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秋游荒王岭

2020-12-14叙事散文李舍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27 编辑

秋游荒王岭山东省南部的邹城市,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此地古称邾国,后叫邹县。1992年改县置市,是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孟子的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27 编辑 <br /><br />秋游荒王岭
   山东省南部的邹城市,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此地古称邾国,后叫邹县。1992年改县置市,是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孟子的故乡,素有“孔孟桑梓”的美誉。除了众人皆知的孟府、孟林、孟庙,还有一景就是被称为山东省最长的地下宫殿荒王岭。荒王乃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24子中的第十子朱檀,生于洪武三年(1370年)出生两个月时被封为鲁王。在位五年,因其不爱江山专嗜练丹,笃信道教。“饵金石药,毒发伤目”仅活了十九岁,谥号“荒王”。
  秋天的假日,天高云淡,风柔气爽。一时兴起,约三两知已,去看望这位沉睡在青山绿水中的小王爷。想探知他19岁的匆匆岁月里究竟留下了怎样的足迹?
  进得正门是一条古青砖铺就的小路。两旁苍松挺劲,俨然两队卫士,衬托了荒王岭的肃穆庄严。由于今年秋雨绵绵,路面上长满了青苔,更显寂静清幽。穿过盛开的金菊,行至明楼。何谓明楼不得而知,大概是明代迎接拜谒宾客的地方吧。明楼属防长城建筑,墩厚沉稳,古朴典雅。尤其难得的是距今约六百多年的梁栋竟然无一处虫蛀和破损,令人叹为观止。如今成了鸟儿们的乐园。也许鸟儿们感念这位虔诚善良的奉教王爷,择木而栖与他为伴。也许在那个肉眼凡胎看不到的世界里,荒王正在与鸟儿们快乐的嬉戏吧!
  再往前行就是荒王朱檀的墓穴了。有史为证,该穴距地表26米,依山建造,开石凿穴,全长76米,地宫分前后两室,拱券式砖砌结构,磨石方砖铺地,两道正门。墓门前筑有12色金钢墙。前室随葬品:御案、玺印、佣群、长明灯………后室中央砌有顺弥座式棺床,上置金丝楠木棺椁。随葬品有:琴、棋、书画、文房四宝,钱金云龙汶漆箱,内装:冕。龙袍、玉带、玉玺及小冥器等。据说此乃风水宝地,1970年省博物馆发掘出土时各种文物完好如初。荒王如长睡梦中,面容鲜活。棺前御宴如刚摆上一般………地宫营建是一项洁大的工程,动用土石方约20万立方。足见古代帝王生活的奢华与淫靡。
  伴着昏暗的灯光游完地宫,好象穿越了时光的隧道,走进了历史,走回了明朝。阴冷潮湿的地宫仿佛传说中的阴曹地府,令人毛骨悚然,霉,闷的腐朽气味格外刺鼻。假名探知,实则作秀的我拖着潮湿的鞋子,踩着甬道上渗出的泉水,匆匆跑了出来。
  走出地宫,感觉经历了两重天地,感受了一次死而复生,迎接我们的是骄艳的秋阳。好象太阳公公亦与我们别离了六百多年,此时,显得更耀眼更温暖。抬头看到山腰上的柿树挂满了灯笼一样的柿子,阳光辉映下,一片火红。诱得人垂涎三尺,于是兴匆匆往上攀登。途中枯萎的野草透着深秋的萧条,秋后的蚂蚱还在拚着最后的气力跳跃。我孩子似的追逐着,朋友小苗不费吹灰之力逮到了一只,正欲交给我,却又咧着嘴调皮地说:“唉呀!不能要了,它淌水了,坏喽!这只蚂蚱要………”王姐知道调皮贫嘴的小苗接下来准没好话。向前捶他一拳,你小子休要胡说,我们这里还有一个大姑娘呢!小苗瞅一眼他一直暗恋着的小张,不好意思的吐了吐舌头:“人家小张没带耳朵来,是吧小张。我去摘柿子给你。”说完大踏步走向了柿树。刚要伸手,就听山下有人喊:“摘不得,还不熟,不好吃。”小苗只得作罢。
  王姐说,算了算了,坐下来休息一下吧。于是我们几个人面对面坐在了柿树下的枯草上,脱掉了鞋子,把湿了的鞋袜交给太阳。像回到了学生时代,回到了记忆中的童年,聊的也全是儿时的趣事,少不了偷鸡摸狗拔蒜苗之类的。秋风荡漾着我们的笑声,也吹干了我们的鞋袜。于是起身走向更多更红的柿树,我们几个女同志依然禁不住诱惑,恳求小苗再偷一个试试。“读书人的事怎能言偷,我给大家窃一个来”说着,小苗伸手摘下一个首先给了小张,小张拿过来迫不及待就是一口,涩地直咧嘴。我们都笑了,年龄大点儿的王姐告诉我们说,这东西看着红彤彤的像是熟透了,实则不烂不能吃。听着王姐的话,我自个琢磨了起来。好柿子不能吃,就吃来说就不能算做好柿子了。烂柿子不好,却可以吃,又成好柿子了。嗨,这世间的事真是琢磨不透,好坏难辩呀!就像这位长眠的王爷,600年来,对其褒贬不一,不过这都是后人的事了。
  太阳偷偷地躲进了山里,暮色中的陵园阴森森的,大家不约而同地赶紧起来,一人摘了几个柿子,全都带着叶子,不为了吃,为了好玩。回到家用小绳一拴挂起来,家里也就多了一道秋天的风景。
  王姐说,我们现在的位置正好在荒王朱檀棺材的上方。叹!不知这位十九岁的青年,看到六百年后的人们依然这么快乐的生活着,依然这么执着的世俗着,心里会怎么想。也许他会怨叹不该生在几百年前的帝王家吧!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