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越剧情缘
2020-12-14叙事散文唯美少女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35 编辑
也许像我这样二十几岁的人,喜欢听越剧的实不多见,更何况唱越剧了,该是凤毛麟角了吧?每次回老家,听到破录音机里传来咿咿呀呀的越剧,就像回到了“远古时代
也许像我这样二十几岁的人,喜欢听越剧的实不多见,更何况唱越剧了,该是凤毛麟角了吧?每次回老家,听到破录音机里传来咿咿呀呀的越剧,就像回到了“远古时代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35 编辑 <br /><br /> 也许像我这样二十几岁的人,喜欢听越剧的实不多见,更何况唱越剧了,该是凤毛麟角了吧?每次回老家,听到破录音机里传来咿咿呀呀的越剧,就像回到了“远古时代”:南风窗下,依依翠柳;绣花架旁,袅袅身姿。那是我年轻的姨姨和邻家的姑娘们正临窗绣花。那捏针的两指轻巧灵活,其余三指微微舒展,让丝线从其背上轻轻滑过,一起一落间,像多情的孔雀轻啄着香草的气息。只听得“嘣”的一声,手指轻轻一弹,丝线在空中划了一个美丽的弧形,那女子委婉的神韵便尽在其中了。我常在绣花架下钻进钻出,听她们欢快的戏谈;也常痴坐在门槛上,任越剧婷婷袅袅而来,从《十八相送》到《桑园访妻》到《送花上楼》……仿佛所有绣花的姑娘都是唱越剧的好手,信手而就,微启朱唇而出。
在我小姨床头的墙上,贴着一副画:一个貌美如花的小姐坐在一架竖琴旁,纤纤玉指抒弹着满心的忧伤;在她的身后,是多情英俊的相公,也是一脸的无奈神伤。他们为了什么而心伤?我年幼的心灵竟也有一丝淡淡的哀怨:相公要与小姐分离了,这是我所不愿的。许多年后,才完整地听了那曲《惜别离》,真让人满腹相思无处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呀!
喜欢听越剧,所以也特别喜欢看戏。每逢庙会,外婆、姨姨都会带我去庙里看戏。那几天里,只等着吃晚饭。吃好了饭,就催着她们搬了长凳去看戏。可还是迟了一步,靠戏台最近的那几排早被人家用凳子预订了。外婆就会把我抱起来,站在台侧的过道上伸长了脖子看。
每场戏的内容大致相似,都是那落难的书生与富家的小姐在后花园里私定终生,却遭棒打鸳鸯,劳燕分飞。落难的书生从此发奋图强,富家的小姐终日以泪洗面。但结局却都是那欢欢喜喜的金榜提名时,洞房花烛夜。
我是最经不起那小姐悲悲啼啼的哭诉的,常悄悄转过脸去,趴在外婆的肩上,泪水打湿了外婆的衣裳。外婆用手抹掉我的眼泪,直笑我傻:“是演戏呢,老话说‘做戏的是癫,看戏的是呆’,千万不能当真呢!”可我每回都当了真,抽抽噎噎个不停。
接下来的日子里,最繁忙的事,便是和小伙伴们躲在外婆家的后门口做戏了。稍大一点的孩子是导演,又是化妆师。她们找来各色的纸绳,剪成一小段一小段的,折成一朵朵纸花,再把我们的头发盘成各式各样的,用发卡卡上纸花。随即,又递给我们一条手绢,手绢是小姐害羞时甩着遮脸用的;或是一根丝巾,丝巾披在小生的肩上,以显其潇洒倜傥。我们自演得不亦乐乎,唱得摇头晃脑。偶尔大人们探出头来瞄一眼,也是眼里嘴里乐悠悠的:“还真是那么回事呢。”
大概我在这帮“戏子”里头演出了名。隔壁一位教书的伯伯就常拉着二胡,叫我:“来,唱段越剧。”琴声凄婉缠绵,我演那王秀英三盖衣,自是珠泪涟涟,悲声袅袅。那伯伯连夸我唱得动情。我心里的那根情弦还真的“嘣”的一声被拨动了,从此,眼里心底都似洒了春雨般的迷迷蒙蒙了起来。在那个少儿不知愁滋味的岁月里,我却过早地习惯独自静坐在窗前,一遍又一遍,一段又一段地唱越剧,唱得也大多是“悲剧”,常常泪雨滂沱。
我常想,如今我这多情善感,是否与越剧有着深缘?不知是越剧孕育了我的多情,还是我的多情朦胧了越剧?
在我小姨床头的墙上,贴着一副画:一个貌美如花的小姐坐在一架竖琴旁,纤纤玉指抒弹着满心的忧伤;在她的身后,是多情英俊的相公,也是一脸的无奈神伤。他们为了什么而心伤?我年幼的心灵竟也有一丝淡淡的哀怨:相公要与小姐分离了,这是我所不愿的。许多年后,才完整地听了那曲《惜别离》,真让人满腹相思无处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呀!
喜欢听越剧,所以也特别喜欢看戏。每逢庙会,外婆、姨姨都会带我去庙里看戏。那几天里,只等着吃晚饭。吃好了饭,就催着她们搬了长凳去看戏。可还是迟了一步,靠戏台最近的那几排早被人家用凳子预订了。外婆就会把我抱起来,站在台侧的过道上伸长了脖子看。
每场戏的内容大致相似,都是那落难的书生与富家的小姐在后花园里私定终生,却遭棒打鸳鸯,劳燕分飞。落难的书生从此发奋图强,富家的小姐终日以泪洗面。但结局却都是那欢欢喜喜的金榜提名时,洞房花烛夜。
我是最经不起那小姐悲悲啼啼的哭诉的,常悄悄转过脸去,趴在外婆的肩上,泪水打湿了外婆的衣裳。外婆用手抹掉我的眼泪,直笑我傻:“是演戏呢,老话说‘做戏的是癫,看戏的是呆’,千万不能当真呢!”可我每回都当了真,抽抽噎噎个不停。
接下来的日子里,最繁忙的事,便是和小伙伴们躲在外婆家的后门口做戏了。稍大一点的孩子是导演,又是化妆师。她们找来各色的纸绳,剪成一小段一小段的,折成一朵朵纸花,再把我们的头发盘成各式各样的,用发卡卡上纸花。随即,又递给我们一条手绢,手绢是小姐害羞时甩着遮脸用的;或是一根丝巾,丝巾披在小生的肩上,以显其潇洒倜傥。我们自演得不亦乐乎,唱得摇头晃脑。偶尔大人们探出头来瞄一眼,也是眼里嘴里乐悠悠的:“还真是那么回事呢。”
大概我在这帮“戏子”里头演出了名。隔壁一位教书的伯伯就常拉着二胡,叫我:“来,唱段越剧。”琴声凄婉缠绵,我演那王秀英三盖衣,自是珠泪涟涟,悲声袅袅。那伯伯连夸我唱得动情。我心里的那根情弦还真的“嘣”的一声被拨动了,从此,眼里心底都似洒了春雨般的迷迷蒙蒙了起来。在那个少儿不知愁滋味的岁月里,我却过早地习惯独自静坐在窗前,一遍又一遍,一段又一段地唱越剧,唱得也大多是“悲剧”,常常泪雨滂沱。
我常想,如今我这多情善感,是否与越剧有着深缘?不知是越剧孕育了我的多情,还是我的多情朦胧了越剧?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