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俏不争春话寒梅

2020-11-22叙事散文高迎春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喜欢毛泽东的这首《卜算子·咏梅》,其一是寒梅俏不争春的品格,其二是首句中恰好嵌着我的名子。于是,喜爱蕊间堆雪的梅花;于是,关注疏瘦淡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喜欢毛泽东的这首《卜算子·咏梅》,其一是寒梅俏不争春的品格,其二是首句中恰好嵌着我的名子。于是,喜爱蕊间堆雪的梅花;于是,关注疏瘦淡雅的寒影。   1984年,邮政总局发行了特种邮票:吴昌硕作品选。六枚中,面值20分的邮票上,是一树欺霜凌雪的寒梅,这让刚刚集邮的我欣喜不已。1985年,邮政总局发行了特种邮票:梅花。其中邮票六枚,小型张一枚。精美的设计,多变的造型,让丹苞怒放的寒梅定格在票面中。这套梅花邮票的发行,更加坚定了我集邮的信念。1998年,邮政总局发行了特种邮票:何香凝作品选。其中面值150分的邮票上,又是一树暗香浮动的寒梅。有了经济实力的我,当即购买了小版张来珍藏。   1987年5月,中国传统十大名花评选结果揭晓:被誉为“花魁”的梅花荣获冠军;“花中之王”的牡丹夺得亚军;“高风亮节”的菊花被评为季军;“花中君子”—兰花、“花中皇后”—月季、“花中西施”—杜鹃、“花中珍品”—山茶、“水中芙蓉”—荷花、“秋风送爽”—桂花、“凌波仙子”—水仙分列四至十名。“万花敢向雪中去,一树独先天下春”的梅花,最爱国人青睐。一举夺冠,正是众望所归。   梅花原产我国四川、湖北诸省,商周时代就已广泛种植。据《尚书·说命篇》中记载:“若作和羹,尔唯盐梅。”言说若把菜汤的味道调好,待有盐和梅子。不用说那时候的梅子,已经被用作酸味调料了。春秋战国时期,爱梅之风盛行,梅花和梅子,成为馈赠和祭祀的礼品。据《说苑》中记载:越国使者诸发,在出使魏国时,曾向梁王赠送一枝梅花,这便是后人所说梅花“贵列国君”的典故。《本草纲目》中云:“梅”,古字作‘呆’,象子在木上之形。梅子杏类,故反杏为呆。后作‘梅’,从“每”,谐声也。”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梅字傍括号内,标有两个古梅字,可以印证李时珍的说法。从殷代墓葬出土的陶罐、铜鼎中,发现有梅核,竹简上有“梅”,“元梅”、“脯梅”等字样,都佐证着我国栽培梅花的悠久。   宋代《词话》中记载,诗人曾端伯以十种花,各题名目,称为十友:芳友兰花、清友梅花、奇友蜡梅花、殊友瑞香花、净友莲花、禅友栀子花、佳友菊花、仙友桂花、名友海棠花、韵友茶麻花。十友中,寒梅就占了两友。以十友为题作诗,称为十友诗。元朝王冕,作清友诗曰:“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开花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宋朝的杨万里,作奇友诗曰:“天向梅梢独出奇,国香未许世人知;殷勤滴蜡缄封印,偷被霜风折一枝。”以花为友,吟诗作画,文人的志趣与雅兴,尽在其中矣。   烟姿玉骨、独步早春的梅花,象征着品格崇高,意志坚强,自古就被国人所推崇。把它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把它与兰、竹、菊,共誉为“四君子”。咏梅、画梅,风尚在传统中,可谓蔚为大观。   北宋画梅高手杨补之,深得宋徽宗赏识。所画梅花,枝疏品茂,劲遒古朴,清奇逼人。徽宗观后,誉为“村梅”。从此,杨补之画梅,皆署“奉敕村梅”的别名。传说宫苑中挂上他画的梅花,竟引来蜂蝶无数,可见其画的风姿神韵,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94岁的山东美协主席于希宁,堪称现代画梅高手第一人。从他学画梅花时算起,已画了七十年梅花。他把梅花视为亲人、友人、情人、诗人乃至导师,与梅花神交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移来三百梅花树,对我芸窗结静缘。岁暮天寒冰雪里,一枝冷艳舞翩翩。”这是于希宁初学画梅时的诗作,与梅花的情缘,由此可见一斑。他画的梅花,或香雪满枝、清丽婉约;或铁骨铮铮、苍龙怒吼;或多姿多彩、艳而不妖;或疏香雅逸、密蕾芳贰;或临溪傍雀、肌抱冷香……一幅幅古柯劲健的老梅,于清香远溢中尽显横斜疏瘦。我想,于老点梅成金的作品,定能赛过北宋的杨补之吧?   北宋诗人林逋,字君复,号和靖,终生不仕不娶,于杭州西湖孤山隐居。房前屋后,按年的天数植梅,家中养鹤一双,自诩“梅妻鹤子”。淡泊名利的林逋,常泛舟西湖。有客来访,家人放鹤示其归。独钟梅花的林逋,自然是咏梅佳作多多。“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这首《山园小梅》中的第二句,被誉为古今咏梅之绝唱,至今经典在人们心目中。西湖孤山上的放鹤亭,是为纪念林逋而建,现已成为孤山重要的人文景观。我想,如若去杭州游西湖,当会慕名前去拜访。   梅牵国人心,自古奇闻多。《龙城录》中记载:隋开皇年间,赵师雄贬谪罗浮。一日,饮酒松林间酒肆,有女淡妆素服,笑迎而至。闲聊中,女子言语清丽,举止文雅,芳香四溢,令人心旷神怡,遂与之畅饮。席间,一绿衣孩童飘然而至,且笑且歌且戏且舞,风度优雅。师雄亦邀共饮,不觉酩酊。醒后,见自己睡于大梅树下,枝上有一只翠鸟啼鸣。顿觉惆怅,唏嘘良久。《南皋笔记》中记载:中山书生,流寓西蜀古寺,寂寞时常吟诗以慰思乡之情。是夜,雪后月明,梅花冷艳,触景生情、脱口吟出:游子天涯感夙因。忽听窗外续道:一般清瘦可怜人。书生愕然:十年流水怀今日。窗外补接:九树梅花是后身。书生抚掌称绝。忽见冰肌玉骨一女子,自梅树下绰约而来。笑曰:妾系梅卿,孤寂似君,同感而和,以了一段文字缘。书生喜吟:梅花与我有前缘。梅卿欣曰:认得前身五百年。书生:知道梅花便知我。答曰:精神总在岁寒天。自此,你吟我咏,如是数月。一日,梅卿告别:吾将远行,从此长别,五十年后,与君同聚琼仙会。言毕,泪别。五十年后,书生仙逝,果然与梅卿相会去了。《金陵志》中记载:宋武帝之女寿阳公主,一日卧于含章殿檐下,忽有梅花落于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众问缘故,只得自称梅花妆,宫人以为美,皆效之。   梅花属长寿树种,现存的晋梅、隋梅、唐梅、宋梅,皆因古而著名。据湖北《黄梅县志》记载,晋梅乃是晋朝和尚支遁手植,当年,这株珍贵的白梅,由他从九华山携来黄梅县的蔡山,至今已1600余岁了。浙江天台国清寺的隋梅,相传是佛教天台寺创始人智者大师手植,距今已有1300多年。浙江杭州超山大明堂,院内有株唐梅,被誉为“超山之宝”。此梅因种植在杭州吴家桥庞姓园中,故而得以保留下来。云南昆明黑龙潭公园,也有一株唐梅,据说植于唐朝开元年间。两株唐梅,已悠悠千岁矣。杭州超山报慈寺前的宋梅,属难得一见的六瓣珍品,距今亦有800多岁了。   据《金陵志》记载推测,南朝时期的南京,已是广植梅花,历代植梅、相沿不衰。钟山、石城和城南花神庙,梅开时节,冰枝嫩绿,疏影清雅,为古代赏梅胜地。沧海桑田,历经变迁,而今惟钟山梅花最繁矣。斗雪吐艳、凌寒留香的南京梅花,曾引得李白、王安石、林古度、焦立竑、龚自珍来此赏梅作赋,无疑也让南京梅花,名扬海内。目前,南京市区的北京西路为梅花路、鼓楼广场为梅花广场,中山陵园则以梅花山为基,梅林履盖中山门、果园、梅花山、紫霞湖达到千余亩。轻寒中,铁干玉枝,梅香透骨,可谓壮观。1982年3月,南京市人大党委会决议,定梅花为南京市市花。   古人赏梅,注重梅韵和梅格。《梅谱后序》中称:梅以韵胜,梅以格高。故梅花横斜疏瘦、枝老怪奇者为贵。《潜确类书》则曰:梅有四贵:贵稀不贵繁,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合不贵开。《病梅馆记》则更进一步强调: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态;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遵循这些章法原则,国人以梅制作盆景,多选古、怪、奇、枯之梅桩,布局注重长短、粗细、曲直、疏密、厚薄、明暗和老嫩的达配效果,异显出梅花俯仰侧卧依盼曲斜等姿态,使得梅花盆景虬枝疏雅、奇趣独具,常令观者赏者,流连忘返,叹为观止。若到大自然中赏梅,古人亦有定论。《品梅》中说:欣赏梅花,应在云谈:晓月、薄寒、细雨、轻烟、夕阳、微雨、晚霞、清溪、小桥、竹边、松下、明窗、疏篱、林间吹笛、膝下横琴的环境中,最富诗情画意。   我在集邮的同时,也集过一段时间的烟标。发现在烟标的标名与图案中,也盛开着诸多的梅花:“画梅”、“梅云”、“香梅”、“一剪梅”、“春梅”、“红梅”、“腊梅”、“笑梅”、“绿梅”、“什梅”、“一品梅”、“喜梅”等等。这些各地卷烟厂推出的以各种“梅花”为商标的烟标,印证着国人爱梅者的众多,标志着梅花风骨的深入人心。   在我的书房里,悬挂着一幅精美的剪纸作品:踏雪寻梅。这是宁津山花剪纸厂的张长俊,了解到我喜欢梅花后,特意装裱后赠送给我的。剪纸画面里,玉人踏雪,寒梅孕香,曾经令我着实惊喜过一番。   年年飘雪春临近,又是月淡烟斜、香微路远寻梅好时节。整理思绪中的梅典梅故,浏览收藏中的梅作梅品。俏不争春的寒梅品格,氤氲浸染着我的情怀,似一座光华丰碑,渐渐的放大,耸立在我的心中。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