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写得性灵品自高------记书法家王琪璋
2020-12-07叙事散文京杭
写得性灵品自高
------记书法家王琪璋与王琪璋相识,是在本地“文人雅士”自发组织的一次聚会上,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儒雅、潇洒、厚重、平和,颇具谦谦长者之风。及至后来翻看他的作品,则给人以飘逸洒脱、俊秀多韵、古雅朴厚、风姿流宕之感,笔者深深
写得性灵品自高
------记书法家王琪璋 与王琪璋相识,是在本地“文人雅士”自发组织的一次聚会上,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儒雅、潇洒、厚重、平和,颇具谦谦长者之风。及至后来翻看他的作品,则给人以飘逸洒脱、俊秀多韵、古雅朴厚、风姿流宕之感,笔者深深为其书艺陶醉、折服,竟难以置信在鲁北小城宁津会有这样品高性灵、名扬四方的书法家。怀着一种崇敬之情,笔者走进 “凌霄斋”,走近真实的王琪璋。
王琪璋号泽田,别署凌霄斋、颐心轩,1941年生于宁津县长官镇张大古村,1963年毕业于沧州医专,后辗转于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工作,1984年后就职于县中医院,现任副主任医师、名誉院长。自1987年起,年逾不惑且仅在上小学时写过大仿的王琪璋偶然对书法产生浓厚兴趣,起因是他的一位朋友热衷于书法。朋友在案上写,他在一旁看,时间久了,他竟然沉醉其中、不能自拔了。1988年,县里组织大型文化活动,邀请魏启后、宗惟成等6名省内书法家现场作书。当时已是县内资深大夫、杏林名家的王琪璋被抽调到活动现场,专门负责来宾的医疗保健工作。正是这次机会,使得王琪璋得以现场观摩名家作书,不同的字体,不同的书风,让他眼界大开、深受启发。而他也充分利用几位书法家休息的间隙,拿出自己的作品,虚心求教,聆听教诲。有了名家的点拨、指导,王琪璋消除了学书的困惑,心境豁然开朗,书法水平迅速提高。年逾不惑,他深感时不我待,唯有勤能补拙。工作之外,他放弃所有的应酬,孤灯长夜,秉烛临池,尽情挥酒与宣泄。在自己作品集中,王琪璋这样写道:“入浅水者,得鱼虾;入深水者,才能得蛟龙(王安石语)。书法传统是一潭深极丰沛之水,进入的浅与深,所得是不一样的。吾将以有限的年龄,潜入无限深的书法传统中,获取更高的艺术品位!” 王琪璋的唐楷学欧阳询、颜真卿,行书学王羲之、米芾,篆书学邓石如,隶书学张迁碑、礼器碑、石门颂,草书学黄庭坚、张旭、怀素、王铎。“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在博览、临摹历代名帖名碑的基础上,王琪璋杂糅各家,推陈出新,力求形成自己的风格。除每天研读历代帖碑、坚持临池泼墨外,一有时间,他还走出凌霄斋,与于明诠、李越等知名书法家聚会交流、切磋技艺,并多次自费到北京、济南、枣庄等地去看书法展览,开拓视野,寻求灵感;又多次赴西安、曲阜、黄山等地观赏石刻、临摹碑林,心追手摹,悟其精妙,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书路,形成轻松闲雅、清逸超然、率意天真的书法风格。他的行草作品较好地解决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信手拈来似不经意,笔之所及水到渠成,毫无“作意”、“经营”之迹,用笔圆润,章法清整,点线劲健,造型活脱,力透纸背,既有传统痕迹,又显“流行”色调。1989年,他的书法“处女作”在《书法艺术》发表,之后一发不可收,作品陆续在《中国书画报》、《书法导报》、《书法报》、《美术大观》、《书法赏评》等国内专业报刊杂志发表,并屡屡在全国各大书展入展、获奖。作品先后入展世界华人书画展,首届兰亭奖牡丹杯展,全国第七、八届中青年书法家篆刻展,全国首届“小揽杯”书法展,获第五届赛克勒杯书法竞赛一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使王琪璋在1997年被吸纳为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在2001年被吸纳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并长期担任德州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 与众多卓有成就的书家相比,在书法之路上,王琪璋学书晚、进步快、成名早,除了取决于他本人的文化素养和谦恭勤奋外,还得益于他对书法艺术的独特感悟。王琪璋认为书法艺术应是有血有肉的,线条是流动的,是活的生命体。他身体力行南朝书家王僧虔“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的书法理论,强调书法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他用笔熟练,用墨多变,通过点画形态表现力度和节奏,通过浓淡干湿表现结构和层次;他注重结字法和行法,结字善于把握常与变的关系,通过字的大小、长短、正斜、浓淡、粗细等的对比,求得变化而统一,行法则通过黑白布置、起承转合和作品整体张驰、浓淡、开合、疏密、正欹的对应安排等,做到提按有度、纵横有法,字里行间连贯协调、气韵生动。王琪璋说:书法最高境界是“道”,书法艺术应道法自然,使之成为心情的自然流露。在创作中,他溶入东汉蔡邕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的美学命题,使书法艺术超越表象直指心性,在意象的抽象线条中表现自己的志趣怀抱。他特别珍视闪现于瞬间的灵感,悉心捕捉偶来的激情,兴之所至,笔走龙蛇,一挥百纸,恣意享受书法创作带来的乐趣。近几年,王琪璋选择自己喜欢的草书作为主攻方向,其格调在张旭、怀素、黄山谷、徐青藤、王铎之间,主流是黄山谷,充分汲取其长撇大捺、中锋运笔、横冲直闯、奔腾跳跃之特点,兼容于右任、沈鹏等大家风格,作书执笔高悬,长锋羊毫,飘逸洒脱,沉着痛快,浓墨重写的大手笔与轻笔勾勒的细微处相结合,笔实墨沉,韵味浓郁;以缠绵作草,以曲笔取其繁而不取其简,以行距夸大的布白来衬托冗笔结字,故长笔冲折,飘逸空灵,颇见经营之匠心。在作品内容上精心选择,努力使之与自己的书风相结合,明快爽朗,赏心悦目,相得益彰。2004年,他的草书作品参展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2005年,他的草书六条屏参展第三届全国百家书法精品展。 王琪璋为人、为医、为艺都有自己明确的坐标,他把书法艺术看成学品与人品的综合体现,主张书法艺术的最高处是写胸怀、写修养。王琪璋的书房取名 “凌霄斋”,含“凌云直上”之意,表现自己在书法之路上的不懈追求。凌霄斋内,一张书案,一架古琴,一架书橱,一壁字画,一盆兰花,琴声悠扬,书墨飘香,幽兰吐翠,无不表现主人雅致、高远的心境。他心胸坦荡,尊师重友,古朴而浪漫的凌霄斋,常有圈内朋友来此相聚,围案品茗,谈书论画,泼墨挥毫,抚琴放歌,逸兴遄飞;他治学严谨,精研岐黄,妙手回春,为本地杏林名家,多年来经他手治愈的疑难杂症上百例,有几十篇医学论文见诸各专业医刊;他醉心器乐,尤精于胡琴及键盘类乐器的弹奏,一曲用古琴演奏的《高山流水》,让专业人士也赞叹不止;他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广览博求,厚积薄发,无论对中外名著、古典诗词,还是对民俗典故、古今美文,他都表现出浓厚兴趣,精研苦读,博闻强志,皆能娓娓道来。王琪璋把在业余艺术追求中所表现出来的天赋与学养,以及在后天勤奋学习中获得的深厚文化积淀和独特感悟,全部融会贯通到书法创作中,故其书作如大餐配料丰盈,餐之芬齿怡怀,又似源水充沛鲜活,令人耳目一新。 “无须故作惊人笔,写得性灵品自高”,王琪璋以著名书法家蔡心谷先生的名句为座右铭,虽成绩卓著但不骄不躁,不事张扬,不受时风所扰,不为狂怪所惑,淡泊名利,谦逊随和,追求不止。现在,已年逾花甲的王琪璋仍坚持临帖与创作相结合,勤于笔耕,创作不辍,正象他当年起步时一样,以洒脱书写心境和人格,以执著追求希望和梦想! -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记书法家王琪璋 与王琪璋相识,是在本地“文人雅士”自发组织的一次聚会上,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儒雅、潇洒、厚重、平和,颇具谦谦长者之风。及至后来翻看他的作品,则给人以飘逸洒脱、俊秀多韵、古雅朴厚、风姿流宕之感,笔者深深为其书艺陶醉、折服,竟难以置信在鲁北小城宁津会有这样品高性灵、名扬四方的书法家。怀着一种崇敬之情,笔者走进 “凌霄斋”,走近真实的王琪璋。
王琪璋号泽田,别署凌霄斋、颐心轩,1941年生于宁津县长官镇张大古村,1963年毕业于沧州医专,后辗转于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工作,1984年后就职于县中医院,现任副主任医师、名誉院长。自1987年起,年逾不惑且仅在上小学时写过大仿的王琪璋偶然对书法产生浓厚兴趣,起因是他的一位朋友热衷于书法。朋友在案上写,他在一旁看,时间久了,他竟然沉醉其中、不能自拔了。1988年,县里组织大型文化活动,邀请魏启后、宗惟成等6名省内书法家现场作书。当时已是县内资深大夫、杏林名家的王琪璋被抽调到活动现场,专门负责来宾的医疗保健工作。正是这次机会,使得王琪璋得以现场观摩名家作书,不同的字体,不同的书风,让他眼界大开、深受启发。而他也充分利用几位书法家休息的间隙,拿出自己的作品,虚心求教,聆听教诲。有了名家的点拨、指导,王琪璋消除了学书的困惑,心境豁然开朗,书法水平迅速提高。年逾不惑,他深感时不我待,唯有勤能补拙。工作之外,他放弃所有的应酬,孤灯长夜,秉烛临池,尽情挥酒与宣泄。在自己作品集中,王琪璋这样写道:“入浅水者,得鱼虾;入深水者,才能得蛟龙(王安石语)。书法传统是一潭深极丰沛之水,进入的浅与深,所得是不一样的。吾将以有限的年龄,潜入无限深的书法传统中,获取更高的艺术品位!” 王琪璋的唐楷学欧阳询、颜真卿,行书学王羲之、米芾,篆书学邓石如,隶书学张迁碑、礼器碑、石门颂,草书学黄庭坚、张旭、怀素、王铎。“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在博览、临摹历代名帖名碑的基础上,王琪璋杂糅各家,推陈出新,力求形成自己的风格。除每天研读历代帖碑、坚持临池泼墨外,一有时间,他还走出凌霄斋,与于明诠、李越等知名书法家聚会交流、切磋技艺,并多次自费到北京、济南、枣庄等地去看书法展览,开拓视野,寻求灵感;又多次赴西安、曲阜、黄山等地观赏石刻、临摹碑林,心追手摹,悟其精妙,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书路,形成轻松闲雅、清逸超然、率意天真的书法风格。他的行草作品较好地解决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信手拈来似不经意,笔之所及水到渠成,毫无“作意”、“经营”之迹,用笔圆润,章法清整,点线劲健,造型活脱,力透纸背,既有传统痕迹,又显“流行”色调。1989年,他的书法“处女作”在《书法艺术》发表,之后一发不可收,作品陆续在《中国书画报》、《书法导报》、《书法报》、《美术大观》、《书法赏评》等国内专业报刊杂志发表,并屡屡在全国各大书展入展、获奖。作品先后入展世界华人书画展,首届兰亭奖牡丹杯展,全国第七、八届中青年书法家篆刻展,全国首届“小揽杯”书法展,获第五届赛克勒杯书法竞赛一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使王琪璋在1997年被吸纳为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在2001年被吸纳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并长期担任德州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 与众多卓有成就的书家相比,在书法之路上,王琪璋学书晚、进步快、成名早,除了取决于他本人的文化素养和谦恭勤奋外,还得益于他对书法艺术的独特感悟。王琪璋认为书法艺术应是有血有肉的,线条是流动的,是活的生命体。他身体力行南朝书家王僧虔“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的书法理论,强调书法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他用笔熟练,用墨多变,通过点画形态表现力度和节奏,通过浓淡干湿表现结构和层次;他注重结字法和行法,结字善于把握常与变的关系,通过字的大小、长短、正斜、浓淡、粗细等的对比,求得变化而统一,行法则通过黑白布置、起承转合和作品整体张驰、浓淡、开合、疏密、正欹的对应安排等,做到提按有度、纵横有法,字里行间连贯协调、气韵生动。王琪璋说:书法最高境界是“道”,书法艺术应道法自然,使之成为心情的自然流露。在创作中,他溶入东汉蔡邕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的美学命题,使书法艺术超越表象直指心性,在意象的抽象线条中表现自己的志趣怀抱。他特别珍视闪现于瞬间的灵感,悉心捕捉偶来的激情,兴之所至,笔走龙蛇,一挥百纸,恣意享受书法创作带来的乐趣。近几年,王琪璋选择自己喜欢的草书作为主攻方向,其格调在张旭、怀素、黄山谷、徐青藤、王铎之间,主流是黄山谷,充分汲取其长撇大捺、中锋运笔、横冲直闯、奔腾跳跃之特点,兼容于右任、沈鹏等大家风格,作书执笔高悬,长锋羊毫,飘逸洒脱,沉着痛快,浓墨重写的大手笔与轻笔勾勒的细微处相结合,笔实墨沉,韵味浓郁;以缠绵作草,以曲笔取其繁而不取其简,以行距夸大的布白来衬托冗笔结字,故长笔冲折,飘逸空灵,颇见经营之匠心。在作品内容上精心选择,努力使之与自己的书风相结合,明快爽朗,赏心悦目,相得益彰。2004年,他的草书作品参展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2005年,他的草书六条屏参展第三届全国百家书法精品展。 王琪璋为人、为医、为艺都有自己明确的坐标,他把书法艺术看成学品与人品的综合体现,主张书法艺术的最高处是写胸怀、写修养。王琪璋的书房取名 “凌霄斋”,含“凌云直上”之意,表现自己在书法之路上的不懈追求。凌霄斋内,一张书案,一架古琴,一架书橱,一壁字画,一盆兰花,琴声悠扬,书墨飘香,幽兰吐翠,无不表现主人雅致、高远的心境。他心胸坦荡,尊师重友,古朴而浪漫的凌霄斋,常有圈内朋友来此相聚,围案品茗,谈书论画,泼墨挥毫,抚琴放歌,逸兴遄飞;他治学严谨,精研岐黄,妙手回春,为本地杏林名家,多年来经他手治愈的疑难杂症上百例,有几十篇医学论文见诸各专业医刊;他醉心器乐,尤精于胡琴及键盘类乐器的弹奏,一曲用古琴演奏的《高山流水》,让专业人士也赞叹不止;他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广览博求,厚积薄发,无论对中外名著、古典诗词,还是对民俗典故、古今美文,他都表现出浓厚兴趣,精研苦读,博闻强志,皆能娓娓道来。王琪璋把在业余艺术追求中所表现出来的天赋与学养,以及在后天勤奋学习中获得的深厚文化积淀和独特感悟,全部融会贯通到书法创作中,故其书作如大餐配料丰盈,餐之芬齿怡怀,又似源水充沛鲜活,令人耳目一新。 “无须故作惊人笔,写得性灵品自高”,王琪璋以著名书法家蔡心谷先生的名句为座右铭,虽成绩卓著但不骄不躁,不事张扬,不受时风所扰,不为狂怪所惑,淡泊名利,谦逊随和,追求不止。现在,已年逾花甲的王琪璋仍坚持临帖与创作相结合,勤于笔耕,创作不辍,正象他当年起步时一样,以洒脱书写心境和人格,以执著追求希望和梦想! -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