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
2020-11-13叙事散文心在天山
姐姐姓张,我姓杨,我们是同母异父的姐弟。如果说我四岁时丧母造成人生极大的不幸,那么姐姐九岁就沦为孤儿,是人生更大的不幸。姐姐的父亲1952年在抗美援朝的津江战役中阵亡,母亲改嫁与我爹结合线。母亲走后,我还有个多愁多病的父亲呵护着我,那么姐姐
姐姐姓张,我姓杨,我们是同母异父的姐弟。
如果说我四岁时丧母造成人生极大的不幸,那么姐姐九岁就沦为孤儿,是人生更大的不幸。
姐姐的父亲1952年在抗美援朝的津江战役中阵亡,母亲改嫁与我爹结合线。母亲走后,我还有个多愁多病的父亲呵护着我,那么姐姐则成了真正的孤儿。
在我的记忆中,我只和姐姐共同生活了6年。
土改时,母亲分得一栋大瓦房,姐姐张姓的一位远房哥哥早就觊觎上了这栋房子。那一年大办农业,要抽调一部分村民去外地“坐山种田”,父亲就被圈定了。当父亲提到姐姐的抚养问题时,那位张姓的远房哥哥拍着胸膛说,姐姐的生活由他负责。从此我就与姐姐分别了。 在我们父子俩离开家乡三个月后,那栋瓦房就被那位“哥哥”变卖了。名义上卖房子的钱用作姐姐的抚养费,实际钱是揣进了“哥哥”的腰包。 为此父亲一直记恨姐姐狠心变卖了家产,从此我们与姐姐老死不相往来。 因为年幼,姐姐离开我们后,我无法想像也无法知道姐姐是怎样度过了童年时代的艰难岁月。后来才知道,那位“哥哥”变卖了那栋房子后再也不管姐姐了,致使姐姐四处漂泊流浪,过着条条无路条条路,处处无家处处家的悲惨生活。后来,政府下达了照顾烈士遗属的政策,“哥哥”才又把姐姐找回来,共同享受国家的救济。再后来又听说那一年政府救济了姐姐一床棉被,可睡了没几天就不见了,若干时日却在哥哥的家里发现了。末了姐姐被一位好心人过继领走了,长大了就嫁了人家。 从小听了父亲的话,在我的心目中姐姐不是好人,因为她卖了母亲遗留下来的房子。当我慢慢长大,领悟了世间纷繁的是是非非,觉得那时姐姐才9岁,又怎能做主卖得了家产,即使亲手卖了,又哪里有计划花那笔钱呀? 我终于明白,姐姐乃至我们全家都被人算计了,姐姐是无辜的,也是极可怜的。 我与姐姐从不往来,视若路人,但不可改变的是,我们是血脉相连的姐弟。 那一年我跟父亲进行了“绝食斗争”才上了高中。 有一次在集市上我碰到了姐姐,那里姐姐已结婚为人母了。姐姐自然是问我读书有没有粮油上交食堂,有没有被子睡觉,有没有装衣服的箱子。 我一脸凄苦,只是摇头。 我第一次去了姐姐家里。
姐夫一脸的络腮胡须,长得牛高马大,说话瓮声瓮气。姐夫是木匠,做木房,做嫁妆,粗细活都做得,在当地小有名气,家境比一般人家殷实。 那晚姐姐炒了腊肉,煎了鳅鱼,还拿出了当时少见的米酒。
姐姐,姐夫都很高兴,我也就美美地吃了一顿。 翌天,我要返校了,姐姐送给我四升米,一斤多油,没有送给我想要的被褥箱子。临出门,姐姐又似乎是突然想起问姐夫他们家那口旧木箱是不是送给我,姐夫瓮声瓮气地说,等以后做了新的再来拿。 我说算了吧,我有地方装敛衣服。 初次到姐姐家,我始终没有多少话说,也没有向姐姐索求什么。只默默地返回了学校。 我隐隐地感到,姐姐在那个家庭没有多少地位,做不了什么主,姐夫也并没有把我这位初次上门的小舅子放在眼里。 如果我伸手向姐姐讨要,要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且不说钱粮匮缺,就是日常生活用品也一样都不齐备。带到学校去的那床破旧棉絮,不知是哪朝哪代的老祖宗遗留下来的,板结黝黑的棉花再不见当初的颜色,用半张破渔网裹兜起来就成了棉絮,覆盖在身上只感觉到压抑而没有温暖。没有床垫,我就把一床破烂不堪的老花布被套撕开取下其中一块做了床垫。没有装衣服的箱子和垫脑的枕头,就用了一个装过化肥的塑料袋子白天装衣服,晚上则用来作垫脑。 不过那年月我什么都不去想,只想好好读书,将来有朝一日出人头地。 以后我与姐姐就有了来往。 我只读了一个学期的高中就辍学了。那时父亲病染沉疴,经常咯血,且一吐就是一地的殷红,让人不忍猝看。那时在我人生中,唯一的选择,只有选择我的父亲,我没有办法兼顾我的理想追求。
虽然那时的家境极为艰辛,但我从来不会向姐姐索求什么。 离开学校后,一切万念具焚,只有对读书的兴趣不减,但在那个年代要找出一本可读物决非易事。几经周折,我终于打听到了北京上海有邮购书店,专为偏远山区的读者服务的。苦于手中没钱,我第一次向姐姐伸出了求援之手。姐姐一脸窘态,说借钱的事得问姐夫。姐夫犹豫再三,还是错给我30元钱。
书买到手了,但还钱的事一直没有着落,尽管我省吃俭用还了 20元钱,但那10元钱无法归还。于是我就把欠下的10元钱拖了下来,不说还,也不说不还。 我明显地感到姐姐好无奈,几次想对说什么欲言又止。姐夫的脸色也有点难看,但也没直接和我说什么。后来终于姐夫捎话给我,说那10元钱可以不还,但千万不要装作忘记了那回事。 我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但我不怪姐夫,只怪自己太穷了。 后来我的婚事有了着落,当我把这消息告诉姐姐时,姐姐劈面就说,如果要借钱她没有,她可以给我酿制一些米酒,做几十个“泡茶”。我急忙解释我不是来借钱的,是来告诉她我的婚事定下来了。 娶亲那天,姐夫,姐姐都来了,姐夫是以“夫子客”的身份去迎亲的,姐姐只是来帮我做做事。娶亲队伍出门时,姐姐从兜里掏出一把零票递给我,那是一元九毛钱。她有点郝然,问我要不要。我还是收下了,钱多钱少,也是姐姐的一片心意。那点钱买不了什么,可是如果不收,姐姐可能要遗憾一辈子。 从那时起,我强烈地感到,我必须有睡觉的被褥,有装衣服的箱子,还要有养家糊口的钱。我不是做争气的样子给姐姐看,而是为了我自己。 后来我当了民办教师,读了师范,还到县组织部工作过,加入了省作家协会。感谢苦难的人生,逼迫我学了诸多的生存本领。拉琴,演戏,唱歌,书法,写作,篆刻,木工,样样都有涉猎。我以我的坚韧,执着,顽强立足于世,让世人寡目相看。我从来不怨恨姐夫挑目高傲看不起人,只怨自己没有生存的本事,就在我崭露头角证明我还行时,可是姐夫得了癌症英年早逝。 当姐夫那副曾经健壮粗硕的身子因绝症的折磨,形销骨立,干瘪得剩下一副骨架时,我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毕竟姐姐在孤立无援的时候,夫妻相提相携共同度过了那段人生最艰难的岁月。把苦难捱到了尽头,好日子即将开始,姐夫却撤手西归了。当八个汉子抬着那副黑黝黝的棺木向那荒山野岭缓缓移去,姐夫把牵挂、憧憬和企盼全都带走了。 姐夫走后,姐姐显得格外的孤单寂寞,她多么希望我经常去看她,哪怕我只在她门前悠晃一圈她也知足了。她多么想让乡邻知道,她有个“了不起”的小舅子。 [
土改时,母亲分得一栋大瓦房,姐姐张姓的一位远房哥哥早就觊觎上了这栋房子。那一年大办农业,要抽调一部分村民去外地“坐山种田”,父亲就被圈定了。当父亲提到姐姐的抚养问题时,那位张姓的远房哥哥拍着胸膛说,姐姐的生活由他负责。从此我就与姐姐分别了。 在我们父子俩离开家乡三个月后,那栋瓦房就被那位“哥哥”变卖了。名义上卖房子的钱用作姐姐的抚养费,实际钱是揣进了“哥哥”的腰包。 为此父亲一直记恨姐姐狠心变卖了家产,从此我们与姐姐老死不相往来。 因为年幼,姐姐离开我们后,我无法想像也无法知道姐姐是怎样度过了童年时代的艰难岁月。后来才知道,那位“哥哥”变卖了那栋房子后再也不管姐姐了,致使姐姐四处漂泊流浪,过着条条无路条条路,处处无家处处家的悲惨生活。后来,政府下达了照顾烈士遗属的政策,“哥哥”才又把姐姐找回来,共同享受国家的救济。再后来又听说那一年政府救济了姐姐一床棉被,可睡了没几天就不见了,若干时日却在哥哥的家里发现了。末了姐姐被一位好心人过继领走了,长大了就嫁了人家。 从小听了父亲的话,在我的心目中姐姐不是好人,因为她卖了母亲遗留下来的房子。当我慢慢长大,领悟了世间纷繁的是是非非,觉得那时姐姐才9岁,又怎能做主卖得了家产,即使亲手卖了,又哪里有计划花那笔钱呀? 我终于明白,姐姐乃至我们全家都被人算计了,姐姐是无辜的,也是极可怜的。 我与姐姐从不往来,视若路人,但不可改变的是,我们是血脉相连的姐弟。 那一年我跟父亲进行了“绝食斗争”才上了高中。 有一次在集市上我碰到了姐姐,那里姐姐已结婚为人母了。姐姐自然是问我读书有没有粮油上交食堂,有没有被子睡觉,有没有装衣服的箱子。 我一脸凄苦,只是摇头。 我第一次去了姐姐家里。
姐夫一脸的络腮胡须,长得牛高马大,说话瓮声瓮气。姐夫是木匠,做木房,做嫁妆,粗细活都做得,在当地小有名气,家境比一般人家殷实。 那晚姐姐炒了腊肉,煎了鳅鱼,还拿出了当时少见的米酒。
姐姐,姐夫都很高兴,我也就美美地吃了一顿。 翌天,我要返校了,姐姐送给我四升米,一斤多油,没有送给我想要的被褥箱子。临出门,姐姐又似乎是突然想起问姐夫他们家那口旧木箱是不是送给我,姐夫瓮声瓮气地说,等以后做了新的再来拿。 我说算了吧,我有地方装敛衣服。 初次到姐姐家,我始终没有多少话说,也没有向姐姐索求什么。只默默地返回了学校。 我隐隐地感到,姐姐在那个家庭没有多少地位,做不了什么主,姐夫也并没有把我这位初次上门的小舅子放在眼里。 如果我伸手向姐姐讨要,要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且不说钱粮匮缺,就是日常生活用品也一样都不齐备。带到学校去的那床破旧棉絮,不知是哪朝哪代的老祖宗遗留下来的,板结黝黑的棉花再不见当初的颜色,用半张破渔网裹兜起来就成了棉絮,覆盖在身上只感觉到压抑而没有温暖。没有床垫,我就把一床破烂不堪的老花布被套撕开取下其中一块做了床垫。没有装衣服的箱子和垫脑的枕头,就用了一个装过化肥的塑料袋子白天装衣服,晚上则用来作垫脑。 不过那年月我什么都不去想,只想好好读书,将来有朝一日出人头地。 以后我与姐姐就有了来往。 我只读了一个学期的高中就辍学了。那时父亲病染沉疴,经常咯血,且一吐就是一地的殷红,让人不忍猝看。那时在我人生中,唯一的选择,只有选择我的父亲,我没有办法兼顾我的理想追求。
虽然那时的家境极为艰辛,但我从来不会向姐姐索求什么。 离开学校后,一切万念具焚,只有对读书的兴趣不减,但在那个年代要找出一本可读物决非易事。几经周折,我终于打听到了北京上海有邮购书店,专为偏远山区的读者服务的。苦于手中没钱,我第一次向姐姐伸出了求援之手。姐姐一脸窘态,说借钱的事得问姐夫。姐夫犹豫再三,还是错给我30元钱。
书买到手了,但还钱的事一直没有着落,尽管我省吃俭用还了 20元钱,但那10元钱无法归还。于是我就把欠下的10元钱拖了下来,不说还,也不说不还。 我明显地感到姐姐好无奈,几次想对说什么欲言又止。姐夫的脸色也有点难看,但也没直接和我说什么。后来终于姐夫捎话给我,说那10元钱可以不还,但千万不要装作忘记了那回事。 我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但我不怪姐夫,只怪自己太穷了。 后来我的婚事有了着落,当我把这消息告诉姐姐时,姐姐劈面就说,如果要借钱她没有,她可以给我酿制一些米酒,做几十个“泡茶”。我急忙解释我不是来借钱的,是来告诉她我的婚事定下来了。 娶亲那天,姐夫,姐姐都来了,姐夫是以“夫子客”的身份去迎亲的,姐姐只是来帮我做做事。娶亲队伍出门时,姐姐从兜里掏出一把零票递给我,那是一元九毛钱。她有点郝然,问我要不要。我还是收下了,钱多钱少,也是姐姐的一片心意。那点钱买不了什么,可是如果不收,姐姐可能要遗憾一辈子。 从那时起,我强烈地感到,我必须有睡觉的被褥,有装衣服的箱子,还要有养家糊口的钱。我不是做争气的样子给姐姐看,而是为了我自己。 后来我当了民办教师,读了师范,还到县组织部工作过,加入了省作家协会。感谢苦难的人生,逼迫我学了诸多的生存本领。拉琴,演戏,唱歌,书法,写作,篆刻,木工,样样都有涉猎。我以我的坚韧,执着,顽强立足于世,让世人寡目相看。我从来不怨恨姐夫挑目高傲看不起人,只怨自己没有生存的本事,就在我崭露头角证明我还行时,可是姐夫得了癌症英年早逝。 当姐夫那副曾经健壮粗硕的身子因绝症的折磨,形销骨立,干瘪得剩下一副骨架时,我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毕竟姐姐在孤立无援的时候,夫妻相提相携共同度过了那段人生最艰难的岁月。把苦难捱到了尽头,好日子即将开始,姐夫却撤手西归了。当八个汉子抬着那副黑黝黝的棺木向那荒山野岭缓缓移去,姐夫把牵挂、憧憬和企盼全都带走了。 姐夫走后,姐姐显得格外的孤单寂寞,她多么希望我经常去看她,哪怕我只在她门前悠晃一圈她也知足了。她多么想让乡邻知道,她有个“了不起”的小舅子。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