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史上最尴尬饭局

2020-09-17叙事散文徐金奇
史上最尴尬饭局时间:1925年下半年。 地点:上海功德林菜馆。人物:刘海粟、徐志摩、陆小曼、唐瑛等。主题:二名交际花、两对三角恋。结局:一对被拆散,三角恋解体;另一对依旧维持三角恋。饭局,古已有之,当代尤盛。若论史上最尴尬饭局,属1925

史上最尴尬饭局
    时间:1925年下半年。
  地点:上海功德林菜馆。
  人物:刘海粟、徐志摩、陆小曼、唐瑛等。
  主题:二名交际花、两对三角恋。
  结局:一对被拆散,三角恋解体;另一对依旧维持三角恋。
 饭局,古已有之,当代尤盛。若论史上最尴尬饭局,属1925年美术大师刘海粟召集的那场。因为刘是为了调停两对三角恋而设局,从“创意”到实施过程及实际效果,都是极为尴尬的。
 饭局的实际发起者是徐志摩,召集人是刘海粟,而主角则是陆小曼。
                   小曼其人   陆小曼于1903年农历9月19日出生于上海市孔家弄。祖籍江苏常州。陆小曼父亲陆子福(1873-1930),字厚生,因他少时聪慧,每考必中,长辈因此替他改名为陆定,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弟子。国民党南京政府成立后,陆定经同乡翰林汪洵之推荐入度支部(后为财政部)供职,历任司长、参事、赋税司长等20余年,是中华储蓄银行的主要创办人。母亲吴曼华,对古文有较深功底,擅长一手工笔画,陆小曼嗜画,受其母亲影响至深。“小曼”两字也来源于母亲。
     陆小曼幼时是在上海幼稚园度过的。6岁随母赴京依父度日,7岁进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读书。9岁到14岁在北京女子中学读书。15岁那年,陆小曼转入北京圣心学堂,在学校里,大家都称她为“皇后”。她每次到剧院观戏或到中央公园游园时,外国和中国大学生往往前后数十人,或给她拎包,或为她持外衣,而她则高傲至极,对那些人不屑一顾。
 
  1922年,陆小曼19岁了,她离开学校,奉父母之命与王赓结婚。但在这桩婚事中,陆小曼完全是被动的。当蜜月的激动渐趋平静后,她渐渐发觉自己并不快乐,她觉得自己和王赓之间在性情和爱好方面有很大的差异。结婚第三年,王赓被任命哈尔滨警察局局长,王赓要小曼随同前往,但是陆小曼在哈尔滨住不习惯,不多时,就回北京娘家居住,与王赓两地分居,因此与丈夫在感情上更加淡漠了。这时,徐志摩出现了。                    饭局成真
    至于陆小曼和徐志摩相识的场合,大致的提法是在舞会上。王赓忙于公务,经常让徐志摩陪陆小曼玩,一来二去,徐陆产生了感情。
 
  徐陆感情产生后,更加剧了王赓与小曼的矛盾。徐志摩受尽社会谴责,六神无主下,去英国避风头,不久又回北京,他找到了刘海粟。刘海粟深感此事棘手,徐志摩看他犹豫,就说:“海粟,这样下去小曼是要愁坏的,她太苦了,身体也会垮的。”这句话打动了刘海粟,他也是在家里不满封建婚姻而逃出来的;再说刘海粟一向视反封建为己任,在中国画坛素以“叛逆”著称,年方廿九,血气方刚,而且,陆小曼也算是他的学生。他看到两人如此痛苦,便答应做做工作。   
 
  最后他们商定,由刘海粟陪陆小曼母女去上海,再寻机找王赓商谈。   临行那天,除了胡适、徐志摩外,还有不少北京的学者教授以及闺阁名媛都来相送小曼母女。刘海粟看到有这么多的名流来送小曼,又看到小曼光彩照人的模样,就悄悄地对志摩说:“你能得到这样一位情人,实在是福分不浅啊!”徐志摩很快也追到上海。刘海粟便在上海有名的素菜馆“功德林”宴客,所请的客人中除徐志摩、王赓、陆小曼母女外,还有张歆海(徐志摩前妻张幼仪胞兄)、唐瑛、唐瑛的哥哥唐腴庐和杨(杏佛)、李祖法等人。   
 
  王赓看到桌面上的这些人,就隐约感觉到今天的这场宴会有名堂,但他表面上显得很平和,知道该来的总是要来。他彬彬有礼地与大家打招呼,也没忘了跟徐志摩握手。倒是志摩总是有些心虚的样子,不敢正面接触王赓的目光。徐志摩虽是这次宴会的最初策划者,但在场合上是不能太露脸的,他只是作为一般客人端正地坐在席上,等着刘海粟来唱主角。陆小曼知道今天宴会的用意,但美慧聪颖的她非常沉得住气,显得落落大方。她不刻意地去看志摩,她不能让志摩太得意忘形;她对王赓虽然一直缺乏绵绵的情意,但在这种场合,她绝对不会让自己的丈夫有难堪的感觉。她只是优雅而略带腼腆地和大家打招呼,坐下后就跟母亲讲些悄悄话,仪态万方。一会儿上菜了,刘海粟只是招呼大家吃,倒是张歆海忍不住了,冲着刘海粟就问:“海粟,你这个‘艺术叛徒’到底请我们来干嘛?你那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啊?”   刘海粟正愁不知怎样开口,张歆海的一句话正好引出了话题。他端起酒杯说:“今天我做东,把大家请来,是纪念我的一件私事。当年我拒绝封建包办婚姻,从家里逃了出来,后来终于得到了幸福婚姻。来,先请大家干了这一杯。” 大家举杯共饮。陆老夫人紧张了,偷偷看了女婿王赓一眼,却见王赓不露声色。刘海粟继续说:“大家都干了这杯酒,表示大家对我的举动很支持。大家知道,我们正处于一个社会变革的时期,新旧思想和观念正处于转换阶段,封建余孽正在逐渐地被驱除。但是,”刘海粟加重语气说,“封建思想在某些人的脑子里还存在,还冲不出来。我们都是年轻人,谁不追求幸福?谁不渴望幸福?谁愿意被封建观念束住手脚呢?” 他继续说:“所以我的婚姻观是:夫妻双方应该建立在人格平等、感情融洽、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妻子绝不是丈夫的点缀品,妻子应该是丈夫的知音,‘三从四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刘海粟越说越来劲儿,他又举起了杯子:“来,我们祝愿天下夫妻都拥有幸福美满的婚姻!干杯!” 大家为刘海粟充满激情的讲话所感染,纷纷站起来干杯。王赓迟疑了一下,似乎在思索着什么。看到大家都起来了,他才站起来,和大家一一干杯后,他给自己倒了一杯,对刘海粟说:“海粟,你讲的话很有道理,我很受启发。来,我敬你一杯。”和刘海粟干杯后,王赓又给自己倒了一杯,这次他举杯向众人祝愿,说:“愿我们都为自己创造幸福,并且为别人幸福干杯。”饮干之后,他不失风度地说:“我今天还有些事情,要先走一步了,请各位海涵。”转而对小曼说:“小曼,你陪大家坐坐,待会随老太太一起回去吧!” 王赓推托有事而走,说明他承受不了宴会的压力,心情也非常不好。徐志摩很开心,十分感激刘海粟为他所做的一切;陆小曼表面上一脸的沉静,但内心也很复杂,她当然希望能和志摩结合,但刚才看到丈夫一瞬间尴尬的表情,又有些慌乱;陆小曼的母亲吴曼华的心里却有些内疚,觉得今天的事情对不起王赓。   
 
  “功德林”宴会后,志摩、小曼都在焦急地等消息。王赓经过2个多月的痛苦考虑,答应与陆小曼离婚。1925年底,陆小曼与王赓解除维持了4年的婚姻,离婚时陆小曼年仅23岁。
                 结局如梦   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后,志摩本想一读书写作,而小曼热衷于社交活动,两人过得很不和谐,正应了相爱容易相守难的俗语,两人争吵不断,徐负气从上海到北京任教,1931年,徐回上海与陆小曼激烈争吵后,乘飞机回北京,11月19日因飞机在山东失事,不幸遇难,年仅36岁。

  徐志摩去世后,陆小曼一下子清醒过来,拒绝一切社交活动,潜心文字与书画,写出了《哭摩》等,表现出很高的文字水平。其后,小曼孤苦无奈,与翁瑞午(清光绪皇帝老师翁同龢之孙)一起生活,此时翁家早已败落,翁瑞午形象与各方面成就也不能与徐志摩相比,但翁本人性格比较开朗,与小曼比较合得来,所以两人一起生活还算过得去。只是翁一直没有与发妻离婚。翁于1961年去世。小曼于1965年去世。小曼去世前反复说:很快将与志摩在一起了。可见,在小曼心中,志摩的分量是最重的。
   而尴尬饭局的另一对三角恋人物,结局相对好一些,15岁的唐瑛彼时已与李祖法有婚约,但杨杏佛仍狂追不已,遭到唐瑛明确拒绝。1933年6月18日,杨杏佛驾车外出,被设伏特务枪杀于上海亚尔培路。其后,宋子文也对唐瑛有过热烈追求,由于任宋秘书的唐瑛之兄唐腴庐,被误认为宋本人遭到暗杀,使本对从政治极为反感的唐家对宋更加不满,而使宋放弃了追求的步伐。宋子文曾给唐瑛写过20多封情书,一直深锁在唐瑛的小抽屉里,这也足见唐曾对宋子文的一番真情。
 与宋子文彻底分手后不久,唐瑛很快便嫁给了宁波“小港李家”、沪上豪商李云书的公子李祖法。李家是社会名流或富商,李祖法的父亲李云书是更是沪上巨商。嫁入这样的豪门王族,唐瑛的生活一开始是惬意的,她仍维持着交际花的排场,继续风光无限地生活着。与唐瑛“过于热闹”的生活方式相反,她的丈夫李祖法却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他不喜欢交际,自然也不喜欢自己的妻子总是过着“花蝴蝶”般的交际花生活。1937年,唐瑛与李祖法终因性格不合而离异。离异后的唐瑛,并没有因此黯然,她反而在社交场上更加的如鱼得水。
 
  后来,唐瑛嫁给了时任美国美亚保险公司的中国总代理、熊希龄的侄子熊七公子。熊七公子个子不高、外貌不俏,但他的性格活泼,和唐瑛正是“同道中人”,彼此都有很强的娱乐精神,因此两人的结合也算是相得益彰。1948年,唐瑛随熊七公子远赴香港,接着移民到美国。上世纪70年代时,唐瑛回上海探亲,一袭绿旗袍的她让人恍以为仍是葱茏少女。实则,她已是六旬老妇,只是美人迟暮的哀愁似乎总是与她无缘。关于唐瑛在美国的生活,各种资料语焉不详,实在是个遗憾。  那一场饭局,那一些人物,至今仍有隐约的耳语跟随他们的传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