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童谣碎
2020-12-07抒情散文孙光新
童谣碎那些稚子之音,如光线,断断续续地,照亮在我微弱的内心。无赖儿时,没有多少头脑,大张开着嘴巴,边疯跑边唱似地喊着: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让老奶奶抱下来……然后是学业、青春期、就业、成家、生子,在诸多烦乱无序日子的深夜里,这些声
童谣碎
那些稚子之音,如光线,断断续续地,照亮在我微弱的内心。无赖儿时,没有多少头脑,大张开着嘴巴,边疯跑边唱似地喊着: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让老奶奶抱下来……然后是学业、青春期、就业、成家、生子,在诸多烦乱无序日子的深夜里,这些声音给我短暂的安静。不知从何时起,太多的烦乱、琐事让我无所谓起来,那些稚子之音越来越频繁地在我内心响起。一定是年龄,裹挟在里面的时光不知被谁带走了。惟有那些稚音上面还沾有着我的快乐。那些快乐,好象就在昨天,不,就在一瞬前刚刚落下,在地上,碎了,上面的光还在微弱地闪着。即便是在瞬间之前,可惜,都已经不在了。但,那些快乐还在,我依然在感受,是温暖,在梦中,在内心。
忆起“月亮出来明晃晃”,是在某日夜深,睡不下,抬头看窗外,有月色。出门,透过参差的檐角与绿化树间隙,望见有月挂在西南方向,月很近,就在头上不远处。记不清有多久不曾望月了,望着月,罩在朦胧的月色里,内心里有些感动。觉得自己消失了的样子。树间是飒飒声,有凉爽的风吹。地上是自檐角与绿化树间泄下的月辉,以及绿化树遮蔽的阴影。还有:洗得白,浆得白……是不是与“月亮出来明晃晃”是同一个,是不是也说的月,都不记得了。是什么的白,朦朦胧胧的,我不敢动,不敢说话,也不敢想了。我不在了,终于不在了。
最喜欢的是“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让老奶奶抱下来。”那个小老鼠肯定与我有关,那个小老鼠肯定就是我,当然,是在奶奶的眼里。那个小老鼠实在可爱,老奶奶十分喜欢他,十分疼爱他,老奶奶疼爱得张开温暖的双臂去抱他了。小老鼠扑到老奶奶的怀抱里了。我一直相信,孩子的眼睛一定会看到成人看不到的东西,那是上帝的启示,那是神的语言。可惜,那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在某一天里,突然闭上了孩子的眼睛,并带走了在孩子时期所看到的。留下的只是“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让老奶奶抱下来。”我们不知道它什么意思了。
2001年,我听到了那些碎片:“孤荻孤荻出来放屁,古荡古荡出来放枪。”那时,春天刚刚走来,孤荻就长出。古城墙脚下,一个小孩子灵动的小手在长满孤荻的原野上一个个地拔啊拔啊,童年的歌谣在广袤的原野上回荡着:孤荻孤荻,出来放屁……得快些拔啊,时光的流水,哗,哗。用不了几天,孤荻就得开花,开花就成熟了。那些花,就是荼。孤荻老了,白花花的一片,在原野的风里飘飘摇摇。你能想象那满是白花的原野么,一个词脱口而出:如火如荼。那是不是岁月留在我头上的白发,等到我的头发都白了的时候,那些歌谣就完全碎了。
2006年底回乡下时,小女儿与村中朋友的女儿玩得开心,晚上回来给我唱学会的新儿歌:“大拇指,二拇眼(?),中指,太阳,小妞妞;手心,手腕,挑水,担担,吃饭兜(?),小油罐,两盏灯,小蒲扇,呼搭呼搭真凉快。”这儿歌,朦朦胧胧中,觉得有些耳熟,想必儿时自己也曾经唱过的。那时由小女儿唱来,有些感动,竟想起我的少年时代,忆起儿时贫瘠生活里无法言说的幸福,有温暖的泪在内心里流。可惜,都被时光带走了。一些东西的消失,我们只有无奈,因为我们也无能为力。但是,那些还没有消失的童谣残段,依旧牵绊、滋润着我的内心:那时侯,我只有这简单的儿歌,没有人比得上我富有。
还有,比如蚂楞蚂楞(蜻蜓)来……这是在孩子们举着大扫帚扑蚂楞的时候的话,是说给蚂楞的。我们相信蚂楞能够听到,因为我们时常能够扑到蚂楞。等我们不相信的时候,就是我们长大了。蚂楞蚂楞来,后面是怎么说的,我不知道,不是现在忘记了,也不是被岁月的风吹散的。记得儿时就这一句,就一句。不是谁把它弄碎的,而是年迈的老奶奶以她们的智慧把那些多余的东西给去掉了。其实,她们一直在这样做着:添加、删改、添加、删改……我在写作中,也时常如我的老奶奶们,添加、删改,再添加、再删改。看似重复里,是对生活的一次又一次的解释。等到有一天,知道生活其实很简单的时候,我就如孩子扑蜻蜓的时候,只需要随意地张开嘴巴喊出:蚂楞蚂楞来。就这么简单。
在乡下,唱这些儿歌的是七八十的老奶奶、六七岁的孩子。老奶奶教,小孩子唱,教得无心,唱得认真。这些童谣,没有多少深意,浅得不用怎么想,是白描。这些,最晚也是十几年前的事了,现在我听不到了。工作、琐事忙得焦头烂额,我很少回到乡下去了。回去的时候,也听不到孩子们那稚嫩的、拖长了的歌吟了。当年教唱的老奶奶们,比如我奶奶、和奶奶这些老太太,她们也都走了。天籁终于成了稀有之音。想及此,有些黯然神伤。 零零碎碎地,稀疏地洒在地上,我不知道如何捡起:飞机飞机你下来……蚂楞蚂楞(蜻蜓)来……盘盘盘脚莲(?),脚莲花……这些可怜的残段,在内心里的存留,是记忆,是温暖,有着对丢失已久的童心的修补。惟有两个完整的:①孤荻孤荻出来放屁,孤荻孤荻出来放枪;②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让老奶奶抱下来。这些简洁的儿歌,在我失落的内心里,淹没了所有的人间美文。太多貌似深刻的思想,在这简单晓白的儿歌面前,肤浅得可笑。我们的生活是在什么开始碎了的,那双手是多么的不小心。
忆起“月亮出来明晃晃”,是在某日夜深,睡不下,抬头看窗外,有月色。出门,透过参差的檐角与绿化树间隙,望见有月挂在西南方向,月很近,就在头上不远处。记不清有多久不曾望月了,望着月,罩在朦胧的月色里,内心里有些感动。觉得自己消失了的样子。树间是飒飒声,有凉爽的风吹。地上是自檐角与绿化树间泄下的月辉,以及绿化树遮蔽的阴影。还有:洗得白,浆得白……是不是与“月亮出来明晃晃”是同一个,是不是也说的月,都不记得了。是什么的白,朦朦胧胧的,我不敢动,不敢说话,也不敢想了。我不在了,终于不在了。
最喜欢的是“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让老奶奶抱下来。”那个小老鼠肯定与我有关,那个小老鼠肯定就是我,当然,是在奶奶的眼里。那个小老鼠实在可爱,老奶奶十分喜欢他,十分疼爱他,老奶奶疼爱得张开温暖的双臂去抱他了。小老鼠扑到老奶奶的怀抱里了。我一直相信,孩子的眼睛一定会看到成人看不到的东西,那是上帝的启示,那是神的语言。可惜,那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在某一天里,突然闭上了孩子的眼睛,并带走了在孩子时期所看到的。留下的只是“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让老奶奶抱下来。”我们不知道它什么意思了。
2001年,我听到了那些碎片:“孤荻孤荻出来放屁,古荡古荡出来放枪。”那时,春天刚刚走来,孤荻就长出。古城墙脚下,一个小孩子灵动的小手在长满孤荻的原野上一个个地拔啊拔啊,童年的歌谣在广袤的原野上回荡着:孤荻孤荻,出来放屁……得快些拔啊,时光的流水,哗,哗。用不了几天,孤荻就得开花,开花就成熟了。那些花,就是荼。孤荻老了,白花花的一片,在原野的风里飘飘摇摇。你能想象那满是白花的原野么,一个词脱口而出:如火如荼。那是不是岁月留在我头上的白发,等到我的头发都白了的时候,那些歌谣就完全碎了。
2006年底回乡下时,小女儿与村中朋友的女儿玩得开心,晚上回来给我唱学会的新儿歌:“大拇指,二拇眼(?),中指,太阳,小妞妞;手心,手腕,挑水,担担,吃饭兜(?),小油罐,两盏灯,小蒲扇,呼搭呼搭真凉快。”这儿歌,朦朦胧胧中,觉得有些耳熟,想必儿时自己也曾经唱过的。那时由小女儿唱来,有些感动,竟想起我的少年时代,忆起儿时贫瘠生活里无法言说的幸福,有温暖的泪在内心里流。可惜,都被时光带走了。一些东西的消失,我们只有无奈,因为我们也无能为力。但是,那些还没有消失的童谣残段,依旧牵绊、滋润着我的内心:那时侯,我只有这简单的儿歌,没有人比得上我富有。
还有,比如蚂楞蚂楞(蜻蜓)来……这是在孩子们举着大扫帚扑蚂楞的时候的话,是说给蚂楞的。我们相信蚂楞能够听到,因为我们时常能够扑到蚂楞。等我们不相信的时候,就是我们长大了。蚂楞蚂楞来,后面是怎么说的,我不知道,不是现在忘记了,也不是被岁月的风吹散的。记得儿时就这一句,就一句。不是谁把它弄碎的,而是年迈的老奶奶以她们的智慧把那些多余的东西给去掉了。其实,她们一直在这样做着:添加、删改、添加、删改……我在写作中,也时常如我的老奶奶们,添加、删改,再添加、再删改。看似重复里,是对生活的一次又一次的解释。等到有一天,知道生活其实很简单的时候,我就如孩子扑蜻蜓的时候,只需要随意地张开嘴巴喊出:蚂楞蚂楞来。就这么简单。
在乡下,唱这些儿歌的是七八十的老奶奶、六七岁的孩子。老奶奶教,小孩子唱,教得无心,唱得认真。这些童谣,没有多少深意,浅得不用怎么想,是白描。这些,最晚也是十几年前的事了,现在我听不到了。工作、琐事忙得焦头烂额,我很少回到乡下去了。回去的时候,也听不到孩子们那稚嫩的、拖长了的歌吟了。当年教唱的老奶奶们,比如我奶奶、和奶奶这些老太太,她们也都走了。天籁终于成了稀有之音。想及此,有些黯然神伤。 零零碎碎地,稀疏地洒在地上,我不知道如何捡起:飞机飞机你下来……蚂楞蚂楞(蜻蜓)来……盘盘盘脚莲(?),脚莲花……这些可怜的残段,在内心里的存留,是记忆,是温暖,有着对丢失已久的童心的修补。惟有两个完整的:①孤荻孤荻出来放屁,孤荻孤荻出来放枪;②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让老奶奶抱下来。这些简洁的儿歌,在我失落的内心里,淹没了所有的人间美文。太多貌似深刻的思想,在这简单晓白的儿歌面前,肤浅得可笑。我们的生活是在什么开始碎了的,那双手是多么的不小心。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