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醒来之后

2020-12-14叙事散文段成仁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45 编辑

            醒来之后文/段成仁听朋友说,杨泽文老师的一本叫《卑微者最先醒来》已出版,要我留意一下。书没有见着,倒是记住了书名。不知怎地,觉得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45 编辑 <br /><br />            醒来之后
文/段成仁
  听朋友说,杨泽文老师的一本叫《卑微者最先醒来》已出版,要我留意一下。书没有见着,倒是记住了书名。不知怎地,觉得很亲切,一种说到心底去的亲切。
  人活着大约有三种状态:理性,感性和麻木。有人极其清醒地想着,行动着;有人冲动地沸腾地奔着;有人则足尖与思维同步,任左右流之。很长一段时间来,我像被删除了一样,在这三者之间游走。
  由于出身的原因,我对苍夷和弱小的认同是敏感的。极度贫困的高寒山区孕育了我弱小的身躯,也造就了我卑怯的心灵。当我第一次接触从外地来的小学老师,当我翻过一个丫口到山间小坝子,当我迈向大学校园时,没有一次不是惊心动魄和刻骨铭心。视觉的反差是很容易造成心灵的震动的。我曾开玩笑地说,一个从没见过山的人,在他熟睡的时把他抱到这滇西的大峡谷来,当他醒来的时候,他会被吓哭的。当我第一次站在坝子边上的时候,好长时间没有迈开脚步。靠山靠惯了,在平地里没有了依靠,走路要弯下腰去,用手摸着地才觉得踏实,像刚学走路的小孩。
  朋友们曾说我像顾城,我说我确实有顾城的眼睛,只不过没有他的那支笔。
  有了这样的一双眼睛让人很痛苦。比较是我心里的一场久的战争。虽然没有输赢,受伤的是我的人。而受伤却让人更的清醒。或者不是我自己的清醒,而是影像被我无意识地归类后,在胸中积压,体积增大,对我的挤压更重罢了。比如,街上的一个老人往往会被我当成父亲。我心里清楚,无论外貌和动作,都不是父亲的样子,但意识里会无限地接近过去,有喊他一声“父亲”的冲动,但我又很清醒,吞咽着塞在喉头的冲动;一个精神病乞丐在下着雨的街上走着,吸引着我和大家的目光,因为他像是故意把上衣脱了,光着上身,下身穿着条线裤,线裤贴在腿上。我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正在买化妆品的妻子说,这样的人是不会生病的,我很羡慕他。店主也说,是的,他经常这样,也没见他病过。我看见两人的对话在装有镜子的贴壁柜架间来回碰撞,没撞倒那些花花绿绿的化妆品,却撞醒了沉睡在我心底的某种影像,仿佛那个乞丐就是我,或是我父母什么时候。这些虽然只是当时一闪而过的念头。
  有这样的一双眼睛是孤独的。我自认为我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处境,所以一味地逃避,一味地躲藏。有人问我为什么总是低着头,我抬起头说,没有啊!他拍拍我的背部说,你有“锣锅”了。我又使劲地挺了挺脖子,只听“叭叭”,骨节里发出了久不活动的脆响。接着也就记起了妈妈的话来:以后走路要直起腰杆子,都国家干部了,像你这样走路,让人笑话的!我解释说,是大学的课桌坑了我。大学时的课桌和椅子就电影院里座位,坐着看书时屁股不断向前滑,只好用颈部顶住椅子靠背上,久而久之,弯了。妈妈信了,但又叹气说,弯着背就不神气了,不像小时候了呀!
  每当想起这节,我就想哭。并非觉得我连母亲这点愿望都满足不了,而是我内心里永远无法排除掉的卑微情结。七岁时,我把一丁儿咸菜从同桌的位子上拭下来,刚好被看见,于是几个月以后,他们仍在喊我“饿死鬼”;十三岁时,我穿着布鞋走在一片黄胶鞋中,于是我好长时间不敢看自己的脚尖;十八岁时,我射进了精彩的一球,我只是低着头,回到中场;二十一岁时,我走出教室门,学生说,段老师是个冷血动物。
  在一个个平凡的夜里,喝了酒的人反而更清醒。而我却一次次在现实的迷宫里闯得头破血流。
  每天早晨,我早早醒来,等着太阳从山头升起,奢望着太阳能给我一些什么启示,而黑夜的来临又和现实搭成牢靠的协议,让人一天天绝望。我终于明白,上帝本已原谅了这样的结局,已经造好了坚韧的外壳,万能的阳光已无法穿透了。于是我们的人才是一个个现实的人——我现在终于明白了。
  人就是这样,要么麻木,要么清醒。要么彻骨的平凡,要么冷酷的清醒。平庸在这个世界里是很容易生存下去的,只不过,印记可能会浅些罢了。
  我还将在麻木与清醒中间继续前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