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经历着才是美丽的
2020-12-14叙事散文wwmi06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42 编辑
经历着才是美丽的每个人都有:“不见棺材不掉泪,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弱点。很多事情是不历经千辛万苦,其中的深邃道理,永远也休想
经历着才是美丽的每个人都有:“不见棺材不掉泪,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弱点。很多事情是不历经千辛万苦,其中的深邃道理,永远也休想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42 编辑 <br /><br /> 经历着才是美丽的
每个人都有:“不见棺材不掉泪,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弱点。
很多事情是不历经千辛万苦,其中的深邃道理,永远也休想领悟得到。一个缺少经历的人,一个被放在蜜罐里泡养大的人。不仅自身有很多弱点,而且应该说他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他失去了很多体验美好事物的机会,失去了对生命存在价值认识宝贵机遇。说得不客气一点,缺少经历的人,白来世上活一生。
令人心痛是,我们成年人也好,中年人也好,青年少年儿童也好,如今都产生一种惰性心理——怕经历。
做事拈轻怕重、推委塞责,且意识里都认为:做的事情越少,越显出自己的高贵来。这已经成为了大家习以为常的一种谬误。因为大家都认为做的事情越多,越繁杂,便身份地位越低。
大多数人过路的看见有人在扫大街,或在街上劳动,或在地里劳动,或民工在干脏活累活苦活时,都只会用鄙夷的眼光渺视这些劳动者,很少有人会用赞赏目光去看待这些高贵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其实我们只要扪心自问一下:“离开了这些劳动群体,我们还能生存得下去吗?”就会坦然地对他们,崇敬地对待他们,感恩地对待他们了。
可是我们90%以上的人,如果领着孩子,看到眼前的这种情景时,如果将见到的场面作为情景教育来开导孩子的话,他们一定都会异口同声地训斥孩子说:“你看,不好好读书,就像他们那样窝囊了!”
这种蔑视劳动的教育方式,让孩子长大成人后,如何能喜欢劳动,爱上经历呢?因为毕竟劳动和经历都是痛苦的,无奈的。
我小时候,奶奶天天教育我要早起,不要偷懒。她每天从床上起来的第一个任务,就是领我走出家门,看看某个老爷爷起来一面捡粪,一面锻炼身体的情景。还有村里的几位老奶奶也是如此,早早起来就做这做那。有时还还把我领到田地,指给我说,那是谁家的田,你看他天天起来捡粪,地就长特别地好。看到长势差的田地,说那是某家某家的,两口子好吃懒做,父母上也不管,娃娃也是饱一顿顿,饥一顿顿,怪可怜的。口气里充满了责怪、鄙夷的神情,如同上面的那些看到做苦力的人,教育孩子们的那种轻蔑的口气。
我不知道那时奶奶是不是有意识地教育我要热爱劳动,或者不识字的奶奶已经体验到经历着才是美丽的这个硬道理。反正,她那朴素的热爱劳动的教育,一直根深蒂固地种植在我灵魂深处,让我觉得不劳而获的耻辱和卑劣,经历的美丽和珍贵。
至今奶奶有一句口头禅,还一直在我心灵深处扑腾着、鼓舞着、激励着我不断努力进取。尽管我天性怯弱、孥钝,可也感悟出奶奶那拳拳的教孙之心,她常说:“一个人懒也过一天,做也过一天,做了还有好处。”
这种经历着才是美丽的简朴思想,就贯穿在奶奶的这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言语里。因此我稍有偷懒放任自己时,便有奶奶慈祥的面目闪现在心里,催促我不断前行!
尽管如今我周围都在比懒,甚至有人看到我不偷懒时,还批评我爱出风头,想当官,个人英雄主义思想严重,老实人吃亏……反正都一片谴责声,当然由于我长期坚持着实践,坚持着不断享受经历的美好,尽管没有什么成绩可言,却也觉得人生过得充实而有意义,这正是源于经历着才美丽的现实而产生的收获。
令人感到非常不愉快的是,如今很多都在想尽千方百计地逃避经历。老师布置给学生们作业多了点,便有反对的阴阳怪气声;而一点都没有学生认为,做作业那是自己应该完成的神圣职责。如果有了经历着才是美丽的感悟,就是老师不布置作业,学生也应该向老师要作业做。当然这种情况在八十年代未的时候,大家热情高涨地学习时,曾经出现过。这是孩子们的责任感缺失的表现。
大人们呢?单位上只要有任务,大家避之不及。最终领导安排下来,才很不情愿地接受,且过后牢骚满腹,咒骂满口。在家里的孩子们也是如此,什么都好说,就是不能给他分配事情,大家都好像得了做事恐怖症,都怕经历艰难困苦,这如何能推动我们的社会向前发展呢?怎不让忧心忡忡啊!
可是一个人活在世上,什么事也不做,什么经历都没有,这样的人生实在是太没有意思了。
任何人都要记住:经历才是美丽的。
如果能有事情做,我们就要用感恩的心态去完成,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至。
每个人都有:“不见棺材不掉泪,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弱点。
很多事情是不历经千辛万苦,其中的深邃道理,永远也休想领悟得到。一个缺少经历的人,一个被放在蜜罐里泡养大的人。不仅自身有很多弱点,而且应该说他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他失去了很多体验美好事物的机会,失去了对生命存在价值认识宝贵机遇。说得不客气一点,缺少经历的人,白来世上活一生。
令人心痛是,我们成年人也好,中年人也好,青年少年儿童也好,如今都产生一种惰性心理——怕经历。
做事拈轻怕重、推委塞责,且意识里都认为:做的事情越少,越显出自己的高贵来。这已经成为了大家习以为常的一种谬误。因为大家都认为做的事情越多,越繁杂,便身份地位越低。
大多数人过路的看见有人在扫大街,或在街上劳动,或在地里劳动,或民工在干脏活累活苦活时,都只会用鄙夷的眼光渺视这些劳动者,很少有人会用赞赏目光去看待这些高贵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其实我们只要扪心自问一下:“离开了这些劳动群体,我们还能生存得下去吗?”就会坦然地对他们,崇敬地对待他们,感恩地对待他们了。
可是我们90%以上的人,如果领着孩子,看到眼前的这种情景时,如果将见到的场面作为情景教育来开导孩子的话,他们一定都会异口同声地训斥孩子说:“你看,不好好读书,就像他们那样窝囊了!”
这种蔑视劳动的教育方式,让孩子长大成人后,如何能喜欢劳动,爱上经历呢?因为毕竟劳动和经历都是痛苦的,无奈的。
我小时候,奶奶天天教育我要早起,不要偷懒。她每天从床上起来的第一个任务,就是领我走出家门,看看某个老爷爷起来一面捡粪,一面锻炼身体的情景。还有村里的几位老奶奶也是如此,早早起来就做这做那。有时还还把我领到田地,指给我说,那是谁家的田,你看他天天起来捡粪,地就长特别地好。看到长势差的田地,说那是某家某家的,两口子好吃懒做,父母上也不管,娃娃也是饱一顿顿,饥一顿顿,怪可怜的。口气里充满了责怪、鄙夷的神情,如同上面的那些看到做苦力的人,教育孩子们的那种轻蔑的口气。
我不知道那时奶奶是不是有意识地教育我要热爱劳动,或者不识字的奶奶已经体验到经历着才是美丽的这个硬道理。反正,她那朴素的热爱劳动的教育,一直根深蒂固地种植在我灵魂深处,让我觉得不劳而获的耻辱和卑劣,经历的美丽和珍贵。
至今奶奶有一句口头禅,还一直在我心灵深处扑腾着、鼓舞着、激励着我不断努力进取。尽管我天性怯弱、孥钝,可也感悟出奶奶那拳拳的教孙之心,她常说:“一个人懒也过一天,做也过一天,做了还有好处。”
这种经历着才是美丽的简朴思想,就贯穿在奶奶的这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言语里。因此我稍有偷懒放任自己时,便有奶奶慈祥的面目闪现在心里,催促我不断前行!
尽管如今我周围都在比懒,甚至有人看到我不偷懒时,还批评我爱出风头,想当官,个人英雄主义思想严重,老实人吃亏……反正都一片谴责声,当然由于我长期坚持着实践,坚持着不断享受经历的美好,尽管没有什么成绩可言,却也觉得人生过得充实而有意义,这正是源于经历着才美丽的现实而产生的收获。
令人感到非常不愉快的是,如今很多都在想尽千方百计地逃避经历。老师布置给学生们作业多了点,便有反对的阴阳怪气声;而一点都没有学生认为,做作业那是自己应该完成的神圣职责。如果有了经历着才是美丽的感悟,就是老师不布置作业,学生也应该向老师要作业做。当然这种情况在八十年代未的时候,大家热情高涨地学习时,曾经出现过。这是孩子们的责任感缺失的表现。
大人们呢?单位上只要有任务,大家避之不及。最终领导安排下来,才很不情愿地接受,且过后牢骚满腹,咒骂满口。在家里的孩子们也是如此,什么都好说,就是不能给他分配事情,大家都好像得了做事恐怖症,都怕经历艰难困苦,这如何能推动我们的社会向前发展呢?怎不让忧心忡忡啊!
可是一个人活在世上,什么事也不做,什么经历都没有,这样的人生实在是太没有意思了。
任何人都要记住:经历才是美丽的。
如果能有事情做,我们就要用感恩的心态去完成,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至。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