉见我愕然,咧开小嘴笑道:这是因为“她”爆网——原来,《桥边姑娘》上周末单日播放量就接近两千万。这个记录,居然吸引了香港已生无可恋的“圣诞节
“暖阳下,我迎芬芳,是谁家的姑娘”……。新界友人莎莉的轿车一点火,音箱里响起的竟是《桥边姑娘》。莎莉见我愕然,咧开小嘴笑道:这是因为“她”爆网——原来,《桥边姑娘》上周末单日播放量就接近两千万。这个记录,居然吸引了香港已生无可恋的“圣诞节”剁手党。往年的十二月访港,莎莉要陪我们上街“扫货”请个假很难。今年不同,她公司的老板爽快地“欧尅”了。所以,当“扫货”专车开上港珠澳大桥并哼起《桥边姑娘》时,全车乘客都拍马歌词里的姑娘就是劳苦功高的莉莎——“我走在了那座小桥上,你抚琴奏忧伤。桥边歌唱的小姑娘,你眼角在流淌。你说一个人在逞强,一个人念家乡”。品味歌词,欣赏跟帖,嘴角上翘,莉莎说:主要是你哋没留意到,其实香港就是港珠澳大桥边的“姑娘”。哇塞!扫货专车的乘客假装感叹:不愧是中文大学的学士,联想能力超凡。难道不是吗?莎莉反问:商场变成战场,游客少咗,“鱿鱼”多咗;雇人的匿名老板蒸发了,曱甴的五千日薪没了着落,如今只能去吃臭丸。这个还在逞强的“姑娘”是不是很悲伤呢?见大家不吭声,莎莉又补一刀:再闹下去,说不定很快会被澳门笑话了。赴澳门扫货的乘客,顺着莎莉司机的指引,终于呵呵。在氹仔岛停好车,大家去乘坐刚营运的澳门轻轨时又呵呵——因为大家都同意:澳门是港珠澳大桥边的另一位“姑娘”,其虽然小巧玲珑,但风华比东面的“姑娘”大方多了。莎莉已好几年没到澳门了。她说以前的澳门“很古老”,但如今也变得高大多了,也时髦多了。比如大家乘坐的澳门轻轨氹仔线,虽不到十公里长,却覆盖氹仔的主要住宅区、旧城区和旅游区,并连接了澳门海、陆、空三个重要口岸。这让我想起“胶己人”也差一点就拥有轻轨的传说。传说期间,我还将其命名为“天轨”,以示和有钱人的地铁同起同坐。后来“差一点”了,那天轨也就真的飞天了。小巧玲珑的澳门姑娘也一样,没地铁的时候总被东面的姑娘“卜佬”化。只不过她始终把这事“放心上”,并通过努力“高了地铁一等”——天铁了,当然从此就不会在区域发展的竞争中“流浪”了。尽管澳门日益长开了,但莎莉口中的“很古老”,仍深植在其DNA之中。吃够澳门小吃想喝凉茶的我们,走进的那家凉茶铺就里里外外皆古色古香。老板徐姑娘是一位“凉茶二代”,人缘特好,笑嘻嘻的,且普通话说得比香港人好。铺里祖传配方的五花茶,匹配古老的大茶壶大茶几大柜台,令人仿佛穿越到民国时期。而凉茶铺里播放的古风民乐,更把人的思绪拉到遥远的地方。那是一首叫《红昭愿》歌曲,据说是以元代王昭君坎坷人生为背景所写的作品,歌词很跳跃,乐曲很沧桑,意境却深远。在滚动的播放中,我听出了一些端倪:“……春风绕过发梢红纱,刺绣赠他,眉目刚烈拟作妆嫁;轰烈流沙枕上白发,杯中酒比划;年少风雅鲜衣怒马,也不过一刹那……”。无暇顾及音乐古风的吹拂,徐姑娘忙不迭将一瓶瓶、一杯杯凉茶递给顾客,还要拨冗回答顾客的提问。莉莎喝茶之余,则忙着收集对比港澳现状的数据。隔着柜台,港珠澳大桥两边的两位姑娘,正分享着彼此的关注。徐姑娘说,蕞尔莫如澳门,香港式自残在此不可想象;澳门人追求正常发展带来的年终“全民分红”,不稀罕嗟来之食的“日薪分红”。莎莉则以为,上街的“日薪巨婴”背后站着“巨婴父母”;也觉得当下香港切不可有“饿死的骆驼”想法,以防止那些被断粮的巨婴饿死。为防止“两”个女人一个墟的状态继续,我们支吾起“何时开始扫货”的话题。两位“桥边姑娘”听了相视一笑,结束斗墟。去澳门半岛前,徐姑娘为莎莉的内存卡存入了《红昭愿》那首歌,并说那是获得“国风极乐夜音乐盛典”的最佳单曲,值得做汽车的背景音乐。莎莉很感激这一番澳门好意,说希望明年香港也有“全民分红”。当我等扫货客大包小包地“轻轨”回氹仔岛后,莉莎即在汽车的音频系统输入《红昭愿》。新界归途,汽车音响播放完《桥边姑娘》之后,又续播起从澳门凉茶铺导入的《红昭愿》:……年少风雅鲜衣怒马,也不过一刹那。难免疏漏儿时檐下,莫测变化;隔却山海,转身从容煎茶……。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