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飞扬文采凭神思

2020-12-14叙事散文高迎春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35 编辑

  古时有人以“深山古寺”为题,请画家描绘。第一位画了深山古寺全景;第二位画了深林掩映中的古寺一角;第三位只画了位老僧在山脚下汲水。从一览无余到含蓄浅露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35 编辑 <br /><br />  古时有人以“深山古寺”为题,请画家描绘。第一位画了深山古寺全景;第二位画了深林掩映中的古寺一角;第三位只画了位老僧在山脚下汲水。从一览无余到含蓄浅露到意境深藏,构思所孕含的机智巧妙,让人一见便知高低。绘画语言与写作语言所用材料不同,但构思却有着极为相似之处。构思是一种预见,是一种发现,是一种内视,是一种聚合,是一种溶解。构思是设计文章的“绘画草稿”,构思是从材料到缀篇成章创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
  近日浏览刘勰《文心雕龙》中专述创作构思的《神思》篇,拜读之余,那一泓智慧的清泉,便从心灵深处淌过,让我品味到“知其然”的快慰,也让我领略到“知其所以然”的透彻。于是,与人分享的欲望油然而生。有了生活感受和创作欲望,进入艺术构思是必然和关键的阶段,谋篇布局、艺术形象、设置文眼、情绪定调、作品语言等,都需选择恰当的表现方式,作品成败优劣,可说莫不在此一举。刘勰在《神思》篇中剖情析采,对创作构思中的想象活动,论述精辟,富有创见,既体现了作家创作思维的特点,又符合文学创作的规律。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在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这是《神思》中的开篇首句,刘勰取其身在此而心在彼的含义,用以比喻作家由此及彼、驰神遐想的构思活动,可谓神来之笔。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是说作家创作构思开始后,聚精会神,驰神遐想,思绪可接触到千年以前的情景,情绪会改变面部表情,思索辞句,念念有词,如响珠玉般声音,凝想时眼前会现出风云变幻的景象。这不都是艺术构思的极致吗!所以,艺术构思的微妙,就在于精神与外物一起遨游。人的精神寓居在心中,思想情感统领着它活动的关键;外物通过耳目来感知,语言掌管着它的枢纽。表达枢纽正通畅的时候,那么,外界事物的神貌就会全部真切地表现出来;如这机关阻塞了,那么,想象活动也就不见踪影了。正因为如此,所以酝酿文思,最重要的是要心静气虚,胸无成见,精神澄彻、振奋。象储藏珍宝似地积累学识,思辨事理以丰富才能,根据阅历的研究来调查事物,顺从文思表达的要求来选取文辞,然后依照洞查入微的心灵的指挥,寻求和谐的韵律来确定言辞,凭着高超的技巧,窥测构思的意象来挥笔创作:这是驾驭文思的首要方法,谋划文章的重要开端。
  搞文学创作的人,常常对文思有时骏利,有时塞滞困惑莫解,刘勰认识到艺术构思的微妙,就在于精神与外物一起遨游,进而独到地追寻到文思通塞的规律与作者的志气和辞令息息相关,也就找到了文思通塞的内在原因、缘由。
  “志气统其关键”,这儿的“志气”,即指思想情感。作家想象的空间、性质、内容、方向、范围等,莫不是受本人思想情感的指引、鼓舞、规范和支配,对作品的孕育、构思、修改,莫不是受本人思想情感的定夺。所以,思想情感不同的作家,即便面对同一题材,所描绘的角度、形象、意境也会大不相同。
  “辞令管其枢机”,这儿的“辞令”即指作为构思工具的语言。艺术创作当然离不开形象语言,作者词汇丰富,有文言功底,又懂造句变形,驾驭语言方显游刃有余,构思就会得心应手,想象就会思接千载。如果语言苍白贫乏,想象肯定就会停滞。
  有了统其关键的“志气”,有了管其枢机的“辞令”,方能够坐下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俗话说:水静能照人,心静生智慧。平心静气,巧妙构思,文章方显或刚或柔、或庄或谐、或冷或暖、或聚或散、或藏或露、或疏或密、或开或合、或起或伏、或浓或淡,烘托渲染为顺理成章,精彩得当为细腻空灵。著名作家贾平凹,将其书芳墨香的斗室命名“静虚村”,可见他是深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之味的。有人想淡化构思作用,那无疑会减弱文章的艺术性。拿《金瓶梅》与《红楼梦》作对比,拿《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作对比,就知谁更有艺术价值,谁更有生命力。
  “夫神思方运,万涂竟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义在咫尺,而思隔山河。是以秉心养术,无务苦虑,含章思契,不必劳情也。”
  刘勰告诉人们,在构思开始活动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意念纷纷涌现,合乎文章需要的思想内容,还没确定,要在无定形的意想中琢磨着刻划有形的形象。这时,想到登山,情思中便充满了山上的风光,想到观海,意念里便翻腾起汹涌的海波。自己才思或多或少,仿佛将与天空的风云一起飞驰了。刚动笔时气势旺盛信心百倍,至文章写出,才发现刚达到原先设想的一半。什么缘故?因为在构思的意想中,容易想象的非常新奇,然而要用语言如实表述,就难以达到巧妙的程度了。因为意象是由构思而来,语言是本着意向的表现需要而选定,三者密合时可以天衣无缝,而疏漏时则会相隔千里。有时道理本在心间,而构思却寻到天外,有时意思近在眼前,而思路却象远隔河山。所以艺术构思,要保持心神宁静,掌握构思方法,而不必一味苦思冥想,酝酿美好的文思,是不必过度地劳累心思的。
  写作者或许都有这样的经历,越是激情澎湃,反而无从下笔了,待情绪平静后,反而能顺利找到切入点。一千四百年前的刘勰,已认识到构思调节情绪的重要,心神安宁,构思方可事半功倍,心神疲惫,构思反而事倍功半。搞文字也有个本末关系。心神过度疲劳,就对身体不利了。路遥、江堤的英年早逝,郭澄清的中年患病,对尚健康的作家都是警示,切不可舍本而求末啊。
  晋朝的陆机在《文赋》中说:“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鹜八极,心游万仞。”可见古人已意识到在文章构思阶段思绪的极力张扬。法国文豪巴尔扎克在《玄妙的杰作》中说:“形象这个东西,比传说里的普罗泰更难捉摸,更多变化,只有经过长期战斗以后,才能强迫它显出真面目。”也说明构思阶段,不仅重要而且有难度。常言说:七分构思三分写,是说构思通畅以后,写起来就容易的多。因为写作不允许重复自己,更不允许重复他人,所以每逢写新作品,必定有迷茫阶段,构思不细致,就难免粗制滥造。有位木匠师傅干活非常认真,家俱内里也如干表面活一样,精明人就笑他不会脱滑,说藏着的地方何必认真,有谁会知道。木匠师傅却反驳道:我自己会知道。弄文字,若想活儿漂亮,构思之初就不能脱滑,这位木匠师傅就是很好的榜样。
  “人之禀才,迟速异分,文之制体,大小殊功”。“是以临篇缀虑,必有二患:理郁者苦贫,辞溺者伤乱,然则博见为馈贫之粮,贯一为拯乱之药,博而能一,亦有助乎心力矣。”
  刘勰说各人禀赋的不同,文思有快有慢,文章的体制大小不等,所需功力也不相同。写作的难易虽有不同,但都需要广博的学识和练达的才能。如果学识浅薄而空自迟缓,才能粗疏而徒求迅速,以此而获得成功,这是前所没有听说过的。所以,在写作构思时,必然有两个困难:思路阻塞的人,苦于内容贫乏;陷溺于辞藻的人,又忧愁条理杂乱。那么,广博的学识就成为救济内容贫乏的粮食,中心贯串就成为拯救条理杂乱的良药。见识既广博而又能中心贯串,这对于文章构思是很有帮助的。
  在姚文岭编著的《写作秘诀三百招》一书中的第四章,是著述培养巧妙构思能力的篇章,从定调、起草、设眼、强调到想象、化合、奇幻、粘合;从夸大、变形、节制、联想到悬念、辐射、误会、连缀;从蓄势、巧合、跳跃、导入到异比、吃惊、突转、发现;从纵式、横式、意外、示现到照应、锁闭、开放、纵贯等等,构思手法多达76种之多。有些作者对已有的创作构思手法都不了解,又何谈推陈出新呢?
  “若情数诡杂,体变迁贸,拙辞或孕于巧义,庸事或萌于新意;视布于麻,虽云未贵,杼轴献功,焕然乃珍。”
  刘勰说,假如思想内容诡奇杂乱,体制变化不当,意思巧妙而文辞间或拙劣,新鲜的见解间或寓于平庸的事例之中。这就需要重新修改加工,好比布和麻的关系,未织前虽然麻并不贵重,但是经过机杼加工成布后,就会成为闪光的珍品。
刘勰是借用织布为喻,强调在物、情、辞尚不统一的情况下,应反复琢磨,精益求精,使创作构思达到完美的境界,以便创作出成功的作品。
  最后刘勰总结道:神思是因精神接触物象而畅通,这过程就孕育出情思的变化。外界事物以它感人的外貌寻求作者,作者用内心形成的情理作出反映。于是形象刻划,讲求声律,比兴的方法也应运而生。
  飞扬文采凭神思,对于艺术构思来说,“至精而后阐其妙,至变而后通其数。”懂得构思环节的规矩方圆,苦练内功以至由熟到巧、由精到新、由正到奇,在创作构思中注重艺术追求,在朴素叙述中融进丰厚底蕴,在行文谋篇中输入情感血液,在遣词造句中加大思想容量,在理性思辩中高扬人文精神,在形象描述中飘逸诗情画意,在平实对白中闪烁哲理光华,在名著化用中浸透书卷气息,在连词缀句中尽展修饰魅力,这样的缜密构思,这样的心营意造,文章也就不难新奇迭出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