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宝钗扑蝶”情节探微
2020-12-14抒情散文凌云昕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4:55 编辑
《红楼梦》中塑造最为成功的人物莫过于宝钗和黛玉了,她们也是曹雪芹着墨最多的两位女性,黛玉的执着多情再加上宝钗的精明大度也许就是曹公心中完美女性的象征
《红楼梦》中塑造最为成功的人物莫过于宝钗和黛玉了,她们也是曹雪芹着墨最多的两位女性,黛玉的执着多情再加上宝钗的精明大度也许就是曹公心中完美女性的象征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4:55 编辑 <br /><br /> 《红楼梦》中塑造最为成功的人物莫过于宝钗和黛玉了,她们也是曹雪芹着墨最多的两位女性,黛玉的执着多情再加上宝钗的精明大度也许就是曹公心中完美女性的象征了吧。也许正因为如此,在红楼梦中涉及钗黛的情节大多是合写的,往往前半回宝钗是主角,下半回黛玉则又成了明星,这在书中轻易就能找出数例,如:第8回的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第23回的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第38回的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第45回的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等等。在这些对称性的情节中,写得最为精彩的是第27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在这一回中,曹雪芹挥动如椽大笔,为我们描绘了两幅美伦美奂的图画:“黛玉葬花”和“宝钗扑蝶”。但人们常常被“黛玉葬花”的悲怆凄婉所打动,却忽视了“宝钗扑蝶”深义之所在,这是不公平的,其实“宝钗扑蝶”这一情节也有着特殊的审美价值和深远的象征意义。
先让我们看看书中是怎样写这段“宝钗扑蝶”的:“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李让,燕妒莺惭,(宝钗)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朴。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宝钗也无心扑了,……”如果说,一曲《葬花吟》唱出了黛玉“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人生最强音,那么,情节上与之对称的扑蝶小传也不仅仅表现了以心思周密、城府深厚著称的宝钗那不失天真的少女个性,同时也表现了她追求仕途经济、羡慕荣华富贵的世俗一面,暗示了她最终人散家亡、理想破灭的悲惨运命。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因为蝴蝶成双成对、双飞双憩的特性,所以经常用它比喻夫妻,这在许多古代诗文中都有体现。在与《红楼梦》写作时期相近的的《蝴蝶媒》中也有一段“扑蝶”描写,从中也可看出蝴蝶的这种象征意义:(蒋青岩)不防里面走出一个青衣女子来,手中拿一把团扇,见了那一群蝶儿,忙忙用扇去扑,口中叫道:“好一群大蝶儿,快来扑住他耍子。”不半晌,只听得门内步摇声响,早出一位绝世的佳人来。蒋青岩偷眼觑见那位佳人,不觉魂飞天外。只见那青衣女子,将手中的蝶儿送到小姐跟前道:“小姐你看,这个蝶儿生得这般样大,如此灿烂。真个好耍。”小姐接到手中,细细观看,说道:“果然这样蝶儿,从来罕有。你却不该扑散了他的伴侣,他一片爱花情佳,寻春至此,只该听他在花间飞舞,点缀春光,扑他则甚?韩香姐,你可将这蝶儿,到那百花深处放了,令言早去寻群逐队,莫耽误了他的良辰。”后来蒋青岩与这位“绝世佳人”终于以蝶为媒,结成夫妻。
应当指出,蝴蝶所象征的大多是一种男才女貌的世俗夫妻,即使在广为流传的梁祝故事中,梁祝所追求的也不过是一种夫荣妇贵的生活,祝应台对梁山泊所期望的也不过是“望兄做文章要专心,你前程不想想钗裙。”知道了这一点,再结合“宝钗扑蝶”这一情节发生的时间——芒种节,这一天是闺中女儿送别花神的日子,也是宝玉的生日,我们似可对其深意揣度一二。黛玉葬花所象征的是她悲苦的命运,暗示这位“世外仙姝”也会象那飘落的桃花一样,过早地离开这个世界,而与宝玉无缘;相对应的宝钗扑蝶则象征着宝钗虽然能在婚姻上得到宝玉,和他成双结对,但最终也只象一般小说所写的那样成为一对世俗夫妻,成为一对生物的简单结合。
另一方面,蝴蝶因为自身的光鲜艳丽,也经常被用来象征人的欲望,这在许多话本小说中也有体现。在比红楼梦稍早的世情小说《金瓶梅》中也有着一段精彩的“扑蝶”描写:“(潘金莲)且在山子前花池边,用白纱团扇扑蝴蝶为戏。不妨敬济悄悄在她背后戏说道:‘五娘,你不会扑蝴蝶儿,等我替你扑。这蝴蝶儿忽上忽下,心不定,有些走滚。’那金莲扭回粉颈,斜瞅了他一瞅,骂道:‘贼短命人听着,你待死也!我晓得你也不要命了。’那敬济笑嘻嘻扑近她身来,搂她亲嘴。那妇人顺手一推,把小伙儿推了一交。却不想玉楼在玩花楼远远瞧见。叫道:‘五姐,你走这里来,我和你说话。’金莲方才撇了敬济,上楼去了。原来两个蝴蝶没曾捉得住,到订了燕约莺期,则做了蜂须花嘴。正是:‘狂蜂浪蝶有时见,飞入梨花无处寻。’”此外,在王实甫的著名杂剧《西厢记》中也有“鱼水得和谐,嫩蕊娇香蝶恣采”之类的句子。结合宝钗在其他场合的表现,我们似乎也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宝钗是热衷于仕途经济的,她也希望能象贾元春那样“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宝钗所追逐的那对团扇般大小的“玉色蝴蝶”不正是她世俗追求的最好象征吗?需要说明的是,笔者这样写,绝无对宝钗的这种行为有鄙薄小视之意,相反笔者觉得宝钗的对夫荣妻贵的世俗生活的向往及对仕途经济的热衷是正常的,如果人人都象黛玉那样只为了高尚的理想与操守而生活,也许这个世界就会少了许多前进的动力和发展的机会,也就不会如此多姿多彩了。
最后,让我们回到蝴蝶这一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最初意义上来。《庄子?齐物论》中有这样一段著名的文字:“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而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这就是充满变幻迷离色彩的庄周梦蝶的故事,也是中国古代关于蝴蝶最早的描写。在这里,蝴蝶成了梦幻的象征,充满了迷离恍惚、空虚惘然的色彩。后来的诗人也多用此典来形容人生的莫测变幻和理想的无情幻灭,如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庄生晓梦迷蝴蝶”(《锦瑟》)、“神女生涯原是梦”(《无题》)、“怜我秋斋梦蝴蝶”(《十字水期韦潘待御同年不至》)、“枕寒庄蝶去”(《秋月晚思》)等等。在宝钗扑蝶中,那对明媚鲜艳的玉色蝴蝶是不是也预示着象宝钗这样充满勃勃生气的少女在那样一个黑白不分的封建末世所有的理想与抱负也只能象一场春梦一样无情幻灭,她本人最终得到的不过是“独伴孤灯”的悲苦结局,她所向往的富贵家族最终也只落得一个“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悲惨境地呢?
先让我们看看书中是怎样写这段“宝钗扑蝶”的:“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李让,燕妒莺惭,(宝钗)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朴。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宝钗也无心扑了,……”如果说,一曲《葬花吟》唱出了黛玉“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人生最强音,那么,情节上与之对称的扑蝶小传也不仅仅表现了以心思周密、城府深厚著称的宝钗那不失天真的少女个性,同时也表现了她追求仕途经济、羡慕荣华富贵的世俗一面,暗示了她最终人散家亡、理想破灭的悲惨运命。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因为蝴蝶成双成对、双飞双憩的特性,所以经常用它比喻夫妻,这在许多古代诗文中都有体现。在与《红楼梦》写作时期相近的的《蝴蝶媒》中也有一段“扑蝶”描写,从中也可看出蝴蝶的这种象征意义:(蒋青岩)不防里面走出一个青衣女子来,手中拿一把团扇,见了那一群蝶儿,忙忙用扇去扑,口中叫道:“好一群大蝶儿,快来扑住他耍子。”不半晌,只听得门内步摇声响,早出一位绝世的佳人来。蒋青岩偷眼觑见那位佳人,不觉魂飞天外。只见那青衣女子,将手中的蝶儿送到小姐跟前道:“小姐你看,这个蝶儿生得这般样大,如此灿烂。真个好耍。”小姐接到手中,细细观看,说道:“果然这样蝶儿,从来罕有。你却不该扑散了他的伴侣,他一片爱花情佳,寻春至此,只该听他在花间飞舞,点缀春光,扑他则甚?韩香姐,你可将这蝶儿,到那百花深处放了,令言早去寻群逐队,莫耽误了他的良辰。”后来蒋青岩与这位“绝世佳人”终于以蝶为媒,结成夫妻。
应当指出,蝴蝶所象征的大多是一种男才女貌的世俗夫妻,即使在广为流传的梁祝故事中,梁祝所追求的也不过是一种夫荣妇贵的生活,祝应台对梁山泊所期望的也不过是“望兄做文章要专心,你前程不想想钗裙。”知道了这一点,再结合“宝钗扑蝶”这一情节发生的时间——芒种节,这一天是闺中女儿送别花神的日子,也是宝玉的生日,我们似可对其深意揣度一二。黛玉葬花所象征的是她悲苦的命运,暗示这位“世外仙姝”也会象那飘落的桃花一样,过早地离开这个世界,而与宝玉无缘;相对应的宝钗扑蝶则象征着宝钗虽然能在婚姻上得到宝玉,和他成双结对,但最终也只象一般小说所写的那样成为一对世俗夫妻,成为一对生物的简单结合。
另一方面,蝴蝶因为自身的光鲜艳丽,也经常被用来象征人的欲望,这在许多话本小说中也有体现。在比红楼梦稍早的世情小说《金瓶梅》中也有着一段精彩的“扑蝶”描写:“(潘金莲)且在山子前花池边,用白纱团扇扑蝴蝶为戏。不妨敬济悄悄在她背后戏说道:‘五娘,你不会扑蝴蝶儿,等我替你扑。这蝴蝶儿忽上忽下,心不定,有些走滚。’那金莲扭回粉颈,斜瞅了他一瞅,骂道:‘贼短命人听着,你待死也!我晓得你也不要命了。’那敬济笑嘻嘻扑近她身来,搂她亲嘴。那妇人顺手一推,把小伙儿推了一交。却不想玉楼在玩花楼远远瞧见。叫道:‘五姐,你走这里来,我和你说话。’金莲方才撇了敬济,上楼去了。原来两个蝴蝶没曾捉得住,到订了燕约莺期,则做了蜂须花嘴。正是:‘狂蜂浪蝶有时见,飞入梨花无处寻。’”此外,在王实甫的著名杂剧《西厢记》中也有“鱼水得和谐,嫩蕊娇香蝶恣采”之类的句子。结合宝钗在其他场合的表现,我们似乎也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宝钗是热衷于仕途经济的,她也希望能象贾元春那样“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宝钗所追逐的那对团扇般大小的“玉色蝴蝶”不正是她世俗追求的最好象征吗?需要说明的是,笔者这样写,绝无对宝钗的这种行为有鄙薄小视之意,相反笔者觉得宝钗的对夫荣妻贵的世俗生活的向往及对仕途经济的热衷是正常的,如果人人都象黛玉那样只为了高尚的理想与操守而生活,也许这个世界就会少了许多前进的动力和发展的机会,也就不会如此多姿多彩了。
最后,让我们回到蝴蝶这一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最初意义上来。《庄子?齐物论》中有这样一段著名的文字:“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而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这就是充满变幻迷离色彩的庄周梦蝶的故事,也是中国古代关于蝴蝶最早的描写。在这里,蝴蝶成了梦幻的象征,充满了迷离恍惚、空虚惘然的色彩。后来的诗人也多用此典来形容人生的莫测变幻和理想的无情幻灭,如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庄生晓梦迷蝴蝶”(《锦瑟》)、“神女生涯原是梦”(《无题》)、“怜我秋斋梦蝴蝶”(《十字水期韦潘待御同年不至》)、“枕寒庄蝶去”(《秋月晚思》)等等。在宝钗扑蝶中,那对明媚鲜艳的玉色蝴蝶是不是也预示着象宝钗这样充满勃勃生气的少女在那样一个黑白不分的封建末世所有的理想与抱负也只能象一场春梦一样无情幻灭,她本人最终得到的不过是“独伴孤灯”的悲苦结局,她所向往的富贵家族最终也只落得一个“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悲惨境地呢?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