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寂寞桃花山

2020-12-13叙事散文篱豆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20 编辑

寂寞桃花山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少年默念着这两句诗,怀着一个绮丽的梦想,在梦中一次次涉江而过,一次次怯怯地上了桃花山.那是在某个秋天的午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20 编辑 <br /><br />寂寞桃花山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少年默念着这两句诗,怀着一个绮丽的梦想,在梦中一次次涉江而过,一次次怯怯地上了桃花山.那是在某个秋天的午后,少年站在长江北岸的田野里,他知道那是庄稼收割后的田野,但他不知道那已经是江汉平原的边缘地带了.少年向东南方向眺望着,他非常欣喜地看到了远方有一道淡淡的蓝色的山影,就对那山生出了无限的向往.他早听说那山就叫桃花山,但他不知道翻过那座山,就是洞庭湖平原了.桃花山就这样永远地藏在了少年心里最温柔的地方.
  后来少年又读了很多很多书,他以这些书页做苇,终于在弱冠之年,航行到了长江南岸,在一座临江而筑的小城市里安家落户了。一条笔直的水泥铺就的林荫路,轻易就可以带他去桃花山了。此时的桃花山已经不再遥远。少年有条件远远近近地、反反复复地打量它了。他看到桃花山真是一座女性的山呢,山上有好多形容古旧的竹楼,竹楼上住着的女子,因了灵性山水的滋润,一个个真的面如桃花呢。羞涩的少年也红了脸,与漫山遍野的桃花和漫山遍野的桃花女一起相映成趣。
  但羞涩的少年是有心事的,少年的心事因为羞涩而寂寞。少年每次进山后,都在林际水湄悄悄默默地观望、寻觅,有一天少年发现,桃花山居然也是寂寞的。少年看到,其实这山就是在两块平原的结合部,大地微微隆起的一个厚实的脊背,这脊背隆得不是很高,但很宽大,连绵45里。脊背上桃李不言,兀自开放着.人们原以为桃花总是轻薄的,肆无忌惮地开着的,在春风的中心嘻嘻哈哈地笑闹着的,其实不然.美丽到了极致,就是寂寞的了. 桃花开放的时候,少年看到的是满山的灿烂,也是满山的寂寞.当然在桃花的包围之中,这山顶的千年古树,万杆翠竹,这山谷的小桥流水,古道斜阳,也是寂寞的.

  有一次少年在山间漫游,从付家竹园出来,去寻鸡头瑙,在一条山径上穿行时,不经意见到了一匹瀑,少年非常惊讶,他从未听说过桃花山上还有瀑布的.他看见这瀑布从高高的山上跌落下来,打几个滚,再跌落,不是那种飞流直下的声势和气魄,而是被杂草灌木遮掩着,显出几分幽深与神秘,因为不事张扬,谁也无法将它一览无余,但它并不缺乏活力,而是很执拗地砸下来,直到把自己砸碎在一块乒乓球桌面大小的石头上,溶入溪流,不见了.这瀑都是一种寂寞的姿态呢.还有一次少年在山上的仙人洞里歇脚,一只受伤的猴面鹰落在他的脚下,少年的心砰砰跳,他是知道这山上有很多猴面鹰的,但从来没有和它们亲近过,他把这只鹰带了回来,喂以精肉,数周后猴面鹰稍稍康复,就飞走了,入了山林,和含羞草们朝朝暮暮地生活在一起了.  
  在少年生活的城市里,桃花山的鸡蛋、桃子、栗子、皱皮柑和一些不知名的野果,都是非常出名的,商贩们叫卖这些东西时,总是乐意标榜或者假冒是桃花山的出产.但那种热闹只属于城市.少年知道,在绿荫笼罩的山里,泉水叮咚,虫鸣唧唧,鸡群在竹园里,山冲间,自顾自地啄石饮泉,追虫捕食,然后产下那些色鲜味美的鸡蛋,它们就像一些仙境的精灵,才不管尘俗的事呢。少年觉得,所有桃花山的东西,一出了山,就不是原初的滋味了。在山间小道上,少年曾经数次碰到那些挑着桃子栗子的山民,找他们买水果真是一件快乐的事。山民总是没有秤的,给少年装了一袋子,也不说价,等他开口,他说了一个数字,问山民说够不够?山民总是说够了够了,然后再给他装一些,还说走好啊.

  少年听山民的语言也感到很独特,因为他们的语言只属于桃花山地区,出了山地,就是接近于普通话的语言了.他们把猪肠子猪肚子称为”上坡子”,问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叫,他们总是有几分羞赧地告诉你:“说下水总是不大吉利啊,不如说上坡啊。”他们还把把猪舌头称为”赚头”,也是为了避讳那个折本的“折”。在农家吃饭时,在刚下箸的时候,干净漂亮的主妇总是春风满面地问:”咸淡如何啊?”少年常常想,这是一种与世隔绝的语言呢。 
 
  桃花山的灿烂与寂寞,应该与西施有关。山里人都知道,当年范蠡携西施泛舟五湖,最终就归隐在这里,落籍制陶,被山民称作陶朱公。鹿角峰头,至今墓碑犹在,遗迹尚存。少年想,这满山的桃树,应是范蠡植种的,这满山的桃花,应是学着西子的容颜开放的。范蠡和西施的风雅与美丽,浸润在整座桃花山上,濡染了所有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所以四面八方的美,都凝聚在了这里,所以山民的语言、衣着和心灵都如此古朴,山姑的身段和面容都如此姣好,这一切与外面的世界是如此的不同,它独自地灿烂着,寂寞着。

  桃花山就这样永远地藏在了少年心里最温柔的地方.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