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桥 殇

2020-12-14叙事散文段成仁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8:25 编辑

             桥 殇文/段成仁永平县杉阳镇,是西南古丝绸之路经过的一个小镇。在它西边,澜沧江把滇西高原又分成了两大块,大理在东,保山在西。永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8:25 编辑 <br /><br />             桥 殇
             文/段成仁
  永平县杉阳镇,是西南古丝绸之路经过的一个小镇。在它西边,澜沧江把滇西高原又分成了两大块,大理在东,保山在西。永平是大理最西的一个县,而杉阳则像是个追落日而去的老人,在汹涌的澜沧江面前不得不停了下来,几亿年以来一直只能看着日头从保山方向落下去,却无法迈动脚步了。
  霁虹桥离杉阳镇有五六里路,从杉阳出发,踏着“渡博南,越兰津”古歌谣的尾音,翻过江顶寺,顺着近六十多度的陡坡,盘旋而下,就跌进由江水、绝壁、铁索和历史组成的谷底去了。
  到得江底,眼睛来不及看脚下的乱石和细沙,上游对面两三百米远的地方有一处绝壁,上面有大字,像历史忘记合上的一页,正等着后来的人背个旅行包,带点干粮,装个数码相机来读它。
  早就听说1986年10月20日的那次大水,听说了那次劫难,直到得以亲见,心还是被几截断铁链坠得沉入江底。昔日关楼被毁,大部分铁索落入江中,历代修桥碑记和桥头古树荡然无存。再往上游十多米的地方,一座新钢索桥正晃荡在蓝得很实际的天空中。铺着两层木板,钢绳有茶杯一般粗细,两边还有钢筋扶手,桥中间还有四根钢绳各成四十五度角向两岸牵引过去,是为了不让桥大幅晃动,我走在上面的时候,只觉得桥很轻,被微微的江风扯动,摇散了人进入历史的想法。
(段成仁附上了此图片:未被冲毁的霁虹桥)  
  见过它的原来的照片,有些历史的影子,东岸的武侯祠,西岸的观音阁,虽然它们都是重修的。绿的树,绿的江,几百年来的搭配更贴近自然之象,关心霁虹桥的过去的人更能从这里得到些许安慰,现在却不行。桥下,水很静,像示威得逞后的喘息,往上游看上去一百多米,有一处“响”(当地人称落差比较大水域为“响”,落差大,江水在乱石中奔流,响声震天),那应该是它发难的地方,仿佛不允它几亿年的权威被改写,憎恨人在那儿刻上一些“人力所通”、“西南第一桥”、“悬崖奇渡”、“沧江飞虹”、“金齿咽喉”、“天上星桥”、“要塞天成”的字样,更不允许有人在那儿增辟“御书楼”,哪怕鼎盛时代的皇帝,在接近永恒的命题面前,也不值一提。于是,它就轻描淡写地终止了一段对于人类来说不算短的历史。
  每扣长一市尺,重七、八市斤的铁链从断壁残垣中露出来半截,像是被时间忘记眷顾的一处,停了下来,就再也赶不上了,又像老人放在脚边的手杖,完成了支撑的使命,也顺便休息一下。
  从新钢绳桥飘到西岸,心才算彻底的冷了。
  悲剧发生了,会留给无限的悲痛和追悔,甚至会产生一种残酷的美,比如那边的铁链和残壁断垣,不是有很多人慕名而来么,为了这被时间锈蚀的铁链,为了这产生了的死亡的美?但在原本完整却知道它即将消失的美面前,人会打着发自心底的寒颤,生出眼前的峭壁一样的绝望。澜沧江的水并不算冰冷,也并不浑浊,但用来埋葬美和历史,在人心里刻上永恒的遗憾却足够了。消息的确很残酷:小湾电站预计2010年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2012年全部建成投产。杉阳人民都知道,霁虹桥就在小湾电站的蓄水区内,我就见过那个方方十公分的写着“蓄水区”字样的水泥桩钉在离江底六十多米高的山坡上,这个高度已超过康熙皇帝亲题的字和徐霞客的脚印四十多米了。
  像是最后的告别,用笔把刻在峭壁上的那些历史留下的脚印一行行地记了下来,又用相机把它定格,心里默念:在以后的某个日子里,我会像鱼儿一样,用虔诚的怀念做腮,呼吸着澜沧江的水,回到这里来,潜入历史的上游去。
  几家地方电视台来了,省电视台也来了,听说,中央电视台也要来了,都来参加这次历史被埋葬的盛宴。我得赶紧走。
  来到江顶寺,在原址上一座使用了夸张彩绘的大殿即将修葺完毕,屋檐的风铃已挂好,江风吹上来,风铃声就从历史深处传来,又隐隐夹着锈迹斑斑的铁链声,江顶寺僧了然嘴里的佛号,也同他募捐来的铁链一起被时间锈蚀,被风吹散,流入万古不复中。
  再也举不起手中的相机,虽然前面就是保留得较完好的寺门,这里不会再有什么募捐铁链的善举,也不会再有渡人过河的梵经,还有那三寸多深的马蹄印,它永远也只能这么深了,现代的马是多么地娇气,已不能把大理石踏成历史蘸墨的砚方,更不用说能用浓墨记下什么了。
  几天后,我才意识到,我真的是和什么隔绝了——即便我有一打冲洗出来的像素很高的霁虹桥的照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