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驻足坝下电厂遗址
2020-12-14抒情散文墨园堂主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31 编辑
清河电厂厂志记着这样一件事,一九七九年三月二十四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辽宁有个工程,前期工程没做好,施工后三移厂址,八改计划,十年
清河电厂厂志记着这样一件事,一九七九年三月二十四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辽宁有个工程,前期工程没做好,施工后三移厂址,八改计划,十年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31 编辑 <br /><br /> 清河电厂厂志记着这样一件事,一九七九年三月
二十四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辽宁有个工
程,前期工程没做好,施工后三移厂址,八改计划,
十年设计,拖延了建设工期,浪费了巨额资金。”
四十三个字,字字掷地有声。
───作者题记
坝下电厂遗址,位于清河水库下游正中,距清河水库坝下西一千米处的一块开阔地上。
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初,国家正面临着困难时期,始建坝下电厂,占地上万平方米,计划投资近二亿元人民币。第二年,在一期工程完成百分之四十之后,因诸多原因被“确定缓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电厂(指坝下电厂)侧面,正向溢洪道口(指水库溢洪道口)”,接着在一九六二年四月二十四日,工程下马,从设计到施工,共计二十五个月,耗费巨额资金。
尚在自然灾害中煎熬、尚未从因外援专家撤走而愤怒的情绪中解脱出来的贫民百姓,“刷”地将目光投向这块在省级地图中都找不到座标的黑土地上来。
看着工程建设者们来不及抹去脊梁汗水,双瞳充满着血丝,含着悲痛和愤怒,一步三回头地离开工地。
从此,这里荒草丛生,残垣断壁,日渐凄凉。被抛弃的一百二十米高的烟囱,陪伴着两座五、六十米高、采用进口钢材和国标水泥浇筑的厂房框架,开始了孤独伫立的生涯。
十九年后,中央党报发表社论,虽然没有点名,却毫不留情面地批评了这个工程,这个工程所浪费的巨额资金,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今天,足以称得上是一组天文数字啦。
太阳东升西落,白云来去无踪,荒草生后又枯,野禽高盘低旋,过客来去匆匆,谁也不肯在这坝下电厂遗址里下半个身影,驻足半步。
春风乍起时,我偶行坝下电厂遗址,漫步残垣断壁之间,仰视高大的建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尘埃飞扬其间,历经沧桑岁月、雪雨霜风剥蚀的建筑物,疮痕累累、斑驳陆离。那些钢筋铁骨已经锈蚀斑斑,扭曲着翘出体外。由鹅卵石、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墙体,已经没了光泽,少了凝聚力,其上布满苔藓蛾窝,蛛网虫巢。为取外材,人为锤凿棍撬的痕迹,清晰地印在裸露的基础墙上。这一切都历历在目。
还寒的春风里,我的心灵一阵颤栗:一个生命已经走到最后驿站的坝下电厂,是已经死去?还是依然活着?
在我的耳边,突然响起当年建设者们气吞山河的号子声,我仿佛看见建设者们裸露着臂膀,在奋力推动着陷入淤泥中的卡车;建设者们舍着生命,在流着血,流着汗哪!
一阵目眩,一阵耳鸣,依然伫立在那空荡荡的残垣之间,任思绪随风飘逸。残垣客观存在着,当年的建设者们绝没有想到,他们建设的是一座残垣。他们更不会料到,艰难建设留给我的是一串串长长的思考。
残垣啊!面对你的破旧、损毁、我默默无语,在你面前,我开始思考建设与发展的真正内涵,体会着失去心灵平静的感受。
从此以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魂牵梦绕着那处遗址。
今夜无月,只有星光点点。我心情沉痛地屈腿抱膝坐在残垣上,仰望着夜空里,残垣被喷洒一层幽蓝的底色之后,又被涂沫一缕星光般的青白,在那幽蓝和青白的反差之间,能见那苔藓青绿,能见那残垣灰暗,能见荒草渐渐枯萎,能听到些许石片瓦砾在脱落。在这光线与色彩的反差中,我仿佛看见一组群雕,悬在那幽蓝和青白之间,饭盒里散发着高米豆饭的芳香,呈现着小葱拌豆腐的青白,工棚里回荡着建设者们片刻小憩时,睡梦中流溢出来的呓语,回荡着与妻子、儿女欢聚时共享天伦之乐的笑声。
我带着沉痛的心情,伴着星光而来;又带着同样的心情,拖着沉重的脚步而去;沐浴着闪闪的星光,徜徉在残垣断壁之间。残垣啊!四十多年,唯有星光与你为伴,难道你不懂,那闪闪星光正是建设者们不眠的双眸吗?你怎么就不与它们述说呢?面对残垣的寂默、孤独,我默默无语,苦苦地寻找着答案。
中秋时节,有朋邀我去九蹬山赏月,我却领他奔坝下电厂遗址而来。
圆月如盘,悬在残垣的烟囱和框架中间。烟囱孤立,框架危耸,孰不知它们在这里,这么孤独地耸立着四十多年。用用不得,毁毁不了,我仿佛听到了你的诉说:四十多年,岁月随着秋风飘过我的头顶,四十多年,曾经奢望有谁能够记起我;四十多年,我企盼你早些来看看我,告诉世人不要忘记我。
只有你才是我─── 一个“弃儿”的唯一客人。我孕育在“大跃进”的腹中,诞生在“自然灾害”的床上,窒息在“困难时期”的襁褓中,是我的错吗?
建设者们走了,机器设备拆了,“洋专家”撤了,似乎一切都发生在一夜之间。圆月与我擦肩而过,风儿不肯在此驻足,这里唯独就有我自己,没有谁还记得我,真的不是我的错。
突然,我感到残垣在流泪。我仿佛看到了,一支队伍扛着大旗,浩浩荡荡的开来;又扛着行李垂头丧气的地离去,他们仰视拔地而起的烟囱和厂房,想笑笑不出来,想哭哭不出声。
我惊谔地瞪大双眼,强抑住颤悸的心灵,从指缝间窥视着那月下残垣,在秋的夜空中摇曳着。月色里我想起建设者们汗洒工地,血洒工地、泪洒工地,我颤悸和心灵在流泪、流血,看着那残垣,正在呼啸的秋风中泣诉着。
我突然感到:我们是要发展,我们是要进步,因为贫穷就要被欺,愚昧就要遭辱,落后便会挨打。但是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一定要敢于面对现实,要懂科学,要掌握技术。这便是我驻足残垣所获得的警示。
坝下电厂遗址被人遗忘了,而这块土地并没有被人遗忘。继一九五八年建成库容九亿立方米、名居辽北榜首的清河水库后,一九六六年建成东北最大的火力发电厂清河电厂,一九八四年这里改制建区,它东依清河水库,库里鱼肥水碧,南屏九蹬山脉,山上林茂果丰,西联辽河平原,原野稻浪无垠,特别是环城缠绕的十里名渠,一年四季烟雾飘渺,将这座方圆不足百里,城市人口不达十万的弹丸小城,装点得富丽堂皇。一座集发电、灌溉、旅游于一体的面貌全新的现代化城市,正伫立在辽北这块肥沃的土地上。
驻足坝下电厂遗址,一次次从梦境中醒来,耸立的残垣是一段历史,历史也是一种风,这风从小城上空刮过时,留下的是永远不忘的启迪。
二十四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辽宁有个工
程,前期工程没做好,施工后三移厂址,八改计划,
十年设计,拖延了建设工期,浪费了巨额资金。”
四十三个字,字字掷地有声。
───作者题记
坝下电厂遗址,位于清河水库下游正中,距清河水库坝下西一千米处的一块开阔地上。
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初,国家正面临着困难时期,始建坝下电厂,占地上万平方米,计划投资近二亿元人民币。第二年,在一期工程完成百分之四十之后,因诸多原因被“确定缓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电厂(指坝下电厂)侧面,正向溢洪道口(指水库溢洪道口)”,接着在一九六二年四月二十四日,工程下马,从设计到施工,共计二十五个月,耗费巨额资金。
尚在自然灾害中煎熬、尚未从因外援专家撤走而愤怒的情绪中解脱出来的贫民百姓,“刷”地将目光投向这块在省级地图中都找不到座标的黑土地上来。
看着工程建设者们来不及抹去脊梁汗水,双瞳充满着血丝,含着悲痛和愤怒,一步三回头地离开工地。
从此,这里荒草丛生,残垣断壁,日渐凄凉。被抛弃的一百二十米高的烟囱,陪伴着两座五、六十米高、采用进口钢材和国标水泥浇筑的厂房框架,开始了孤独伫立的生涯。
十九年后,中央党报发表社论,虽然没有点名,却毫不留情面地批评了这个工程,这个工程所浪费的巨额资金,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今天,足以称得上是一组天文数字啦。
太阳东升西落,白云来去无踪,荒草生后又枯,野禽高盘低旋,过客来去匆匆,谁也不肯在这坝下电厂遗址里下半个身影,驻足半步。
春风乍起时,我偶行坝下电厂遗址,漫步残垣断壁之间,仰视高大的建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尘埃飞扬其间,历经沧桑岁月、雪雨霜风剥蚀的建筑物,疮痕累累、斑驳陆离。那些钢筋铁骨已经锈蚀斑斑,扭曲着翘出体外。由鹅卵石、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墙体,已经没了光泽,少了凝聚力,其上布满苔藓蛾窝,蛛网虫巢。为取外材,人为锤凿棍撬的痕迹,清晰地印在裸露的基础墙上。这一切都历历在目。
还寒的春风里,我的心灵一阵颤栗:一个生命已经走到最后驿站的坝下电厂,是已经死去?还是依然活着?
在我的耳边,突然响起当年建设者们气吞山河的号子声,我仿佛看见建设者们裸露着臂膀,在奋力推动着陷入淤泥中的卡车;建设者们舍着生命,在流着血,流着汗哪!
一阵目眩,一阵耳鸣,依然伫立在那空荡荡的残垣之间,任思绪随风飘逸。残垣客观存在着,当年的建设者们绝没有想到,他们建设的是一座残垣。他们更不会料到,艰难建设留给我的是一串串长长的思考。
残垣啊!面对你的破旧、损毁、我默默无语,在你面前,我开始思考建设与发展的真正内涵,体会着失去心灵平静的感受。
从此以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魂牵梦绕着那处遗址。
今夜无月,只有星光点点。我心情沉痛地屈腿抱膝坐在残垣上,仰望着夜空里,残垣被喷洒一层幽蓝的底色之后,又被涂沫一缕星光般的青白,在那幽蓝和青白的反差之间,能见那苔藓青绿,能见那残垣灰暗,能见荒草渐渐枯萎,能听到些许石片瓦砾在脱落。在这光线与色彩的反差中,我仿佛看见一组群雕,悬在那幽蓝和青白之间,饭盒里散发着高米豆饭的芳香,呈现着小葱拌豆腐的青白,工棚里回荡着建设者们片刻小憩时,睡梦中流溢出来的呓语,回荡着与妻子、儿女欢聚时共享天伦之乐的笑声。
我带着沉痛的心情,伴着星光而来;又带着同样的心情,拖着沉重的脚步而去;沐浴着闪闪的星光,徜徉在残垣断壁之间。残垣啊!四十多年,唯有星光与你为伴,难道你不懂,那闪闪星光正是建设者们不眠的双眸吗?你怎么就不与它们述说呢?面对残垣的寂默、孤独,我默默无语,苦苦地寻找着答案。
中秋时节,有朋邀我去九蹬山赏月,我却领他奔坝下电厂遗址而来。
圆月如盘,悬在残垣的烟囱和框架中间。烟囱孤立,框架危耸,孰不知它们在这里,这么孤独地耸立着四十多年。用用不得,毁毁不了,我仿佛听到了你的诉说:四十多年,岁月随着秋风飘过我的头顶,四十多年,曾经奢望有谁能够记起我;四十多年,我企盼你早些来看看我,告诉世人不要忘记我。
只有你才是我─── 一个“弃儿”的唯一客人。我孕育在“大跃进”的腹中,诞生在“自然灾害”的床上,窒息在“困难时期”的襁褓中,是我的错吗?
建设者们走了,机器设备拆了,“洋专家”撤了,似乎一切都发生在一夜之间。圆月与我擦肩而过,风儿不肯在此驻足,这里唯独就有我自己,没有谁还记得我,真的不是我的错。
突然,我感到残垣在流泪。我仿佛看到了,一支队伍扛着大旗,浩浩荡荡的开来;又扛着行李垂头丧气的地离去,他们仰视拔地而起的烟囱和厂房,想笑笑不出来,想哭哭不出声。
我惊谔地瞪大双眼,强抑住颤悸的心灵,从指缝间窥视着那月下残垣,在秋的夜空中摇曳着。月色里我想起建设者们汗洒工地,血洒工地、泪洒工地,我颤悸和心灵在流泪、流血,看着那残垣,正在呼啸的秋风中泣诉着。
我突然感到:我们是要发展,我们是要进步,因为贫穷就要被欺,愚昧就要遭辱,落后便会挨打。但是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一定要敢于面对现实,要懂科学,要掌握技术。这便是我驻足残垣所获得的警示。
坝下电厂遗址被人遗忘了,而这块土地并没有被人遗忘。继一九五八年建成库容九亿立方米、名居辽北榜首的清河水库后,一九六六年建成东北最大的火力发电厂清河电厂,一九八四年这里改制建区,它东依清河水库,库里鱼肥水碧,南屏九蹬山脉,山上林茂果丰,西联辽河平原,原野稻浪无垠,特别是环城缠绕的十里名渠,一年四季烟雾飘渺,将这座方圆不足百里,城市人口不达十万的弹丸小城,装点得富丽堂皇。一座集发电、灌溉、旅游于一体的面貌全新的现代化城市,正伫立在辽北这块肥沃的土地上。
驻足坝下电厂遗址,一次次从梦境中醒来,耸立的残垣是一段历史,历史也是一种风,这风从小城上空刮过时,留下的是永远不忘的启迪。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