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童年旧事·古井
2020-12-10叙事散文落梅
童年旧事·古井你是否知道在月光底下岑寂的万物会呈现生命里最华美的背景?这种背景就是宁静,沉淀着年轮最初的底色。这种岑寂会在不经意间攀附你的心灵,灼痛你的思绪,牵引你沿着记忆的河流寻找曾经散落的日子。于是想象在月光下有那么一座深深庭院,推开厚
童年旧事·古井
你是否知道在月光底下岑寂的万物会呈现生命里最华美的背景?这种背景就是宁静,沉淀着年轮最初的底色。这种岑寂会在不经意间攀附你的心灵,灼痛你的思绪,牵引你沿着记忆的河流寻找曾经散落的日子。于是想象在月光下有那么一座深深庭院,推开厚重的重门,门环上的铜锁有着被岁月风蚀的痕迹,也不知被多少的人敲叩过。院内种着几株参差的古树,随着四季的更迭交替着不同的色彩。那口古井就落在庭院幽深的一角,所有的人都忘了它的年代。只是层染的青苔告诉人们它久经了人世的风霜,看惯了春风秋月,也听惯了世间悲欢离合的故事。这类古井仿佛流溢着一些神秘的传说,又像是一块温润的老玉,记载着饮水人岁岁年年不同的人生。 这是寻梦者眼中的古井,带着隔世的美丽,收藏了时光里流香的瞬间。在我童年的乡村里,只有大户人家才会有这样深深的庭院,才会有属于自家的古井。幼年时,我很向往自家能有一座庭院,每次打别人门口经过的时候,总会想象院墙里面究竟是怎样的风景。我所能看到的就是那些诱人的果树,虽近在咫尺,却又是那么的遥不可及。我家的房子是清代乾隆年间所建,黛色的房檐、古红色的窗牖,虽然雕刻着花鸟图案,却也是班驳残损。事实上,这房子不是我家的,而是租用邻居的房子,我父亲本不是村里的人,可因他是个孤儿,我母亲的家在这里,也就落根于此。小时候,我很羡慕别人家的新楼房,水泥地,门前围一道院子种果树。而我住的房子青瓦黛墙,因年代过于久远,像是风蚀残年的老人,饱经沧桑。每年有许多的燕子会在房檐上和高高的墙壁屋梁上筑巢,我看着它们送走了一个又一个的春秋。没有水泥地板,泥土地上呈现出深浅不一的小窟窿,每次扫地时我都期望能平整。可是填平了还是会残损,天井的雨会漂进来,好在我习惯了那种生活并不觉得艰苦。厨房是简陋的泥坯墙,烧饭用土灶,柴火是自己砍的,吊着的篮子里放置着几块腊肉和熏鱼,平凡的生活镂刻着陈旧的岁月,我们在村里过着五味俱全的人生。 我家虽然没有幽深的庭院,但门前是一条青石小巷,也有一堵高高的院墙,攀附着萧疏的藤蔓。巧合的是我家屋子的左侧就是村里其中的一口古井,每天清晨要聚集许多挑水的人。天还未完全亮,他们从不同的方向往这聚集,穿过石板的小巷,氤氲的晨雾让他们仿如身处云烟的梦幻中。挑水是一天劳作的开始,他们虽然平淡、艰辛,却各自无怨无悔地过着人生。若是晚来,又遇挑水人多,有时甚至要等上一个时辰才能挑上水。归去时,太阳往往升起,细碎的阳光从两边的檐角洒落,刺疼了每一个路人的眼睛。若是遇收割时节,半夜都很多人排队挑水,只为争取时间趁凉爽可以多割些稻子。他们或许没有心情去欣赏星光的浪漫与月色的温柔,在苦乐交织的生活中,却有种宽释未来的安详。我知道,他们离不开泥土,泥土呵护他们的梦。偶有烟雨飘扬,那些挑水人披蓑衣戴斗笠来往地穿行在狭窄的石板巷,风雨兼程的背影仿佛在赶赴千年前的约定。他们踩着祖辈们的足迹,沿着生命深浅不一的脉络,背负着各自不同的人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他们脚踩大地,没有太多的起落浮沉,世代过着最平凡的日子。 我每日清晨就躺在床上听他们在井边讲生活的琐事,没有奇闻轶事,却是老百姓最寻常的点滴。清泉流入木桶的声音沁入心底,延伸至身体经脉的每一个地方。古井的水滋养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滋养着古老民族的文化,也滋养着乡村人生生不息的信念。无论春夏秋冬,他们都是起早摸黑,一路风尘赶赴农田劳作,水牛做伴,在古老的土地上耕耘美好的明天。群山环绕,四季的田野呈现出不同的景致,或聚或散的背影让人感到生命真实的存在。我年幼时总要去田地里送饭给劳作的父亲吃,每当看到他顶着烈日汗流浃背在田里锄地耕种,心里总是泛着酸楚。春寒料峭时,就要赤着脚下田插秧;夏日不但要收割稻子,还要插一次秧,这是最繁忙最辛苦的季节;秋天还有一次收割,这次之后,才可以换来短时间的轻松。可真正又能有几天的清闲,稻子需要晒干,需要去交粮,需要拿到镇上去卖。而忙完这些,还得砍柴过冬,就连冬季也有做不完的琐事。一年四季,就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只有年前和年后那段时间是村里人最快乐的时光,炒花生、打糍粑、做米糖、打铜板、舞龙灯、请戏班子唱戏……村里人世世代代沿袭祖先遗留的生活方式,将灵魂投宿在故乡的每一寸土地。我的童年也一直在劳作,但是我过得快乐,丝毫感觉不到生活的困苦。那些美好的光阴镂刻在年幼的心里,是永远无法消散的记忆。无论我如何的感触都无法换回曾经的生活,但那不是一段虚度的岁月,它将陪伴我走完风雨的明天。 从不曾数过村里究竟有多少口古井,它们静默在属于自己的角落,淡看村里人的生老病死。每一个民族都有着不可丈量的风土人情,仅是一个小小的村庄传承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那些古朴的房檐、雕花的古窗、刻着龙凤的城墙以及收藏着世代宗谱的祠堂;那些祖辈传下来的瓷器、古玉、床橱、各种器皿,都雕刻着不同的花鸟虫鱼与人物山水;那些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古老建筑与门前千载的联句,还有处在村里几处巍峨的牌坊。我们无法想象这个小山村记载了多少动人的传说与人文故事,一座座江南民居在夕阳下、在烟雨中,如同久经时间浸染,泛着黄晕的水墨画。古井的清泉,经久不息地流传至今,那默默无闻的付出,继承着山村人祖祖辈辈劳作的美德。我家屋旁的古井不知是何年所建,井沿刻着的字迹早已被历史的风尘湮没,而变得模糊不清。那道狭窄的青石小巷,究竟穿行过多少行色匆匆的身影?所有的身影都镶嵌在古井的灵魂里,我们都只是路人,路人只有回忆。 我的心依旧在故乡的天空飞翔,我如流的思绪无法在瞬间忆起生活的全部,我的身体里沿袭着朴实的骨血。年华渐次地老去,任是经历多少的红尘故事,也无法忘怀儿时的记忆。炎热的夏季里,每当随父母在田地里干完农活回来,父亲都要拿水桶去吊一桶回来。清澈的泉水冰凉入骨,我们取来洗脸洗脚,舒缓劳作后的疲惫。最让我欢喜的是舀一碗泉水,放上一小勺白糖,搅拌后当冰水喝,那滋味甘甜沁凉,流入心扉。那时候家里没有冰箱,买根冰棍还要到仅有的两家商店去,要么上课时在学校里可以买到。古井给了我一碗清泉,圆了我童年的冰水梦,而今想来还是那么的真切。许是因小时候用泉水洗多了脚,小小年纪就落下了风湿的毛病,现在总是酸痛不休。我不怨井水,尽管井水还给我带来一次不快乐的事。我从家里到学校,必须要经过古井和那条石板路。记得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说青蛙在井底是坐井观天,当时对这篇课文很有兴趣。放学后,我背书包经过古井时,就蹲下来往里面张望,不小心把父亲买给我的新书包掉下去了。当时哭着回家,可父母都去菜园里了,于是又一路哭着到菜园,后来父亲让村里一个年轻小伙子拿楼梯下去帮我捞出来了。为这事,我整个学期用的课本都是皱的,因为被水浸过,晾干后就再也回不到初时的平整了。这就是寻常的日子遗落的点滴,许多人以为忘记的旧事,都会在不经意间想起。风过可以无形,月过可以无痕,云水往事却会在记忆里留影,因为爱恨情仇的人生都是难以忘怀的。 又近端阳,在异乡漂泊多年的我逢遇佳节难免会想家。而更令我怀想的是童年所过的节日,端阳的粽子与悬挂在门前避邪的艾叶。那一日古井挑水的人最多,每个人都放下疲惫的农活享受节日的轻松,在井边诉说着各自愉悦的心情。我喜欢乡村流传下来的民俗风情,只是现在的粽子少了棕叶的芬芳,艾叶也少了那份冷香。我好想再回去看看,如今那儿的村民喝的是自来水,不知道古井的泉水是否清澈如初?他们早已建了的楼房大院,那些古老的民宅一定被闲置荒废,随着年代的久远而显得愈加的斑驳苍老。石板路想必已是青苔层染,谁还会有闲情去古巷漫步,去拾拣曾经丢下的脚印,走失的身影?谁还会穿过历史的隧道,追寻祖先遗留下来的文化精神?又有谁会在注定消逝的风景里,永远地怀念自己的昨天?
你是否知道在月光底下岑寂的万物会呈现生命里最华美的背景?这种背景就是宁静,沉淀着年轮最初的底色。这种岑寂会在不经意间攀附你的心灵,灼痛你的思绪,牵引你沿着记忆的河流寻找曾经散落的日子。于是想象在月光下有那么一座深深庭院,推开厚重的重门,门环上的铜锁有着被岁月风蚀的痕迹,也不知被多少的人敲叩过。院内种着几株参差的古树,随着四季的更迭交替着不同的色彩。那口古井就落在庭院幽深的一角,所有的人都忘了它的年代。只是层染的青苔告诉人们它久经了人世的风霜,看惯了春风秋月,也听惯了世间悲欢离合的故事。这类古井仿佛流溢着一些神秘的传说,又像是一块温润的老玉,记载着饮水人岁岁年年不同的人生。 这是寻梦者眼中的古井,带着隔世的美丽,收藏了时光里流香的瞬间。在我童年的乡村里,只有大户人家才会有这样深深的庭院,才会有属于自家的古井。幼年时,我很向往自家能有一座庭院,每次打别人门口经过的时候,总会想象院墙里面究竟是怎样的风景。我所能看到的就是那些诱人的果树,虽近在咫尺,却又是那么的遥不可及。我家的房子是清代乾隆年间所建,黛色的房檐、古红色的窗牖,虽然雕刻着花鸟图案,却也是班驳残损。事实上,这房子不是我家的,而是租用邻居的房子,我父亲本不是村里的人,可因他是个孤儿,我母亲的家在这里,也就落根于此。小时候,我很羡慕别人家的新楼房,水泥地,门前围一道院子种果树。而我住的房子青瓦黛墙,因年代过于久远,像是风蚀残年的老人,饱经沧桑。每年有许多的燕子会在房檐上和高高的墙壁屋梁上筑巢,我看着它们送走了一个又一个的春秋。没有水泥地板,泥土地上呈现出深浅不一的小窟窿,每次扫地时我都期望能平整。可是填平了还是会残损,天井的雨会漂进来,好在我习惯了那种生活并不觉得艰苦。厨房是简陋的泥坯墙,烧饭用土灶,柴火是自己砍的,吊着的篮子里放置着几块腊肉和熏鱼,平凡的生活镂刻着陈旧的岁月,我们在村里过着五味俱全的人生。 我家虽然没有幽深的庭院,但门前是一条青石小巷,也有一堵高高的院墙,攀附着萧疏的藤蔓。巧合的是我家屋子的左侧就是村里其中的一口古井,每天清晨要聚集许多挑水的人。天还未完全亮,他们从不同的方向往这聚集,穿过石板的小巷,氤氲的晨雾让他们仿如身处云烟的梦幻中。挑水是一天劳作的开始,他们虽然平淡、艰辛,却各自无怨无悔地过着人生。若是晚来,又遇挑水人多,有时甚至要等上一个时辰才能挑上水。归去时,太阳往往升起,细碎的阳光从两边的檐角洒落,刺疼了每一个路人的眼睛。若是遇收割时节,半夜都很多人排队挑水,只为争取时间趁凉爽可以多割些稻子。他们或许没有心情去欣赏星光的浪漫与月色的温柔,在苦乐交织的生活中,却有种宽释未来的安详。我知道,他们离不开泥土,泥土呵护他们的梦。偶有烟雨飘扬,那些挑水人披蓑衣戴斗笠来往地穿行在狭窄的石板巷,风雨兼程的背影仿佛在赶赴千年前的约定。他们踩着祖辈们的足迹,沿着生命深浅不一的脉络,背负着各自不同的人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他们脚踩大地,没有太多的起落浮沉,世代过着最平凡的日子。 我每日清晨就躺在床上听他们在井边讲生活的琐事,没有奇闻轶事,却是老百姓最寻常的点滴。清泉流入木桶的声音沁入心底,延伸至身体经脉的每一个地方。古井的水滋养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滋养着古老民族的文化,也滋养着乡村人生生不息的信念。无论春夏秋冬,他们都是起早摸黑,一路风尘赶赴农田劳作,水牛做伴,在古老的土地上耕耘美好的明天。群山环绕,四季的田野呈现出不同的景致,或聚或散的背影让人感到生命真实的存在。我年幼时总要去田地里送饭给劳作的父亲吃,每当看到他顶着烈日汗流浃背在田里锄地耕种,心里总是泛着酸楚。春寒料峭时,就要赤着脚下田插秧;夏日不但要收割稻子,还要插一次秧,这是最繁忙最辛苦的季节;秋天还有一次收割,这次之后,才可以换来短时间的轻松。可真正又能有几天的清闲,稻子需要晒干,需要去交粮,需要拿到镇上去卖。而忙完这些,还得砍柴过冬,就连冬季也有做不完的琐事。一年四季,就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只有年前和年后那段时间是村里人最快乐的时光,炒花生、打糍粑、做米糖、打铜板、舞龙灯、请戏班子唱戏……村里人世世代代沿袭祖先遗留的生活方式,将灵魂投宿在故乡的每一寸土地。我的童年也一直在劳作,但是我过得快乐,丝毫感觉不到生活的困苦。那些美好的光阴镂刻在年幼的心里,是永远无法消散的记忆。无论我如何的感触都无法换回曾经的生活,但那不是一段虚度的岁月,它将陪伴我走完风雨的明天。 从不曾数过村里究竟有多少口古井,它们静默在属于自己的角落,淡看村里人的生老病死。每一个民族都有着不可丈量的风土人情,仅是一个小小的村庄传承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那些古朴的房檐、雕花的古窗、刻着龙凤的城墙以及收藏着世代宗谱的祠堂;那些祖辈传下来的瓷器、古玉、床橱、各种器皿,都雕刻着不同的花鸟虫鱼与人物山水;那些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古老建筑与门前千载的联句,还有处在村里几处巍峨的牌坊。我们无法想象这个小山村记载了多少动人的传说与人文故事,一座座江南民居在夕阳下、在烟雨中,如同久经时间浸染,泛着黄晕的水墨画。古井的清泉,经久不息地流传至今,那默默无闻的付出,继承着山村人祖祖辈辈劳作的美德。我家屋旁的古井不知是何年所建,井沿刻着的字迹早已被历史的风尘湮没,而变得模糊不清。那道狭窄的青石小巷,究竟穿行过多少行色匆匆的身影?所有的身影都镶嵌在古井的灵魂里,我们都只是路人,路人只有回忆。 我的心依旧在故乡的天空飞翔,我如流的思绪无法在瞬间忆起生活的全部,我的身体里沿袭着朴实的骨血。年华渐次地老去,任是经历多少的红尘故事,也无法忘怀儿时的记忆。炎热的夏季里,每当随父母在田地里干完农活回来,父亲都要拿水桶去吊一桶回来。清澈的泉水冰凉入骨,我们取来洗脸洗脚,舒缓劳作后的疲惫。最让我欢喜的是舀一碗泉水,放上一小勺白糖,搅拌后当冰水喝,那滋味甘甜沁凉,流入心扉。那时候家里没有冰箱,买根冰棍还要到仅有的两家商店去,要么上课时在学校里可以买到。古井给了我一碗清泉,圆了我童年的冰水梦,而今想来还是那么的真切。许是因小时候用泉水洗多了脚,小小年纪就落下了风湿的毛病,现在总是酸痛不休。我不怨井水,尽管井水还给我带来一次不快乐的事。我从家里到学校,必须要经过古井和那条石板路。记得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说青蛙在井底是坐井观天,当时对这篇课文很有兴趣。放学后,我背书包经过古井时,就蹲下来往里面张望,不小心把父亲买给我的新书包掉下去了。当时哭着回家,可父母都去菜园里了,于是又一路哭着到菜园,后来父亲让村里一个年轻小伙子拿楼梯下去帮我捞出来了。为这事,我整个学期用的课本都是皱的,因为被水浸过,晾干后就再也回不到初时的平整了。这就是寻常的日子遗落的点滴,许多人以为忘记的旧事,都会在不经意间想起。风过可以无形,月过可以无痕,云水往事却会在记忆里留影,因为爱恨情仇的人生都是难以忘怀的。 又近端阳,在异乡漂泊多年的我逢遇佳节难免会想家。而更令我怀想的是童年所过的节日,端阳的粽子与悬挂在门前避邪的艾叶。那一日古井挑水的人最多,每个人都放下疲惫的农活享受节日的轻松,在井边诉说着各自愉悦的心情。我喜欢乡村流传下来的民俗风情,只是现在的粽子少了棕叶的芬芳,艾叶也少了那份冷香。我好想再回去看看,如今那儿的村民喝的是自来水,不知道古井的泉水是否清澈如初?他们早已建了的楼房大院,那些古老的民宅一定被闲置荒废,随着年代的久远而显得愈加的斑驳苍老。石板路想必已是青苔层染,谁还会有闲情去古巷漫步,去拾拣曾经丢下的脚印,走失的身影?谁还会穿过历史的隧道,追寻祖先遗留下来的文化精神?又有谁会在注定消逝的风景里,永远地怀念自己的昨天?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