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解词:矢志不渝

2020-11-22抒情散文江湖一刀

??矢,箭头。渝,改变。说某人做一件事,或忠实于另外的人、忠诚于自己的信念,就像射出去的箭头,始终不改变方向。矢志不渝,比喻意志坚决,或毅力坚韧。类似的意思,还有忠贞不渝、或忠贞不二,但我以为,都不及这个词形象,生动。
??用弓箭说事,应
??矢,箭头。渝,改变。说某人做一件事,或忠实于另外的人、忠诚于自己的信念,就像射出去的箭头,始终不改变方向。矢志不渝,比喻意志坚决,或毅力坚韧。类似的意思,还有忠贞不渝、或忠贞不二,但我以为,都不及这个词形象,生动。 ??用弓箭说事,应是狩猎文明的遗存。语言是生活的反映和记录。狩猎文明的最重要标志,就是弓箭。追捕,射杀,甚至战争,在没有毛瑟枪、AK47,更没有飞毛腿、爱国者的年代,箭,最为迅捷。弦响箭出,小猎物自是应声而毙,大的虽不至此,也必会受创负伤。 ??而从现代概念看,这个词,还包含着先民的智慧:对力道的关注,对力学的研究,对事物运行状态和轨迹的认识。尽管粗浅。庶几可以说,发明这个词的人,已经琢磨出军事意义上的“弹道”。 ??射箭得讲究时机。好比今天的射击,要讲究“提前量”。要做到“有的放矢”,“例无虚发”,什么时候射,从什么角度,沿什么方向,以多大力量,都得考虑。而那时,箭头有限,不像机关枪,可以一直噼噼啪啪,非弹尽粮绝而不止,所以要慎重,要考虑,要判断,要选择。孟子以射箭冠军后羿为例,谈论如何教别人学射,说:“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就是说:君子教导别人,正如后羿教人射箭,拉满弓而不发射,只做出跃跃欲试的样子。这样,学习的人就能跟上进度。“引而不发”这成语,便常指善于发挥和控制,或作好准备,以待机行事。 ??“引”是会意字,左弓,右弦,弦的收缩舒张,力道时机,当然,也包括“引”的那个人,决定着箭头的指向。而拉满了弓,如苏轼所言“雕弓如满月”,直指“天狼”,虽未发出,但箭在弦上,张弩而待,势必一触即发。所以有“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之说。 ??射箭还得讲究距离和力度。箭头,不如炮弹精准,更不及导弹打击面大。太近,易被发现,太远,臂力有限,力度不够,射了也白射。《孙子兵法》中有句话说:“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玩过打水漂的人都知道,给石块一个方向,一个集中而足够的爆发力,石块便可以贴着水面飞去,留下一串美丽的水花。但石重于水,石块终会在某个地方沉水落底。孙子说,这是“势”消失了。势与力有关,却还包含着别的意思,比如:情势、态势。 ??还有句话:“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说的正是这道理。这话出自《诸葛亮传》。弩,用机械发射箭矢的弓,力度当然更胜于弓。鲁缟是很薄的细绢。即是说,弩弓射出的箭矢,到射程之末,连细绢也穿不透。诸葛亮说这话,在赤壁之战前。为说服东吴与刘氏集团合作,共迎曹操,便为孙权分析形势:“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再快的轻骑,有疲累的时候,再精锐的军队,有萎顿的时候。曹军虽号称80万众,但已是“强弩之末”,快要力尽势竭了,就连最薄的鲁缟,也难以射穿了。言下之意,是告诉孙权,曹军并不可怕,只要孙刘联合,其势必胜。 ??结果大家都知道,正如诸葛亮所言。如此洞烛幽微,识卓见远,难怪他叫孔明。 ??现在讨论这些,似已没有意义。弓也好,矢也罢,作为攻击的武器,早已古旧过时。除偶尔在竞技场露露面,多半时间,都只能呆在博物馆里,或泛黄的史册中。但弓、矢这两个词语,还很鲜活。因为其意蕴还在。就像一只笨拙的陶罐,虽已不能装水,或盛物,但若是与半坡,或别的什么文明有关,价值不仅在,而且往往连城。这让我确信,无论什么时候,实质都远重于实物,就像文章,意义远胜于文字,内容远胜于形式。 ??李白曾大发浩叹:“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他是严重的浪漫主义者,眼光向上,视野向内,因而现实的道路,对他而言,总显得有些虚妄。尽管我坚信,灵魂生活的重要,尤其在英雄主义被普遍耻笑的时代,一个人始终坚持理想,必是因为精神上的成熟、自觉和必须。但我还是由此想起与李白的“大道”相对的另一些路:林中小路。 ??“林中小路”,似乎是西方文学常见的意象。但丁《神曲》开篇,就是以“我”的林中迷路,来引导这部伟大作品的展开。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也曾说过“林中小路只有伐木工人了解”之类的话。但印象最深的,却是弗罗斯特的《林中小路》:深黄的林中,有两条岔开的路,“很遗憾,我,一个过路人/没法同时踏上两条征途”。于是他选了其中一条走下去,尽管他曾犹豫,而最终选择的,又人迹罕至,艰险、孤独。但他并不后悔,因为他看到了独属于这条路的风景。如他所说:“完全不同的一番景象”。 ??年轻时读这首诗,感觉是说选择的艰难。选项再多,也只能择其一,这多么无奈。择其一而又眷恋二,当然不免让人犹豫。谁知道另外一条,会不会比脚下更平坦,会不会有比眼下更佳的风景?而选择、尤其是人生道路选择的严酷,正在于:二者或多者,只能居其一;而且一旦选择,便只能一往无前,无法掉头重走。 ??现在我倒是觉得,弗罗斯特是要强调:选择后的坚持。这才是生活的本质。“真正的道路在一条绳索上,它不是绷紧在高处,而是贴近地面的。它与其说是供人行走的,毋宁说是用来绊人的。”卡夫卡的这句话,深刻,但过于悲观。的确,“绊倒”我们的,从来不是脚和鞋,而是路。但人走在路上,路就在脚下,“没有比脚更长有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所以,最终的决定,还在人自己。人在路上,有时道路泥泞,孤立无援,有时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犹豫和踌躇不起作用,“怆然涕下”也徒劳无益。人所能做的,只是走。不停地走。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只有这样,才能走出自己的路来。 ??这就觉得,人的一生,其实也正如射箭。人在光阴里,正如在长路上。岁月不可逆转,道路也难以反复。就像被射出的箭矢,人只能沿着既定的、或选择的轨迹前行。有时,方向可能并非我们所愿,有时,可依托的力度或许不够。但好在,与射箭不同,与箭头只有势能不同,与被锁定的箭的弹道不同,我们还有主观的动能,还有自己的努力。只要执着地走下去,不动摇,不改变,或如这个成语所说,矢志不渝,我们就能看到别样的风景。 ??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离弦之后,箭或矢的方向,便是目的地。它所做的,只是坚持,沿着命定的道路飞行。无论如何,它不会改弦易辙,或改弦更张。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