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我的村庄

2020-12-14叙事散文李子熟了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6:01 编辑

  1、中庄我的村庄的名称。从镇上下了班车,翻过两座山,绕过一条沟,十里的路程。我常步行着,边走边看路边的风景,虽然一身汗,但不知道劳累。村庄在低洼地带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6:01 编辑 <br /><br />  1、中庄
  我的村庄的名称。
 
  从镇上下了班车,翻过两座山,绕过一条沟,十里的路程。我常步行着,边走边看路边的风景,虽然一身汗,但不知道劳累。
   村庄在低洼地带。快到了时,喜欢站在一个豁岘口边,远远看着我的村庄。眼前一大片绿树笼罩着的,炊烟缭绕着的,便是我的村庄。路边一棵最大的榆树下,有两头黄牛的身影晃动着,那是我家的牲口。
  村庄紧依着长满杏树和桃树的大山。院落象从山上奔泻而下的水珠儿一样,散而不乱地在山前撤开。五六十户人家,两大姓氏,一眼泉水。正月里,村子里的人们一起闹“社火”,平日里,一同分享和承担每一家的喜庆和忧愁。外村的人都说,中庄好,中庄的人好。外村的女子,愿意嫁到我的家乡来。
  我原来想着,“中庄”之所以叫中庄,肯定是她居于周围村庄的中心。但从地图上看,并不是。
  我渐渐明白,祖祖辈辈居住于这里的乡亲们,早就懂得中庸之道,并一直坚守着。
  2、官院
  官院,在村子的中心,约四亩地大。
 
  官院的东边,很早以前有一座不大不小的庙,贡奉着大家最熟悉的赵灵官和王灵官,好象山王爷、土地爷也在其中。后来,也就是破四旧时,庙被拆除了,里面的神仙也被流放。便在官院的北边,修了一排房子,改成了村学。我们二三十个娃娃在这里从一年级读到二年级。再后来,村学撤并到中心小学,这里一直空着。
  官院里,夏天的时候,是生产队的麦场,麦垛塔一样密密匝匝地立着;冬天,是生产队里的仓库,院里摞着打碾过的麦草,老鼠在麦草中安家立业。
  庙被拆了,只留下了一个土台子。村子里有十分喜爱唱戏的,发动大家凭借着土台子,搭起了戏台。每年正月,村子里的锣鼓便“哐哩哐啷”一直响到古历的二月二“龙抬头”。
 
  官院,集体活动的场所。
 
  “官”,是“公”的意思,与“私”对立,更与外人无关。不象现在的官,是个人的。官院,不是你家的,不是我家的,也不是他家的,而是大家的。
  乡亲们的心中,公私就是这么分明。
  3、弯路
  从我家出去,朝北走三五十米,是过去烧瓦用的坪地,现在叫瓦窑坪。再朝北走三五十米远,就上了弯路。
  顺着这条路往前,弯路呈“丫”字形分向两边。左边的一条分支,爬过一道山梁,伸向另一个村庄。我家的一些麦地,就在这个村子里,这种状况叫作“插花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都是亲戚。
  沿右边的一条,就可以走到那片长满苜蓿的叫“针插儿”的苜蓿地。苜蓿开花时节,紫蓝色的花儿雾一样笼罩着弯路,人的眼睛都是蓝色的,村子里也充盈着苜蓿的花香。这个夏天,在上空“嘤嘤”飞来飞去的蜜蜂和人一道忙碌着,等待秋天的成熟。
  还可以到达埋葬着鞑子的塔坟。地里有坟和塔,就叫作塔坟。或许,因为地下长眠着鞑子,应该叫作“鞑坟”。但地里现在没有塔,塔在过去全被毁坏了。再往上,就就到了小湾儿梁顶。
  可是,弯路虽然不是直直地通向远方,却并不弯。
  我想,大概是路太直,乡亲们才把它叫作“弯路”罢。
  平处多坎坷,直道多峻险。乡亲们是最朴素的哲学家。
  4、避风湾
  这是一个少有人去的地方。
  顺着一个叫仙家洼子的梁,向上,向上,是“羊路咀”,羊才能行走的路线。再向上,就是避风湾。
  村子里的大人们说,避风湾儿是个荒凉的地方。虽然那里种着许多生产队里的庄稼,但队里从不安排三两个人去那里劳动,一般都是成群的。我们孩子对避风湾的惧怕,全部来自大人的言传

  为什么荒凉,谁都有说不上。远远地,听见避风湾儿里的风“呜呜”地响,如泣如诉。如婴儿哭啼,如大人抽洇。
  但,走进避风湾儿,却没有一丝的风,也没有任何声响,夜一样静。
   这里到底发生过什么?
  神秘的避风湾儿啊,你大概不仅仅是避风。
  5、长路咀
 
  村子的西边,是长路咀,也是村子的尽头。从外面来的人,走进长路咀,就走进了村子。咀不大,其实就是村路的一个拐弯儿,肘子似的。
 
  长路咀,真的好长吗?不长,走七八百米远,又是另一个村子。但是,它又很长,是送亲人上长路的地方。村子里的乡亲们在这里送别远去的亲人,他们一去,一年半载不得相见。
 
  亲人远行,一般在早上,天才麻麻亮,甚至,连天明鸟还没有叫。一家人这时都起来了,他们都要去为亲人送行,连久病在炕上的老人也能翻了起来。一家人,有时还有亲戚朋友,簇拥着走向长路咀。
  说过几十遍的话,在这里还要再说一遍。平日里的重复和唠叨,在长路咀却是殷殷关切。送行的和被送的,往往泪如雨下。
  被送的亲人走了,送行的人却一直站着,一直站到看不见了还站着。亲人永远走不出亲人的视线,走不出牵挂的心。
  长路咀上,常站着一位或几位老人。如果是一位,他拄着棍子,静静地站着,一动也不动,象一棵树。如果是几位老人,虽然一起说着话,但他们也是心不在焉,话不对题。他,他们,在盼远行的儿女和子孙回来。
  他们在这里送别亲人,又在这里盼着亲人回来。
   长路咀,是村子里的“长亭”。远过四十里。
(2005-8-6)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