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生活的图腾
2020-12-14叙事散文海杯子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24 编辑
我一直想写写我对土豆的感情,我以为,土豆是简单生活的图腾。我的手上有一本随笔集《西红柿炒自己》,有一篇写土豆的,写得很逗,作者在大学读书时候,冬天刮
我一直想写写我对土豆的感情,我以为,土豆是简单生活的图腾。我的手上有一本随笔集《西红柿炒自己》,有一篇写土豆的,写得很逗,作者在大学读书时候,冬天刮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24 编辑 <br /><br /> 我一直想写写我对土豆的感情,我以为,土豆是简单生活的图腾。
我的手上有一本随笔集《西红柿炒自己》,有一篇写土豆的,写得很逗,作者在大学读书时候,冬天刮北风,肚子饿了,屋里没有什么吃的,上食堂的后院拣了几颗土豆回来,倒一瓶矿泉水煮着,煮出香味的时候,对面的门开了,有个同学探头出来,问可以请我吃你的土豆吗,她说可以。于是两人一起吃,剥皮,蘸椒盐,听莫扎特的音乐,感觉滋味好极了。几天后,那同学拿到国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欢天喜地地来告诉她,那天她看见水煮土豆,就在心里祈祷,如果她的要求不被拒绝,就可以赢得好运气。结果,好运真来了,她建议给水煮土豆取名好运土豆,作者说,不,取名莫扎特土豆更好。
莫扎特土豆我在童年也吃过。每年土豆新上市的时候,母亲总会拣最大最好的土豆焖熟一锅。新土豆皮薄,可以不费力就剥掉,掰开,红瓤或黄瓤闪着碎碎的银光,喷吐着芬芳的热气,用勺子摁碎,拌上几滴母亲炝的葱花和花椒油盐,那个滋味真好,很甜很绵很沙,虽然没有莫扎特的音乐做背景,但有着和莫扎特音乐同样纯洁的品质,在我们的童年,是很上品的美味。所以我至今还记得,觉得这个吃法很妙,可以完全享足土豆的新鲜滋味。
小时候每年冬天家里都要存土豆,在机关大院的空地上,家家户户挖地窖,窖口还要用木板盖好再加锁,窖上面再搭个鸡窝大的三面墙的泥巴小窝防雨雪。我们大院真大,家属房和机关办公室以外,都是空旷的荒地,长满了杂草,夏天雨后蛙声一片,冬天雪地平旷,一个个土豆窖上的窝,方方正正的,一排一排的,有点像墓地,很冷清。平常大人很少去光临,只有小孩子喜欢在那里玩捉迷藏,一般人家去取土豆,总是一次就取够好几天吃的。土豆窖是那时特有的景观,现在已经没有了,早就填平盖成楼房了。
早年连城市机关的人们都要大兴土木的收藏土豆过日子,可见土豆的实惠极致。它的果实是藏在花朵下面的根部的谜语,不挖起它的根来,不知道它的果实有多少,但是土豆永远不会让收获者失望,春天种下一瓣土豆,秋天它至少要结一坨,四个五个或更多的土豆抱团结队,很害羞地粘着新鲜的泥巴,被劳动者起到地面上来。把土豆带到地面的词是“起”,不是挖,不是掘,不是刨,是“起”,让人联想到“起驾”“起轿”的“起”,这个词品位起来有敬意,表达了人们对土豆的感情。内蒙管土豆叫山药蛋,简称山药。我小时候,土豆收获季节,往往由各机关用几个大卡车带着职工去指定的农田里把山药蛋“起”回来。浩浩荡荡的车开回来,派去劳动的大人们兴高采烈,满身泥土,跳下车,去食堂开庆功会,一袋一袋的土豆卸下车过秤,各家的主妇忙忙碌碌地收藏土豆,计算着土豆的用场。有了土豆,日子就踏实了,人心就安定了,冬天来了,但我们有土豆,有食物的饱足感,不会心慌。
土豆的性格那么随和,切丝切块,炖肉炒菜烩菜都可以,把土豆泥捣烂加佐料搀点肉末揉成透明精致的小丸子,把土豆泥和上莜面搓成小巧的“鱼鱼”蘸羊肉汤,把土豆焖熟调莜面,把土豆切块熬小米稀粥,蒸包子,煮汤面……真的,随便你怎么享用,它都那么好脾气,好味道,就像种植土豆的人,一点也不矫情。土豆炸着吃太费油,薯片这种洋气的食品那时候没有,太奢侈的吃法不符合土豆的本性。最好玩的吃法就是拿几个小的匀溜的,埋在火炉的炉灰里烤着吃,像烤红薯一样,外焦里嫩,经常急着入口,把嘴里上腭的嫩皮都烫掉一层,满嘴黑灰。要我说,这种连皮都不剥开的吃法最好,连着皮和泥巴烤出来的味儿,最原味儿,最自然。就土豆的性格来说,它原本就是简单的,它的色彩浑如泥巴的色彩,摆在地上,看着最不起眼,却是一年四季最需要的菜,它能单独当主食,也能搭配当菜吃,人缘实在,在粮食不足的年代,它养活我们,让我们的身体发育没有欠缺。
我对土豆如此有感情,还有特别的因缘。我小时候,有一天,家里就我和母亲两个人,她说给我做顿最好吃的饭,她忙活了半天,端上来的居然是焖熟的冻土豆,冻土豆发黑,有点特别的甜味,还煮了点黑黑的咸菜油花汤,教我蘸着吃。她吃得兴高采烈,我却觉得她在给我忆苦,我不动筷子,问她为什么要这么吃,她说这种饭是她记忆中最好吃的饭了。她小时候,有一年冬天家里断顿了,姥姥家成份是地主,村里不给救济粮,外面刮着大北风,姥姥这个小脚地主婆带着一堆孩子,一点办法都没有。后来,二舅饿不住了,扛着铁锹出去了,过了半天,他提回一口袋冻土豆哗啦倒在地上,炫耀地看着一家老小,活像是打回天下的大功臣。姥姥高兴坏了,问是哪家好心人给的,二舅说,地里挖的,他想秋天的土豆总会有剩下没有起干净的,就去试试运气,总比活活饿死强。那顿土豆啊,我妈神往地说起那顿土豆的滋味,说比过年饺子都好吃,比红烧肉都好吃,蘸着点腌咸菜汤,味道绝了。就这样,土豆在关键时刻行侠仗义,救了我姥姥一家的性命,间接也救了后来的子孙五六十口人,要是我妈当年饿死了,哪里会有我呢,我给土豆立个神位烧香才对。是啊,除了土豆,什么植物的果实在风雪寒天的土里能不冻烂掉,只有土豆,好心的土豆,守在那里,等着关键时刻救穷人的命。
后来我看梵高画册,有一张黑褐色调的《吃土豆的人们》,昏黄的灯光下,一家人手捧着土豆,吃得香甜,那表情,和手中的土豆是一样厚重纯朴。我每次看见这张画,都会发呆半天,觉得似曾相识,怀疑那家人是我多年失散的亲戚。当然我和他们没有什么关系,他们在荷兰,我在中国的北方,长城外,芳草碧连天。我想起童年就会想起土豆,刚劲凛冽的塞外北风,鹅毛大雪,把天刮黄的沙尘,我背着大书包,裹着棉衣,在北风里倒着行走去上学,风刮得我咳呛欲泪,但我刚吃饱热乎乎的土豆,我有行走的力量。
和我一样的人很多,经常被冻得咳呛欲泪,能够经常吃土豆做的各种美食,能够吃饱,就很知足,对生活就没有那么多抱怨。印象最深的是加工土豆的过程,那个过程多是手工操作,全家老小都要参与,干得热火朝天,那场面恍如原始氏族生活的再现。
先由家里的女人把土豆择出来,洗干净,再由男人用自行车一桶又一桶把洗净的土豆送到磨坊去连皮磨碎。自行车最多带四桶土豆,车的后架上要绑一根或两根结实的木棍,把土豆桶分担在两边。不知道往返多少趟,从磨坊又带回一桶又一桶土豆浆。家里的老小要忙着用纱布一次一次过滤土豆浆,把渣子挤干净,细致的淀粉末就随着水浆流到另一个桶里了,然后再把淀粉浆晾干,几天以后,从院子里收回晒成块状的淀粉,用擀面棍捣碎成粉末,讲究的人家还要再筛几遍,让淀粉捏在手中玩味,质感细腻得好像美人的肌肤。这样的劳作参加的人越多越好,气氛热闹,人就不觉劳累了。
小孩子干不了细活,就负责把滤好的土豆渣子压成饼,贴到墙上晾干,像一摊又一摊牛粪,那阵子家家户户的墙上都贴满了土豆渣雕塑出的牛粪,远看像花,孩子们干完了活就数,看谁家墙上的花多,那是土豆带给孩子的一场行为艺术,艺术当然能让童心大快了。那时淀粉最精美的吃法是拿来冲滚烫的鲜开水,搅成透明的糊状,加点红糖芝麻,就是美味的快餐。能用这么讲究的吃法来使用淀粉的时候很少,淀粉主要拿来做粉条。吃滑溜溜的粉条是小孩最过瘾的享受了,那是不同于土豆块或土豆丝的另一种口福,就像今天的小孩子喜欢吃滑溜溜的果冻。土豆渣饼可以剁碎拿来喂鸡,那种饲料喂肥的鸡,绝对是仙鸡,有鸡,就意味着家里有蛋,有荤腥,过年的时候,有最让人陶醉的炖鸡块和鲜鸡汤。当然,炖肉也是必放土豆的,最好是连皮都不削的新鲜大土豆,切都不要切,就那么整个丢到煮肉锅里,吃透了肉味的土豆别提有多么好吃了。土豆是我们食物链上的关键一环,联系着我们需要的种种精神和物质的要求。
淀粉做好了,就要大规模的制造粉条了。时间往往在年底的隆冬腊月,粉条是最基本的必备年货,再穷的人家,可以没有别的,但不能没有粉条。往往由几家大人凑在一家做,一次要做好几家的粉条。先要有一个大灶,大灶上必须有口大铁锅,幸好那时人家人口都多,家家的锅都够大。锅上要架一个压粉条的机床,这也是家家必备的,一个人先把淀粉和上热水揉成面团,再搓成一个粗条塞到机床中间的圆筒里去,圆筒上面连着一个活塞,活塞连着杠杆,一个人要专门负责把杠杆压下来,把活塞压到圆筒里去,圆筒底部装着布满圆形或扁形洞洞的筛片,粉团被人工强力压过这个筛子的洞洞,被加工成一条一条的粉条,游到沸腾的水里。煮熟后,再捞出来,放入凉水桶,过了几道凉水后捞出来,变得又冷又滑溜,卷成一团,晾到外面的板上,冻干成一坨一坨后,装袋收藏。这个过程中,几个小孩负责专门烧水添煤,因为要不断维持水的热度;有几个小孩专门提水,不断把凉水提来,热水倒掉;还有几个小孩专门捞粉条,卷成坨去晾的。生孩子多有好处,这时候就看出来了,孩子们说说笑笑间就把几道程序完成了。这一天的中午,会过日子的大人们往往把锅里桶里的碎粉条仔细打捞出来,炒着吃,凉拌吃,或者是和酸菜一起炖,如果再加几块猪肉烩着吃,滋味就更好了,天寒地冻,劳动了大半天,吃的格外香甜,格外难忘。那时候人们不计划生育,孩子多,却个个活得壮实,红光满面。土豆真好,造物真是公平,我们可以整年整年吃不到什么荤腥,但是我们有整年可以吃到的土豆制作的美食。
如今的人们可以上超市买包装好的粉条和淀粉了,但北方小城和乡村的人,直到今天还是喜欢自己做淀粉和粉条,因为自己做的东西最实惠,最有滋味。年底回家,我还喜欢参与这种作坊式的劳动,乐陶陶的过程铭刻在记忆里,用最热闹的笔触画成永久的画。
和土豆有关的记忆总是带着温馨的热闹,欢快的色彩,在记忆里印象鲜明。在遥远的大城市里生活,我的厨房还是必须存在着土豆,家里别的菜可以没有,不能没有土豆,不知道这顿该吃什么的时候,就拿起一颗土豆来削皮,人口少,一颗土豆就可以炒一盘菜,土豆是我厨房里的灵物,我的镇厨之宝。回到娘家,现在的菜虽然丰富了,妈和姨,做饭前,还没说吃什么,张口就是,去窖里取些“山药”来,一取就是一盆,至少也有八九颗,天天和土豆在一起的生活,真是热闹厚实。
像土豆一样经济实用的植物很多,但是在塞外荒寒的气候里,只有土豆可以忠心耿耿四季陪伴我们。南方山明水秀物产丰富,吃了这样有那样,我们的北方却只有土豆可以这样厚道,不离不弃的和我们在一起。它随遇而安,受各种人的欢迎,需要的也不是什么沃土,果实在地下,不受什么农药污染,人们可以放心享用它,不怀疑它的品质。就像我们那边的人,走在大街上,满街都是熟人,大家可以长期交往,彼此深信,直到今天,还是那样。我到县城姨家去做客,经常满屋子人,有看戏曲片的,有打牌的,有聊天的,有和姨一起并肩在灶上做饭的,当然必定有一个人蹲在地上给一大堆土豆削皮准备做菜的……都是些村里来城的朋友或亲戚,或赶集或办事或访友,不管关系远近,几句话就熟了,天天如此热闹景象,还有远的亲戚带着更远的亲戚来食宿的,从来不见姨家人烦过,好像这是理所当然。那里的人出门,不会找旅馆食宿,都找熟人和朋友,进门就吃饭,就可以扯被子睡觉,主人也把自己家平日最好最珍贵的东西收藏着留给远客享用,即使这个客人以后可能不再来。夏天一大早,我睡着还未起床呢,感觉屋门忽的大开,一个手托热气腾腾豆腐的陌生高大汉子,经过我的枕前,自顾自大踏步直入厨房,放下豆腐就走,原来是姨父在上班路上订购的,叫他送来。如此把自家居所搞成玻璃屋一样,任人进入,在大都市是不能设想的。在北部草原上居住的我的同学告诉我,她家离最近的邻居有一里地远,但邻里互助,一天来回好几趟,互相照应很勤,一点不觉得冷清无助。她们那里地大,房子多,总有一间留给过路的客人住,在风雪茫茫的夜里,总有迷路的牧人或外乡人,无须惊动主人就可以推门而入,有吃有喝,如果行路不便,住几天也没关系,不用缴纳食宿费用,走后也无须回头报答主人。她们家的窗台上夜里总留有吃的,因为有逃亡者不便进屋连累主人,拿了吃食就走;冬夜里她家常常亮着一盏长明的小灯,只为给过路人一个指示方向。茫茫世界,还有着和土豆一样简单生活的人,活得如此放心,让我向往不已。我不能设想,我在大城市的家里,能在任何时候给任何人打开防盗门,就算街头有人向我伸手行乞,我都不屑一顾,认为这人必是职业骗子。唉,我的心灵需要土豆精神的滋养,我向往土豆品质的简单生活。
土豆,是简单生活的图腾。
土豆开花时节,高原上天高云淡,风景开阔。土豆的花和果实一样,不惹眼,或黄或紫,单独摘下来非常朴素,看起来很单薄的一朵花,但是它们手挽手,结成一大片,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紫色或黄色摇摆在山野田间,旁边还有小麦的深绿,高粱的浓紫,葵花的金黄,农人在田间弯腰劳作,他们常年种植土豆,自己也具有了土豆一样的性情,温厚善良,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高原上到处都有这样平淡又简单,层次丰富的风景。
如果在夏天回家,我总会坐在田边眺望土豆花们构成的寂静风景,我长久地沉迷在这样的风景里,我一遍一遍画它们,我爱土豆,我爱和土豆有关的一切美好事物,能够和像我一样,常年爱着土豆、需要着土豆的人们在一起,来来往往,这就够了。
2005.12.2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我的手上有一本随笔集《西红柿炒自己》,有一篇写土豆的,写得很逗,作者在大学读书时候,冬天刮北风,肚子饿了,屋里没有什么吃的,上食堂的后院拣了几颗土豆回来,倒一瓶矿泉水煮着,煮出香味的时候,对面的门开了,有个同学探头出来,问可以请我吃你的土豆吗,她说可以。于是两人一起吃,剥皮,蘸椒盐,听莫扎特的音乐,感觉滋味好极了。几天后,那同学拿到国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欢天喜地地来告诉她,那天她看见水煮土豆,就在心里祈祷,如果她的要求不被拒绝,就可以赢得好运气。结果,好运真来了,她建议给水煮土豆取名好运土豆,作者说,不,取名莫扎特土豆更好。
莫扎特土豆我在童年也吃过。每年土豆新上市的时候,母亲总会拣最大最好的土豆焖熟一锅。新土豆皮薄,可以不费力就剥掉,掰开,红瓤或黄瓤闪着碎碎的银光,喷吐着芬芳的热气,用勺子摁碎,拌上几滴母亲炝的葱花和花椒油盐,那个滋味真好,很甜很绵很沙,虽然没有莫扎特的音乐做背景,但有着和莫扎特音乐同样纯洁的品质,在我们的童年,是很上品的美味。所以我至今还记得,觉得这个吃法很妙,可以完全享足土豆的新鲜滋味。
小时候每年冬天家里都要存土豆,在机关大院的空地上,家家户户挖地窖,窖口还要用木板盖好再加锁,窖上面再搭个鸡窝大的三面墙的泥巴小窝防雨雪。我们大院真大,家属房和机关办公室以外,都是空旷的荒地,长满了杂草,夏天雨后蛙声一片,冬天雪地平旷,一个个土豆窖上的窝,方方正正的,一排一排的,有点像墓地,很冷清。平常大人很少去光临,只有小孩子喜欢在那里玩捉迷藏,一般人家去取土豆,总是一次就取够好几天吃的。土豆窖是那时特有的景观,现在已经没有了,早就填平盖成楼房了。
早年连城市机关的人们都要大兴土木的收藏土豆过日子,可见土豆的实惠极致。它的果实是藏在花朵下面的根部的谜语,不挖起它的根来,不知道它的果实有多少,但是土豆永远不会让收获者失望,春天种下一瓣土豆,秋天它至少要结一坨,四个五个或更多的土豆抱团结队,很害羞地粘着新鲜的泥巴,被劳动者起到地面上来。把土豆带到地面的词是“起”,不是挖,不是掘,不是刨,是“起”,让人联想到“起驾”“起轿”的“起”,这个词品位起来有敬意,表达了人们对土豆的感情。内蒙管土豆叫山药蛋,简称山药。我小时候,土豆收获季节,往往由各机关用几个大卡车带着职工去指定的农田里把山药蛋“起”回来。浩浩荡荡的车开回来,派去劳动的大人们兴高采烈,满身泥土,跳下车,去食堂开庆功会,一袋一袋的土豆卸下车过秤,各家的主妇忙忙碌碌地收藏土豆,计算着土豆的用场。有了土豆,日子就踏实了,人心就安定了,冬天来了,但我们有土豆,有食物的饱足感,不会心慌。
土豆的性格那么随和,切丝切块,炖肉炒菜烩菜都可以,把土豆泥捣烂加佐料搀点肉末揉成透明精致的小丸子,把土豆泥和上莜面搓成小巧的“鱼鱼”蘸羊肉汤,把土豆焖熟调莜面,把土豆切块熬小米稀粥,蒸包子,煮汤面……真的,随便你怎么享用,它都那么好脾气,好味道,就像种植土豆的人,一点也不矫情。土豆炸着吃太费油,薯片这种洋气的食品那时候没有,太奢侈的吃法不符合土豆的本性。最好玩的吃法就是拿几个小的匀溜的,埋在火炉的炉灰里烤着吃,像烤红薯一样,外焦里嫩,经常急着入口,把嘴里上腭的嫩皮都烫掉一层,满嘴黑灰。要我说,这种连皮都不剥开的吃法最好,连着皮和泥巴烤出来的味儿,最原味儿,最自然。就土豆的性格来说,它原本就是简单的,它的色彩浑如泥巴的色彩,摆在地上,看着最不起眼,却是一年四季最需要的菜,它能单独当主食,也能搭配当菜吃,人缘实在,在粮食不足的年代,它养活我们,让我们的身体发育没有欠缺。
我对土豆如此有感情,还有特别的因缘。我小时候,有一天,家里就我和母亲两个人,她说给我做顿最好吃的饭,她忙活了半天,端上来的居然是焖熟的冻土豆,冻土豆发黑,有点特别的甜味,还煮了点黑黑的咸菜油花汤,教我蘸着吃。她吃得兴高采烈,我却觉得她在给我忆苦,我不动筷子,问她为什么要这么吃,她说这种饭是她记忆中最好吃的饭了。她小时候,有一年冬天家里断顿了,姥姥家成份是地主,村里不给救济粮,外面刮着大北风,姥姥这个小脚地主婆带着一堆孩子,一点办法都没有。后来,二舅饿不住了,扛着铁锹出去了,过了半天,他提回一口袋冻土豆哗啦倒在地上,炫耀地看着一家老小,活像是打回天下的大功臣。姥姥高兴坏了,问是哪家好心人给的,二舅说,地里挖的,他想秋天的土豆总会有剩下没有起干净的,就去试试运气,总比活活饿死强。那顿土豆啊,我妈神往地说起那顿土豆的滋味,说比过年饺子都好吃,比红烧肉都好吃,蘸着点腌咸菜汤,味道绝了。就这样,土豆在关键时刻行侠仗义,救了我姥姥一家的性命,间接也救了后来的子孙五六十口人,要是我妈当年饿死了,哪里会有我呢,我给土豆立个神位烧香才对。是啊,除了土豆,什么植物的果实在风雪寒天的土里能不冻烂掉,只有土豆,好心的土豆,守在那里,等着关键时刻救穷人的命。
后来我看梵高画册,有一张黑褐色调的《吃土豆的人们》,昏黄的灯光下,一家人手捧着土豆,吃得香甜,那表情,和手中的土豆是一样厚重纯朴。我每次看见这张画,都会发呆半天,觉得似曾相识,怀疑那家人是我多年失散的亲戚。当然我和他们没有什么关系,他们在荷兰,我在中国的北方,长城外,芳草碧连天。我想起童年就会想起土豆,刚劲凛冽的塞外北风,鹅毛大雪,把天刮黄的沙尘,我背着大书包,裹着棉衣,在北风里倒着行走去上学,风刮得我咳呛欲泪,但我刚吃饱热乎乎的土豆,我有行走的力量。
和我一样的人很多,经常被冻得咳呛欲泪,能够经常吃土豆做的各种美食,能够吃饱,就很知足,对生活就没有那么多抱怨。印象最深的是加工土豆的过程,那个过程多是手工操作,全家老小都要参与,干得热火朝天,那场面恍如原始氏族生活的再现。
先由家里的女人把土豆择出来,洗干净,再由男人用自行车一桶又一桶把洗净的土豆送到磨坊去连皮磨碎。自行车最多带四桶土豆,车的后架上要绑一根或两根结实的木棍,把土豆桶分担在两边。不知道往返多少趟,从磨坊又带回一桶又一桶土豆浆。家里的老小要忙着用纱布一次一次过滤土豆浆,把渣子挤干净,细致的淀粉末就随着水浆流到另一个桶里了,然后再把淀粉浆晾干,几天以后,从院子里收回晒成块状的淀粉,用擀面棍捣碎成粉末,讲究的人家还要再筛几遍,让淀粉捏在手中玩味,质感细腻得好像美人的肌肤。这样的劳作参加的人越多越好,气氛热闹,人就不觉劳累了。
小孩子干不了细活,就负责把滤好的土豆渣子压成饼,贴到墙上晾干,像一摊又一摊牛粪,那阵子家家户户的墙上都贴满了土豆渣雕塑出的牛粪,远看像花,孩子们干完了活就数,看谁家墙上的花多,那是土豆带给孩子的一场行为艺术,艺术当然能让童心大快了。那时淀粉最精美的吃法是拿来冲滚烫的鲜开水,搅成透明的糊状,加点红糖芝麻,就是美味的快餐。能用这么讲究的吃法来使用淀粉的时候很少,淀粉主要拿来做粉条。吃滑溜溜的粉条是小孩最过瘾的享受了,那是不同于土豆块或土豆丝的另一种口福,就像今天的小孩子喜欢吃滑溜溜的果冻。土豆渣饼可以剁碎拿来喂鸡,那种饲料喂肥的鸡,绝对是仙鸡,有鸡,就意味着家里有蛋,有荤腥,过年的时候,有最让人陶醉的炖鸡块和鲜鸡汤。当然,炖肉也是必放土豆的,最好是连皮都不削的新鲜大土豆,切都不要切,就那么整个丢到煮肉锅里,吃透了肉味的土豆别提有多么好吃了。土豆是我们食物链上的关键一环,联系着我们需要的种种精神和物质的要求。
淀粉做好了,就要大规模的制造粉条了。时间往往在年底的隆冬腊月,粉条是最基本的必备年货,再穷的人家,可以没有别的,但不能没有粉条。往往由几家大人凑在一家做,一次要做好几家的粉条。先要有一个大灶,大灶上必须有口大铁锅,幸好那时人家人口都多,家家的锅都够大。锅上要架一个压粉条的机床,这也是家家必备的,一个人先把淀粉和上热水揉成面团,再搓成一个粗条塞到机床中间的圆筒里去,圆筒上面连着一个活塞,活塞连着杠杆,一个人要专门负责把杠杆压下来,把活塞压到圆筒里去,圆筒底部装着布满圆形或扁形洞洞的筛片,粉团被人工强力压过这个筛子的洞洞,被加工成一条一条的粉条,游到沸腾的水里。煮熟后,再捞出来,放入凉水桶,过了几道凉水后捞出来,变得又冷又滑溜,卷成一团,晾到外面的板上,冻干成一坨一坨后,装袋收藏。这个过程中,几个小孩负责专门烧水添煤,因为要不断维持水的热度;有几个小孩专门提水,不断把凉水提来,热水倒掉;还有几个小孩专门捞粉条,卷成坨去晾的。生孩子多有好处,这时候就看出来了,孩子们说说笑笑间就把几道程序完成了。这一天的中午,会过日子的大人们往往把锅里桶里的碎粉条仔细打捞出来,炒着吃,凉拌吃,或者是和酸菜一起炖,如果再加几块猪肉烩着吃,滋味就更好了,天寒地冻,劳动了大半天,吃的格外香甜,格外难忘。那时候人们不计划生育,孩子多,却个个活得壮实,红光满面。土豆真好,造物真是公平,我们可以整年整年吃不到什么荤腥,但是我们有整年可以吃到的土豆制作的美食。
如今的人们可以上超市买包装好的粉条和淀粉了,但北方小城和乡村的人,直到今天还是喜欢自己做淀粉和粉条,因为自己做的东西最实惠,最有滋味。年底回家,我还喜欢参与这种作坊式的劳动,乐陶陶的过程铭刻在记忆里,用最热闹的笔触画成永久的画。
和土豆有关的记忆总是带着温馨的热闹,欢快的色彩,在记忆里印象鲜明。在遥远的大城市里生活,我的厨房还是必须存在着土豆,家里别的菜可以没有,不能没有土豆,不知道这顿该吃什么的时候,就拿起一颗土豆来削皮,人口少,一颗土豆就可以炒一盘菜,土豆是我厨房里的灵物,我的镇厨之宝。回到娘家,现在的菜虽然丰富了,妈和姨,做饭前,还没说吃什么,张口就是,去窖里取些“山药”来,一取就是一盆,至少也有八九颗,天天和土豆在一起的生活,真是热闹厚实。
像土豆一样经济实用的植物很多,但是在塞外荒寒的气候里,只有土豆可以忠心耿耿四季陪伴我们。南方山明水秀物产丰富,吃了这样有那样,我们的北方却只有土豆可以这样厚道,不离不弃的和我们在一起。它随遇而安,受各种人的欢迎,需要的也不是什么沃土,果实在地下,不受什么农药污染,人们可以放心享用它,不怀疑它的品质。就像我们那边的人,走在大街上,满街都是熟人,大家可以长期交往,彼此深信,直到今天,还是那样。我到县城姨家去做客,经常满屋子人,有看戏曲片的,有打牌的,有聊天的,有和姨一起并肩在灶上做饭的,当然必定有一个人蹲在地上给一大堆土豆削皮准备做菜的……都是些村里来城的朋友或亲戚,或赶集或办事或访友,不管关系远近,几句话就熟了,天天如此热闹景象,还有远的亲戚带着更远的亲戚来食宿的,从来不见姨家人烦过,好像这是理所当然。那里的人出门,不会找旅馆食宿,都找熟人和朋友,进门就吃饭,就可以扯被子睡觉,主人也把自己家平日最好最珍贵的东西收藏着留给远客享用,即使这个客人以后可能不再来。夏天一大早,我睡着还未起床呢,感觉屋门忽的大开,一个手托热气腾腾豆腐的陌生高大汉子,经过我的枕前,自顾自大踏步直入厨房,放下豆腐就走,原来是姨父在上班路上订购的,叫他送来。如此把自家居所搞成玻璃屋一样,任人进入,在大都市是不能设想的。在北部草原上居住的我的同学告诉我,她家离最近的邻居有一里地远,但邻里互助,一天来回好几趟,互相照应很勤,一点不觉得冷清无助。她们那里地大,房子多,总有一间留给过路的客人住,在风雪茫茫的夜里,总有迷路的牧人或外乡人,无须惊动主人就可以推门而入,有吃有喝,如果行路不便,住几天也没关系,不用缴纳食宿费用,走后也无须回头报答主人。她们家的窗台上夜里总留有吃的,因为有逃亡者不便进屋连累主人,拿了吃食就走;冬夜里她家常常亮着一盏长明的小灯,只为给过路人一个指示方向。茫茫世界,还有着和土豆一样简单生活的人,活得如此放心,让我向往不已。我不能设想,我在大城市的家里,能在任何时候给任何人打开防盗门,就算街头有人向我伸手行乞,我都不屑一顾,认为这人必是职业骗子。唉,我的心灵需要土豆精神的滋养,我向往土豆品质的简单生活。
土豆,是简单生活的图腾。
土豆开花时节,高原上天高云淡,风景开阔。土豆的花和果实一样,不惹眼,或黄或紫,单独摘下来非常朴素,看起来很单薄的一朵花,但是它们手挽手,结成一大片,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紫色或黄色摇摆在山野田间,旁边还有小麦的深绿,高粱的浓紫,葵花的金黄,农人在田间弯腰劳作,他们常年种植土豆,自己也具有了土豆一样的性情,温厚善良,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高原上到处都有这样平淡又简单,层次丰富的风景。
如果在夏天回家,我总会坐在田边眺望土豆花们构成的寂静风景,我长久地沉迷在这样的风景里,我一遍一遍画它们,我爱土豆,我爱和土豆有关的一切美好事物,能够和像我一样,常年爱着土豆、需要着土豆的人们在一起,来来往往,这就够了。
2005.12.2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