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古籍中埋伏的酒令
2020-12-14抒情散文薛林荣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55 编辑
古籍中埋伏的酒令(约1650字)薛林荣闲时捡读古籍,从中嗅到了酒的芬芳。这种浓郁的香味,不是来自酒水本身,而是来自埋伏着的酒令。酒令,俨然便是饮酒之
古籍中埋伏的酒令(约1650字)薛林荣闲时捡读古籍,从中嗅到了酒的芬芳。这种浓郁的香味,不是来自酒水本身,而是来自埋伏着的酒令。酒令,俨然便是饮酒之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55 编辑 <br /><br /> 古籍中埋伏的酒令
(约1650字)
薛林荣
闲时捡读古籍,从中嗅到了酒的芬芳。这种浓郁的香味,不是来自酒水本身,而是来自埋伏着的酒令。
酒令,俨然便是饮酒之人的另一重人格。在酒令中,有吃酒之人设立的秩序,反映着吃酒人的声色气息。
据说最初设立酒令并不是酒场游戏,而是一个执法官。周灭殷后,以殷人酗酒亡国为鉴,发布了禁止酗酒的命令,即著名的《酒诰》,载于《尚书》。从此,正式宴会上,常常设有令官,以维护、执行周王的诰令。如战国时齐威王问滑稽大王淳于髡能喝多少酒,淳于髡说:“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由此可见,设“酒令”之初,目的在于禁止酗酒。到后来,酒令官的作用便是监督游戏的公正性及执行罚酒任务。如《梁书》卷四十一记载,梁武帝招宴后进二十余人,置酒赋诗,官吏臧盾因为赋诗不成,被“罚酒一斗”,“盾饮尽,颜色不变,言笑自若”。又如《红楼梦》第四十回中鸳鸯吃了一钟酒,笑着说:“酒令大如军令,不论尊卑,唯我是主,违了我的话,是要受罚的。”
《后汉书·贾逵传》说:“逵作酒令,学者宗之。” 贾逵曾撰《酒令》一卷,可以想象,贾逵是酒令创作高手,犹如今日的短信写手,有些另类,却也是正当职业。
酒令埋伏在古籍的各个角落。
《红楼梦》中埋伏着反映一个家族伦理秩序的酒令,比如击鼓传花。《红楼梦》第七十五回描述了贾府里的一场击鼓传花游戏:“贾母坐下,左垂首贾赦,贾珍,贾琏,贾蓉,右垂首贾政,宝玉,贾环,贾兰,团团围坐……贾母便命折一枝桂花来,命一媳妇在屏后击鼓传花。若花到谁手中,饮酒一杯……于是先从贾母起,次贾赦,一一接过。鼓声两转,恰恰在贾政手中住了,只得饮了酒。”
《世说新语》中埋伏着让人长歌当哭的酒令。苏曼殊有诗曰:“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笑已成冰。”魏晋名士的狷狂不是无端,而是来由太多,因为心中苦闷之极,无法说出来,只好以异于情理的方式表现。《世说新语·任诞》“阮籍当葬母”条记述阮籍与人饮酒赌棋,有人来报告其母病危将死,他仍不肯放手,要赌赛到底,直到胜负已决,才“饮酒三升,举声一号,吐血数升”!魏晋名士风度及其内心中的万般苦闷,借此酒令可见一斑。
《镜花缘》中埋伏着堪称俗世生活全息图像的酒令。《镜花缘》一书征引浩博,学问涉及琴、棋、书、画、医、卜、星相、酒令、灯谜等,“论学说艺,数典谈经”,并包含了新颖的思想和新奇的想象,在我国小说史上占据一席之地。《镜花缘》的命名取意于“镜花水月”,百名花仙在蓬莱的居处称为“薄命岩”、“红颜洞”,刻有她们各人所司花名及降生人间后姓名的石碑放在“泣红亭”内,蕴涵着人生空幻和哀悼女子不幸命运的意识。但在小说情节的展开过程中,这种意识并未得到有力的表现,而是以极大篇幅来显示作者的广博知识和辞章修养,尤其是百女会聚以后的部分,几乎是脱离了小说情节来作文字游戏,乃至一个酒令竟要占到十几回。作品后半部,竟有二十七回写书画琴棋,医卜韵算,以及酒令、灯谜、双陆、马吊、斗草、投壶等“各种百戏之类”,让人咋舌不已。这里的酒令就不单纯是酒令了,而成了文人生活的本质内容。
……
酒令的盛行,大约是为了活跃酒场气氛,而活跃气氛,大约又是为了让饮者一醉方休。但从中国的传统文化看,酒而有道,以止于不饮,也是大有渊源的。这些劝饮的说词,或者说“反酒令”,也埋伏在古籍中。
《诗经·小雅·楚茨》中有:“以为酒食,以享以祀,以妥以侑,以介景福”的诗句。侑,就是劝的意思。诗的本意是唯恐受享者没有吃饱,故而劝饮劝食。后世学者将这一经典句子用于劝人饮酒,实在是误读了《诗经》——饮是为了“以介景福”,倘若被劝者反感劝酒,又怎能“以介景福”呢?清代人阮葵生在《茶余客话》中引陈畿亭的话说:“饮宴者劝人醉,苟非不仁,即是客气,不然,亦蠹俗也。君子饮酒,率真量情;文人儒雅,概有斯致。夫唯市井仆役,以逼为恭敬,以虐为慷慨,以大醉为快乐,士人而效斯习,必无礼无义不读书者。” 这番话,大约是需要爱玩酒令又爱劝酒者深刻玩味的。
(741000 甘肃省天水市政协 薛林荣 )
(约1650字)
薛林荣
闲时捡读古籍,从中嗅到了酒的芬芳。这种浓郁的香味,不是来自酒水本身,而是来自埋伏着的酒令。
酒令,俨然便是饮酒之人的另一重人格。在酒令中,有吃酒之人设立的秩序,反映着吃酒人的声色气息。
据说最初设立酒令并不是酒场游戏,而是一个执法官。周灭殷后,以殷人酗酒亡国为鉴,发布了禁止酗酒的命令,即著名的《酒诰》,载于《尚书》。从此,正式宴会上,常常设有令官,以维护、执行周王的诰令。如战国时齐威王问滑稽大王淳于髡能喝多少酒,淳于髡说:“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由此可见,设“酒令”之初,目的在于禁止酗酒。到后来,酒令官的作用便是监督游戏的公正性及执行罚酒任务。如《梁书》卷四十一记载,梁武帝招宴后进二十余人,置酒赋诗,官吏臧盾因为赋诗不成,被“罚酒一斗”,“盾饮尽,颜色不变,言笑自若”。又如《红楼梦》第四十回中鸳鸯吃了一钟酒,笑着说:“酒令大如军令,不论尊卑,唯我是主,违了我的话,是要受罚的。”
《后汉书·贾逵传》说:“逵作酒令,学者宗之。” 贾逵曾撰《酒令》一卷,可以想象,贾逵是酒令创作高手,犹如今日的短信写手,有些另类,却也是正当职业。
酒令埋伏在古籍的各个角落。
《红楼梦》中埋伏着反映一个家族伦理秩序的酒令,比如击鼓传花。《红楼梦》第七十五回描述了贾府里的一场击鼓传花游戏:“贾母坐下,左垂首贾赦,贾珍,贾琏,贾蓉,右垂首贾政,宝玉,贾环,贾兰,团团围坐……贾母便命折一枝桂花来,命一媳妇在屏后击鼓传花。若花到谁手中,饮酒一杯……于是先从贾母起,次贾赦,一一接过。鼓声两转,恰恰在贾政手中住了,只得饮了酒。”
《世说新语》中埋伏着让人长歌当哭的酒令。苏曼殊有诗曰:“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笑已成冰。”魏晋名士的狷狂不是无端,而是来由太多,因为心中苦闷之极,无法说出来,只好以异于情理的方式表现。《世说新语·任诞》“阮籍当葬母”条记述阮籍与人饮酒赌棋,有人来报告其母病危将死,他仍不肯放手,要赌赛到底,直到胜负已决,才“饮酒三升,举声一号,吐血数升”!魏晋名士风度及其内心中的万般苦闷,借此酒令可见一斑。
《镜花缘》中埋伏着堪称俗世生活全息图像的酒令。《镜花缘》一书征引浩博,学问涉及琴、棋、书、画、医、卜、星相、酒令、灯谜等,“论学说艺,数典谈经”,并包含了新颖的思想和新奇的想象,在我国小说史上占据一席之地。《镜花缘》的命名取意于“镜花水月”,百名花仙在蓬莱的居处称为“薄命岩”、“红颜洞”,刻有她们各人所司花名及降生人间后姓名的石碑放在“泣红亭”内,蕴涵着人生空幻和哀悼女子不幸命运的意识。但在小说情节的展开过程中,这种意识并未得到有力的表现,而是以极大篇幅来显示作者的广博知识和辞章修养,尤其是百女会聚以后的部分,几乎是脱离了小说情节来作文字游戏,乃至一个酒令竟要占到十几回。作品后半部,竟有二十七回写书画琴棋,医卜韵算,以及酒令、灯谜、双陆、马吊、斗草、投壶等“各种百戏之类”,让人咋舌不已。这里的酒令就不单纯是酒令了,而成了文人生活的本质内容。
……
酒令的盛行,大约是为了活跃酒场气氛,而活跃气氛,大约又是为了让饮者一醉方休。但从中国的传统文化看,酒而有道,以止于不饮,也是大有渊源的。这些劝饮的说词,或者说“反酒令”,也埋伏在古籍中。
《诗经·小雅·楚茨》中有:“以为酒食,以享以祀,以妥以侑,以介景福”的诗句。侑,就是劝的意思。诗的本意是唯恐受享者没有吃饱,故而劝饮劝食。后世学者将这一经典句子用于劝人饮酒,实在是误读了《诗经》——饮是为了“以介景福”,倘若被劝者反感劝酒,又怎能“以介景福”呢?清代人阮葵生在《茶余客话》中引陈畿亭的话说:“饮宴者劝人醉,苟非不仁,即是客气,不然,亦蠹俗也。君子饮酒,率真量情;文人儒雅,概有斯致。夫唯市井仆役,以逼为恭敬,以虐为慷慨,以大醉为快乐,士人而效斯习,必无礼无义不读书者。” 这番话,大约是需要爱玩酒令又爱劝酒者深刻玩味的。
(741000 甘肃省天水市政协 薛林荣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