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藉河风情线:让天水人眼前一亮
2020-12-14抒情散文雪笑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01 编辑
那一天坐2路车从南大桥经过,忽然看到藉河里彩旗飘扬,正不知何故,却见车里的人们都把头扭过去,目光纷纷投向了昔日种满蔬菜的河道。有人不无兴奋地说:这是
那一天坐2路车从南大桥经过,忽然看到藉河里彩旗飘扬,正不知何故,却见车里的人们都把头扭过去,目光纷纷投向了昔日种满蔬菜的河道。有人不无兴奋地说:这是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01 编辑 <br /><br /> 那一天坐2路车从南大桥经过,忽然看到藉河里彩旗飘扬,正不知何故,却见车里的人们都把头扭过去,目光纷纷投向了昔日种满蔬菜的河道。有人不无兴奋地说:这是藉河风情线工程开工了!
听到这句话,我的眼前一亮,似乎看到了所谓“一道亮丽的风景”。我相信,随着这项天水人盼望已久的生态环境治理工程之启动,所有的天水人眼前都会如此一亮——不只眼前一亮,心头也会一热,因为这毕竟是造福乡梓的一项民心工程。
天水是中国西部最适合于人居的城市。如何发挥天水这一得天独“润”的地理、气候之自然优势,我一直赞同“以人为本”地在“最适合于人居”几个字上做文章。这些年,天水大力发展旅游业,座落在天水城外的风景名胜容姿日益娇妍,连通这些景点的道路也接连峻工,可以说,天水人居的“外环境”已经得到了改善。在天水市区,人们坚决地保留了那些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以及巍巍古树,同时人们巧妙地维修并扩建了好多美化人居环境、方便生活购物的场所,如步行街、伏羲广场、七里墩广场等,天水的“内环境”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改观。就在天水的人居环境内外双丽的同时,天水人终于看到了早已破旧不堪、污水横流、荒草萋萋的藉河。
藉河,天水的母亲河,现在人们终于能够腾出手来还给她一份整洁与美丽了。
就在那一天,为了亲眼看到工程的现场,为了见证天水历史上这一件功被千秋的壮举,我特意从南大桥沿河堤一路步行回到了天水师范学院。
我注意到河边上有好多老人在驻足观望并有所议论,情绪显然和我一样激动。这些老人,他们在人生的坎坷路上已经行走了一辈子,应该走一走平坦的路了。但是多年以来,他们提着自己的鸟笼早晚散步的时候,目光多少还是有些茫然。事实上除了那个小小的樱花园,藉河两岸,有树可以挂鸟,有草坪绿地可供孩子们玩耍的地方并不多。南郭寺固然已经出落得风景宜人,但是毕竟离城远了些。毕竟驱车远足对于大部分的市民们来说不太现实。所以,人们早就希望能够对藉河两岸进行整治,至少能够清除河道的污水和垃圾,加宽河堤并广种花草树木,现在看来,人们的这一愿意很快就能够实现了。
河堤上,说说笑笑地走着好多放学回家的小学生。
这让我想到了藉河的春天。天水的孩子们喜欢放风筝,但是,除了并不开阔的中心广场,能够放风筝的地方几乎没有。每年春天,孩子们只好来到藉河的河道里。他们眼望着高远辽阔的天空,放飞着自己高远辽阔的童心,可是他们不得不脚踩着垃圾、乱石和荒草,他们的父母也不得不悬其念而操其心。但是,这一切即将成为过去了,当我看着眼前正在施工的大小机械,我不禁为将来藉河的春天充满了轻悠的遐想:到那时,孩子们再也不用在坑坑洼洼的河道里看了天上顾不到地上地乱跑了,孩子们也不必放一回风筝就滚了一身的尘土,孩子们也将不再担心一脚不慎踩入了污泥浊水。将来的藉河两岸,将是宽阔的、笔直的、平坦的、清洁的,将成为儿童们的乐园。
不知不觉地,我走近了天水师范学院。
天水师范学院,做为陇东南地区的一所最高学府,背靠秀美的南山而面朝涓涓的藉河,本来应该是一个仰得南山之秀气,俯得藉河之灵蕴的好去处。然而在这些年里,学子们从书本中抬起头来,固然一眼就可以望到巍巍且葱郁的南山,伸臂之际,他们的胸怀固然可以逐南山而趋高远,可是,当他们步出校门来到藉河边的时候,他们的心潮却并不能逐清波而有起伏。他们会觉得自己的眼前满目疮痍。
这所秀丽的学府面临的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风景”呢?
首先,天水市的滨河南路到了这里戛然而止。其实再往前不到一公里就可以与天水郡接通了,然而这短短的一公里却一直是滨河南路的一段盲肠,也成了天水师范学院身边的一处尴尬——如果你从学院的文科楼上望出去,你会看到沿河堤那一排收购旧家俱的人临时搭建的“贫民窟”。当然,让一个高等学府天天面对着“贫民窟”,让那些书生意气的人们天天能够看到这个世界上还大量存在着的贫穷与苦难,让他们关注现实而目有下尘,至少也有着某种“教育意义”。不过我要说的却是:这样一种近于荒诞的构成,恰恰象征了这所学院的处境与遭遇——它所处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毕竟是有待改善的。哪一个城市愿意自己的“书房”跟前,竟是一堆垃圾呢?
河边上是如此,那么河道之内呢?
越过不到两米宽的狭窄河堤,河堤之下,竟是随处可见的臭水沟和臭水滩,之外就是萋萋荒草,就是乱石堆,就是垃圾场。虽然有人也在里面开了地种了贱卑的菜蔬,虽然学生们隐约在这里晃来晃去地“走读”,虽然年迈的教师有时也来这里沉思默想,虽然老师们因为时常要去河对面的菜市场买菜而在河道里日复一日地堆出了一条石头的“断桥”,但这个与学院紧紧相邻的河滩,毕竟太有些萧瑟与荒凉。早晨步入其中,只见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晚间倘若路过,便觉寒气扑面阴风嗖嗖,幸亏师生们多少具备一点欣赏遥远《诗经》或隐秘《聊斋》的审美趣味,幸亏他们读过艾略特的《荒原》,幸亏他们知道一个人间有一个词:荒凉!否则他们将——多少有些失望。
于是,我真希望这项工程能够早日建成,能够早日改变天水师范学院的“外环境”。
当年我在兰州求学的时候,常常到黄河边上去读书,那地方当年也是乱石加荒草外加垃圾和臭气,可是当我前年再去的时候,我算是领略了什么叫做“旧貌换新颜”。兰州的黄河风情线,笔墨酣畅地纵贯东西,主题鲜明地成为兰州人开放的公园:鹅卵石铺成的草间小径、被种成各种块状的三叶草、水流淙淙的人造小溪、随处可见的石椅石桌……走在黄河边上,我觉得整个的兰州城一下子有了精神与风采。它就像是兰州城美丽的花边,可以说是“总结”了这个城市的大好风光。我一直不太喜欢兰州,就是因为兰州的脏和乱,但是我却喜欢上了黄河风情线,它像一句话:一句兰州得意洋洋的话,它的意思就是:“我们兰州,正在步入美丽!”
我想说的是我们天水也正在步入美丽——步入更为美丽的未来——当河边上施工的旗子迎风一亮,当河道内隆隆的机器声确确实实地一响,天水的老百姓无不眼前一亮心头一热:有一个多年的梦想,很快就要变为现实了!
让我们耐心等待。
听到这句话,我的眼前一亮,似乎看到了所谓“一道亮丽的风景”。我相信,随着这项天水人盼望已久的生态环境治理工程之启动,所有的天水人眼前都会如此一亮——不只眼前一亮,心头也会一热,因为这毕竟是造福乡梓的一项民心工程。
天水是中国西部最适合于人居的城市。如何发挥天水这一得天独“润”的地理、气候之自然优势,我一直赞同“以人为本”地在“最适合于人居”几个字上做文章。这些年,天水大力发展旅游业,座落在天水城外的风景名胜容姿日益娇妍,连通这些景点的道路也接连峻工,可以说,天水人居的“外环境”已经得到了改善。在天水市区,人们坚决地保留了那些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以及巍巍古树,同时人们巧妙地维修并扩建了好多美化人居环境、方便生活购物的场所,如步行街、伏羲广场、七里墩广场等,天水的“内环境”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改观。就在天水的人居环境内外双丽的同时,天水人终于看到了早已破旧不堪、污水横流、荒草萋萋的藉河。
藉河,天水的母亲河,现在人们终于能够腾出手来还给她一份整洁与美丽了。
就在那一天,为了亲眼看到工程的现场,为了见证天水历史上这一件功被千秋的壮举,我特意从南大桥沿河堤一路步行回到了天水师范学院。
我注意到河边上有好多老人在驻足观望并有所议论,情绪显然和我一样激动。这些老人,他们在人生的坎坷路上已经行走了一辈子,应该走一走平坦的路了。但是多年以来,他们提着自己的鸟笼早晚散步的时候,目光多少还是有些茫然。事实上除了那个小小的樱花园,藉河两岸,有树可以挂鸟,有草坪绿地可供孩子们玩耍的地方并不多。南郭寺固然已经出落得风景宜人,但是毕竟离城远了些。毕竟驱车远足对于大部分的市民们来说不太现实。所以,人们早就希望能够对藉河两岸进行整治,至少能够清除河道的污水和垃圾,加宽河堤并广种花草树木,现在看来,人们的这一愿意很快就能够实现了。
河堤上,说说笑笑地走着好多放学回家的小学生。
这让我想到了藉河的春天。天水的孩子们喜欢放风筝,但是,除了并不开阔的中心广场,能够放风筝的地方几乎没有。每年春天,孩子们只好来到藉河的河道里。他们眼望着高远辽阔的天空,放飞着自己高远辽阔的童心,可是他们不得不脚踩着垃圾、乱石和荒草,他们的父母也不得不悬其念而操其心。但是,这一切即将成为过去了,当我看着眼前正在施工的大小机械,我不禁为将来藉河的春天充满了轻悠的遐想:到那时,孩子们再也不用在坑坑洼洼的河道里看了天上顾不到地上地乱跑了,孩子们也不必放一回风筝就滚了一身的尘土,孩子们也将不再担心一脚不慎踩入了污泥浊水。将来的藉河两岸,将是宽阔的、笔直的、平坦的、清洁的,将成为儿童们的乐园。
不知不觉地,我走近了天水师范学院。
天水师范学院,做为陇东南地区的一所最高学府,背靠秀美的南山而面朝涓涓的藉河,本来应该是一个仰得南山之秀气,俯得藉河之灵蕴的好去处。然而在这些年里,学子们从书本中抬起头来,固然一眼就可以望到巍巍且葱郁的南山,伸臂之际,他们的胸怀固然可以逐南山而趋高远,可是,当他们步出校门来到藉河边的时候,他们的心潮却并不能逐清波而有起伏。他们会觉得自己的眼前满目疮痍。
这所秀丽的学府面临的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风景”呢?
首先,天水市的滨河南路到了这里戛然而止。其实再往前不到一公里就可以与天水郡接通了,然而这短短的一公里却一直是滨河南路的一段盲肠,也成了天水师范学院身边的一处尴尬——如果你从学院的文科楼上望出去,你会看到沿河堤那一排收购旧家俱的人临时搭建的“贫民窟”。当然,让一个高等学府天天面对着“贫民窟”,让那些书生意气的人们天天能够看到这个世界上还大量存在着的贫穷与苦难,让他们关注现实而目有下尘,至少也有着某种“教育意义”。不过我要说的却是:这样一种近于荒诞的构成,恰恰象征了这所学院的处境与遭遇——它所处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毕竟是有待改善的。哪一个城市愿意自己的“书房”跟前,竟是一堆垃圾呢?
河边上是如此,那么河道之内呢?
越过不到两米宽的狭窄河堤,河堤之下,竟是随处可见的臭水沟和臭水滩,之外就是萋萋荒草,就是乱石堆,就是垃圾场。虽然有人也在里面开了地种了贱卑的菜蔬,虽然学生们隐约在这里晃来晃去地“走读”,虽然年迈的教师有时也来这里沉思默想,虽然老师们因为时常要去河对面的菜市场买菜而在河道里日复一日地堆出了一条石头的“断桥”,但这个与学院紧紧相邻的河滩,毕竟太有些萧瑟与荒凉。早晨步入其中,只见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晚间倘若路过,便觉寒气扑面阴风嗖嗖,幸亏师生们多少具备一点欣赏遥远《诗经》或隐秘《聊斋》的审美趣味,幸亏他们读过艾略特的《荒原》,幸亏他们知道一个人间有一个词:荒凉!否则他们将——多少有些失望。
于是,我真希望这项工程能够早日建成,能够早日改变天水师范学院的“外环境”。
当年我在兰州求学的时候,常常到黄河边上去读书,那地方当年也是乱石加荒草外加垃圾和臭气,可是当我前年再去的时候,我算是领略了什么叫做“旧貌换新颜”。兰州的黄河风情线,笔墨酣畅地纵贯东西,主题鲜明地成为兰州人开放的公园:鹅卵石铺成的草间小径、被种成各种块状的三叶草、水流淙淙的人造小溪、随处可见的石椅石桌……走在黄河边上,我觉得整个的兰州城一下子有了精神与风采。它就像是兰州城美丽的花边,可以说是“总结”了这个城市的大好风光。我一直不太喜欢兰州,就是因为兰州的脏和乱,但是我却喜欢上了黄河风情线,它像一句话:一句兰州得意洋洋的话,它的意思就是:“我们兰州,正在步入美丽!”
我想说的是我们天水也正在步入美丽——步入更为美丽的未来——当河边上施工的旗子迎风一亮,当河道内隆隆的机器声确确实实地一响,天水的老百姓无不眼前一亮心头一热:有一个多年的梦想,很快就要变为现实了!
让我们耐心等待。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