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到了八宿[原创]

2020-11-23叙事散文木祥

木祥 电视连续剧《茶马古道》里有这样一句歌词: 过了八宿,才能到雅安… …歌词很简单的,但很容易就让我记住了西藏八宿这个地名,记住了这是个茶马古道上的交通枢纽。所以,这天要到八宿,一路上都显得激动,心里念叨着这个名字。出发的时候,没有认真
木祥
  电视连续剧《茶马古道》里有这样一句歌词: 过了八宿,才能到雅安… …歌词很简单的,但很容易就让我记住了西藏八宿这个地名,记住了这是个茶马古道上的交通枢纽。   所以,这天要到八宿,一路上都显得激动,心里念叨着这个名字。出发的时候,没有认真看地图,到了八宿,才知道八宿离怒江不算远,海拔不算高,3000多一点,在西藏,算是低海拔。我们的车队进县城的时候,天快黑了,朦胧中我看到路边的四月的树叶,淡淡的绿色,晚风在峡谷里轻轻走过。这时候,表面上平静,心里却十分激动,一直想着《茶马古道》里的那首歌。走过八宿,一直在寻找另一种感觉,只是,八宿县城好象不太偏僻,一条街道从公路上延伸出去,视野很开阔。街道上房子非常新,灯光,车辆,散步的行人,经幡和转经筒,穿长袍的藏民,还有许多正准备修建的楼房,工地上码着砖,堆着水泥,站着忙碌的工人… …我觉得,我眼中的八宿,是改变了的八宿和正在改变的八宿。   夜里,住在八宿。与马霁鸿君住在一个房间里,两个人都想在笔记本上留下点关于八宿的文字。灯光比较暗,我们点燃香烟,喝茶,对着笔记本发了一会愣。写下了八宿两个字以后,都说道,到了八宿,才知道八宿的魅力,在路上。这天,我们是从西藏芒康出发的,经过了澜沧江,翻越了海拔5000多的东达山和业拉山,经过了九十九道拐,经过了了天堑一样的怒江… …这时候,我们想起八宿县委宣传部给我们的资料,绕有兴致地研究起八宿来。   八宿属于西藏昌都地区的一个县,八宿,藏语意为“勇士山脚下的村庄”。她东邻左贡、察雅县,南与察隅县接壤,西靠洛隆、波密县,北连昌都、类乌齐县。我们到达的八宿县城,叫白玛镇,县城东西最大距离有112千米,南北最大距离为150千米。据介绍,全县人口最多的乡白玛镇为5000多,其次,第二大镇然乌,人口不足4000。八宿瓦乡,人口只有700多人!然而,八宿的任何一个乡镇,土地面积却不小,超过内地的许多县或地区… …读八宿的人口和土地,感觉八宿人站在茫茫高原上,世界辽阔,心胸宽广。数字在这里显示着无穷的魅力,让人感到人世的苍茫。   第二天早晨,天气晴朗。起床后,阳光普照八宿的大地。我与马霁鸿君逛八宿县城。街道沿川藏国道整齐排列,大多数都是新建的房屋,县委政府大楼,各部委办局办公大楼,都在国道两边。旅馆,餐厅,超市,网吧,银器店,香火铺,汽车修理,服装店里的女郎… …都面对着这条与拉萨衔接的道路。整个县城街道上人少车少,虽然是成都、昌都、云南丽江至拉萨的交通要道,但车辆却不多。少数的外地车辆,出了自驾车探险旅游的越野车外,还有包租客车往拉萨朝圣的藏民,其他的,便是拉货往拉萨林芝一带的生意人,或者军用车辆… …这些天来,我们每天大部分时间在车上,现在,我们脚踏实地,感受着异域里的西藏,现实中的八宿… …   八宿成了我们进藏考察的一个重要情节,回到丽江,我与马霁鸿,赵晓梅到《丽江电视台》做了一次节目,讲西藏之行“大香格里拉”之行的感受。没有想到,刚开始做节目,赵晓梅便讲到了八宿。她说道,她的奶奶是爷爷赶马进藏的时候从八宿带回丽江的一个藏族女子。多年来,赵晓梅在梦里都想着八宿这个名字,想到爷爷和奶奶随着马帮的队伍,从八宿赶回丽江的情景——梦中都是马蹄声、马铃声和悠扬的情歌… …特别让人感慨的是,马霁鸿一次一次说到八宿境内的怒江,说到我们经过九十九道拐,说到护路养路的公路武警第四中队,说到怒江天堑上一个武警部队的排部(霁鸿的文章,曾专门写了他对这个排部的感受)。我们经过业拉山口的时候,我们看到站在雪域里的武警战士,他们站在九十九道拐上,站在梦幻一样的地方,从海拔五千多米,一直守护到三千米。年轻的战士们,他们面前的路弯弯曲曲,悬崖峭壁,但他们一个个英姿飒爽,望着“一线天”的怒江,望着一座桥钻进了山肚子里… …这里站岗守卫大桥的士兵,他们看得到怒江的流水,听不到一点点声响。在这里,八宿是那样的寂静。我们来去匆匆,时间不长就走了,这些战士却要日日夜夜守候着寂静的八宿… …   所以,回到丽江,我们一直在抒写异域西藏,特别是八宿的文字多,公路武警战士,我们每篇文章都会自觉不自觉的写到。我们也在网络上查找相关资料,兴趣盎然地玩味着八宿境内“邦达”、“然乌”、“昌都”、“波密”等等地名,寻找和我们一样对八宿有着共同语言的朋友。有时候,找一张有着“八宿”的地图,象读自己喜爱的文字。遇到朋友,说到川藏线、滇藏线,八宿更是不得不说的名字。三个抒写者,似乎在西藏,在八宿,找到了更多的灵感、自由和契机…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