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南郭赞
2020-12-07叙事散文羲里谪仙
南 郭 赞“美哉南郭寺,胜迹冠秦州。诗圣留高咏,骚人纪俊游。”这是国务院学部委员、当代著名学者霍松林教授热情赞颂南郭寺的诗句。杜甫于乾元二年(759元)流寓秦州(今甘肃天水市),遗陇右诗117首,其中《秦州杂诗二十首》之十二,是其登临南郭寺
南 郭 赞
“美哉南郭寺,胜迹冠秦州。诗圣留高咏,骚人纪俊游。”这是国务院学部委员、当代著名学者霍松林教授热情赞颂南郭寺的诗句。 杜甫于乾元二年(759元)流寓秦州(今甘肃天水市),遗陇右诗117首,其中《秦州杂诗二十首》之十二,是其登临南郭寺时之作,霍老诗中的“诗圣留高咏”即指此。诗曰: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
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
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 在此之前,唐代另一位伟大诗人李白也曾游于秦州,登南郭寺,作《南山寺》诗一首,诗曰: 此寺风尘远,山高月夜寒。
东泉澄澈底,西塔顶连天。
佛殿灯常灿,禅房香半燃。
老僧三五众,古柏几千年。 山以仙名,寺以诗雄,唐代张继一首《枫桥夜泊》,一句“姑苏城外寒山寺”的名句,使寒山寺名震天下。南郭寺也因李杜传诗,名播宇内,成为陇右第一名刹,天水名胜“秦州八景”之冠,受到海内外游客的青睐。 南郭寺古称南山寺,自杜甫而称南郭寺,宋称妙胜院,清乾隆敕赐护国禅林院,开山建寺已逾一千六百年。千百年的风雨沧桑,无数次的劫难洗礼,几代君主的关注敕赐,州府名士的捐助修葺,秦州乡民的保护营建,使南郭寺在毁建交替中频添风彩,益增神韵,越发气势恢弘,美轮美奂
!
今天的南郭寺,已不仅仅是佛国圣地,而是一座人文荟萃、风景优美的森林公园。
南郭寺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天水市城南二公里处,座落于藉水之滨,慧音山坳平阔之所,面北座南,背负满坡蓊郁幽林,面对一城亮丽风景,深藏于老树林荫之下,展颜于万千游人之前。寺西院垂花式牌坊山门为主山门,门额上悬挂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南郭寺”三字匾额。门前东西两侧两棵四人合抱的唐槐,树龄一千三百年,依然吐翠浮绿,逞雄林海,宛然两员护寺将军,人称“将军树”。山门内,东为少陵祠,西为禅林院。前院天王殿,门额上有北宋米芾体行书“第一山”三个大字。门联曰: 佛地本无边,看慧山层层,紫塞千峰平槛立;
流泉不能浊,笑出门滚滚,藉河百里抱城来。 殿内弥勒佛,大肚翩翩,笑颜坦荡,正所谓: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佛后环列护法韦驮,左右有四大天王造像,威武不凡。 后院正南大雄宝殿,门额上悬挂书法名家周兆颐先生所书“应无所住”大字金匾(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门联为黎泉先生所书张举鹏先生联语: 东土耶,西土耶,古柏灵根不二;
风动焉,幡动焉,北流泉水湛然。 殿内释迦牟尼、消灾延寿药师、阿弥陀佛及迦叶、阿难两弟子塑像,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塑像,均为彩绘泥塑,艺承北魏秀骨清像传统之余韵,工开隋唐丰满圆润风格之生面,雕工精绝,庄严沉静,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东配殿供奉铜铸地藏王菩萨坐像一尊;西配殿供奉缅甸玉体观音菩萨像一尊,日每香烟袅袅,佛光普照。 院中偏西的“南山古柏”,三株同根,南北分相倾伸。南向一株,下有石碑、砖柱依次支撑,铁塔高吊,苍绿映枝头,正少陵所谓“老树空庭得”者也。北向两株,一枯一荣:枯者树身不朽;荣者枝干上寄生着一棵200多年的小叶朴(当地人称黑蛋树),胸径约60公分,夹在南北两枝之间,却也枝繁叶茂,生机盎然,人称“树中树”,又称“柏抱朴”。更有奇者,一株300多年的古槐天差地遣般地委身古柏北枝之下,分开枝杈,一托一扶。扶枝微曲上弯,形似人臂搀扶。人们见槐树以身委柏,状若以幼扶老,赐名“雷锋树”。 相传当年唐王李世民西征驻军天水,大将秦琼、敬德策马上山,观光拜佛,将战马分别拴于古柏两枝。这黄骠马与豹花马乃军中良骥,性情暴烈,一时嘶咬争斗,腾蹄狂啸,南北分奔,古柏被撕裂倾斜,遂成此状。 此树李白诗称“古柏”,杜甫诗言“老树”,受秦琼、敬德二马裂身之灾后,又过了一千二百多年,历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及民国,直到现在,依然云天挺秀,谁能说它多“老”呢?据北京古树专家测定,树龄约2300~2500年,当为春秋时代所植,与我国的孔子和印度的释迦牟尼同年代,所以又称“春秋柏”,为南郭寺一奇。 由西院入后院,西南有卧佛殿三楹,原为涅槃殿,现供缅甸玉体卧佛像一尊,北周石胎泥塑释迦牟尼和观世音菩萨各一尊。殿内大幅匾额一面,上书“得大自在”;木雕对联一幅,均系霍松林教授撰书,吴永昌先生刻制。联云: 法雨频施,倾听渭水春潮涨;
佛光普照,卧看秦城瑞气浮。 西院原有隋塔一座,李白诗称“西塔”,系隋文帝仁寿二年(602年)始建的七级浮屠。塔建成后,屡遭震灾,毁而复修,1920年又遭震灾,翌年更遭天水军阀孔繁锦部破坏,今除地宫外荡然无存。 朔源隋塔,当与隋文帝“兴佛法”有关。据《隋书》载:文帝杨坚生于冯翊般若寺,长于沙门,受尼智仙抚育13年方归父母身边,故其称帝后大兴佛事,为实现阿育王“起八万四千宝塔”的遗愿而四次下诏立舍利塔,其中诏书明令秦州二建舍利塔,南郭寺、麦积山均奉诏建成七级浮屠,麦积山还被文帝敕赐为净念寺。 100多年后的唐开元22年(734年),秦州发生大地震,塔毁五级,残存二级。宋神宗熙宁6年(1073年)和清顺治15年(1658年),僧人惠宝和北直隶令谢鉴、州守车江等先后两度修复古塔,保护文物胜迹,不幸民国时再遭厄运。隋塔历世1300多年,塔体虽毁,地宫犹存。近年天水盛倡“旅游富市”,古塔重建呼声骤起,隋塔的修复有日可待矣! 西院东阁杜少陵祠,为清光绪28年忠武将军周务学从玉泉观李杜祠堂迁杜甫祠,以东禅院改建而成。阁院门庭外悬挂清代秦州知府张珩题写的“杜少陵祠”竖匾,门庭内悬挂邑人周务学将军所书“满腔孤愤”匾额,祠堂门额上悬挂邑人霍松林教授所题“史诗堂”匾额,明柱上有书法名家毛选选楷书的清代诗人谢威凤所撰对联: 陇头圆月呤怀朗;蜀道秋风老泪多。 祠堂座东面西,内供清代彩绘泥塑杜甫像一尊,陪以彩塑杜甫二子为二书童持卷侍立两旁。书法名家所书杜诗,一一装框上墙,圣像圣诗,相得益彰,文采辉耀。杜甫缘系天水,留下了歌咏天水美好山川的壮丽诗篇;天水人民敬仰杜甫,让杜甫与佛祖共寺,人文与佛光同辉。 至于杜诗中之“晚景卧钟边”,乃指西院山门内左厢的钟楼之钟,何为不悬而卧呢?还有一段佳话。相传唐贞观17年秋,祖籍秦州的唐太宗李世民西征驻天水,一日雨后天晴,他率众巡游南郭寺,拜佛参禅。随从的魏征、徐茂公乘唐王斋后小憩之际,登上山顶,俯观地脉。但见山形拥寺,水势盘龙,脉向交汇,瑞气贯通,地貌不俗,龙脉显现。精通天文地理的魏、徐二公,断定秦州乃藏龙卧虎之地,立即下山回寺,禀明唐王,奏请将寺内大钟移卧地上,以上顺天心,下安民意,永葆国泰民安,海晏河清。唐王准奏,即命人搬移。大钟落地,山摇地动,惊雷贯耳,祥光弥天。唐王大喜,大步登上天王殿,振振有词,颂祝太平。从此,南郭寺的大钟就成了卧钟。此亦南郭寺一奇! 由西院而入中院,南埠台上有关圣君殿宇,门额上悬挂“忠义千秋”大字匾额,联语有云: 英雄几见称夫子;豪杰于斯乃圣人。 殿内供奉三国名将汉寿亭候关羽坐像,捋须持卷而观《春秋》。左右二将侍立,左为持刀将周仓,持青龙偃月刀以侍;左有护印将关平,抱虎头方金印而立。此关帝君者,清康熙谥封关云长为“协天大帝关圣帝君财神”,世以“汉封候宋封王清封大帝,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享誉三教,被人们供奉为财神。 东院山门为三间二级重檐悬山顶垂花牌楼,门额上有著名书法家沙孟海亲书“南郭寺”三字匾。院内为湫池宫,过亭内东西两壁各镶嵌黑底白字石刻条屏一幅。东壁为已故陇上文宗、天水奇才冯国瑞教授亲书的杜甫《秦州杂诗》二首;西壁为"国际杰出领先人物"霍松林教授撰书的《天水诗圣碑林序》,序言有云:"老杜倘无秦州之山川胜迹以发其才藻,固无以激扬创作之高潮;秦州倘无老杜之名章隽句以传其神韵,又安能震荡海内外豪俊之心灵,不远千里万里来游兹土,以促进经济文化之交流乎?"过亭后为灵湫亭,明柱联语云: 逝者如斯夫,留得山泉鉴古今;
昔人长已矣,尚余亭宇任往来。 亭中有泉,即北流泉,原名湫池,亦称湫神泉,俗称八卦井,李白诗中称东泉,自杜甫而名北流泉,方志说它“旱盈潦缩,祈雨极验”。相传北宋年间,秦州大旱,知州率众上南山湫神泉取水祈雨,果然灵验。从此每逢旱情,乡民则依此法行事,每每应验,遂在慧音山建起龙王庙,在泉上修建了一座攒尖顶六角亭。这泉水至今澄沏见底,甘冽爽口,雨涝时水位急降,须用吊桶取水;干旱时反而上升,掬手可饮。知此泉者,无不称奇。又有秦琼、敬德游此渴极,饮泉水后感而拨银筑泉,并赐名“八卦井”之说云云。乃又南郭寺一奇! 东院北流泉之后,中有埠台,后有二妙轩碑廊一座。碑廊石阶之下的埠台上,东西分别为杜甫石雕坐像和《老杜秦州杂诗》石碑:东首为全国著名雕塑艺术家何鄂所作《杜甫在秦州》侧身石雕坐像,座东面西,左手执盅待饮,右手着膝抚节,凝眸仰视"老树",诗思在即。西首为明成化19年(1483年)知秦州事傅鼐主持重刻《老杜秦州杂诗》石碑,刻杜甫流寓诗36首,碑阴为历代名士咏杜之作《古今题咏》,均为楷书。《二妙轩帖》碑体长35.6米,高4.36米。碑体正中镶嵌蒙古青石25块,长30.2米,宽0.8米,集晋王羲之、王献之诸书法大家字体,镌刻杜甫陇右诗60首,配以近、现代名人王宽、冯国瑞、霍松林的跋与序及王铎、何绍基、于右任诸大家写秦州的诗文墨宝,黑底白字,俊逸流畅。 碑文据清初拓本刻制,原碑帖系清顺治13年(1656年),巩秦阶道、大诗人宋琬(号荔裳)集兰州《淳化阁帖》晋二王字迹,裁选杜甫陇右诗60首,请石工摹刻于石而嵌于壁,取名《杜诗石刻》。宋公别出心裁,独具匠心,将“二圣”诗书合一,创造了稀世瑰宝,时人因诗绝、字绝而称“二绝”。乾隆49年,秦州知州王宽偶得宋琬部分石碑,大喜过望,遂作《题二妙轩帖》一诗: 淳化摹天宝,风流宋荔裳。诗遗百六字,碑获十三行。
藤瓦东柯杜,鹅笼东晋王。千秋称二妙,零落赞公房。 王宽《二妙轩帖题跋》中,已言“向称‘二妙’”,可知“二妙”之谓先于王宽,而王宽为之序跋题诗,实为《二妙轩帖》定名之始。而今新建的《二妙轩帖》碑廊,给南郭寺又增添了一道灿烂的人文景观,引来众多的杜诗爱好者。 伴随着“旅游富市”的旋律,南郭寺今又焕发了青春,慧音山也今非昔比,寺内寺外,山上山下,新景频添,轮奂一新。在天水市南外环路羲皇大道慧音山路段南侧,几里长的仿古建筑群一字儿排开,形成了南山公园的一道屏障。仿古建筑居中处,公园大门门亭高耸,翘脊飞檐,甚是雄伟!门亭四柱三门,两翼悬空,左右通道敞开,三门而五进。门亭之上,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南郭寺”镶金大字,闪闪耀目。进门后登山石阶居中,大道分左右盘旋而上,沿途阶道交错,殊途同归,会于寺前。石阶歇台处,但见亭台相接,林园相连,楼阁错落,湖波荡漾,一路松风送爽,花树飘香。拾阶而上,便见左右长亭对称,画栋雕梁,画家尽收天水人文胜迹于亭轩之间,诗情画意,撩人心弦。再上一阶,路阶交会,一座仿古式国际四星级宾馆南苑山庄座落在这山坪之上,宽畅平阔,风景优美,楼阁考究,实为夏日纳凉、休闲度假和召集会议的好去处。再往上,蘑菇亭、瑞馨园、慧音山庄、天彩花园、健身长廓,上下左右依次分布,自成格局。将及寺前,寺西山坪上有“邓宝珊将军纪念亭”,亭名为邓小平笔迹。甘肃省人民政府已辟其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今日的南郭寺公园,沿山平凹之所和山坪之上,一座座林园山庄草绿花红,一幢幢仿古建筑拔山而起。山庄林园之中,奇石异树,花卉盆景,喷泉竹园,互相映衬,与满山葱郁的幽林浑然一体,把南山装点得更美了!观此美景,不由人心潮澎湃,乡情缱绻。以是心系故里,作文以颂兹土;情有独钟,纵笔而赞南郭。赞曰: 南郭寺者,陇右之名刹,秦州之胜迹。雄踞于天水南郊,展颜于慧音山头。山形拥寺,水势盘龙,王侯出焉;地脉交汇,瑞气贯通,将相显矣!山生灵慧,千载不移雍秀;水有湫神,四时无改盈缩。杜少陵祠,幽雅沉静,工部坐东林,两个书童,一尊清像,圣魄犹存,苦吟溪风夸老树;邓宝珊亭,庄严肃穆,将军枕南山,十万雄兵,千里陇原,帅魂常住,静听藉水绕古城。天彩花园,百花争艳;慧音山庄,风景不殊。松风阁仰接观景台,风清上下;瑞馨园平连蘑菇亭,景分南北。寺院古柏,南北倾伸,经年两千五百岁,云天挺秀;山门唐槐,历世一千三百春,林海浮绿。“树中树”树树相生“柏抱朴”,自然造化;“雷锋树”树树相扶“槐托柏”,妙趣天成。李杜传诗,秦州人三生有幸;乡彦辑著,南郭寺百世留名。荔裳慕少陵,裁诗集字传“二妙”;忠武敬子美,题匾塑像徙杜祠。山寺迎工部,佛祖始与野老共寺;禅院起碑林,书圣终同诗圣合璧。南台争抄“二妙”,人文蔚起;东阁诚谒杜公,游客纷来。 寺宇飞翘兮,美轮美奂;殿堂俨然兮,气势恢弘。
佛座森森兮,钟磬声声;香烟袅袅兮,鼓乐频频。
众生芸芸兮,参禅纷纷;佛事淼淼兮,信徒悾悾。
云蒸霞蔚兮,暮霭沉沉;花树飘香兮,流水琮琮。
峻坡林暗兮,平凹湖清;水光潋滟兮,山色空濛。
公路六盘兮,车以临寺;石阶九上兮,人可登天。
林园纷呈兮,亭台错落;山庄富丽兮,楼阁堂皇。
夜景璀灿兮,千林幽静;晨光明媚兮,万民健身。
吾登此境兮,如临仙界;吾记此景兮,恨笔难穷。
返归书斋兮,笔锋重振;壮歌犹唱兮,响遏行云。
歌曰:
东壁藏书存壮心,《二妙》高咏;
南苑砺剑铸雄志,《大风》长歌。 注:麦积山、南郭寺、玉泉观为天水三大景观
“美哉南郭寺,胜迹冠秦州。诗圣留高咏,骚人纪俊游。”这是国务院学部委员、当代著名学者霍松林教授热情赞颂南郭寺的诗句。 杜甫于乾元二年(759元)流寓秦州(今甘肃天水市),遗陇右诗117首,其中《秦州杂诗二十首》之十二,是其登临南郭寺时之作,霍老诗中的“诗圣留高咏”即指此。诗曰: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
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
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 在此之前,唐代另一位伟大诗人李白也曾游于秦州,登南郭寺,作《南山寺》诗一首,诗曰: 此寺风尘远,山高月夜寒。
东泉澄澈底,西塔顶连天。
佛殿灯常灿,禅房香半燃。
老僧三五众,古柏几千年。 山以仙名,寺以诗雄,唐代张继一首《枫桥夜泊》,一句“姑苏城外寒山寺”的名句,使寒山寺名震天下。南郭寺也因李杜传诗,名播宇内,成为陇右第一名刹,天水名胜“秦州八景”之冠,受到海内外游客的青睐。 南郭寺古称南山寺,自杜甫而称南郭寺,宋称妙胜院,清乾隆敕赐护国禅林院,开山建寺已逾一千六百年。千百年的风雨沧桑,无数次的劫难洗礼,几代君主的关注敕赐,州府名士的捐助修葺,秦州乡民的保护营建,使南郭寺在毁建交替中频添风彩,益增神韵,越发气势恢弘,美轮美奂
!
今天的南郭寺,已不仅仅是佛国圣地,而是一座人文荟萃、风景优美的森林公园。
南郭寺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天水市城南二公里处,座落于藉水之滨,慧音山坳平阔之所,面北座南,背负满坡蓊郁幽林,面对一城亮丽风景,深藏于老树林荫之下,展颜于万千游人之前。寺西院垂花式牌坊山门为主山门,门额上悬挂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南郭寺”三字匾额。门前东西两侧两棵四人合抱的唐槐,树龄一千三百年,依然吐翠浮绿,逞雄林海,宛然两员护寺将军,人称“将军树”。山门内,东为少陵祠,西为禅林院。前院天王殿,门额上有北宋米芾体行书“第一山”三个大字。门联曰: 佛地本无边,看慧山层层,紫塞千峰平槛立;
流泉不能浊,笑出门滚滚,藉河百里抱城来。 殿内弥勒佛,大肚翩翩,笑颜坦荡,正所谓: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佛后环列护法韦驮,左右有四大天王造像,威武不凡。 后院正南大雄宝殿,门额上悬挂书法名家周兆颐先生所书“应无所住”大字金匾(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门联为黎泉先生所书张举鹏先生联语: 东土耶,西土耶,古柏灵根不二;
风动焉,幡动焉,北流泉水湛然。 殿内释迦牟尼、消灾延寿药师、阿弥陀佛及迦叶、阿难两弟子塑像,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塑像,均为彩绘泥塑,艺承北魏秀骨清像传统之余韵,工开隋唐丰满圆润风格之生面,雕工精绝,庄严沉静,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东配殿供奉铜铸地藏王菩萨坐像一尊;西配殿供奉缅甸玉体观音菩萨像一尊,日每香烟袅袅,佛光普照。 院中偏西的“南山古柏”,三株同根,南北分相倾伸。南向一株,下有石碑、砖柱依次支撑,铁塔高吊,苍绿映枝头,正少陵所谓“老树空庭得”者也。北向两株,一枯一荣:枯者树身不朽;荣者枝干上寄生着一棵200多年的小叶朴(当地人称黑蛋树),胸径约60公分,夹在南北两枝之间,却也枝繁叶茂,生机盎然,人称“树中树”,又称“柏抱朴”。更有奇者,一株300多年的古槐天差地遣般地委身古柏北枝之下,分开枝杈,一托一扶。扶枝微曲上弯,形似人臂搀扶。人们见槐树以身委柏,状若以幼扶老,赐名“雷锋树”。 相传当年唐王李世民西征驻军天水,大将秦琼、敬德策马上山,观光拜佛,将战马分别拴于古柏两枝。这黄骠马与豹花马乃军中良骥,性情暴烈,一时嘶咬争斗,腾蹄狂啸,南北分奔,古柏被撕裂倾斜,遂成此状。 此树李白诗称“古柏”,杜甫诗言“老树”,受秦琼、敬德二马裂身之灾后,又过了一千二百多年,历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及民国,直到现在,依然云天挺秀,谁能说它多“老”呢?据北京古树专家测定,树龄约2300~2500年,当为春秋时代所植,与我国的孔子和印度的释迦牟尼同年代,所以又称“春秋柏”,为南郭寺一奇。 由西院入后院,西南有卧佛殿三楹,原为涅槃殿,现供缅甸玉体卧佛像一尊,北周石胎泥塑释迦牟尼和观世音菩萨各一尊。殿内大幅匾额一面,上书“得大自在”;木雕对联一幅,均系霍松林教授撰书,吴永昌先生刻制。联云: 法雨频施,倾听渭水春潮涨;
佛光普照,卧看秦城瑞气浮。 西院原有隋塔一座,李白诗称“西塔”,系隋文帝仁寿二年(602年)始建的七级浮屠。塔建成后,屡遭震灾,毁而复修,1920年又遭震灾,翌年更遭天水军阀孔繁锦部破坏,今除地宫外荡然无存。 朔源隋塔,当与隋文帝“兴佛法”有关。据《隋书》载:文帝杨坚生于冯翊般若寺,长于沙门,受尼智仙抚育13年方归父母身边,故其称帝后大兴佛事,为实现阿育王“起八万四千宝塔”的遗愿而四次下诏立舍利塔,其中诏书明令秦州二建舍利塔,南郭寺、麦积山均奉诏建成七级浮屠,麦积山还被文帝敕赐为净念寺。 100多年后的唐开元22年(734年),秦州发生大地震,塔毁五级,残存二级。宋神宗熙宁6年(1073年)和清顺治15年(1658年),僧人惠宝和北直隶令谢鉴、州守车江等先后两度修复古塔,保护文物胜迹,不幸民国时再遭厄运。隋塔历世1300多年,塔体虽毁,地宫犹存。近年天水盛倡“旅游富市”,古塔重建呼声骤起,隋塔的修复有日可待矣! 西院东阁杜少陵祠,为清光绪28年忠武将军周务学从玉泉观李杜祠堂迁杜甫祠,以东禅院改建而成。阁院门庭外悬挂清代秦州知府张珩题写的“杜少陵祠”竖匾,门庭内悬挂邑人周务学将军所书“满腔孤愤”匾额,祠堂门额上悬挂邑人霍松林教授所题“史诗堂”匾额,明柱上有书法名家毛选选楷书的清代诗人谢威凤所撰对联: 陇头圆月呤怀朗;蜀道秋风老泪多。 祠堂座东面西,内供清代彩绘泥塑杜甫像一尊,陪以彩塑杜甫二子为二书童持卷侍立两旁。书法名家所书杜诗,一一装框上墙,圣像圣诗,相得益彰,文采辉耀。杜甫缘系天水,留下了歌咏天水美好山川的壮丽诗篇;天水人民敬仰杜甫,让杜甫与佛祖共寺,人文与佛光同辉。 至于杜诗中之“晚景卧钟边”,乃指西院山门内左厢的钟楼之钟,何为不悬而卧呢?还有一段佳话。相传唐贞观17年秋,祖籍秦州的唐太宗李世民西征驻天水,一日雨后天晴,他率众巡游南郭寺,拜佛参禅。随从的魏征、徐茂公乘唐王斋后小憩之际,登上山顶,俯观地脉。但见山形拥寺,水势盘龙,脉向交汇,瑞气贯通,地貌不俗,龙脉显现。精通天文地理的魏、徐二公,断定秦州乃藏龙卧虎之地,立即下山回寺,禀明唐王,奏请将寺内大钟移卧地上,以上顺天心,下安民意,永葆国泰民安,海晏河清。唐王准奏,即命人搬移。大钟落地,山摇地动,惊雷贯耳,祥光弥天。唐王大喜,大步登上天王殿,振振有词,颂祝太平。从此,南郭寺的大钟就成了卧钟。此亦南郭寺一奇! 由西院而入中院,南埠台上有关圣君殿宇,门额上悬挂“忠义千秋”大字匾额,联语有云: 英雄几见称夫子;豪杰于斯乃圣人。 殿内供奉三国名将汉寿亭候关羽坐像,捋须持卷而观《春秋》。左右二将侍立,左为持刀将周仓,持青龙偃月刀以侍;左有护印将关平,抱虎头方金印而立。此关帝君者,清康熙谥封关云长为“协天大帝关圣帝君财神”,世以“汉封候宋封王清封大帝,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享誉三教,被人们供奉为财神。 东院山门为三间二级重檐悬山顶垂花牌楼,门额上有著名书法家沙孟海亲书“南郭寺”三字匾。院内为湫池宫,过亭内东西两壁各镶嵌黑底白字石刻条屏一幅。东壁为已故陇上文宗、天水奇才冯国瑞教授亲书的杜甫《秦州杂诗》二首;西壁为"国际杰出领先人物"霍松林教授撰书的《天水诗圣碑林序》,序言有云:"老杜倘无秦州之山川胜迹以发其才藻,固无以激扬创作之高潮;秦州倘无老杜之名章隽句以传其神韵,又安能震荡海内外豪俊之心灵,不远千里万里来游兹土,以促进经济文化之交流乎?"过亭后为灵湫亭,明柱联语云: 逝者如斯夫,留得山泉鉴古今;
昔人长已矣,尚余亭宇任往来。 亭中有泉,即北流泉,原名湫池,亦称湫神泉,俗称八卦井,李白诗中称东泉,自杜甫而名北流泉,方志说它“旱盈潦缩,祈雨极验”。相传北宋年间,秦州大旱,知州率众上南山湫神泉取水祈雨,果然灵验。从此每逢旱情,乡民则依此法行事,每每应验,遂在慧音山建起龙王庙,在泉上修建了一座攒尖顶六角亭。这泉水至今澄沏见底,甘冽爽口,雨涝时水位急降,须用吊桶取水;干旱时反而上升,掬手可饮。知此泉者,无不称奇。又有秦琼、敬德游此渴极,饮泉水后感而拨银筑泉,并赐名“八卦井”之说云云。乃又南郭寺一奇! 东院北流泉之后,中有埠台,后有二妙轩碑廊一座。碑廊石阶之下的埠台上,东西分别为杜甫石雕坐像和《老杜秦州杂诗》石碑:东首为全国著名雕塑艺术家何鄂所作《杜甫在秦州》侧身石雕坐像,座东面西,左手执盅待饮,右手着膝抚节,凝眸仰视"老树",诗思在即。西首为明成化19年(1483年)知秦州事傅鼐主持重刻《老杜秦州杂诗》石碑,刻杜甫流寓诗36首,碑阴为历代名士咏杜之作《古今题咏》,均为楷书。《二妙轩帖》碑体长35.6米,高4.36米。碑体正中镶嵌蒙古青石25块,长30.2米,宽0.8米,集晋王羲之、王献之诸书法大家字体,镌刻杜甫陇右诗60首,配以近、现代名人王宽、冯国瑞、霍松林的跋与序及王铎、何绍基、于右任诸大家写秦州的诗文墨宝,黑底白字,俊逸流畅。 碑文据清初拓本刻制,原碑帖系清顺治13年(1656年),巩秦阶道、大诗人宋琬(号荔裳)集兰州《淳化阁帖》晋二王字迹,裁选杜甫陇右诗60首,请石工摹刻于石而嵌于壁,取名《杜诗石刻》。宋公别出心裁,独具匠心,将“二圣”诗书合一,创造了稀世瑰宝,时人因诗绝、字绝而称“二绝”。乾隆49年,秦州知州王宽偶得宋琬部分石碑,大喜过望,遂作《题二妙轩帖》一诗: 淳化摹天宝,风流宋荔裳。诗遗百六字,碑获十三行。
藤瓦东柯杜,鹅笼东晋王。千秋称二妙,零落赞公房。 王宽《二妙轩帖题跋》中,已言“向称‘二妙’”,可知“二妙”之谓先于王宽,而王宽为之序跋题诗,实为《二妙轩帖》定名之始。而今新建的《二妙轩帖》碑廊,给南郭寺又增添了一道灿烂的人文景观,引来众多的杜诗爱好者。 伴随着“旅游富市”的旋律,南郭寺今又焕发了青春,慧音山也今非昔比,寺内寺外,山上山下,新景频添,轮奂一新。在天水市南外环路羲皇大道慧音山路段南侧,几里长的仿古建筑群一字儿排开,形成了南山公园的一道屏障。仿古建筑居中处,公园大门门亭高耸,翘脊飞檐,甚是雄伟!门亭四柱三门,两翼悬空,左右通道敞开,三门而五进。门亭之上,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南郭寺”镶金大字,闪闪耀目。进门后登山石阶居中,大道分左右盘旋而上,沿途阶道交错,殊途同归,会于寺前。石阶歇台处,但见亭台相接,林园相连,楼阁错落,湖波荡漾,一路松风送爽,花树飘香。拾阶而上,便见左右长亭对称,画栋雕梁,画家尽收天水人文胜迹于亭轩之间,诗情画意,撩人心弦。再上一阶,路阶交会,一座仿古式国际四星级宾馆南苑山庄座落在这山坪之上,宽畅平阔,风景优美,楼阁考究,实为夏日纳凉、休闲度假和召集会议的好去处。再往上,蘑菇亭、瑞馨园、慧音山庄、天彩花园、健身长廓,上下左右依次分布,自成格局。将及寺前,寺西山坪上有“邓宝珊将军纪念亭”,亭名为邓小平笔迹。甘肃省人民政府已辟其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今日的南郭寺公园,沿山平凹之所和山坪之上,一座座林园山庄草绿花红,一幢幢仿古建筑拔山而起。山庄林园之中,奇石异树,花卉盆景,喷泉竹园,互相映衬,与满山葱郁的幽林浑然一体,把南山装点得更美了!观此美景,不由人心潮澎湃,乡情缱绻。以是心系故里,作文以颂兹土;情有独钟,纵笔而赞南郭。赞曰: 南郭寺者,陇右之名刹,秦州之胜迹。雄踞于天水南郊,展颜于慧音山头。山形拥寺,水势盘龙,王侯出焉;地脉交汇,瑞气贯通,将相显矣!山生灵慧,千载不移雍秀;水有湫神,四时无改盈缩。杜少陵祠,幽雅沉静,工部坐东林,两个书童,一尊清像,圣魄犹存,苦吟溪风夸老树;邓宝珊亭,庄严肃穆,将军枕南山,十万雄兵,千里陇原,帅魂常住,静听藉水绕古城。天彩花园,百花争艳;慧音山庄,风景不殊。松风阁仰接观景台,风清上下;瑞馨园平连蘑菇亭,景分南北。寺院古柏,南北倾伸,经年两千五百岁,云天挺秀;山门唐槐,历世一千三百春,林海浮绿。“树中树”树树相生“柏抱朴”,自然造化;“雷锋树”树树相扶“槐托柏”,妙趣天成。李杜传诗,秦州人三生有幸;乡彦辑著,南郭寺百世留名。荔裳慕少陵,裁诗集字传“二妙”;忠武敬子美,题匾塑像徙杜祠。山寺迎工部,佛祖始与野老共寺;禅院起碑林,书圣终同诗圣合璧。南台争抄“二妙”,人文蔚起;东阁诚谒杜公,游客纷来。 寺宇飞翘兮,美轮美奂;殿堂俨然兮,气势恢弘。
佛座森森兮,钟磬声声;香烟袅袅兮,鼓乐频频。
众生芸芸兮,参禅纷纷;佛事淼淼兮,信徒悾悾。
云蒸霞蔚兮,暮霭沉沉;花树飘香兮,流水琮琮。
峻坡林暗兮,平凹湖清;水光潋滟兮,山色空濛。
公路六盘兮,车以临寺;石阶九上兮,人可登天。
林园纷呈兮,亭台错落;山庄富丽兮,楼阁堂皇。
夜景璀灿兮,千林幽静;晨光明媚兮,万民健身。
吾登此境兮,如临仙界;吾记此景兮,恨笔难穷。
返归书斋兮,笔锋重振;壮歌犹唱兮,响遏行云。
歌曰:
东壁藏书存壮心,《二妙》高咏;
南苑砺剑铸雄志,《大风》长歌。 注:麦积山、南郭寺、玉泉观为天水三大景观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