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在春天告别村庄
2020-12-14抒情散文野猪皮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16 编辑
在春天告别村庄■王开起初是阴郁,沉闷的天空罩上一层令人不快的色调。没有风和阳光的天气持续到下午,大约二点多钟时,薄的犹如丝绸的雾气从未知的地方飘过来,覆
在春天告别村庄■王开起初是阴郁,沉闷的天空罩上一层令人不快的色调。没有风和阳光的天气持续到下午,大约二点多钟时,薄的犹如丝绸的雾气从未知的地方飘过来,覆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16 编辑 <br /><br />在春天告别村庄
■王开
起初是阴郁,沉闷的天空罩上一层令人不快的色调。没有风和阳光的天气持续到下午,大约二点多钟时,薄的犹如丝绸的雾气从未知的地方飘过来,覆盖了裸露的岩石,矮小的刺槐和茅草。油松林的绿色褪去冬天的苍老,雾气当中,仿佛看到了它清晰而细微的靠近春天的变化。
跟着是雨,柔软地落在堆放的稻草垛,梨树,杏树和桃树的树枝上。混合在淡蓝的炊烟中。晚来小雨构勒出远远近近的画面,我在宁静的房间里,呼吸着自己的呼吸。看着村庄铺排错落的屋顶,青色或红色的瓦片。我觉得内心里有些沮丧,又不完全是。但我知道,这是一种与人不利的情感在此时发生。我想,这熟知的景象,她如果还能看到,那应当是深夜带给她惊慌的梦中。
确凿无疑的是,她现在身居长白山北麓,镜泊湖畔的生活之地―――那座祖国背后的边缘城市延吉。三国交界处的风光,对她来说,就像一座旧时的神秘温馨的花园,阔大,生机勃勃。但八年之后,两相重逢,她的心情仿佛油漆斑驳的,安装在围墙四周的铁栅栏,锈蚀剥落。
我记得那天是这样开始的:早晨我刚刚处理完一份公务,倒一杯热水,坐在一把黑色椅子上,准备嚼几块饼干做早餐。因为我的房门没有关紧,这时有人推门走进来。我有些意外,我看着他们。他们每人背一个包,男的那个要大些,似乎很重,他的左肩坠的向下倾斜。他穿着一件灰色夹克衫,戴一副宽边眼镜,他的头发花白,给人十分疲倦的印象。他的老伴也是,看上去萎靡不振的样子。我请他们坐下,两人放下包,坐在我对面。这时女的叹息一声,然后问我是不是她要找的人。我跟她点头,说是的。她的声音就变得哽咽,干燥的手掌在苍灰的脸上涂抹下滑的眼泪。
这一对年老的人,坐了一夜火车,出现在我面前时,长途的劳顿和内心的折磨使他们显得疲乏。他们请求我一定要帮助他们,找到断绝消息的女儿。并且告诉我,他们的女儿就在这个镇里的一个村庄,他们还说出了村庄的名字。我知道那个村庄,离我常去散步的河南岸二里的地方。那里生长的树木,来回奔跑的狗,孩童,徒手行走或背扛锄镐的人我因时常看见,熟埝的闭眼就是一副动态的影像。但我不知道,这个几百人的村庄里,有一个叫她的父母牵挂了八年的女人。他们说出这宗事情之前,我对此一无所知。
于我而言,我觉得,是惊异的。我预料到这件具体的事情的棘手。为了让我不怀疑他们所述的真实,那个我没见过面的女人的父亲,俯身里取出包里一张折叠的纸,展开,递给我。我接过来那张红色条纹的信笺,也许是翻折频繁,边缘和折痕已经破损,似水洇过的褶皱的纸面,书写着一九九八年的字迹。他女儿发誓今后不论生死,与父母没有关联。在信纸底角,还有两种笔体的签字,一种是他女儿的,毫无疑问,剩下一种是带走他女儿的人的。
那两个老人叫我的不足挂齿的头衔,重复着,恳求我。他们说,前几天镇里的派出所给他们打电话,他女儿半夜到派出所去求救。当时,她衣衫不整,惊恐万状。我看见她的血了,她母亲说,从她的骨头里出来的血,心脏里出来的血。老人急切,悲伤的神态,让我突然觉得了自己的作用。我意识到我从一个单一的个体,变成一种具有强大的,可供他人依赖和支撑力量。于是暗地里,我为适才盘算找出退避推脱的籍口而惭愧。这种罪孽感叫我别无选择,只好以行动来掩盖羞与见人的自私。
镇里至要去的村庄,有四华里的路。我走到镇头,打了一辆出租车,坐在掉头向南行驶的车里,温暖的三月阳光遍布四野,瘦弱的河水粼粼闪耀,隔年的稻茬在空荡的土地里整齐的排列。一块田里的柳树枝条颜色青黛,但是路旁的粗壮杨树,还不理会春风向它发出的信号。缓慢的车速让我得以细致观赏早春的风景,但我心里,又是忐忑不安的。年轻的司机目视前方,转动手中的方向盘,问我去找谁。我告诉了他一个男人的名字,他立即讪笑起来,那是个无恶不作的家伙。他说,我知道他住哪儿。
进了村庄,出租车在一条小巷拐角处的房子前停下。我下了车,依着司机指点的走过去。我看到的是,大门敞开,院子里凌乱不堪的散落着一些东西。院墙坍塌,或者歪倒,满地猪粪和污物,叫人不知朝哪里放下抬起的脚。这时我望见了紧锁的房门,便退了出来。适逢有人经过,我上前打了招呼,询问。原来那个叫做军的女人当天搬家,搬到村外废弃的学校里住。原因是房子的主人要她腾出房子。
我又驱车赶到学校,早些年书声朗朗的学校现在一片寂静,花坛的荒草保持着夏天时旺盛的样子。学校的铁门还完好,一半朝里开,一半朝外开,泥泞的沙地上有新鲜的车轮印。我顺着一条红砖铺垫的小路,沿着教室的墙根,向一扇开门的地方走去。那里有几个人在干活,我猜想,我要找的人就应当是他们中的一个。
屋子里光线混沌,我站在地中央,感觉眼前人影绰绰。几个男人放下手里的锯子,斧头,一齐审视我。足有几秒钟,我才分辨出来,他们看我时眼中含着的东西。我不仅惊慌了一下,但极快的镇定下来。我扫视了一下屋子,两只破烂木箱贴着西墙壁,炕上堆放乱七八糟的肮脏被褥。一个四五岁的小孩子,抱着她妈妈的腿,脑袋从后面探出来,怯怯地观察我这个不请自来的人。外屋两个男人在厨房生火,呛人的青烟一缕缕缭绕,钻入鼻息--有人用铲子撮和好的黄泥,往裂缝的锅台上抹。
我想我尽快的将事情办妥,按照事先的设想,我找了一个堂皇的理由,说服军的男人,向他保证,他的女人不会有事。接下来我又说服了叫做军的女人,带她跟我出门。其实事情并不是我现在描述的这么稀松平常,在当时,我生怕哪句话说错,遭来灾祸。
军抱着孩子上车,车子启动的时候,小声地问我,为什么
找她,还要带到镇里。我含混地答道,到地方就明白了。她就委身坐好,抱紧孩子,不再和我说什么。
正午的阳光,温度炽烈,我穿着灯心绒棉袄的后背有些出汗,摇下半截车窗,吹起的风让我凉爽了许多,头脑也清晰许多。为了打消军的紧张,我和她说话,她讲完那天去派出所经过的时候,我们回到了镇里。
我想,今生我再也无法忘记,军和她父母见面的情景。我把她带上楼,掏出钥匙,扭开门锁,军的父母闻声站起身,军进门的刹那,她是震惊了。她看到白发的父母,呆呆发楞。然后低低地呻吟了一声。她的母亲,一天一夜没有吃东西的母亲,颤抖着,一把抓住军的手,眼泪长流。她抚摸女儿的肩膀,脸庞,压抑的呜咽。军也是,说了一句:妈,我要跟你回家。我此时才注意眼前可怜,不幸的女人--衣着不整,头发蓬乱,她的手指,如果白皙细腻的话,应当很漂亮。她精神倦怠,紧挨着母亲,流露出一种恍惚,呆滞的表情。一旁的军的父亲,揽过瞪圆眼珠的小女孩,拿出背包里的食物,统统塞在她怀里。小女孩忘了对陌生的外祖父的害怕,大口吞吃。
军的母亲情绪激动,要立即带女儿走。我阻止她,我不想说我那时的理智,说即使这桩婚姻不受法律的保护和制约,也不好莽撞草率。那种情况下的理智,现在我已经全然消失。因为我日常中是个糊里糊涂的人。我只记得又叫了一辆车,陪同他们一起去见那个比军大十几岁的男人。
后来我走出了那个空荡荡的,旷敞的大院,这次我不是躲避,是我临时有了其他事情,不得不提早退场。离开旧学校之前,我将那个男人叫到一旁,叮嘱他别做蠢事。虽然他答应了,但在下午,我离开之后,他还是采取了及其粗暴的方式,做了愚蠢的事情。
傍晚时候,我一个人守在屋子里,不愿做事,也不愿看书。我似乎还陷在一种悲怆里不能自拔。落日的光芒撒在山坡,山坡的背部投射出巨大的阴影。成片的矮小植物,像是山体生长出杂乱的毛发,一棵毗邻一棵。它们在这个王国里相互依存,也相互戕害。争夺必要的生存条件:阳光,空气,雨水和土地的养分。这些无意识的生命,就像无法认识的我自己,我所依附的这个嘈闹,矛盾的世界。也或许是,原本简洁纯朴的物事本质,被我的混乱不堪的思维搞得复杂。
我在永远得不到答案的问题里绕圈子,直到被一阵临近的脚步声打断。军的母亲进来,伤心的跟我说,她走不出这里了。下午男人不同意她带走军,把他们锁在阴冷的空房子里。她找个借口,偷跑出来报案,派出所去解除了他们的危险。她坚持带军回家,但军的孩子是麻烦,她不乐意一同带走孩子。她要给军治病,她对我说,你看到了,军已经傻了,那孩子从前很聪明,还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我没有太多的钱,她愁苦地说,负担不起更多。我劝她退一步,她不肯。我就决心戳她的疼处,我知道我这么做残忍,但我还是这么做了。我说你若抛下那个孩子,军有一天也会和你们两个一样,千里迢迢寻骨肉。老人就不再说话,缄默。我也缄默着,开灯。黑暗的房间顿时明亮。
夜晚降临北方一个穷困的小镇。它没有任何奇特之处,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和其他地方的人们一样,睡觉,吃饭,休息,劳作。这里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平静地淹没在永恒的时间长河之中。没有谁在意,小镇里偶然或连续发生的事件。即使是我---一个身临其境的人,也没有本事将一切都完整的记录下来。但我能够确定的是,二千零六年三月的一天,我目睹了一场爱与恨的纠缠。它给我的报酬,是听着夜里的风声失眠。在夜鸮近乎凄厉的叫声中,我洞析了苍穹之下的隐秘。
第二天一早,军的母亲再次来敲我的门。她说她要走了。女儿和孩子一起带走。她流泪,跟我说好多的话,我不知道怎么样安慰她。我抄给她电话号码,她小心的折好,揣在衣兜。临出门时,她忽然想起,要我留意孩子户口的事情。我应允了。她留给我一个真实的笑容,也是我在短暂时间里见到的,她惟一的一个笑容。我因此得到一份伤感的快乐。
叫做军的女人随父母走了,不言不语告别了这个窘困的小镇。她等不及这场春雨,等不及春雨之后,这块潮湿的土地里复活 的小虫,发芽的蒲公英,车前草。八年梦幻,八年人生际遇,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后来的生活中,不知道会留给她一些什么样的记忆。
■王开
起初是阴郁,沉闷的天空罩上一层令人不快的色调。没有风和阳光的天气持续到下午,大约二点多钟时,薄的犹如丝绸的雾气从未知的地方飘过来,覆盖了裸露的岩石,矮小的刺槐和茅草。油松林的绿色褪去冬天的苍老,雾气当中,仿佛看到了它清晰而细微的靠近春天的变化。
跟着是雨,柔软地落在堆放的稻草垛,梨树,杏树和桃树的树枝上。混合在淡蓝的炊烟中。晚来小雨构勒出远远近近的画面,我在宁静的房间里,呼吸着自己的呼吸。看着村庄铺排错落的屋顶,青色或红色的瓦片。我觉得内心里有些沮丧,又不完全是。但我知道,这是一种与人不利的情感在此时发生。我想,这熟知的景象,她如果还能看到,那应当是深夜带给她惊慌的梦中。
确凿无疑的是,她现在身居长白山北麓,镜泊湖畔的生活之地―――那座祖国背后的边缘城市延吉。三国交界处的风光,对她来说,就像一座旧时的神秘温馨的花园,阔大,生机勃勃。但八年之后,两相重逢,她的心情仿佛油漆斑驳的,安装在围墙四周的铁栅栏,锈蚀剥落。
我记得那天是这样开始的:早晨我刚刚处理完一份公务,倒一杯热水,坐在一把黑色椅子上,准备嚼几块饼干做早餐。因为我的房门没有关紧,这时有人推门走进来。我有些意外,我看着他们。他们每人背一个包,男的那个要大些,似乎很重,他的左肩坠的向下倾斜。他穿着一件灰色夹克衫,戴一副宽边眼镜,他的头发花白,给人十分疲倦的印象。他的老伴也是,看上去萎靡不振的样子。我请他们坐下,两人放下包,坐在我对面。这时女的叹息一声,然后问我是不是她要找的人。我跟她点头,说是的。她的声音就变得哽咽,干燥的手掌在苍灰的脸上涂抹下滑的眼泪。
这一对年老的人,坐了一夜火车,出现在我面前时,长途的劳顿和内心的折磨使他们显得疲乏。他们请求我一定要帮助他们,找到断绝消息的女儿。并且告诉我,他们的女儿就在这个镇里的一个村庄,他们还说出了村庄的名字。我知道那个村庄,离我常去散步的河南岸二里的地方。那里生长的树木,来回奔跑的狗,孩童,徒手行走或背扛锄镐的人我因时常看见,熟埝的闭眼就是一副动态的影像。但我不知道,这个几百人的村庄里,有一个叫她的父母牵挂了八年的女人。他们说出这宗事情之前,我对此一无所知。
于我而言,我觉得,是惊异的。我预料到这件具体的事情的棘手。为了让我不怀疑他们所述的真实,那个我没见过面的女人的父亲,俯身里取出包里一张折叠的纸,展开,递给我。我接过来那张红色条纹的信笺,也许是翻折频繁,边缘和折痕已经破损,似水洇过的褶皱的纸面,书写着一九九八年的字迹。他女儿发誓今后不论生死,与父母没有关联。在信纸底角,还有两种笔体的签字,一种是他女儿的,毫无疑问,剩下一种是带走他女儿的人的。
那两个老人叫我的不足挂齿的头衔,重复着,恳求我。他们说,前几天镇里的派出所给他们打电话,他女儿半夜到派出所去求救。当时,她衣衫不整,惊恐万状。我看见她的血了,她母亲说,从她的骨头里出来的血,心脏里出来的血。老人急切,悲伤的神态,让我突然觉得了自己的作用。我意识到我从一个单一的个体,变成一种具有强大的,可供他人依赖和支撑力量。于是暗地里,我为适才盘算找出退避推脱的籍口而惭愧。这种罪孽感叫我别无选择,只好以行动来掩盖羞与见人的自私。
镇里至要去的村庄,有四华里的路。我走到镇头,打了一辆出租车,坐在掉头向南行驶的车里,温暖的三月阳光遍布四野,瘦弱的河水粼粼闪耀,隔年的稻茬在空荡的土地里整齐的排列。一块田里的柳树枝条颜色青黛,但是路旁的粗壮杨树,还不理会春风向它发出的信号。缓慢的车速让我得以细致观赏早春的风景,但我心里,又是忐忑不安的。年轻的司机目视前方,转动手中的方向盘,问我去找谁。我告诉了他一个男人的名字,他立即讪笑起来,那是个无恶不作的家伙。他说,我知道他住哪儿。
进了村庄,出租车在一条小巷拐角处的房子前停下。我下了车,依着司机指点的走过去。我看到的是,大门敞开,院子里凌乱不堪的散落着一些东西。院墙坍塌,或者歪倒,满地猪粪和污物,叫人不知朝哪里放下抬起的脚。这时我望见了紧锁的房门,便退了出来。适逢有人经过,我上前打了招呼,询问。原来那个叫做军的女人当天搬家,搬到村外废弃的学校里住。原因是房子的主人要她腾出房子。
我又驱车赶到学校,早些年书声朗朗的学校现在一片寂静,花坛的荒草保持着夏天时旺盛的样子。学校的铁门还完好,一半朝里开,一半朝外开,泥泞的沙地上有新鲜的车轮印。我顺着一条红砖铺垫的小路,沿着教室的墙根,向一扇开门的地方走去。那里有几个人在干活,我猜想,我要找的人就应当是他们中的一个。
屋子里光线混沌,我站在地中央,感觉眼前人影绰绰。几个男人放下手里的锯子,斧头,一齐审视我。足有几秒钟,我才分辨出来,他们看我时眼中含着的东西。我不仅惊慌了一下,但极快的镇定下来。我扫视了一下屋子,两只破烂木箱贴着西墙壁,炕上堆放乱七八糟的肮脏被褥。一个四五岁的小孩子,抱着她妈妈的腿,脑袋从后面探出来,怯怯地观察我这个不请自来的人。外屋两个男人在厨房生火,呛人的青烟一缕缕缭绕,钻入鼻息--有人用铲子撮和好的黄泥,往裂缝的锅台上抹。
我想我尽快的将事情办妥,按照事先的设想,我找了一个堂皇的理由,说服军的男人,向他保证,他的女人不会有事。接下来我又说服了叫做军的女人,带她跟我出门。其实事情并不是我现在描述的这么稀松平常,在当时,我生怕哪句话说错,遭来灾祸。
军抱着孩子上车,车子启动的时候,小声地问我,为什么
找她,还要带到镇里。我含混地答道,到地方就明白了。她就委身坐好,抱紧孩子,不再和我说什么。
正午的阳光,温度炽烈,我穿着灯心绒棉袄的后背有些出汗,摇下半截车窗,吹起的风让我凉爽了许多,头脑也清晰许多。为了打消军的紧张,我和她说话,她讲完那天去派出所经过的时候,我们回到了镇里。
我想,今生我再也无法忘记,军和她父母见面的情景。我把她带上楼,掏出钥匙,扭开门锁,军的父母闻声站起身,军进门的刹那,她是震惊了。她看到白发的父母,呆呆发楞。然后低低地呻吟了一声。她的母亲,一天一夜没有吃东西的母亲,颤抖着,一把抓住军的手,眼泪长流。她抚摸女儿的肩膀,脸庞,压抑的呜咽。军也是,说了一句:妈,我要跟你回家。我此时才注意眼前可怜,不幸的女人--衣着不整,头发蓬乱,她的手指,如果白皙细腻的话,应当很漂亮。她精神倦怠,紧挨着母亲,流露出一种恍惚,呆滞的表情。一旁的军的父亲,揽过瞪圆眼珠的小女孩,拿出背包里的食物,统统塞在她怀里。小女孩忘了对陌生的外祖父的害怕,大口吞吃。
军的母亲情绪激动,要立即带女儿走。我阻止她,我不想说我那时的理智,说即使这桩婚姻不受法律的保护和制约,也不好莽撞草率。那种情况下的理智,现在我已经全然消失。因为我日常中是个糊里糊涂的人。我只记得又叫了一辆车,陪同他们一起去见那个比军大十几岁的男人。
后来我走出了那个空荡荡的,旷敞的大院,这次我不是躲避,是我临时有了其他事情,不得不提早退场。离开旧学校之前,我将那个男人叫到一旁,叮嘱他别做蠢事。虽然他答应了,但在下午,我离开之后,他还是采取了及其粗暴的方式,做了愚蠢的事情。
傍晚时候,我一个人守在屋子里,不愿做事,也不愿看书。我似乎还陷在一种悲怆里不能自拔。落日的光芒撒在山坡,山坡的背部投射出巨大的阴影。成片的矮小植物,像是山体生长出杂乱的毛发,一棵毗邻一棵。它们在这个王国里相互依存,也相互戕害。争夺必要的生存条件:阳光,空气,雨水和土地的养分。这些无意识的生命,就像无法认识的我自己,我所依附的这个嘈闹,矛盾的世界。也或许是,原本简洁纯朴的物事本质,被我的混乱不堪的思维搞得复杂。
我在永远得不到答案的问题里绕圈子,直到被一阵临近的脚步声打断。军的母亲进来,伤心的跟我说,她走不出这里了。下午男人不同意她带走军,把他们锁在阴冷的空房子里。她找个借口,偷跑出来报案,派出所去解除了他们的危险。她坚持带军回家,但军的孩子是麻烦,她不乐意一同带走孩子。她要给军治病,她对我说,你看到了,军已经傻了,那孩子从前很聪明,还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我没有太多的钱,她愁苦地说,负担不起更多。我劝她退一步,她不肯。我就决心戳她的疼处,我知道我这么做残忍,但我还是这么做了。我说你若抛下那个孩子,军有一天也会和你们两个一样,千里迢迢寻骨肉。老人就不再说话,缄默。我也缄默着,开灯。黑暗的房间顿时明亮。
夜晚降临北方一个穷困的小镇。它没有任何奇特之处,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和其他地方的人们一样,睡觉,吃饭,休息,劳作。这里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平静地淹没在永恒的时间长河之中。没有谁在意,小镇里偶然或连续发生的事件。即使是我---一个身临其境的人,也没有本事将一切都完整的记录下来。但我能够确定的是,二千零六年三月的一天,我目睹了一场爱与恨的纠缠。它给我的报酬,是听着夜里的风声失眠。在夜鸮近乎凄厉的叫声中,我洞析了苍穹之下的隐秘。
第二天一早,军的母亲再次来敲我的门。她说她要走了。女儿和孩子一起带走。她流泪,跟我说好多的话,我不知道怎么样安慰她。我抄给她电话号码,她小心的折好,揣在衣兜。临出门时,她忽然想起,要我留意孩子户口的事情。我应允了。她留给我一个真实的笑容,也是我在短暂时间里见到的,她惟一的一个笑容。我因此得到一份伤感的快乐。
叫做军的女人随父母走了,不言不语告别了这个窘困的小镇。她等不及这场春雨,等不及春雨之后,这块潮湿的土地里复活 的小虫,发芽的蒲公英,车前草。八年梦幻,八年人生际遇,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后来的生活中,不知道会留给她一些什么样的记忆。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