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我家的枣红马

2020-12-04抒情散文yangyizhuo

我家的枣红马暑假期间,回几次老家。帮父亲做些农活,不经意的就听他说起一些往事。在我们这里,牛马驴骡这些做农活的家畜,本叫做“头口”或者“头户”。在当地,不知从哪年哪代把音念转了,叫做“头顾”。这其实是说,在那些日子里,牲畜是一个农家的主力
我家的枣红马
  暑假期间,回几次老家。帮父亲做些农活,不经意的就听他说起一些往事。   在我们这里,牛马驴骡这些做农活的家畜,本叫做“头口”或者“头户”。在当地,不知从哪年哪代把音念转了,叫做“头顾”。这其实是说,在那些日子里,牲畜是一个农家的主力。好比在讲,翻开户口本看时,第一页的不是人口,而是个牲口。父亲几乎是一辈子的农民了,使唤了一辈子的“头顾”。他讲起里面的故事,如同翻晒自己的一件老头皮大袄。而对我来说,不异于去窥视一个业已被流沙湮灭了的国度。   父亲说:   “头顾”是个畜牲,也是各有各的脾性。有人说“打死的骡子,哄死的马”,其实,不论什么“头顾”也有识打的,也有识哄的。有捣蛋的“头顾”,你拿鞭子抽它。狠打一顿,你看它拉粪儿的,能打服;尿尿儿的,这你打不服,打死它也没用。“头顾”里最孬的是叫驴。这家伙最是欺负人,一般大老爷们使唤,它听话的很。赶上妇女孩子,它算是闹的欢。都说老黄牛好脾气,也有那不懂事的。原来在生产队里时,就有这么个强牛。别说让它上套干活,除了喂草料,就是想上手摸它一下都甭想。它那里是连窜带跳,前顶后弹,根本就近不得身。还是老队长有绝招:他让人往牛身上甩稀泥,整整的给它糊了一身。等身上的泥一干,像穿了一身的铠甲,带了一幅大铐,它觉得浑身难受的厉害。你就先拿根棍,给它往下杵这干泥巴块。它觉得舒服了,就让你靠近了,慢慢的也就听了话。   父亲的讲述里,是那匹枣红马的故事。   八零年分队,这匹枣红马被分到四队的老赵家。老赵家弟兄三个,都是光棍,都想狠干活,攒了钱娶媳妇,使着这马就没日没夜。光干活,又舍不得喂料,这马烦了性了。不好好干了,套车踢榬子,耕地老转圈,使它耘地,不顺着垄走,嚓嚓的专给踩苗子。气赵家三光棍倒着班的打它,一鞭子下去,连毛带皮就揭下来一道。打的这马身上,横七竖八都是血凛子,牛皮鞭子抽断了三四条,后来用顶门扛子打,打断了两根。就是打不服,又踢又咬,再也养不下去了。   一村里人都知道枣红马不干活,又秉性顽劣。那时还没有自来水,到了傍晚,人们都赶集似的去村东的一口老井饮牲口,这枣红马见人咬人,见“头顾”踢“头顾”,全村的人畜都没敢惹它的,几乎成了混世魔王。又加上,这马通身枣红,就脑门一道亮白,听人说,这叫“戴孝帽儿”不吉利。所以赵家也一时找不到买主。后来倒是父亲图便宜,把它牵到我家。   父亲说,这枣红马是要了他一命又救了他一命。   一进我们家门,父亲是好生照料,好草好料不让它干活,有了闲暇,还牵它去村外啃啃青,过过风。慢慢的它身上一络子一络子的鞭痕处又长出了新毛,它也慢慢的熟悉了我们家,安顿了下来。
快到冬季了,村里的副业缺一吨煤。想来想去,只我家分到了村里的那个胶皮轱辘大拉车。来人和父亲,说待遇优厚。父母商量一下,答应下来。   这是第一次,父亲赶了枣红马出远门。   牵马出来,他也是加了百倍小心。抬车,上套,架榬,拐胡同,一点事儿没有。母亲一直送到村口,看看稳稳当当,才放心的回去。   枣红马是出了名的壮,平时在地里干活就是独犁独耙。父亲这次外差,也只套了它一个。上了道,枣红马一溜小跑,载重两千多斤大胶皮轱辘,在它拉着像个大风车。   也是父亲大意了。到了前面一个岔道口时,他想让这“头顾”右拐,鞭子一扬,呵斥一声“哦,哦”。猛古丁,这畜牲“咣当”就尥了个蹶子。挂了铁掌的蹄子正踢在父亲的心窝上,把他一个跟头从车榬子上掀了下来。幸好那是在冬天,他出门穿了厚棉衣,外面又裹了羊皮大袄。饶是这样,一个跟头栽在地上,半天喘不过气来。眼前黑了好一阵,才看到东西。他说,再穿薄一点,年纪再大两岁,这一蹄子就要了他的命了。   抬头看那枣红马,就拉了车在前面,回头看两眼,也没有跑。父亲爬起来,定定神,想过去把它拉住。嘿,这东西那个气人。你走两步,它就走两步,你跑它也跑,你停他又停,就是让你抓不到。父亲起五更出来,一直到了快中午了,还在半路上兜着圈儿的跟这畜牲跑“马戏”呢。   到后来,它去地里去啃麦苗。父亲薅了一大把去喂它,才抓了缰绳。   再上了路,父亲说,我再也不扬鞭子了,也没了气力大声说话。他也知道,这“头顾”是坐了病了,见不得别人扬鞭子,听不得有人大声吆喝。父亲只想把这差使对付过去,一回去,把这混帐东西送了肉房里罢了。   装了煤往回走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三点来钟了。冬天黑的早,父亲想快赶回去,又不敢扬鞭催马,只是自己干着急。   回来的半路上,下一个大堤坝。足有四五层楼高的样子,又陡的厉害。拉了将近两吨的煤块,父亲不敢大意。下车来,在前面牵着“头顾”小心翼翼的“诿”(方言,是说往后坐着劲儿走。)从上面上来。父亲走的着慌,脚下踩了自己的鞋带,一个趔趄就扑倒在地上。若那马蹄子踩过去,装了两吨煤块的大胶皮轱辘再一轧,整个人,早成了大块的柿子饼了,“没命了,也没你们了。”父亲说着,呵呵笑起来。   就在当时,那枣红马,一伸脖子,把父亲从地上叼了起来,边拖带拽一直到了大坝根底下。   “我告诉你们,可别给外人说”,父亲放低了声音,“一下了堤坝,我扑通就给枣红马跪下了。它在那里打响鼻儿,拱我的手。‘狗笑尾,马笑唇’,它那是对着我笑哩。”   父亲不好意对别人说,自己给一个“头顾”下跪,但确实是它救了自己一命啊。父亲说,它要了我一命,又救了我一命,按说,我们俩儿两不相欠。实际上,是咱们家欠了它了。   听故事,我们总喜欢问,“那么,后来呢?”父亲后面的话,却不能让我们开心的听下去,因为“后来”讲到枣红马的死了。   她却是那样的心高气傲。走在路上,不论拉没拉东西,拉了多少,她最是看不得别的什么“头顾”从旁边过去。哪怕互不相识,一点不相干,她总要抢到别人的前头。若是同一队车马出去,她总要领头一个。父亲本是个憨厚脾气,不愿抢人上风,但赶上个这样的“头顾”,自己也没有半点办法,只得每次出门便坐了不情愿的队长。对于这样的事,也很让母亲有些扬眉吐气:嫁了个老实巴交的丈夫,总觉得窝囊,出门总比人家矮半头,说话比别人低三分。自从有了枣红马,村里的人们,差不多都对父亲高看一眼。这么烈性的马,发了性,简直就是头吃人的老虎,谁赶近前半步?可她对父亲偏偏俯首贴耳,温驯的像只老绵羊。   我们家也的确沾了枣红马的光了。有了她,自家地里的活儿早早儿的就干完了,还能给别人帮些忙,挣了许多的好人缘,街里人们见了父母就比以前客气的多。再别说有什么外差甜活,村里的头头儿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家的枣红马。拉什么东西,又快又稳,没有过误事的时候。   那枣红马又是极好的记性。什么地方,只须她去过一次,就会记得清清楚楚不会有半点差错。父亲只管睁了眼睛赶车出去,回来时,在车上睡觉就好了。再睁眼时,自是自家的胡同口外,听到枣红马的“咴咴”的叫声,母亲站在那里来接了。   讲了上面的这么些,谁又会想到,枣红马本是一匹母马。   枣红马的脾性收敛了许多,是因为她要做“妈妈”了。父亲更加细心的优养着她,再不让她做重活。每天牵她去井台饮水时,她也温和了许多,不再和别的什么驴马争胜较真。   只那次傍晚,父亲把她拴在井边的柳木桩子上,去井边汲水。听到“头顾”叫的不成动静,回头看时,她和一头大黑种驴踢咬到一起。   那头黑驴也不是个善茬,是个又孬又狠的货色。是它主动挑衅。开始枣红马只是容让,那黑驴愈加放肆起来,哼哼的叫着往她身上扑。那黑驴的主人也呵呵的笑,说这马儿原来不是烈性着呢?怎么现在这么熊?父亲还没顾得上答话,枣红马被惹发了性子了。一甩脖子把缰绳就挣断了,两个牲口扑咬到了一起。   黑驴的主人也拉不住缰绳,呵斥不住自己的“头顾”,只能在一旁跳着叫嚷。两个发疯的“头顾”,打起立桩,两个前腿往前扑,嘶叫着用嘴去咬。倒转了身子,“咣咣”尥着大高的蹶子,用后腿去踢。两个“头顾”八个蹄子像擂响几十面大鼓,“咚咚咚咚”的直叫人心惊。井周围被踢起漫天的尘雾,被掀起的土块不时的打在周围人的脸上、身上。汲水的水桶,刚从地里搬回来的犁耙,也被踢的稀里哗啦的散乱一地。村里的人们听了动静,都跑来看,围了一个大圈儿,又吓的退的远远的看,谁也不敢近前把它们拉开。父亲急的快哭起来,“她可是揣着驹儿啊……”可他又有什么办法?谁又有办法?   终于,大黑驴被踢了好几个滚,败下阵来,一个劲儿的拉屎撒尿,抽到一个柴火垛角里,再不敢出来。枣红马咴咴的叫着,像在宣告捍卫了自己女皇的宝座。周围人们不住惊叹,我家枣红马了得。父亲却高兴不起来,他看到她的后腿,从大胯的地方整个被豁开了。不知什么时候,她踢到了犁尖上,一条腿的皮肉,被的整个划开,白色的伤口翻着,又有红色的血直冒出来,淌的满地。   当天晚上,我家的枣红马产下了一匹死了的小马驹,也是通身枣红,只脑门一道亮白。枣红马回家没到马棚,就躺下了,到生完小马驹,她再也没有站起来,到晚上父母叫了几个邻居把她抬到马棚里。父亲说,母亲陪了她,哭了好几夜,用自己陪嫁的棉被苫了窗户,下厨给她熬了烂熟的小米粥,用饭碗端到她的嘴边。她挣起来,吮两口,又终于躺倒。看看实在不行了,父亲去叫了外村的肉房里来人,把她拉走了。那匹死了的小马驹,被埋在我们家的枣树下。   谁知,不到半个月,那颗小枣树也枯死了。   父亲讲了故事,只是说,那“头顾”太烈性,太烈性了。   我只是记下这些东西……并且总觉得,她不仅是一个“头顾”,她不是一匹马啊。   我喜欢听那“咔咔咔咔”的键盘声,正如我家那匹枣红马镶了铁掌的蹄声,就在我的耳边,不断响起。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