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故里茶饭四题

2020-12-14叙事散文雪笑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4:50 编辑

1、罐罐茶知道什么是担担面、罐罐面、醋哥哥、浆水哥哥、洋碱这些东西的人,应该都知道罐罐茶。罐罐茶滋润着陇原上下几百万人的干喉咙。喝罐罐茶,又叫捣罐罐茶。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4:50 编辑 <br /><br />1、罐罐茶
  知道什么是担担面、罐罐面、醋哥哥、浆水哥哥、洋碱这些东西的人,应该都知道罐罐茶。
  罐罐茶滋润着陇原上下几百万人的干喉咙。
  喝罐罐茶,又叫捣罐罐茶。一边捣着,一边谝着,这谝就不再是干谝的,这谝就有滋有味了。谝,四川人叫摆龙门阵,北京人叫侃,东北人叫唠嗑,书上叫聊天,我们这儿叫谝椽。如问你:谝的啥椽?可答为:松椽、杨椽、青杠椽,也可答为:吃喝嫖赌官,上下九千年。而一边谝,一边捣罐罐茶,则水陆并进,为谝之佳境。谝,又叫“搞闲”,其实就是在一起说一些闲话。人生常讲正儿八经的话,如领导之开会,如教授之做报告,太累,太没球意思,有意思的其实正是说闲话。
  贾平凹有时候会把一些秘密向人们免费赠送,比如他曾说:“研读许多经典,发现了他们共同的秘密:会说闲话。闲话说得好,味就出来了。”语言之味,是什么味?贾平凹在同一篇文章里提到了一个很土但很准的词:筋!这是陕西人形容最好吃的面条的一个词。这个词,有的地方就说成了“劲”,比如好劲道方便面。在我们家乡,就叫有筋桥。耐嚼。
  而说闲话的时候,最好的佐喉之物,就是茶,在我们这么个土地方,就是罐罐茶。
  平常莫过于一杯凉水,一撮茶叶,一只或易拉罐或瓷缸或砂制的罐罐,一炉小火;而奢侈与隆重亦莫过于一杯凉水,一撮茶叶,一只或易拉罐或瓷缸或砂制的罐罐。一个人捣罐罐茶,是一个人的盛典,两个人捣罐罐茶,是两个人的盛典,七个人八个人在一起捣罐罐茶,这时候,这场面,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小村庄的盛典!
  罐罐茶可是苦苦的茶哇。
  但要的就是那一口苦,那一口涩。
  几口苦茶下去,馋解渴亦解,怀舒情也舒,什么心中块垒,什么麻搭疙瘩,什么挫折打击,什么辛酸难过,都被这几口苦茶给冲走了、淡化了、融解了、淹没了。放下茶杯,低垂的眼皮抬了起来,四散的目光聚了起来,无力的胳膊雄壮了起来……沿着苦茶荡涤的通路,曾经迷失的精气神又一次如夏季的水般充满了内心与血脉。这时看天,不再昏暗;听鸟,鸟语啁啾;望世界,世界明丽温暖,宛然美好人间。
  这与沉醉于酒又有什么区别?
  苦茶亦醉人,但苦茶醉人之心而不醉人之体。嗜酒而醉,高卧终日或累月,不是老百姓之作派;醉卧花丛,拥妓吟诗,亦非下苦人所期望。捣罐罐茶的人,放下茶杯站起身子,就得去田里薅草,就得去墙下编筐,就得去路上贩卖,就得去光阴里奔跑。倘若身醉如泥,怎生是好?倘若沉眠累月,吃甚喝甚?而虽为百姓下人,痛苦却不少于人,悲愤亦不少于人,无望无助之时更不少于人,所以,其心亦欲醉,其情亦欲抒,其志亦欲有以浇奠。奠之以何?抒之以何?醉之以何?曰:以罐罐茶!
2、面面茶
  前几年放暑假时,学校给每位教师发了二两茶叶。这多年来仅有的“福利”,后来被上边查出来了,说是违反了国家的财经纪律。自那以后,我便再没有饮过自己买的茶叶,尽管,别人的茶,我还是,饮的。
  我家里不买茶叶,也有好多年了。就在前几年的一个春节,一位较阔的人突然来给我父亲拜年,嘘寒问暖之后,他掏出一块辞典样又厚又大的砖茶,谦逊地说:“不成敬意,一点小意思,请收下。”享此殊荣的父亲事后不无得意地说:“我只不过给他泥了个炉子,顺便又劈了堆木柴,没想到他这么重情重义。”但当我取过砖茶看时,却于包装上赫然地看到了下面的文革字样:“最高指示:无产阶级专政……”
  原来他是来处理过期商品的。
  多谢了,较阔的人!我家可以有好几年不买茶叶了。
  闲适文人林语堂说:煮茶之第一遍,如同人之少女;第二遍,是少妇;第三遍,则为中年女人;第四遍茶,原则上不宜再喝。这比喻可以说十分精到,但不可以说是朴素。朴素的是我家乡流传的一句茶道:“头遍土,二遍茶,三遍四遍酸菜缸。”两相对比,林先生的茶,必为精品,而乡亲们的茶,定是“粗茶淡饭”四字中的“粗茶”,否则,茶之头遍,何来那“土”?
  说到粗茶说到土,我必想起1980年。
  那年夏天,天热得要命,开水和茶叶的消费量大大增加,邻居老王去商店买茶叶:“最便宜的茶叶,多少钱一两?”
  “两毛。面面茶。”
  这其实是不能叫做茶叶的,甚至也不能叫它面面茶,最准确的称呼,应该是“黑土”。进过磨房的人,也许对磨房里地上、墙上的白色积尘有所记忆吧,如果那可以叫做“白土”,则我想茶叶的作坊里地上墙上的黑色积尘,就是“黑土”。而贫下中农,当时的人民公社社员老王,买回来喝的却正是它,而且他靠着它,度过了一个枯涩的夏天。
  生为农民,一辈子就是吃土的命,但是令人为老王长叹的是 ,一个普通的农民,吃尽了本地的黄土,也就罢了,却还得吃他乡人脚下的黑土!
  读者诸君当然是幸福的,不仅没有吃过这种黑土,也不会仍然啜着文革时的旧茶,更不会像我一样,等着学校发的二两茶叶来度夏。诸君想必就是那种一边读报,一边品茗的公家的人了,那么,现在,请你再认真地品一口你手边的茶吧,再尝一口你嘴里的幸福生活,至于我写的这 些尘年旧事,信不信,由你。
3、醋
  陕甘一带的人,大多爱吃“浆水”,尤其是外出归来的人,一时门就要迫不及待地喊:“浆水面!浆水面!”那声调,几如是在喊“救命!救命!”
  爱吃浆水,并不等于不爱吃醋。在我的家乡秦安县,有的人把醋戏称为:“浆水哥哥”。你坐在随便一家路边的杂货铺子里,不久,就会有一个人提了一只醋罐儿进来,把家伙往柜台上一放,再把一张旧钞票往柜台上一按,说:“浆水哥哥!”。如果你是一个外地人,你简直不会明白这是在进行什么秘密的交易,如果你终于听懂了,你一定会为秦安人语言的狡黠而大笑,而倾倒。
  家里来了客人,主妇(当然是比较纯朴人家的主妇)会马上去做饭。客人再三嚷嚷:做碗浆水面!做碗浆水面!主妇呢,只是笑而不语。很快饭就做好端上来了,客人张目一看,不是浆水面,是醋饭!这时主妇才笑着解释:“按我们的习惯,浆水面只是自己吃的,实在是不能端出来待客的,无论如何,我们得给客人做碗醋饭”。
  这时,你再看那醋,汪在一只精致的瓷碗里,上面飘着几丝油花,几粒小小的焦黄的葱片。这是刚刚在锅里呛过的热醋,随着丝丝热气,那一缕缕醋香飘摇入鼻,温馨无比。记得有几句描写昔日小城的顺口溜,似乎与醋有关。溜云:
……
下关里,瓦盆儿当当。
上关里,猪娃儿咬仗。
秦家巷口,醋罐儿排成两行……
  在二十几年前,“秦家巷口”,是县食品公司食醋门市部的所在地,门市部里有十几只大醋缸,每天天不亮,来买醋的人就在秦家巷口排成了沿街的两行。一行人的行尾在南,一行人的行尾在北,两行人的头却凑在一起,隔着门板,闻着店铺里头的醋酸。这一幅情景,如用“二龙戏醋”四字来形容,是再形象不过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在小县城里广大的醋民们为了买到醋而挤得头破血流时,另一家醋厂的醋却悄悄地异军突起了。这一家的醋不仅更酸,而且更香。很快地,秦家巷口便门前冷落醋罐儿稀了。有位当年食品厂的职工说:“以前,食品厂每年要购进好多好多的中药材来给醋配料,而这几年,我从来就没有看见过有谁购进中药来……”偷工减料,忽视质量,这无疑是秦家巷口的醋后来无人问津的主要原因。
  好酒不怕巷子深,好醋亦然。我曾在一个乡下的镇子上生活过九年,吃了镇子上一家人九年的醋。这家醋坊在一条深巷子里,由于多年来他们家的醋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质量,所以,尽管街上大大小小的醋摊子不少,但是人们还是不怕路远巷深地到这家醋坊来买醋。于是这家人也得到了可以保证的衣食来源。这也不由不让人感慨:在这个世上,生存不易,然而生存岂又难乎?如果有能服务于人的一技之长,如果你同时又能保证其质量的话。
  现在,一般的人们送人情,往往是送烟与酒,烟酒虽名贵,却也让人感觉生疏。我是一个普通的教师,收受烟酒的机会太少太少,我却收受过我的学生给我的醋。他们自己家就做醋,山里人,一年要做几大缸,绝对不会掺假(如冰醋酸)。最有意思的是一次我去外地,突然在街上碰到一个学生,他一定要让我去看看他的家,临走,一定要给我带瓶醋。我要急急地走,他要急急地送,结果却把酱油误当成醋给了我。我回来一尝,怎么是咸的?再一想,不禁哑然而笑,觉得同样的幸福--我认为这就是我们普通老百姓柴米油盐的质朴幸福。
4、浆水面
  生为甘肃人,一生中有得备尝很多的苦楚。牛正寰的小说《风雪茫茫》和邵振国的小说《麦客》,对此有过含泪的描写。但生为甘肃人,也会有甘肃人自己的幸福。吃一碗浆水面,就是我们随时即可拥有的幸福。如果一连几天不吃一顿浆水面,我们的口里也会像鲁智深一样“淡出个鸟来”。
  以浆水面待客,是我们最朴素也最深藏不露的一个真挚礼节。如果客人是亲密无间的朋友,那么,煮罐罐茶、抽旱烟锅之后,我们就以精心制作的浆水面来款待;如果只是一般的客人,既称不上知己,相互也只能寒暄,那么我们宁可倾囊置办大鱼大肉,也不会端出浆水面来。酒逢知己千杯少,浆水面也只对理解它的人才是美餐。
  上大学时,半年方可回一次家。每一次进家门,我就要吃浆水面。只有吃了浆水面,我才觉得真正地是到了家里。浆水面滋我以清爽的汤,润我以淡雅的酸又醒我以满口的清香,一碗浆水面下去,连日的旅途劳顿会立马消失,多日来焦渴的乡思,也终于得到了缓释与化解。
  我常窃想:那远些在天涯的甘肃人,甚至那些久居国外的甘肃人,他们会不会怀念家乡的浆水面?会不会因想起浆水面而留下思乡的泪?他们会不会偷偷地给自己做一碗浆水面,偷偷地一饱口福?或者,他们会不会骄傲地以浆水面来宴请亲朋挚友呢?
  更多的人提起浆水面心里就会发酸,这些人是我的父辈、祖父辈、祖辈!
  他们曾经吃下了太多的浆水面。然而一样的米面十样的做法,在那个困难的年代,他们吃的那叫什么浆水面呢——把面条煮熟,把生浆水浇入,加点盐,这就是他们的浆水面!这是连一朵油花也找不到的浆水面!这样的浆水面当然是不好吃的,吃多了这样浆水面的人,只要一提到浆水面这三个字,他的胃里也会泛出一股可怕有酸来。
  我们曾有过漫长的不得不吃浆水面的年月。我们吃着浆水面坚强地走过了那些年月。是朴素的浆水面给了我们生命,也给了我们生活的智能。现在,生活在一天比一天美好,我们的浆水面也在一天比一天地做得考究与丰盛,一天比一天地变得清香可口。尤其是在夏日,我们坐在槐树的荫凉下,眼前一方梨木小桌,桌上摆放着油泼红辣子、炒青椒,或者水萝卜和洋芋丝,我们吃一口浆水面说一句桑麻,我们话一句桑麻喝一口浆水汤。吃完了,我们把碗一放,风吹下一片小小的树叶落在我们的碗里,然后我们就去劳动,就去休息……这样的日子,确实是一首田园诗,而且这样的田园诗也确确实实地就遍布在我们甘肃的大地上。
  我们热爱的,让我们行在千里之外而念念不忘的,应该是这样的浆水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