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上海的日军碉堡(卫国征文)

2020-12-14叙事散文许也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4:23 编辑

  上海的日军碉堡日本的侵华,在祖国大江南北的各个角落都曾留下了许多战争的伤痕,从卢沟桥到南京,从沿海到内地,从南国到哈尔滨,从颐和园到上海,……都留下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4:23 编辑 <br /><br />  上海的日军碉堡
  日本的侵华,在祖国大江南北的各个角落都曾留下了许多战争的伤痕,从卢沟桥到南京,从沿海到内地,从南国到哈尔滨,从颐和园到上海,……都留下了日军践踏华夏大地的入侵足迹。
  我曾到过上海,在那里生活过很多年,熟悉整个上海的东南西北。我亲眼目睹了许多散布于上海城郊交接处的那些日军水泥碉堡。这些作为军用工事的水泥碉堡,可能算是上海至今可以找到的日军侵华最生动的活证据了。请大家跟着我的脚步来看看吧。
  在中山南路,新建的上海八万人体育馆南面的田野里就曾经散布着一座座灰黑色的碉堡,这些碉堡一直在解放后的几十年时间里都那样静静地躺在田地里,无人问津,无人留意,由于它们的不起眼,谁也不会去管它是那个年代遗留的,曾经是做什么用的,它像一些遗弃于荒野的武器碎片,与和平年代的人们渐渐隔阂、绝缘,孤独地存在。直到周围土地征用,盖起了一座座大厦,这些日军碉堡才被推土机一一铲掉,越来越少,几乎要绝迹。
  这些散落于田间的低矮水泥碉堡只高出地面一米多,一跨腿就可以爬上去。那时候经过田间小路,相隔不远,就可以看到一个一摸一样翻造出来的碉堡,最近的相隔只有数步之遥,有的几个碉堡成蔟地连在一起,不知底细的人还会以为是农田灌溉用的什么设施。据老一辈的人说,那就是日本军为阻击抗日队伍进城而设置的,一支支机枪曾经架在那黑洞洞的水泥小窗上,随时准备扫射前进的部队。从那些碉堡的水泥质量看,能历时几十年不受风雨腐蚀而保留完好,说明水泥工业已到达了较高的水平,而且建筑的设计也很科学。碉堡是圆柱型的,壁厚数尺,可以抵挡一般子弹的冲击,碉堡的根基扎入地面较深,要移除都颇费一番工夫。那些碉堡四周墙壁上留下的枪眼弹孔,会使人们联想到那个战争的年代,上海这一带曾经发生了怎样激烈的战斗。
  只是,现在那些碉堡,很多已经被高楼大厦所淹没。不过也不要紧,你可以跟着我在八万人体育馆往西面走一段路,那里有个叫沈家宅的村落,村民都多是以种菜为生的。他们的土地一部分被国家征用了,但还剩一部分留下赖以维持生计。在他们的菜田里,至今仍然可以看到一些那样低矮的水泥碉堡。在沈家宅村与南面的曹溪新村之间有一片很开阔的菜田,如果有意寻找,可以沿着菜田的田埂漫步,你就可以发现:那些灰黑的碉堡仍然静静地沉睡在那里。它们有的被菜农披上了塑料薄膜防止雨水淋湿藏在里边的农具或化肥,有的则被修整得很清楚、干净,孤兀地站立在那里,可能被作为田间区域的标记。
  要是嫌田里小路不好走,那你就跟我到徐家汇肇家浜路的林荫里去看看吧,同样在那里也可以找到日军碉堡的遗迹。徐家汇,如今已经旧貌换新颜,新盖的太平洋百货大楼和东方商厦尽管金鸡独立般的雄伟,但在肇家浜路西面一段的起始点处,走进那浓郁的林荫,有不少老年人正在打太极拳或下棋,仔细寻找仍然可以发现,那灰黑的圆柱型碉堡还静静地座落在这里。当你走近那与你差不多高的碉堡,用手摸一摸,水泥虽然粗糙,但它经历了几十年还能站立在那里就可以说明它的不朽。你可以仔细端详它,碉堡四周一扇扇方形的小窗,那就是机枪的发射口,碉堡看去不小,但壁厚,内部就不是很大,大约只能容得下两个士兵。四周斑驳的弹孔,无情地证实了那场侵略与反侵略战争的激烈。然而,在如今和平的日子里,人们似乎早已淡忘了那些曾经窒息的岁月,老人只顾打着太极或迷恋于又一局精彩的象棋之中,一点没有在意身旁静静兀立着的军事碉堡。
  再往北走,在闸北区、虹口区北边的广袤田野里,同样可以找到一些这样低矮的碉堡。似乎有个规律,碉堡都建立于城郊的接合部,可以设想:这是用于阻击军队进城的一种防御性军事掩体。到底有多少这样的碉堡群?真的很难统计。那种高高的日军炮楼是早已销毁了,而低矮的日军碉堡则幸存下来。
  粗略估计,这些碉堡可能大约建于1937 年夏秋之交,那时候,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其国内军费开支过大导致通货膨胀 ,所谓“以战养战”策略使日本首先把魔爪伸向了上海这块中国的肥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包括租界在内的上海全面失陷。日本占领了上海后,想通过长江龙头来调动周边苏、浙、皖地区的经济资源,以侵吞整个华中地区的经济,排斥欧美的在华利益,试图使中国成为日本的经济附庸。于是,为了巩固和保卫日本在沪的既得利益,他们加强军事力量:增加兵力、运输军火、建筑炮楼、派遣特务,还有就是在城郊结合部修筑无以己数的这些小型碉堡來加強防御。
  如今无数的土地被国家征用,这些碉堡也都将面临被铲除的命运。从历史文物的角度看,这些不起眼的日军碉堡是很有继续保存价值的,至少它可以证明日军曾经到过上海,在这里安营结寨,进行侵略活动和军事控制。这应该引起历史博物馆的重视,不要轻易地将这些日军入侵的罪证全部丢失。
  当然,那些碉堡中未必全是日军所建,有的可能还是国民党军队的产物。究竟哪些才是真正的日军碉堡,一般从碉堡的造型及水泥质量上可以分出个大概。日军的碉堡质量一般会比较坚固些、设计会巧妙些,说明当年日本人的建筑水平是先进的。可悲的是,日本人太自傲,把自己科技优势估计得太高,并妄想以自己的工业强大来侵吞中华民族甚至整个亚洲。必须知道,水泥碉堡再坚固,也抵挡不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心与怒火,也必须知道,中华民族有着怎样深厚的历史文明底蕴。
  有机会很想再去趟上海,去上海城郊接合部的田野里寻找那些被人们遗忘了的低矮的日军碉堡,并在碉堡跟前留个影,作为不同一般的永久纪念,让全世界都铭记这段日军侵略中国的历史,铭记日军曾经怎样蹂躏上海这片美丽的土地,让我们的子孙世世代代都不要忘记我们曾经的国难。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