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冷
2020-09-17叙事散文李兴文
阳光穿不透五月。灰头土脸的五月被雨淋得又湿又冷。五月一日那天终于没有热火起来。其实,热不热火也没关系,反正真正干活的人们没有时间庆祝属于他们自己的节日。再说,那原本是个说理的节日,只是后来遇上了不说理的,就被说成只关劳动的节日了。以及后来的
阳光穿不透五月。
灰头土脸的五月被雨淋得又湿又冷。五月一日那天终于没有热火起来。其实,热不热火也没关系,反正真正干活的人们没有时间庆祝属于他们自己的节日。再说,那原本是个说理的节日,只是后来遇上了不说理的,就被说成只关劳动的节日了。以及后来的五月四日也被不说理的人搅得含混不清,好像作乱和开悟都曾被神应允。
春装和夏装都面有难色,都与人的身体若即若离。一直冷笑的阳光越加显得阴阳怪气,总是言过其实也便罢了,常常弄虚作假不免令人憎恨。或者总是言而无信,喜怒无常的阳光就这样衰落下去,连最应该红火起来的五月都穿不过去。一些岁月片段就像文物一样从寂寞的大地上显现出来,让真正经历过那些岁月的人们大惊失色,他们好像看到了一面镜子,镜子里面和外面真的就是那么同一回事。
五月一直是湿漉漉冷冰冰的。好不容易捱到了“护士节”恰好也是“母亲节”,刷屏的祝福语是滚烫的,语音、图片推波助澜,好像天也要放晴了。而其间,又混杂着一场特大地震留下的哀哭。情景是很容易想象的,祝福的笑脸和哀悼的愁容交叠在一起,让无关这种热潮的人无法给自己的情绪定调,但也无法挣脱带着消费色彩的祝福浪潮的巻挟,暂时忘记穿不透五月的阳光,暂时忘记五月的凄风苦雨,一头扎进娱乐的人群,像一朵浪花一样快乐到麻痹。圣洁的护士们轻盈的模样,被暂时挤出了病痛者们的记忆,地震中失去亲人的痛楚必然暗淡下去。这是新的规则,活人的主流生活方式从来拥有最大的权利,并且总在当下,在这一刻,现在。
人总是被生活之外的事情逼得将欲发疯。消费引导的娱乐独揽权威,使安静的笑容和真诚的哀痛都不合时宜,而最大的意义边界,却是要由上苍来做最后确定的。好在,躁动不安的生活也有它自己的阴影。今年的“母亲节”,不知有多少人提前想到它竟与那场特大地震灾害纪念日连在一起。这是命运与人的另一种娱乐了,它只考验所有站在娱乐圈外冷静的旁观者,灵魂承受力的最大限度,也在考察他们的灵魂是否真的自主独立,并要思考,人的一切活动方式都有阴影,包括狂欢和哀哭。
狂欢者们无所谓了,但在哀哭者们,那天确实是一个下雨的日子。真的,整整一天都是淅淅沥沥的。在五月,那样的雨天无所谓合不合适。那场雨得专心致志,下得柔情蜜意,七月的江河在五月里提前暴涨,滩涂上新崛起的小区又一次显得胆战心惊的。意志薄弱的河堤,腿一软就坐了下去。滨河路交通管制。道路塌方处,很快就出现了指手画脚的吊车和唯唯诺诺的挖机。
城市又到了它的担惊受怕期。也许,包揽防汛工程的人急得要对苍天磕头作揖了。但没有用,五月的雨,竟然下得如此来势凶猛死心塌地,好像不下到洪水滔天决不罢休。
总有一些人保留着一座城市更久远的记忆,他们悄无声息地混杂在围观水情的人群里。他们人微但不言轻。他们的惊叹转移了许多人的注意力。人们才发现,那些人说话的凿凿之态比《县志》里的惺惺作态可靠了许多。娱乐现在围观当下的人们早已是一块块冻土,他们太需要历史阳光的照临;历史也是良药,能够很好治疗俗众的昏昧。但这历史必须没有经过歪曲。曾经身临其境者当然最有发言权了。那些惊叹者没有占领道德的高地,而是作为活着的历史,启发或提醒娱乐者和围观者。惊叹者们的言语有些微弱,他们无法改变当下人们的需求方式。比如,他们想要的生活就是儿女不让他们生气,他们自己的身体相当争气,退休金按时到位,“低保”每年能够上涨一些,这样,他们就勉强能够和年轻一代的娱乐和围观拉近距离,不然,他们只能退回到最安静处,坚守让自己惊叹的所有意义。他们会告诉醉心于娱乐和围观的年轻人“富不过三代”之类的道理,其实也是警告。就像今年五月,多日不停的雨,靠着河堤栏杆围观水情的人们,坐在公园长廊里安静陪守时光的人们,他们在躁动城市的角落里开始讲述城市掌故。这种天气里,他们穿的当然要暖和一些;他们越感到暖和,想起的掌故就越多,如同阳光越热火,冻土消融得更多,人们就能从中找到更多冬眠的虫子。
晴了。那样响晴的天气简直让人不敢相信。
半月以来,难能可贵的晴天。早晨有一种别样的冷。明亮的阳光照亮的仿佛不是城市上空较为洁净的空气,而是一大块较为洁净的冰凌,一切都处于冷冻之中。
晴天很适宜善于说道掌故道的人,在近午变得越来越温暖的阳光下,他们才有说道掌故的好心情。
“1975年这个时候,断粮的人家太多了!”有人这样开头。接下来,他们说到已经吃了很长时间的‘回销’红薯干。他们还说到,饿得浓眉大眼的人们,开始抱怨那东西实在难以下咽。怎么吃,都是一个甜,甜得让人恶心反酸。红薯干远不如洋芋蛋,更不如大米白面。那年五月,也是这样的阴雨不断,洪水不断。到处都稀溏松软,就像那么多人被严重腹泻拖垮的身体。后来就调来了“黄连素”。人们的腹泻止住了,但连续的下雨无药可治。难以下咽的红薯干还是强咽下去。差不多已经吃光了,下一次“回销”和当年的麦收一样的遥遥无期。
一夜大风。次日,雨停了,但大片大片正在吐穗的麦子倒伏了,没有倒伏出好看的麦田怪圈,只是倒伏出人们的惊慌和绝望!
再艰难的日子,总会以它特殊的方式延续下去的。那年,把人们的饥饿感逼回去的,是“及时”下达的公粮和购粮指标——那东西从来说一不二,从不管种麦子的人已经多么饥饿,也不管麦子遭受的严重病虫害和倒伏!
那是一个相当湿冷而饥饿的五月。那些有气无力的人,还有挣扎着以说道掌故的方式,把瑟瑟发抖的身子提前放进赤日炎炎的七月,把细长而羸弱的脖子提前伸上七月的饭桌——说道掌故的人自己惨然地笑了:又饿又冷的人,一个个都是浓眉大眼的,活像现在孩子们画的“火星人”!
挨饿受冷的人,哪里知道什么劳动节。再说,大家每天都在劳动,就等于每天都在过节,那节日早不新鲜了。关键是,冻着,饿着,也没有力气过节的!躲不过肠炎和腹泻的人们,就像稀溏松软的土地,一个个到下了,但从没有听说过什么“护士节”——但若能受到护士的护理,那就是享福了!可惜没有,大家只能自己弄一些“黄连素”来吃!在那样的五月天,饿,是一种道德;病,则是一种义务。
“饥饿的人从饥饿中出生,病痛的人在病痛中死去。”说道掌故的人忽然间悲悯凄婉且深邃庄严,像一个诗人那样神秘。
世间的事情总这样失去公正。一些事情必须被残酷抹去,一些事情必须被写入碑文;一些事情必须被无限溢美,一些事情必须被诬以恶名!
能说道很多掌故的人,在娱乐和消费时代,是一个珍稀物种!他们没有料到,他们年轻时候预见的未来总是如期来临。转眼之间,又湿又冷的五月就传来各种坏消息:打算割完麦子再出去挣钱的人被远方的亲朋告知不必出去了,春天里出去的人已在陆陆续续打马回营。城市里那么多没有着落的人就像风雨之中倒伏的麦子,但还要在南方湿热的天气里再做挣钱的梦。他们说了,倒伏在城市里,还有找到重新站立起来的希望,但若倒伏在土地上,那就是永远的倒伏下去了。他们对城市不会丧失信念的。
他们顾不上了解,其实这个世界给他们早就隐藏的另一些秘密:他们完全可以拥有供他们活得更好的东西,他们完全可以以独立生命的名义敬畏和珍惜一些宝贵的东西,它们是土地,草场,矿山,森林,敬畏它们,得到它们,就像敬畏和得到阳光和空气。但他们从来不思敬畏和珍惜,他们相信有限的劳作会给他们带来幸福。他们才在凄风苦雨中一次又一次直起身来,一次又一次倒伏下去。他们才一次又一次离开土地,一次又一次返回土地。
五月一日,这个被说成劳动者节日的一天,又在湿冷中重现的暖意无多的阳光中度过了,虽然赞美劳动的声音比以往更加显得微弱。无数的劳动者,并没有进入这种盛大的节日话语。以真正的劳动来支持生存的人们,他们太像五月天里的蝴蝶,他们听从阳光和地气的召唤,满怀希望地孵化出来,但又在必然来临的连绵阴雨中大面积冻毙。能不能一直活到火热的夏天,完全要靠运气。
至于五月四日种种含混不清的要义,于他们,总是不会产生多少兴趣的;连那个本该属于他们自己的节日都变得面目全非了,属于年轻一代的东西,他们无法想象会怎样影响他们的人生轨迹。要知道,对于城市,对于曾经的乡村,对于生活,他们都是老态龙钟的。不能进入娱乐,无法引领消费,他们所知道的若干掌故,也只能在城市生活的角落里偶然提及,况且听众尤寡,回应甚微。大家都像活动的墓碑,移动在城市的日影里;与其说城市遗忘了他们,不如说他们遗忘了城市。而这种遗忘,人不能免,老态龙钟者们也就无需担忧年轻人的萎靡与盲动,尤其像五月回冷这样的事情,除非发生在身上,谁也不会相信的。
另一个事实是,今年的“母亲节”又到了,感恩与祝福依然必要,而唯有这样带着浓烈消费气息和娱乐气息的热潮才能把湿冷的五月穿透。穿透以后,天晴了。未来的夏天,不至于前几天那样的冷,但一定有无法预料的严酷的热。而那时,熟知各种掌故的人们,又该说道一些让人惊心动魄的,关于热火朝天的掌故了。
2019-5-14
灰头土脸的五月被雨淋得又湿又冷。五月一日那天终于没有热火起来。其实,热不热火也没关系,反正真正干活的人们没有时间庆祝属于他们自己的节日。再说,那原本是个说理的节日,只是后来遇上了不说理的,就被说成只关劳动的节日了。以及后来的五月四日也被不说理的人搅得含混不清,好像作乱和开悟都曾被神应允。
春装和夏装都面有难色,都与人的身体若即若离。一直冷笑的阳光越加显得阴阳怪气,总是言过其实也便罢了,常常弄虚作假不免令人憎恨。或者总是言而无信,喜怒无常的阳光就这样衰落下去,连最应该红火起来的五月都穿不过去。一些岁月片段就像文物一样从寂寞的大地上显现出来,让真正经历过那些岁月的人们大惊失色,他们好像看到了一面镜子,镜子里面和外面真的就是那么同一回事。
五月一直是湿漉漉冷冰冰的。好不容易捱到了“护士节”恰好也是“母亲节”,刷屏的祝福语是滚烫的,语音、图片推波助澜,好像天也要放晴了。而其间,又混杂着一场特大地震留下的哀哭。情景是很容易想象的,祝福的笑脸和哀悼的愁容交叠在一起,让无关这种热潮的人无法给自己的情绪定调,但也无法挣脱带着消费色彩的祝福浪潮的巻挟,暂时忘记穿不透五月的阳光,暂时忘记五月的凄风苦雨,一头扎进娱乐的人群,像一朵浪花一样快乐到麻痹。圣洁的护士们轻盈的模样,被暂时挤出了病痛者们的记忆,地震中失去亲人的痛楚必然暗淡下去。这是新的规则,活人的主流生活方式从来拥有最大的权利,并且总在当下,在这一刻,现在。
人总是被生活之外的事情逼得将欲发疯。消费引导的娱乐独揽权威,使安静的笑容和真诚的哀痛都不合时宜,而最大的意义边界,却是要由上苍来做最后确定的。好在,躁动不安的生活也有它自己的阴影。今年的“母亲节”,不知有多少人提前想到它竟与那场特大地震灾害纪念日连在一起。这是命运与人的另一种娱乐了,它只考验所有站在娱乐圈外冷静的旁观者,灵魂承受力的最大限度,也在考察他们的灵魂是否真的自主独立,并要思考,人的一切活动方式都有阴影,包括狂欢和哀哭。
狂欢者们无所谓了,但在哀哭者们,那天确实是一个下雨的日子。真的,整整一天都是淅淅沥沥的。在五月,那样的雨天无所谓合不合适。那场雨得专心致志,下得柔情蜜意,七月的江河在五月里提前暴涨,滩涂上新崛起的小区又一次显得胆战心惊的。意志薄弱的河堤,腿一软就坐了下去。滨河路交通管制。道路塌方处,很快就出现了指手画脚的吊车和唯唯诺诺的挖机。
城市又到了它的担惊受怕期。也许,包揽防汛工程的人急得要对苍天磕头作揖了。但没有用,五月的雨,竟然下得如此来势凶猛死心塌地,好像不下到洪水滔天决不罢休。
总有一些人保留着一座城市更久远的记忆,他们悄无声息地混杂在围观水情的人群里。他们人微但不言轻。他们的惊叹转移了许多人的注意力。人们才发现,那些人说话的凿凿之态比《县志》里的惺惺作态可靠了许多。娱乐现在围观当下的人们早已是一块块冻土,他们太需要历史阳光的照临;历史也是良药,能够很好治疗俗众的昏昧。但这历史必须没有经过歪曲。曾经身临其境者当然最有发言权了。那些惊叹者没有占领道德的高地,而是作为活着的历史,启发或提醒娱乐者和围观者。惊叹者们的言语有些微弱,他们无法改变当下人们的需求方式。比如,他们想要的生活就是儿女不让他们生气,他们自己的身体相当争气,退休金按时到位,“低保”每年能够上涨一些,这样,他们就勉强能够和年轻一代的娱乐和围观拉近距离,不然,他们只能退回到最安静处,坚守让自己惊叹的所有意义。他们会告诉醉心于娱乐和围观的年轻人“富不过三代”之类的道理,其实也是警告。就像今年五月,多日不停的雨,靠着河堤栏杆围观水情的人们,坐在公园长廊里安静陪守时光的人们,他们在躁动城市的角落里开始讲述城市掌故。这种天气里,他们穿的当然要暖和一些;他们越感到暖和,想起的掌故就越多,如同阳光越热火,冻土消融得更多,人们就能从中找到更多冬眠的虫子。
晴了。那样响晴的天气简直让人不敢相信。
半月以来,难能可贵的晴天。早晨有一种别样的冷。明亮的阳光照亮的仿佛不是城市上空较为洁净的空气,而是一大块较为洁净的冰凌,一切都处于冷冻之中。
晴天很适宜善于说道掌故道的人,在近午变得越来越温暖的阳光下,他们才有说道掌故的好心情。
“1975年这个时候,断粮的人家太多了!”有人这样开头。接下来,他们说到已经吃了很长时间的‘回销’红薯干。他们还说到,饿得浓眉大眼的人们,开始抱怨那东西实在难以下咽。怎么吃,都是一个甜,甜得让人恶心反酸。红薯干远不如洋芋蛋,更不如大米白面。那年五月,也是这样的阴雨不断,洪水不断。到处都稀溏松软,就像那么多人被严重腹泻拖垮的身体。后来就调来了“黄连素”。人们的腹泻止住了,但连续的下雨无药可治。难以下咽的红薯干还是强咽下去。差不多已经吃光了,下一次“回销”和当年的麦收一样的遥遥无期。
一夜大风。次日,雨停了,但大片大片正在吐穗的麦子倒伏了,没有倒伏出好看的麦田怪圈,只是倒伏出人们的惊慌和绝望!
再艰难的日子,总会以它特殊的方式延续下去的。那年,把人们的饥饿感逼回去的,是“及时”下达的公粮和购粮指标——那东西从来说一不二,从不管种麦子的人已经多么饥饿,也不管麦子遭受的严重病虫害和倒伏!
那是一个相当湿冷而饥饿的五月。那些有气无力的人,还有挣扎着以说道掌故的方式,把瑟瑟发抖的身子提前放进赤日炎炎的七月,把细长而羸弱的脖子提前伸上七月的饭桌——说道掌故的人自己惨然地笑了:又饿又冷的人,一个个都是浓眉大眼的,活像现在孩子们画的“火星人”!
挨饿受冷的人,哪里知道什么劳动节。再说,大家每天都在劳动,就等于每天都在过节,那节日早不新鲜了。关键是,冻着,饿着,也没有力气过节的!躲不过肠炎和腹泻的人们,就像稀溏松软的土地,一个个到下了,但从没有听说过什么“护士节”——但若能受到护士的护理,那就是享福了!可惜没有,大家只能自己弄一些“黄连素”来吃!在那样的五月天,饿,是一种道德;病,则是一种义务。
“饥饿的人从饥饿中出生,病痛的人在病痛中死去。”说道掌故的人忽然间悲悯凄婉且深邃庄严,像一个诗人那样神秘。
世间的事情总这样失去公正。一些事情必须被残酷抹去,一些事情必须被写入碑文;一些事情必须被无限溢美,一些事情必须被诬以恶名!
能说道很多掌故的人,在娱乐和消费时代,是一个珍稀物种!他们没有料到,他们年轻时候预见的未来总是如期来临。转眼之间,又湿又冷的五月就传来各种坏消息:打算割完麦子再出去挣钱的人被远方的亲朋告知不必出去了,春天里出去的人已在陆陆续续打马回营。城市里那么多没有着落的人就像风雨之中倒伏的麦子,但还要在南方湿热的天气里再做挣钱的梦。他们说了,倒伏在城市里,还有找到重新站立起来的希望,但若倒伏在土地上,那就是永远的倒伏下去了。他们对城市不会丧失信念的。
他们顾不上了解,其实这个世界给他们早就隐藏的另一些秘密:他们完全可以拥有供他们活得更好的东西,他们完全可以以独立生命的名义敬畏和珍惜一些宝贵的东西,它们是土地,草场,矿山,森林,敬畏它们,得到它们,就像敬畏和得到阳光和空气。但他们从来不思敬畏和珍惜,他们相信有限的劳作会给他们带来幸福。他们才在凄风苦雨中一次又一次直起身来,一次又一次倒伏下去。他们才一次又一次离开土地,一次又一次返回土地。
五月一日,这个被说成劳动者节日的一天,又在湿冷中重现的暖意无多的阳光中度过了,虽然赞美劳动的声音比以往更加显得微弱。无数的劳动者,并没有进入这种盛大的节日话语。以真正的劳动来支持生存的人们,他们太像五月天里的蝴蝶,他们听从阳光和地气的召唤,满怀希望地孵化出来,但又在必然来临的连绵阴雨中大面积冻毙。能不能一直活到火热的夏天,完全要靠运气。
至于五月四日种种含混不清的要义,于他们,总是不会产生多少兴趣的;连那个本该属于他们自己的节日都变得面目全非了,属于年轻一代的东西,他们无法想象会怎样影响他们的人生轨迹。要知道,对于城市,对于曾经的乡村,对于生活,他们都是老态龙钟的。不能进入娱乐,无法引领消费,他们所知道的若干掌故,也只能在城市生活的角落里偶然提及,况且听众尤寡,回应甚微。大家都像活动的墓碑,移动在城市的日影里;与其说城市遗忘了他们,不如说他们遗忘了城市。而这种遗忘,人不能免,老态龙钟者们也就无需担忧年轻人的萎靡与盲动,尤其像五月回冷这样的事情,除非发生在身上,谁也不会相信的。
另一个事实是,今年的“母亲节”又到了,感恩与祝福依然必要,而唯有这样带着浓烈消费气息和娱乐气息的热潮才能把湿冷的五月穿透。穿透以后,天晴了。未来的夏天,不至于前几天那样的冷,但一定有无法预料的严酷的热。而那时,熟知各种掌故的人们,又该说道一些让人惊心动魄的,关于热火朝天的掌故了。
2019-5-14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