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穿百家衣
2020-12-14叙事散文沙封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6:07 编辑
○散文
穿百家衣
沙封我是一个乡间出来的人,在我身上,发生着一件事:多年来常常穿着别人的衣服,并不以为耻。这些衣服是别人送给我的。他们中有小年轻,嫌式样
○散文
穿百家衣
沙封我是一个乡间出来的人,在我身上,发生着一件事:多年来常常穿着别人的衣服,并不以为耻。这些衣服是别人送给我的。他们中有小年轻,嫌式样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6:07 编辑 <br /><br />○散文
穿百家衣
沙封
我是一个乡间出来的人,在我身上,发生着一件事:多年来常常穿着别人的衣服,并不以为耻。
这些衣服是别人送给我的。他们中有小年轻,嫌式样不好,不流行了;有中年人,衣服富余了,嫌着占地方。这些衣服没有破,不影响保暖遮体,没有人在衣服上留下名字;对于那件衣服有着什么样盛大宴会名媛舞场的经历,我不以为意。穿着它,做着自己普通平凡的活计。
一个人,穿多人的衣服,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在别人放弃对一件衣服的财产所有权后,我的这种毫不嫌弃的寄存、使用,我把这看作是一处街上人家可供避雨的屋檐,它会为我遮挡几个小时的风雨;看作是夏天公园里一个可供纳凉的角亭,为我避去几个小时的酷暑;看作是远行道路上的一棵蓬勃的绿荫,我可以在树下歇下自己走累的双腿,将身体依靠在树干上,眯上眼睛。
有这样一句俗话,“吃百家饭,穿百家衣”。在我童年时代的印象里,孩子总是爱吃邻家的饭,常常是在别人家玩耍,到吃饭时间还赖着不回家,等到妈妈来找时,邻居笑着说,这孩子连吃了三碗饭呢。邻居家的饭香啊。新生儿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奶奶和妈妈就会出去为他(她)寻觅童衣,谁家有,总是会很高兴地拿出来:“孙子要出世了?真快,小衣服啊,有好几件,马上拿给你。”一件童衣不知道走过多少家,为多少孩子保暖御寒。人们的理由是,孩子来出生,皮肤嫩,没有浆洗的新衣服,不柔软,穿着不舒服。这样的事,在我那一代人的童年少年时代,每个人身上都发生过。我觉得那是包含着乡间特有的温暖的一件事,是人与人之间温情的传递方式。
在离去不远的贫穷日子里,一个人死去了,他(她)的一些像样的衣服,会分送给亲人朋友邻居,没有人会嫌弃、忌讳。死者安葬完成后回来,家人留下自家需要的,将死者的衣物拿出来,让亲属邻居挑选领走。一些人会为自己得到一件平时心仪的衣服而欣喜。
成年人的世界充满着戒备与防范,人的纯真丢失了,世故的盔甲越来越厚,隔膜越来越深。在财产所有上,成年人心理上是脆弱的。对一个孩子来说,一件物品所有权的转换是简单的,“送给你了”,他就能全身心地接受下来,“据为己有”。对此我曾经问过为什么,许多人给了我这样的说法:孩子的衣服是干净的,互相换着穿没有关系,至于别家的孩子来吃饭,那能吃多少呢,不足挂齿啊。这样的说法又引申出我新的疑问:难道成年人是污浊的吗。
也许是现在人们的生活过得好些了,对衣服的珍爱不再像以前那样强烈。如果人是树,衣服就好比是树叶。树按照季节换叶,人的衣服在不能使用时淘汰。可是,上帝的赐予并不像大自然那样公平,春风一拂千山绿;穷人一年四季就像冬天在寒风中颤栗的裸树,一家人才有一套外出的衣服。富人却如万年青,一年四季绿荫婆娑,衣着的更替违反了季节规律,每天都要换几套。那个帝王刘备不是有一句著名的话吗:换妻如换衣。将女人和衣服都藐视到了极点。
一个50岁出头的母亲,和一些同龄人晨练,那件红色的套头T恤似乎很不合身。尤其是胸口印着几个字“别惹我,烦着呢!”,她不在意别人的眼光,有人问起就说:“儿子已经看不上了,说不流行了;又没破,也没掉色,穿着舒服,总不能将好好的衣服扔掉。我瞎穿穿呗。” 一对退休老人,常常一道出门买菜。有一段时间不见了,过了些日子,老太出现了,一个人孤零零的拎个菜篮子,她身上的那件衣服看着眼熟,原来是穿在老头子身上的,现在一问,老头子不在了。许多东西都被儿女们扔了,老太太强留下了这件衣服,现在是天天穿着,长了,衣摆到膝盖也不嫌。冬天里男朋友去了外地,女孩去火车站送,天冷,火车开动时男孩将那件灰色的外套从窗口扔下来,三天后女孩披着这件外套听到了男孩车祸的死讯,于是,那件外套在一个冬天没有离身。春天了,她将外套洗干净,放在箱子里,到第二个冬天,第三个冬天,人们总是看见她穿一件男式的外套……我想在自己身上保持那一份人间温情的传递方式。我留恋那一份来自襁褓童年的温情。可是,我真的找不到人与人之间的那一份融洽。
每得到一件送与的衣服,就如得到一次社会救济,我把它看作是社会善意的补偿。就如我的家乡农户接受到一些城里来的救济被褥衣袄一般。我不缺少衣服,当妻子要买一件她认为可以装扮我的衣服时,我对她说,那些别人给的衣服都是很新的,一点没有破旧,我穿出去,整洁、也不失体面,这就够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那些送来的衣服,使我不需再进商店买衣,它们没有克扣一点我应该得到的温暖,和自购衣服一样贴身。我不将这样的过程看作是一次财产所有权的转换,这个世界已经过于强调物质的分割,我由衷地感到,大规模的衣物捐赠和个人之间衣物的交流,都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外延。
人是一棵树,衣服就是人身上的树叶。所以,当它还是一片绿叶时,将它丢弃,说得好听,那叫奢侈,不好听,那叫挥霍春天。于是,那一次次大大小的衣物流转行为,在我眼里是绿叶的流转,春天的外延,一批批绿叶从繁茂的树林流转到那些绿色稀少地带,一棵棵裸树有了遮体的衣物。当别人的绿叶,生长在我身上,内心有一份隐隐的感动生成,我在扩大着绿色的疆界,延长着春天。这时候,谁要有一分财产的占有与分割之念,是多么自私和浅薄啊。
穿百家衣
沙封
我是一个乡间出来的人,在我身上,发生着一件事:多年来常常穿着别人的衣服,并不以为耻。
这些衣服是别人送给我的。他们中有小年轻,嫌式样不好,不流行了;有中年人,衣服富余了,嫌着占地方。这些衣服没有破,不影响保暖遮体,没有人在衣服上留下名字;对于那件衣服有着什么样盛大宴会名媛舞场的经历,我不以为意。穿着它,做着自己普通平凡的活计。
一个人,穿多人的衣服,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在别人放弃对一件衣服的财产所有权后,我的这种毫不嫌弃的寄存、使用,我把这看作是一处街上人家可供避雨的屋檐,它会为我遮挡几个小时的风雨;看作是夏天公园里一个可供纳凉的角亭,为我避去几个小时的酷暑;看作是远行道路上的一棵蓬勃的绿荫,我可以在树下歇下自己走累的双腿,将身体依靠在树干上,眯上眼睛。
有这样一句俗话,“吃百家饭,穿百家衣”。在我童年时代的印象里,孩子总是爱吃邻家的饭,常常是在别人家玩耍,到吃饭时间还赖着不回家,等到妈妈来找时,邻居笑着说,这孩子连吃了三碗饭呢。邻居家的饭香啊。新生儿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奶奶和妈妈就会出去为他(她)寻觅童衣,谁家有,总是会很高兴地拿出来:“孙子要出世了?真快,小衣服啊,有好几件,马上拿给你。”一件童衣不知道走过多少家,为多少孩子保暖御寒。人们的理由是,孩子来出生,皮肤嫩,没有浆洗的新衣服,不柔软,穿着不舒服。这样的事,在我那一代人的童年少年时代,每个人身上都发生过。我觉得那是包含着乡间特有的温暖的一件事,是人与人之间温情的传递方式。
在离去不远的贫穷日子里,一个人死去了,他(她)的一些像样的衣服,会分送给亲人朋友邻居,没有人会嫌弃、忌讳。死者安葬完成后回来,家人留下自家需要的,将死者的衣物拿出来,让亲属邻居挑选领走。一些人会为自己得到一件平时心仪的衣服而欣喜。
成年人的世界充满着戒备与防范,人的纯真丢失了,世故的盔甲越来越厚,隔膜越来越深。在财产所有上,成年人心理上是脆弱的。对一个孩子来说,一件物品所有权的转换是简单的,“送给你了”,他就能全身心地接受下来,“据为己有”。对此我曾经问过为什么,许多人给了我这样的说法:孩子的衣服是干净的,互相换着穿没有关系,至于别家的孩子来吃饭,那能吃多少呢,不足挂齿啊。这样的说法又引申出我新的疑问:难道成年人是污浊的吗。
也许是现在人们的生活过得好些了,对衣服的珍爱不再像以前那样强烈。如果人是树,衣服就好比是树叶。树按照季节换叶,人的衣服在不能使用时淘汰。可是,上帝的赐予并不像大自然那样公平,春风一拂千山绿;穷人一年四季就像冬天在寒风中颤栗的裸树,一家人才有一套外出的衣服。富人却如万年青,一年四季绿荫婆娑,衣着的更替违反了季节规律,每天都要换几套。那个帝王刘备不是有一句著名的话吗:换妻如换衣。将女人和衣服都藐视到了极点。
一个50岁出头的母亲,和一些同龄人晨练,那件红色的套头T恤似乎很不合身。尤其是胸口印着几个字“别惹我,烦着呢!”,她不在意别人的眼光,有人问起就说:“儿子已经看不上了,说不流行了;又没破,也没掉色,穿着舒服,总不能将好好的衣服扔掉。我瞎穿穿呗。” 一对退休老人,常常一道出门买菜。有一段时间不见了,过了些日子,老太出现了,一个人孤零零的拎个菜篮子,她身上的那件衣服看着眼熟,原来是穿在老头子身上的,现在一问,老头子不在了。许多东西都被儿女们扔了,老太太强留下了这件衣服,现在是天天穿着,长了,衣摆到膝盖也不嫌。冬天里男朋友去了外地,女孩去火车站送,天冷,火车开动时男孩将那件灰色的外套从窗口扔下来,三天后女孩披着这件外套听到了男孩车祸的死讯,于是,那件外套在一个冬天没有离身。春天了,她将外套洗干净,放在箱子里,到第二个冬天,第三个冬天,人们总是看见她穿一件男式的外套……我想在自己身上保持那一份人间温情的传递方式。我留恋那一份来自襁褓童年的温情。可是,我真的找不到人与人之间的那一份融洽。
每得到一件送与的衣服,就如得到一次社会救济,我把它看作是社会善意的补偿。就如我的家乡农户接受到一些城里来的救济被褥衣袄一般。我不缺少衣服,当妻子要买一件她认为可以装扮我的衣服时,我对她说,那些别人给的衣服都是很新的,一点没有破旧,我穿出去,整洁、也不失体面,这就够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那些送来的衣服,使我不需再进商店买衣,它们没有克扣一点我应该得到的温暖,和自购衣服一样贴身。我不将这样的过程看作是一次财产所有权的转换,这个世界已经过于强调物质的分割,我由衷地感到,大规模的衣物捐赠和个人之间衣物的交流,都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外延。
人是一棵树,衣服就是人身上的树叶。所以,当它还是一片绿叶时,将它丢弃,说得好听,那叫奢侈,不好听,那叫挥霍春天。于是,那一次次大大小的衣物流转行为,在我眼里是绿叶的流转,春天的外延,一批批绿叶从繁茂的树林流转到那些绿色稀少地带,一棵棵裸树有了遮体的衣物。当别人的绿叶,生长在我身上,内心有一份隐隐的感动生成,我在扩大着绿色的疆界,延长着春天。这时候,谁要有一分财产的占有与分割之念,是多么自私和浅薄啊。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