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残 卷 诗 香

2020-12-14叙事散文王之了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3:31 编辑

        残卷诗香 祖上是书香门第、耕读人家,也曾出过秀才举人。代代远居山乡,穷通富贵皆自由天。先祖留给后辈的遗产,只有薄田十亩,草房五间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3:31 编辑 <br /><br />        残卷诗香
  祖上是书香门第、耕读人家,也曾出过秀才举人。代代远居山乡,穷通富贵皆自由天。先祖留给后辈的遗产,只有薄田十亩,草房五间。真正的财富,则是几柜诗书。
  “破四旧,立四新”,特别是“文革”一劫,几柜诗书,焚烧殆尽,丢弃已没。到我会读书认字的时候,我家已是耕无田、读无书,徒有“书香门第”之名,已无“耕读人家”之实。盛书的柜子,内里满是霉味,已无书香。
  树大分枝,人多异灶。叔伯分家迁屋时,从炕墙的夹缝中掏出一本线装黄纸书卷。虫蚀鼠啮,烟熏水浸,已是残缺不全,破烂不堪。已读初中的我却如获至宝,抢在怀中,不忍掷弃。叔说:“如被外人知晓要挨批斗的。”我也深知隐匿“四旧”的祸害,轻者批斗,重者坐牢。我灵机一动,当着众人的面,随手将书扔在乱柴杂草中。
  母亲知我爱书如命,趁抱柴做饭之机,将那本残卷裹进柴草、包进屋中。趁人不注意,塞进了风箱的底座里。
  夜深人静,母亲把那本残卷送到我怀里。我点燃油灯,仔细翻看:里面标着“唐诗三百首三分册”字样,封面封底皆无,编译年代不详(后来查得,此卷乃乾隆二十八年编印),前后残缺不全,有几首诗已是有上无下句。但刻印工整,文字清晰,虽埋藏多年,却句句闪亮,字字珠玑。连夜,在母亲的帮助下,我将这本《唐诗三百首》修补一新,平平整整地放在枕下。这一夜,睡了一个安安稳稳的觉,做了一个甜甜美美的梦。
  我将此书藏在闲屋中的悬幔上。从此,我便有了一个精神乐园。阴雨天或节假日,我便躲有闲屋中,闩上门栓,偷偷地阅读这本残卷唐诗:一字字,一句句,一首首。有不认识的字,便查字典,字典里没有的,便将字暗记有心上,到学校里再拐弯抹角地问老师。冬夜漫漫,寒灯闪闪,温馨的诗句驱走了身上的寒冷,心中已是“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了;夏日闷热,汗珠四落,捧起唐诗,端坐房中,心中便有“独钓寒江雪”的清凉;春日捧读,便读出“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景色;秋天吟咏,便咏出“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豪迈。一本残卷,有整诗62首,残诗11首。背诵整诗,体会诗意,诵一次,深一层,反复吟诵,渐至佳境;残诗虽诗残而意联,吟诵中,也能融汇贯通,时间久了,便可悟出诗中所含真意。
  残卷唐诗,是我语文学习的启蒙老师。俗语云:“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诌。”我深得其恩惠,背会唐诗近百首,作文不发愁。那时,我的语文水平在全年级第一,特别是作文,多次受到老师的表扬,有时印成范文,送到其他班级去传阅。有几篇文章还在报刊上发表。当老师让我介绍经验时,我始终没有把残卷唐诗交待出来。
  残卷唐诗,让我在1980年的高考中金榜题名,让我走进了大学校门,让我选择了中文系,最后让我成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的身份虽比不上祖上的举人,但也够得上半个秀才了。
  残卷唐诗,也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在城里读大学时,常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之态,常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之句;工作后,每当接受任务时,便做出“黄河百战穿金甲,不破楼栏势不还”的承诺;教子时,定是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逆境时,我高唱“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风得意时,便生出“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洒脱,意欲“更上一层楼”。齐整的格律,教会我诚实守信;明快的节奏,教会我行为高洁;无穷的韵味,教会我开拓进取……面对残卷唐诗,我感激非常,曾作五言绝名一首:“残卷光先祖,唐诗育后人。休言三百少,吟咏壮国魂。”
  残卷唐诗,伴我走过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撰文三百,作诗五百,授徒两千。我从教师到主任,再到校长,在人生的轨迹上,走出了唐诗一样的节奏,唐诗一样的韵律,唐诗一样的意境。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