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从黑河入居延

2020-12-02抒情散文了 了
居延海,古时十大名湖之一。这个古典而诗意的名字,在历史的尘烟里,我们时常与它不期而遇,为了经年的向往,我与朋友刘虎、兴明开始了徒步旅行。1、我们的行程从黑河中下游之交的甘肃省高台县罗城乡天城村出发。天城,取“天锁之城”之义,位于黑河中下游之
  居延海,古时十大名湖之一。这个古典而诗意的名字,在历史的尘烟里,我们时常与它不期而遇,为了经年的向往,我与朋友刘虎、兴明开始了徒步旅行。

  1、我们的行程从黑河中下游之交的甘肃省高台县罗城乡天城村出发。   天城,取“天锁之城”之义,位于黑河中下游之交的位置,海拔1200米,是黑河中游海拔最低的地方,它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像个小盆地。传说远古时期,天城一带整个是一片汪洋大海,泛称“西海”,古代神话集大成的《山海经》载:“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叫昆仑山……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燃。有人戴胜,虎齿豹尾,名曰西王母。其山万物尽有。”如果依此推断,这个传说中的西王母应该在距此不远的山上。   黑河,古名叫弱水、羌谷水,发源于祁连山,是我国仅次于塔里木河的第二大内陆河,全长821公里。夏商之际,羌人部落在黑河流域游牧;春秋至秦时,有乌孙人和月氏人逐水草而居;西汉初年,匈奴南下,占据河西,至到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前)春,骠骑将军霍去病扬武功于塞上,驱匈奴于极边,黑河流域才有汉族移民垦荒屯田。但处于少数民族争夺的河西大地,汉至明朝始终战乱不断,安宁只是时断时续,天城村外几段汉明长城和北山上高耸的烽火台,依旧让我们了望到历史的烽烟。   出天城村,翻过几道山梁,就望见了黑河,再前面就是石峡。石峡分三段:镇夷峡、闫家峡、赵家峡。峡口宽仅百十米,两岸石壁峭立,当地传说此峡为大禹所开,《夏书.禹贡》也有文字记载:“禹导弱水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旁近还有禹王庙遗址,不知建于何朝。镇夷峡前行二三里,为闫家峡,因当地名门望族闫家而得名。闫家先祖闫相师行武出身,颇有战功,乾隆年间官至甘肃提督,后加赠太子太保,图形紫光阁。如今闫家峡中仍留有闫相师墓,立于乾隆二十七年,墓碑刻着乾隆御赐碑文,汉、蒙文字书写。   再前行就是赵家峡,听说峡道狭窄,山大谷深,人难逾越,只好回头倒行一、二里去翻越石山。翻过那山,已接近晌午,眼前出现一片开阔的戈壁滩,有一条西北走向的车辙清晰可辨。这是就唐诗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中所写的“龙城古道”,又叫居延古道。远古的“居延”就这么突然与我们相遇,听向导介绍时,我还有点难以相信。刘虎说起唐朝诗人王维的《出塞作》:“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我们凭空想像着当年的王维是否也是从这儿经过呢?   步行两个多小时,高山挡道,一道仅容老牛车通行的石峡拐进山中,石壁上有斧凿的痕迹,全然人工所开,像一道门户。石壁的两边,一面刻着“锻石开路”,一面刻着“石门”,均是厚重典雅的隶书,题为“道光八年知高台县屯毛目事王世琳书”。出狭窄的石门,峡谷陡然开阔,一条典型的兵家用兵之道。我们穿行在千年古道,不见一个人影,也不见飞禽走兽,万分苍凉,仿佛在千年时空中走着。风苍劲有力地吹着,一呼一吸间都是很古老的历史气息。路过见到一高竖的石碑,上书四个鲜红的大字“甘泉济众”,亦为王世琳所书。石井早已被流沙所埋,只有这碑千年万年地诉说着曾经的无量功德。渐渐,巴丹吉林沙漠的一条小尾巴伸进峡谷,掩埋了曾经的宽广大道。我们又用了近两个小时,才穿过这片突如其来的沙漠,到达黑河岸边。在这儿见到一座奇异的烽燧,高十多米,宽十二三步,几乎是平常所见过的烽燧的两倍,下面有羊头大的青石,我想起史料记载,这类烽燧应该叫“障”,是燧的领导机关,按史料所称,“障”都有具体的名字,像今天的军队驻地,我不知道它叫什么。

  2、从这座障开始,便完全进入黑河下游。
  黑河两岸,都为巴丹吉林沙漠的流沙所覆,无任何植被,有些地段,流沙直往河床上倾泄。河面很窄,水流平缓而且浑浊,含沙量不小。粗略一算,从黑河源头八宝河至此,黑河已流过600公里。   沿河岸步行二十多里,便是“大敦门水利枢纽工程”。依地势而建,面积不可估量。水泊处天鹅翩翩飞翔,野鸭嘎嘎游弋,夕阳的斜晖洒在水面,充满了诗情画意。观这一枢纽工程,只要闸门一闭,任一丝水也流不过去。闸门下有一条干渠,听说直通芨芨、鼎新、天仓、双城四乡,渠里满满当当一渠水,流向远方。

  步行至晚9时许,天已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四处狗吠不止,幸好带了一截手电筒,借着朦胧的光,跌跌撞撞才摸到一个村子,叫大茨湾,实际上只是金塔县芨芨乡双树村的一个社。刘虎依经验说,到地方找“地保”,不然,半夜晚上谁认你啊。我们找到该社社长家,姓韩,他们正是大忙季节,还未做晚饭。我们说明来历后,憨厚朴实的韩社长说,那就住下吧。

  次日凌晨,韩社长开着四轮车把多们从大茨湾送到双树村,然后坐车前往鼎新。翻阅史料,知其附近古城遗迹较多,其中古居延泽防御体系中重要的关塞----肩水塞就在这里。肩水塞由肩水金关、肩水侯关所和肩水都尉府等城池组成,史料记载的肩水金关古城方圆万余平方米,是进出河西走廊的咽喉,也是北拒匈奴入侵、保障丝绸之路畅通的最后一道屏障。访问当地老乡,说这座关城已被流沙所侵占,只剩下一个空旷的城墙。听说附近的双城、黑城等古代边城,也都已变成废墟,或着被流沙掩埋,令人顿生“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的慨叹。想一想这些古城的消失,这一切,除了战争,无不与水有关。缺少人类赖以生存的水源,家园何以存在?我也听说,附近的天仓乡某村,因饱受风沙侵袭之苦,村民整体外逃,先后已有3000多人背井离乡。不知几十年、数百年后,如今的繁华又到哪里去寻?

  过鼎新100多公里,就到了誉满神州的中国航天第一港----东风航天城,它是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空军某实验基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黑河水的滋润下,航天城逐渐壮大,在我国国防事业中竖起了一座座丰碑,创造了我国航天史上的无数辉煌。在这里,我们拜访了杨献平先生,他和他的妻子,陪我们到附近的银盘水库看了一上午景,坐在秋风吹拂的水之畔,我们谈天说地,其乐融融,给我留下了今生难以泯灭的记忆。   黑河穿过航天城,进入额济纳的建国营一带,中间是无人的戈壁。建国营一带是国家天然胡杨林生态保护区,有数百亩天然胡杨次生林和人工育林。在深秋十月,远望去浮光跃金,辉煌壮观,仿佛一片斑斓的金色海洋,在大漠戈壁映衬下格外气派。至此,便踏上了额济纳旗的土地。

  3、额济纳旗,古为居延地。

  居延是古匈奴居延部落居住地。元朝又叫亦集乃。三百年前,土尔扈特人东迁于此,始称额济纳。

  全旗总面积11.4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三个台湾省的面积。其地貌主要由戈壁、丘陵、沙漠、湖沼和弱水三角平原绿洲组成,其中戈壁面积就占一多半。黑河是额济纳赖以生存的唯一源泉,解放初期,年下泄量10亿立方米,60年代以来,因黑河中上游开发建设用水剧增,下泄量渐渐减少,至80年代约4亿立方米,90年代以来,年下泄量约2亿立方米,额济纳河断流也由50年代的100天延长到200天。同时,这里降雨稀少,蒸发量大,年降雨仅有40多毫米,而蒸发量高达2500-3000毫米,属极干旱区。由于缺水和干旱,额济纳的生态急速恶化,短短十余年时间,大片的天然次生胡杨林枯死,沙化地带扩展,沙尘暴加剧。据统计,额济纳绿洲生存着500多亩天然次生林,是世界上现仅存的三大片罕见的树种胡杨林之一。胡杨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杨树品种,被誉为“活着的化石树”,有“生长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之说。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绿洲的胡杨、沙枣、红柳减少了86万亩。大片的胡杨林枯死,形成“怪树林”。

  我们漫步在额济纳旗城郊的胡扬林中,高大粗壮几人难以合抱的胡扬树比比皆是,每一棵树木都有上百年的历史,而枯死的胡扬树又铮铮立着,倒下的树木依然保持着不朽的姿势。我们还慕名去看了当地人称之为“胡扬王”的神树。这棵胡扬高达27.5米,主干直径2.07米,胸围6.5米,需6个成人手拉手才能抱住,传说有800年历史了,而它依然十分茂盛,宽大的树冠投影约有六、七平方米,在30-50米的范围内,其发达的根系又分孽出6棵粗壮的胡扬树。沙尘已经紧紧逼近胡杨林四周,额济纳河的水流显得分外凝重。

  给万物生灵以家园,人类才能生存和发展。1984年,罗马俱乐部的科学家就呼吁:“要拯救地球上的生态环境,首先要拯救地球上的森林。”无数事实证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森林兴则发展,森林败则滞后,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沙漠化和沙尘暴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干旱、植被稀少。根据60年代初的航片和80年代的TM影像资料判读,额济纳旗植被覆盖率小于10%的戈壁,沙漠面积约增加了462平方公里,平均每年增加23平方公里,这都为沙尘暴提供了新的沙源。

  4、黑河在额济纳旗巴彦宝格德地区狼心山前又分为东、西两条大河,一条叫额济纳河,一条叫坤都伦河,以两条大河为主干,沿途分为19条支河。如果绘一张平面图,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整个黑河流域竟像是一棵庞大的树木,每一个枝桠结出一个叫乡村或城市的果子,这棵大树的根就深植在祁连山。

  额济纳河和坤都伦河分别在尾闾形成两个大湖泊,俗称东海、西海,蒙语叫夏日淖尔和嗄顺淖尔。这两个湖泊与古居延泽在远古时期连为一体,称为居延海,是我国西北最大的内陆湖泊,据卫星照片和考古证实,居延海的面积曾达2600多平方公里,相当一个小县城的面积,到秦汉时期尚有726平方公里。由于弱水流量大小不一,居延海忽东忽西,忽南忽北,变化不断,成为一个神奇的“游移湖”。其中东、西居延海水域面积50年代分别达35和267平方公里,60年代,多处泉眼和沼泽先后消失,地下水位下降,西海于1961年干涸,东海断断续续持续到1992年干涸。

  我们从额济纳租车去看夏日淖尔。沿着通向策克口岸的沙土路颠波而行,沿途可见大片的红柳丛在风沙中抗争,每一株红柳都以一棵树的姿态挺立着,看上去伟岸、刚健。从一些泥土板结的地貌看,这片区域过去应离水泽不远。如今,许多红柳都已枯死,红柳的枯筋朽骨零落遍野,随手捡一根枯根,都是化石模样。望着坚挺的红柳及它们生存的环境,顿有一种“海枯石烂”的感觉。

  穿过沙漠,一眼望见碧波荡漾的夏日淖尔,像蔚蓝色的明镜一样耀眼。黑河八百多公里征程,最终就停泊在这片流沙之中。60年前,农林学家董正均视察东居延海记述“......湖滨密生芦苇,入秋芦花飞舞,宛若柳絮。马牛驼群,随处可见。鹅翔天际,鸭浮绿波,碧水青天,马嘶雁鸣,缀以芦草风声,直不知为天上人间,而忘尽长征戈壁之苦矣。”如今,居延海边人迹罕至,木稀草衰,一片冷落。

  关于苏泊淖尔和嘎顺淖尔,开车师傅告诉我们虽然是相距不远的两个湖泊,东海是淡水湖,水能饮,西海却是咸水湖,草原上唯一一个苦水湖。问是何故,开车师傅也说不清。只给我们讲了两个故事。一个说的是苏泊淖尔。很久以前,有位牧羊女,美丽善良,能歌善舞,每天赶着牛羊唱着歌儿到湖边放牧,牧民都喜欢她。蒙古语把湖泊咸海叫“淖尔”,姑娘最喜欢湖泊,乡亲就叫她“淖尔姑娘”。有天早晨,淖尔姑娘刚出牧,她的歌声引起了百鸟的欢鸣,突然,湖泊里跃出一只金色的小鹿。蒙语叫小鹿为“苏泊”。淖尔姑娘惊奇地看着小鹿,不料,那小鹿奔跳了几下,又钻进了水里。以后,淖尔姑娘每天来湖边不停地唱歌,小鹿就钻出水面,跟淖尔姑娘玩耍。一天傍晚,淖尔姑娘一个人赶着牛羊回家,遇到了北极山上的熊妖,要抢她做老婆,淖尔姑娘边跑边用歌声呼唤小鹿。歌声落,小鹿出,救了淖尔姑娘,驮着她奔向湖中央,化作一对鸳鸯,牧人怀念着这美好的爱情,便把这个湖泊叫“苏泊淖尔”。

  另一个传说讲嘎顺淖尔。相传,祁连雪水流到额济纳,形成许多湖泊,都是清清甘洌,只有嗄顺淖尔是后来变苦的。说是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时,要在拉萨的布达拉宫建一个文成公主居住的大殿,材料备齐,开工修建时,总是白天建起来,晚上就倒塌,能工巧匠无计可施,松赞干布就派人四处求教。最后打听到一位骑青牛云游四海的瞎老汉,知道其中奥秘。可这老汉对谁不肯讲。松赞干布挑选了两个能说会道的人和老汉接触,这两人先不提修大殿的事,只与老汉渴酒、闲聊,等他有九分醉意时,才巧妙地套出了奥秘。原来,在东北方向有两个湖泊,两湖北边有座青山,山顶上长着一对檀香树,树上缠着一条大蟒蛇。只要用这棵树作宫殿,大殿就能建起来。于是,松赞干布派法术高深的大师找到额济纳的两个大湖泊,设台打坐,咒死蟒蛇,运回檀香树,大殿才顺利建成。多年后,巨蟒尸骨腐化,毒液四溅,一股乌黑的血水冲进西海,甘甜的湖水就变得苦涩,人畜无法饮用了。嘎顺淖尔,蒙语中即是“苦水湖”。

  我们下了车,无所顾忌地呼叫着扑向泽边。水中央成群的大雁嘎嘎鸣叫,翩翩起舞。目测估算,整个水域约有一、二十平方公里。绾起裤子,走进湖水,能清晰地看到大头鱼自由地游动。湖畔看不到牧民和人家,也不见畜牧,可水边印满了驼印和羊的足,以及它们的粪便,说明这里常常是牲畜饮水的所在。千年沧桑,万里沧桑,只留下这点生动。古时诗文的描述,我们未曾看到。居延海就这样孤独地在一湾流沙中点亮着人们的希望。在流沙簇拥的这片宁静中,我的内心充满了诗的激情,还有一点莫明的悲凄。(全文约5300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