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感受苍凉的人性之美

2020-12-14叙事散文北雁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45 编辑

白族作家杨义龙先生的笔似乎专为美所生,他笔下有一种相当的美感。反复读过他的三部短篇:《霜天泪》、《梅雨潇潇》和《微澜》之后(以下简称《霜》、《梅》、《微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45 编辑 <br /><br />白族作家杨义龙先生的笔似乎专为美所生,他笔下有一种相当的美感。反复读过他的三部短篇:《霜天泪》、《梅雨潇潇》和《微澜》之后(以下简称《霜》、《梅》、《微》),很长一段时间里,无论是《霜》中那漫天漫地的清霜、《梅》中潇潇的黄梅雨水、还是《微》中的那缕夕阳,一种由苍凉之美带来的难言的感动久久牵在怀间。作者长于环境的衬托,于是,在他轻婉的笔调下,几面苍凉悲壮又难言其美的脸孔,始终给人一种过目难忘的美感。
《霜》最先见于2000年《大理文化》第一期,可以算得上是杨先生的成名之作,在当时的大理文学界有较大的反响。记得还是学生时代的我,是坐在州图书馆里一口气读完那一万多字的感动的。慈善,这个来源于白族民间传说中的柏洁夫人,这个被杨先生描写得相当出色的女性,因笃情于生活、忠诚于丈夫、热爱自己的部落及部落的子民,并忠信于正义与和平,于是,在丈夫被松明楼的大火烧死,自己的部落又屡战屡败而且毫无胜利把握的情况下,她却毅然决然地举一面“替夫报仇”的旗帜,扛起了悍卫部落的责任,勇敢地与入侵的蒙舍强敌作斗争。这时,作者在敬叹起她对部落的热爱、对和平的希冀、对爱情的忠贞和她高贵的人格时,也开始对她产生了无限的怜悯。于是他写道:“……那张脸,曾是多么丰盈而红润啊。明眸皓齿,玲珑而挺拔的鼻子,微微凸起的颧骨,微翘的嘴唇,稍稍扬起的下巴,白皙的脸庞,浑圆的肩头,丰腴的前胸,细嫩的肌肤,富有弹性的小腿,都让慈善自怜自惜。……”“命运把她置身在一个历史的漩涡中,……她不可避免地成为某种战争的牺牲品。”“……慈善已是心力交瘁,一个女子,要扛起部落的命运是多么的艰难!”杨先生轻婉的语辞,诗一般华丽却富有韵律的词藻,让人从字里行间深深地体会到,慈善一个女子,稚嫩的肩上挑起久而弥艰的责任是何等艰巨。一场激烈的战斗后,一夜征战早已兵败力疲的她却在强敌皮罗阁面前大义凛然,决不低下高贵的头,两番用尖锐的唇齿挫败并中伤自大忘形、不可一世的皮罗阁,一口不轻饶人的语辞说得强敌惭愧万分,这也便是慈善坚毅顽强和受人敬佩的所在。最后,她力辞皮罗阁的爱慕与诱惑,坚决地投江自尽。而在此之前,她重新梳理零乱的发髻、整理千疮百孔的战袍,是的,她一个无助的蛮方弱女也多么爱美,多么富有感情,又多么地从容不迫。此刻,作者重在刻写一种苍凉的意境美,那种美中,就让人真切地觉得,慈善真是何其悲壮又何其伟岸。甚至,对她的敬佩能让人感叹到一个民族。
《梅》是杨先生笔下一部相当具有艺术特色的作品,原刊于《大理文化》2002年第五期,作者别具匠心,将叙事角度转到第二人称,作品是写给一个亡故之人,所以,第二人称的叙事便达到相当妙的艺术效果,真给人一种某个愁苦的断肠人立在一个亡故之人的坟茔之前,执酒畅怀,向他叙述着他亡故之后的世事一般的感觉。潇潇的黄梅之雨,带给人的是一番苍凉的意境,这番意境中,作者给我们讲述的那个畸形社会中的倔强少年,因血气方刚的倔强的刚强的个性,看不惯也不服气这么多人情规矩和世俗,于是,自小母死父去、缺乏父母关爱和理解的十五岁的他便自寻短见了。他的死,并不是对世俗的屈服,而是一种叛逆式的对命运的抗争,是对落后教育制度和世俗的挑战。因为在此之前,倔强的他心比天高,几次逃学在外,做过采石工,做过煤矿临时工,坚强地在生命线上挣扎,而且已经很多次不顾性命之忧地喝劣质酒、抽劣质烟、参与赌博妄图一夜暴富。其实,幼小的他也是在追求美好的生活啊。于是作者在感叹他的短暂的年华之时写道:“十五岁是一个什么样的年龄啊,他们可以尽情地向父母索要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还有漫长的光阴等着他们去挥霍,他们还可以慢慢长大,反正这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年龄。”然而,倔强的他还是走了,留给人的就是一片苍凉的天空,然而这种苍凉却是相当富有美感的,它让读者不时地在感慨一个少年在畸形社会中形成的不屈和倔强的性格,它在叩问人间的真善美,它在祈求世间的真爱,它在期盼人间多一分对此类孩子的关爱。总之,一个少年离去的背影给人留下的就是一地美的花瓣。
2004年第四期《大理文化》所刊的《微》,让同样作为教师的我思考了很长一段时间。不管你承认与否,虽然我们时常称颂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但是,在一些地区和范围内,教师这一职业的地位还是相当地低下。于是,这一现实致使很多教师相当地自卑,经济收入的低微、生活和思想上的压力让他们心理上产生一种相当大的阴影而消极对待生活。我记得一位老师曾跟我说过,现在许多学生心理不健康,其实我们很多教师本身的心理就是不健康的。这句一针见血的话,便让人怀疑我们这样的老师将如何教育好下一代了。《微》开篇就写到担任某高级中学英语教师的孟复之睡在自家古色古香的老房子里的大床上,外面是连绵的雨水,跟着雨水一样烦愁的老孟就不起床。接着,矛盾开始了,因为不服一种教育制度———不准后进生报考,当然,他的这种想法是善良而且正直无私的。他和当副校长的领导吵架了,赌气之下,便书也不教决定辞职。于是,急得当校长的老同学亲自来请他,但倔强的他是不轻意服输的,老同学不知道他的性格,一怒之下出语打击他了,这时我们才知道,老孟尽管教书很行,生活却极是没落甚至是迂腐:死了前妻后一直独身,同学最糟糕的都已经当上县级中学的校长了,他还是老样子,守着个月薪一千多块的工作过单身生活。但无可否认,他是个很重义的人,热衷于“校花”,读大学时身子单薄的他敢与体育系的魁哥玩命;回乡后,因感激一个做豆腐的女人对父亲的照料,就坚决地娶她回来之后又用三尺宣纸写下一幅“娶妻如此,夫复何求”的若同壮士西行的壮语;妻死后,他甘心做一个女学生感情的俘虏,他妄图冲破世俗,没想到她送女学生考上大学直到大学毕业后,女学生对他的报答就是一迭钱———读书时不懂事,把对老师的崇拜当作爱情;如今懂事了,却把感情当成金钱的对换。于是就这样,老孟被自己封闭的工作和心灵世界折腾得差不多发疯了。但是,他照旧是很正义的,下午天色晴好,迂腐倔强的老孟准备回学校写自己的辞职书,路过大街看到歹徒行凶,瘦筋寡骨的他居然见义勇为,用正义的信念和毅力追翻并制服了歹徒。当记者来的时候,老孟又悄无声地走了。故事高潮而终,但一个迂腐没落的孟复之老师背后,又让我们多了一番对人生和对经济社会的感思。
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有些钟爱文学的朋友曾跟我说过:《霜》语言太过华丽,《梅》在人称的叙述上有些呆板牵强,《微》高潮而终给人的思考太烦太多,能否再写个完整的结尾。当代曾有些批评家认为,“金圣叹拦腰斩《水浒》”、“高鹗续写《红楼梦》”等等,都是歪曲了作者本意,歪曲了许多残缺的完美。作品是作家心灵的展现,表达的正是自己的臆见。笔者认为,杨先生着力用苍凉的色彩刻画一种人性之美,他这三部短篇便饱含着他一贯的苍凉色调,奈得住读者的反复品读,而它给人的启发和美感却让人久久回味。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