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我们都是包法利夫人
2020-11-14叙事散文言子
我们都是包法利夫人言子当《包法利夫人》在法国引起轰动,有记者采访福楼拜时,他说:“我就是包法利夫人”。第一次在文章里读到福楼拜这句话很不理解,福楼拜是男性作家,怎么是包法利夫人呢?后来我又重读了这部小说,理解了福楼拜为什么说他是“包法利夫人
我们都是包法利夫人
言子
当《包法利夫人》在法国引起轰动,有记者采访福楼拜时,他说:“我就是包法利夫人”。第一次在文章里读到福楼拜这句话很不理解,福楼拜是男性作家,怎么是包法利夫人呢?后来我又重读了这部小说,理解了福楼拜为什么说他是“包法利夫人”。是的,不但福楼拜是包法利夫人,我们都是包法利夫人。我们也像包法利夫人一样有一颗不安分的心,有一颗骚动的灵魂,总是渴望着死水一般的生活能够发生一点什么,总是梦想着有一个爱我们的人出现在面前,对我们说“走吧”,然后就什么都不管不顾,跟着他走向远方。我们总是渴望着改变生活,渴望着每一天都是新的,渴望着辉煌的事业,渴望着热情似火的爱情,让自己不断地燃烧,直到化为灰烬。当有一天发现走了一圈,又回到了原来的起点。生活就是一个圆,不管你走得多远,最终又回到了起点。福楼拜是明白的。就像包法利夫人,不停地寻找爱情,一次又一次坠入爱河,憧憬着贵夫人华丽、浪漫的生活,最终是负债累累,一命归天。生活沿着它的轨迹走完了一圈,包法利夫人又回到了她的起点,为“改变生活”付出了沉重代价。一切内心的渴望和憧憬对她来说都只不过是子虚乌有,是昙花一现,她从来就没有得到过爱情,生活在虚情假意中,还在虚情假意的爱情里做着美梦,这就是包法利夫人的悲剧。
D嫁到竹林湾村,成了村上的一枝花。D漂亮并不娇气,是一个很能干的女人,屋里屋外、坡上田头的活都难不倒她,婆婆敬她,丈夫也让她三分,两个女儿出生后,穿的戴的都是她一针一线缝。D还会织毛衣,织不同的花样,村上的姑娘买了毛线就去找她,她手把手教。D的大女儿长到八岁,二女儿满六岁那一年,D突然离开了竹林湾,她厌倦了乡村生活,厌倦了憨厚老实的丈夫,跟着一个在镇上摆摊的裁缝走了。那是D想要得到的生活。丈夫没去找她,也没去找相好,带着两个女儿照常过日子。婆婆有时要说几句,说D这种女人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三年后,D独自回来了,丈夫接纳了她,婆婆也没说什么,两个女儿一样的喊她“妈”。丈夫没有问她跟谁走了?这几年去了哪里?怎样过的?家里人都没问,D也没说,就像一切都没有发生,D又开始过起乡村生活,又开始了田间地头的劳动。D是乡村的“包法利夫人”。 A也是乡村的“包法利夫人”。A从小喜欢唱歌跳舞,最喜欢看的电影是歌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洪湖赤卫队》,最羡慕歌舞团的人,A想有一天能够考进歌舞团当一名演员。高二那一年,歌舞团招生,A偷偷去了,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那是1975年,上高中、大学都要领导推荐,不是看成绩是看你有没有后台。那个年代下乡的知青工厂的青年,有关系的都成了工农兵大学生。A没有成为工农兵大学生,回到了乡下,和一个知青恋爱。A付出了她的全部感情,还有她的身体,她希望和知青结婚,为她生儿育女,希望和他一起去城市,或者就在农村一起生活。A的希望破灭了,知青随着返城的浪潮回到了城市,丢下了A,他们的恋爱也画上了句号。第二年春天,A也去了城市,不是找她爱过的知青,A嫁给了城市的一个残疾青年。只有这样,A才能改变命运,尽管A长得不比城市人难看,甚至比她们还好看、洋气,她的身份是农民,没有一个健全的城市男人会去娶一个农民。美丽的有文化的A只能下嫁给城市的残疾青年。A就这样生活在了城市,她不和跛腿的丈夫上街,她在街道摆了水果摊,八十年代摆了服装摊,90年代末,A已经有了三家专卖店,成了名副其实的城市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A成了家里的权威人物,大事小事都是她说了算,她不用再看丈夫的脸色,扭转了乾坤。A并不快乐,她没有爱情。而她天生是一个渴望爱情的人,是一个需要爱情滋养的女人。市歌舞团的一个独唱演员后来是A的情人,A在他身上圆了年青时的梦想。A想过要和丈夫离婚,终归是没离,她用自己挣的钱把丈夫养起,和歌舞团的情人过着如火如荼的爱情生活。A的婚外情也是用金钱构筑的。她明白,也心甘情愿。 听说A后来又换过不少情人,都是搞艺术的。A可能要一直找下去,直到她厌倦,直到她心如止水那一天。A可能没有那一天。
L在都市是一个让男人女人羡慕的女人,她有高收入的职业,有小车有跃层式的房子,有一个官员丈夫。在别人眼里,L什么都不缺,是一个幸福快乐的女人。L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她的内心一点也不快乐,有时满腹牢骚和怨气。L不是一个幸福的女人,生活在焦虑和浮躁中。高收入的职业是为了更好地生存,并不是L喜欢的,L这一生的梦想是做一个有影响的知名画家。L的业余时间都泡在了自己的梦想中,简直是达到了疯狂的程度。执著地追求了大半生,L依然是默默无闻,自费出版了两本画册也没有引起任何轰动,除了送人就是放进画室尘封。L的内心更骚动更焦虑了,成名的急切使她周身如同燃烧着一团烈火。L从来不怀疑自己的才华,自己的失败只是因为环境,于是她想辞职,想丢下丈夫和孩子去北京去上海甚至去巴黎。她渴望着远走他乡,渴望着改变自己的生活和环境,L最终丢不下孩子,过着沉闷又焦虑的生活。她的激情和萝曼蒂克只能在幻想和渴望中释放,这让L更加骚动不安。做官的丈夫又忙,不是忙工作忙应酬就是忙着国内国外到处考察,不忙这些,就有人请他吃饭,玩乐。L经常是一个人在家过着寂寞的日子,丈夫对她的冷漠让她难以忍受,L想离婚。离了婚就可以从头开始,离了婚生活还有希望。即使不再结婚,遇上自己喜欢的人也可以大胆去爱。L被这些撕扯着,她的灵魂得不到安宁。她的打算离婚也还是未知数,婚姻生活已经麻木,丈夫对她没有热情,生活上不关爱她,在别的事情上,她还是可以得到丈夫的关照。 H是我的密友,是那种很有才气又非常有魅力的女人,走到哪里都能很快吸引男人的眼球,也有很多男人追逐她。但H在感情上是一个认真的人,她不喜欢的男人她是绝对不会和他们逢场作戏(她明白很多男人在追逐一个结过婚的女人时只是逢场作戏),哪怕是没有任何结果,H也要和一个自己喜欢的人谈情说爱,她很重视内心的感觉和感受,很多想占有H肉体或精神的男人都吃了闭门羹。并不是H冷漠,她的内心常常也有骚动和不安,也有自己的渴望和追求。她无法爱上生活中出现的男人,她认为现在的男人都是物质化了的,多看几眼就不舒服。有时她也虚构自己的爱情。她说她的爱情在远方,永远在远方。曾经有一段时间她也想随便找一个男人过日子,这样又太委屈自己,后来想想还是决不妥协。她是那种喜欢在孤独和寂寞中打发时光的女人,如果有一个男人蹲在家里她会很不习惯。自由被剥夺了。H现在不想和任何男人厮守终身,一个人生活比两个人生活好处多,远方的那分爱情她也不付诸行动,只在心灵深处憧憬。经过内心的磨难和岁月的锤炼,H已经领悟了许多人生的真谛,可以安宁地面对每一天的日子,过得很满足很快乐。她决不做包法利夫人,而是要像福楼拜那样平静地面对生活。H是一个有慧根的女人,还有她精神上的那分柔韧和独立,她的内心才多了一些女人不具备的平和、安静。
包法利夫人内心的苦闷、不安分和骚动就是福楼拜内心的苦闷、不安分和骚动。所以福楼拜说,“我就是包法利夫人”。福楼拜在写这篇小说时一定非常苦闷,一定渴望远走他乡,渴望着改变自己,憧憬和梦想让他的灵魂日夜骚动不安。但他毕竟不是包法利夫人,他把苦闷的内心和骚动的灵魂赋予了包法利夫人,他比包法利夫人活得明白和透彻。福楼拜大彻大悟,明白生活就是一个圆,走得再远,最终又回到了起点。所以他给予了包法利夫人那样的结局,她没有走出乡村,没有走进她渴望的生活,她的情人们一个个都欺骗了她遗弃了她。为此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忠厚的丈夫和幼小的女儿也付出了代价。如果包法利夫人安分地跟着丈夫过日子,如果她不向往贵夫人的生活,不追求贵族似的浪漫爱情,她的生活虽然苦闷却是平静的,她和丈夫可以安宁地在乡村度完一生。福楼拜承受了包法利夫人一样的苦闷和骚动,他一生生活在法国的乡村,一个人过着孤独又安宁的日子。他可以用文字宣泄心灵的苦闷和灵魂的骚动,决不像包法利夫人那样将自己毁灭。福楼拜是一个智者,生活的苦闷和灵魂的骚动是人类注定了的,就像孤独一样,不管怎样改变都会滋生出新的苦闷和骚动,它是人身体的一部分,是血液里流淌的,是灵魂深处的东西。人活着很多时候要面对这些,关键是我们是不是像福楼拜一样能够平静地面对和承受日子的苦闷和灵魂的骚动。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苦闷、不安分的时候,都有一颗骚动的灵魂。我们都觉得生活是一潭死水,需要改变为每一天注入活力。我们一生都在渴望和憧憬。我们,都是包法利夫人。
言子
当《包法利夫人》在法国引起轰动,有记者采访福楼拜时,他说:“我就是包法利夫人”。第一次在文章里读到福楼拜这句话很不理解,福楼拜是男性作家,怎么是包法利夫人呢?后来我又重读了这部小说,理解了福楼拜为什么说他是“包法利夫人”。是的,不但福楼拜是包法利夫人,我们都是包法利夫人。我们也像包法利夫人一样有一颗不安分的心,有一颗骚动的灵魂,总是渴望着死水一般的生活能够发生一点什么,总是梦想着有一个爱我们的人出现在面前,对我们说“走吧”,然后就什么都不管不顾,跟着他走向远方。我们总是渴望着改变生活,渴望着每一天都是新的,渴望着辉煌的事业,渴望着热情似火的爱情,让自己不断地燃烧,直到化为灰烬。当有一天发现走了一圈,又回到了原来的起点。生活就是一个圆,不管你走得多远,最终又回到了起点。福楼拜是明白的。就像包法利夫人,不停地寻找爱情,一次又一次坠入爱河,憧憬着贵夫人华丽、浪漫的生活,最终是负债累累,一命归天。生活沿着它的轨迹走完了一圈,包法利夫人又回到了她的起点,为“改变生活”付出了沉重代价。一切内心的渴望和憧憬对她来说都只不过是子虚乌有,是昙花一现,她从来就没有得到过爱情,生活在虚情假意中,还在虚情假意的爱情里做着美梦,这就是包法利夫人的悲剧。
D嫁到竹林湾村,成了村上的一枝花。D漂亮并不娇气,是一个很能干的女人,屋里屋外、坡上田头的活都难不倒她,婆婆敬她,丈夫也让她三分,两个女儿出生后,穿的戴的都是她一针一线缝。D还会织毛衣,织不同的花样,村上的姑娘买了毛线就去找她,她手把手教。D的大女儿长到八岁,二女儿满六岁那一年,D突然离开了竹林湾,她厌倦了乡村生活,厌倦了憨厚老实的丈夫,跟着一个在镇上摆摊的裁缝走了。那是D想要得到的生活。丈夫没去找她,也没去找相好,带着两个女儿照常过日子。婆婆有时要说几句,说D这种女人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三年后,D独自回来了,丈夫接纳了她,婆婆也没说什么,两个女儿一样的喊她“妈”。丈夫没有问她跟谁走了?这几年去了哪里?怎样过的?家里人都没问,D也没说,就像一切都没有发生,D又开始过起乡村生活,又开始了田间地头的劳动。D是乡村的“包法利夫人”。 A也是乡村的“包法利夫人”。A从小喜欢唱歌跳舞,最喜欢看的电影是歌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洪湖赤卫队》,最羡慕歌舞团的人,A想有一天能够考进歌舞团当一名演员。高二那一年,歌舞团招生,A偷偷去了,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那是1975年,上高中、大学都要领导推荐,不是看成绩是看你有没有后台。那个年代下乡的知青工厂的青年,有关系的都成了工农兵大学生。A没有成为工农兵大学生,回到了乡下,和一个知青恋爱。A付出了她的全部感情,还有她的身体,她希望和知青结婚,为她生儿育女,希望和他一起去城市,或者就在农村一起生活。A的希望破灭了,知青随着返城的浪潮回到了城市,丢下了A,他们的恋爱也画上了句号。第二年春天,A也去了城市,不是找她爱过的知青,A嫁给了城市的一个残疾青年。只有这样,A才能改变命运,尽管A长得不比城市人难看,甚至比她们还好看、洋气,她的身份是农民,没有一个健全的城市男人会去娶一个农民。美丽的有文化的A只能下嫁给城市的残疾青年。A就这样生活在了城市,她不和跛腿的丈夫上街,她在街道摆了水果摊,八十年代摆了服装摊,90年代末,A已经有了三家专卖店,成了名副其实的城市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A成了家里的权威人物,大事小事都是她说了算,她不用再看丈夫的脸色,扭转了乾坤。A并不快乐,她没有爱情。而她天生是一个渴望爱情的人,是一个需要爱情滋养的女人。市歌舞团的一个独唱演员后来是A的情人,A在他身上圆了年青时的梦想。A想过要和丈夫离婚,终归是没离,她用自己挣的钱把丈夫养起,和歌舞团的情人过着如火如荼的爱情生活。A的婚外情也是用金钱构筑的。她明白,也心甘情愿。 听说A后来又换过不少情人,都是搞艺术的。A可能要一直找下去,直到她厌倦,直到她心如止水那一天。A可能没有那一天。
L在都市是一个让男人女人羡慕的女人,她有高收入的职业,有小车有跃层式的房子,有一个官员丈夫。在别人眼里,L什么都不缺,是一个幸福快乐的女人。L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她的内心一点也不快乐,有时满腹牢骚和怨气。L不是一个幸福的女人,生活在焦虑和浮躁中。高收入的职业是为了更好地生存,并不是L喜欢的,L这一生的梦想是做一个有影响的知名画家。L的业余时间都泡在了自己的梦想中,简直是达到了疯狂的程度。执著地追求了大半生,L依然是默默无闻,自费出版了两本画册也没有引起任何轰动,除了送人就是放进画室尘封。L的内心更骚动更焦虑了,成名的急切使她周身如同燃烧着一团烈火。L从来不怀疑自己的才华,自己的失败只是因为环境,于是她想辞职,想丢下丈夫和孩子去北京去上海甚至去巴黎。她渴望着远走他乡,渴望着改变自己的生活和环境,L最终丢不下孩子,过着沉闷又焦虑的生活。她的激情和萝曼蒂克只能在幻想和渴望中释放,这让L更加骚动不安。做官的丈夫又忙,不是忙工作忙应酬就是忙着国内国外到处考察,不忙这些,就有人请他吃饭,玩乐。L经常是一个人在家过着寂寞的日子,丈夫对她的冷漠让她难以忍受,L想离婚。离了婚就可以从头开始,离了婚生活还有希望。即使不再结婚,遇上自己喜欢的人也可以大胆去爱。L被这些撕扯着,她的灵魂得不到安宁。她的打算离婚也还是未知数,婚姻生活已经麻木,丈夫对她没有热情,生活上不关爱她,在别的事情上,她还是可以得到丈夫的关照。 H是我的密友,是那种很有才气又非常有魅力的女人,走到哪里都能很快吸引男人的眼球,也有很多男人追逐她。但H在感情上是一个认真的人,她不喜欢的男人她是绝对不会和他们逢场作戏(她明白很多男人在追逐一个结过婚的女人时只是逢场作戏),哪怕是没有任何结果,H也要和一个自己喜欢的人谈情说爱,她很重视内心的感觉和感受,很多想占有H肉体或精神的男人都吃了闭门羹。并不是H冷漠,她的内心常常也有骚动和不安,也有自己的渴望和追求。她无法爱上生活中出现的男人,她认为现在的男人都是物质化了的,多看几眼就不舒服。有时她也虚构自己的爱情。她说她的爱情在远方,永远在远方。曾经有一段时间她也想随便找一个男人过日子,这样又太委屈自己,后来想想还是决不妥协。她是那种喜欢在孤独和寂寞中打发时光的女人,如果有一个男人蹲在家里她会很不习惯。自由被剥夺了。H现在不想和任何男人厮守终身,一个人生活比两个人生活好处多,远方的那分爱情她也不付诸行动,只在心灵深处憧憬。经过内心的磨难和岁月的锤炼,H已经领悟了许多人生的真谛,可以安宁地面对每一天的日子,过得很满足很快乐。她决不做包法利夫人,而是要像福楼拜那样平静地面对生活。H是一个有慧根的女人,还有她精神上的那分柔韧和独立,她的内心才多了一些女人不具备的平和、安静。
包法利夫人内心的苦闷、不安分和骚动就是福楼拜内心的苦闷、不安分和骚动。所以福楼拜说,“我就是包法利夫人”。福楼拜在写这篇小说时一定非常苦闷,一定渴望远走他乡,渴望着改变自己,憧憬和梦想让他的灵魂日夜骚动不安。但他毕竟不是包法利夫人,他把苦闷的内心和骚动的灵魂赋予了包法利夫人,他比包法利夫人活得明白和透彻。福楼拜大彻大悟,明白生活就是一个圆,走得再远,最终又回到了起点。所以他给予了包法利夫人那样的结局,她没有走出乡村,没有走进她渴望的生活,她的情人们一个个都欺骗了她遗弃了她。为此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忠厚的丈夫和幼小的女儿也付出了代价。如果包法利夫人安分地跟着丈夫过日子,如果她不向往贵夫人的生活,不追求贵族似的浪漫爱情,她的生活虽然苦闷却是平静的,她和丈夫可以安宁地在乡村度完一生。福楼拜承受了包法利夫人一样的苦闷和骚动,他一生生活在法国的乡村,一个人过着孤独又安宁的日子。他可以用文字宣泄心灵的苦闷和灵魂的骚动,决不像包法利夫人那样将自己毁灭。福楼拜是一个智者,生活的苦闷和灵魂的骚动是人类注定了的,就像孤独一样,不管怎样改变都会滋生出新的苦闷和骚动,它是人身体的一部分,是血液里流淌的,是灵魂深处的东西。人活着很多时候要面对这些,关键是我们是不是像福楼拜一样能够平静地面对和承受日子的苦闷和灵魂的骚动。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苦闷、不安分的时候,都有一颗骚动的灵魂。我们都觉得生活是一潭死水,需要改变为每一天注入活力。我们一生都在渴望和憧憬。我们,都是包法利夫人。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