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巴丹吉林
2020-12-14抒情散文杨献平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03 编辑
巴丹吉林在我的感觉当中,沙漠是深的,所有沙漠都是——而巴丹吉林——却深得足以让我流泪和敬畏。在这里,我时常被一种强大的自然力量震慑。为它的孤傲与宽广不止
巴丹吉林在我的感觉当中,沙漠是深的,所有沙漠都是——而巴丹吉林——却深得足以让我流泪和敬畏。在这里,我时常被一种强大的自然力量震慑。为它的孤傲与宽广不止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03 编辑 <br /><br />巴丹吉林
在我的感觉当中,沙漠是深的,所有沙漠都是——而巴丹吉林——却深得足以让我流泪和敬畏。在这里,我时常被一种强大的自然力量震慑。为它的孤傲与宽广不止一次地垂下自以为高贵的头颅。我曾经设想:在一个天高云淡的早晨,背上干粮与水袋,单枪匹马,迈开趔趄的双脚,向沙漠深处行进。我梦想在孤独的死亡之旅中,偶尔遭遇到向往已久的世外桃源,在不断的行走中摘下黄沙中的美丽花朵。而更多的时候,在空旷的沙漠之中,我总是可以听到诗人昌耀在更高的高处说:
“心源有火,肉体不燃自焚,
留下一颗不化的颅骨。
红尘落地,
大漠深处纵弛一匹白马。”
我知道,很多人来过我现在的巴丹吉林沙漠,但没有几个能够留下自己的名字——我总觉得,一个人每到一个地方,什么都可以不留下,但一定要留下自己的事迹和名字,哪怕只是被风收藏自己的尸骨和灵魂。我早就听说,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没入流沙”,周穆王不远万里,到昆仑山幽会西王母;还有后来的张骞、唐玄奘、科兹洛夫、马可波罗、林则徐、左宗棠、张大千、彭加木等人。他们是众多来到和路过者当中一个,而唯独他们,在巴丹吉林,留下了事迹,也留下了姓名。
我时常站在寂寥怅茫的沙漠边沿,眺望着远处匍匐无际的风景——从这一端到遥远的另一端,桔黄色的地平线上,始终漾着一些生动的景象——隐约辽远的戈壁之上,似乎总在奔走着一群若有若无的飘忽生命,有的像白发鹤颜的老者,抑或集体裸体奔走的美丽女子。我想:那么大的沙漠,人间的疆场和地狱,一直伸向灰黄色的天堂,寂然如梦:苍老、悲怆,惨白的驼骨,骏马的弃缰像蛇一样蜷缩在黄沙之上。当地人还说,马鬃山有美丽的红狐,我想见到它们,可是一直不能够到达,有一次,我竟然梦见了红狐,在沙漠当中,停顿或者奔跑,在我酸疼的内心中划出一道动人的光亮。
而沙漠中高低不一的沙丘,美丽的纵横交错,遮挡了多少远望的目光。硕大的太阳整年照耀,金色的光亮倘佯在阔大的沙漠之上。在夏天,到处都是水光汹涌的海洋,都是海市蜃楼——水光涟滟,毗连高耸的亭台楼阁,舞栏轩榭,足以使这个世界上最坚定的人乐不思蜀,流连忘返。
《山海经海内经》把巴丹吉林称作“流沙”——是啊,流动的沙漠,流动的沙,流动的天地和事物,在时间中诞生、成长、夭折和消失。在过往的年代当中,骠悍的匈奴、蒙族、西夏、月氏的强劲马蹄,以刀枪和呐喊卷起大风,吹裂了泥做的城堡和古关。此后的数千年的漫长岁月,更换的朝代之间,又有多少流放者、徒步的商客、骑马的剑士与虔诚的信徒,在巴丹吉林,与尘烟同在,又如尘烟泯灭?
需要说起的是:巴丹吉林是是一个带有死亡意味的名字——向死而生,谁也逃不脱的宿命,唯独沙漠,以死亡的先知形象透彻了包括它自己名字在内的所有生命本质没。就像一句透明的箴言,似乎从一开始,就是洞彻了的——没有什么比明了自己的宿命更伟大的事情了。沙漠是,人类也是,我想,大凡以活着的姿态成为风景的事物都应当如此,而对于巴丹吉林,我是迷恋的,我总是喜欢并膜拜那些带有悲怆气质的事物。
在巴丹吉林,我已经生活了很16年——作为一个外来者,时光和土地的过客,我看到的仅仅是这些,我相信它还有有更多的蕴藏。即使我把眼睛看成了黑洞,把心放在滚烫的卵石上晾干,也看不到它的尽头——我也知道,在更远的远处——浩瀚与苍茫的人世,众多的欲望和灵魂当中,我不知道,究竟还有多少沙漠,在我们的内心隐藏?我的身体和生命都是敏感的,在沙漠,一天天活着,也一天天衰老——在暗夜,我时常看到自己的生命,布满了刀子一样的纹路,一再裂开,无休无止——这些都将是灰烬,只有沙漠——飞行黄沙和那些稀疏的人类的名字会在风中得以流传。
在我的感觉当中,沙漠是深的,所有沙漠都是——而巴丹吉林——却深得足以让我流泪和敬畏。在这里,我时常被一种强大的自然力量震慑。为它的孤傲与宽广不止一次地垂下自以为高贵的头颅。我曾经设想:在一个天高云淡的早晨,背上干粮与水袋,单枪匹马,迈开趔趄的双脚,向沙漠深处行进。我梦想在孤独的死亡之旅中,偶尔遭遇到向往已久的世外桃源,在不断的行走中摘下黄沙中的美丽花朵。而更多的时候,在空旷的沙漠之中,我总是可以听到诗人昌耀在更高的高处说:
“心源有火,肉体不燃自焚,
留下一颗不化的颅骨。
红尘落地,
大漠深处纵弛一匹白马。”
我知道,很多人来过我现在的巴丹吉林沙漠,但没有几个能够留下自己的名字——我总觉得,一个人每到一个地方,什么都可以不留下,但一定要留下自己的事迹和名字,哪怕只是被风收藏自己的尸骨和灵魂。我早就听说,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没入流沙”,周穆王不远万里,到昆仑山幽会西王母;还有后来的张骞、唐玄奘、科兹洛夫、马可波罗、林则徐、左宗棠、张大千、彭加木等人。他们是众多来到和路过者当中一个,而唯独他们,在巴丹吉林,留下了事迹,也留下了姓名。
我时常站在寂寥怅茫的沙漠边沿,眺望着远处匍匐无际的风景——从这一端到遥远的另一端,桔黄色的地平线上,始终漾着一些生动的景象——隐约辽远的戈壁之上,似乎总在奔走着一群若有若无的飘忽生命,有的像白发鹤颜的老者,抑或集体裸体奔走的美丽女子。我想:那么大的沙漠,人间的疆场和地狱,一直伸向灰黄色的天堂,寂然如梦:苍老、悲怆,惨白的驼骨,骏马的弃缰像蛇一样蜷缩在黄沙之上。当地人还说,马鬃山有美丽的红狐,我想见到它们,可是一直不能够到达,有一次,我竟然梦见了红狐,在沙漠当中,停顿或者奔跑,在我酸疼的内心中划出一道动人的光亮。
而沙漠中高低不一的沙丘,美丽的纵横交错,遮挡了多少远望的目光。硕大的太阳整年照耀,金色的光亮倘佯在阔大的沙漠之上。在夏天,到处都是水光汹涌的海洋,都是海市蜃楼——水光涟滟,毗连高耸的亭台楼阁,舞栏轩榭,足以使这个世界上最坚定的人乐不思蜀,流连忘返。
《山海经海内经》把巴丹吉林称作“流沙”——是啊,流动的沙漠,流动的沙,流动的天地和事物,在时间中诞生、成长、夭折和消失。在过往的年代当中,骠悍的匈奴、蒙族、西夏、月氏的强劲马蹄,以刀枪和呐喊卷起大风,吹裂了泥做的城堡和古关。此后的数千年的漫长岁月,更换的朝代之间,又有多少流放者、徒步的商客、骑马的剑士与虔诚的信徒,在巴丹吉林,与尘烟同在,又如尘烟泯灭?
需要说起的是:巴丹吉林是是一个带有死亡意味的名字——向死而生,谁也逃不脱的宿命,唯独沙漠,以死亡的先知形象透彻了包括它自己名字在内的所有生命本质没。就像一句透明的箴言,似乎从一开始,就是洞彻了的——没有什么比明了自己的宿命更伟大的事情了。沙漠是,人类也是,我想,大凡以活着的姿态成为风景的事物都应当如此,而对于巴丹吉林,我是迷恋的,我总是喜欢并膜拜那些带有悲怆气质的事物。
在巴丹吉林,我已经生活了很16年——作为一个外来者,时光和土地的过客,我看到的仅仅是这些,我相信它还有有更多的蕴藏。即使我把眼睛看成了黑洞,把心放在滚烫的卵石上晾干,也看不到它的尽头——我也知道,在更远的远处——浩瀚与苍茫的人世,众多的欲望和灵魂当中,我不知道,究竟还有多少沙漠,在我们的内心隐藏?我的身体和生命都是敏感的,在沙漠,一天天活着,也一天天衰老——在暗夜,我时常看到自己的生命,布满了刀子一样的纹路,一再裂开,无休无止——这些都将是灰烬,只有沙漠——飞行黄沙和那些稀疏的人类的名字会在风中得以流传。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