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古印痕
2020-12-14叙事散文孙光新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46 编辑
古印痕近来一些偶然的机缘,使我得以透视小城的厚重与生动。那几个越来越老的老头,更加热衷于夸夸其谈,真实与虚构,同样重要。他们在解读小城,抑或他们就是民间
古印痕近来一些偶然的机缘,使我得以透视小城的厚重与生动。那几个越来越老的老头,更加热衷于夸夸其谈,真实与虚构,同样重要。他们在解读小城,抑或他们就是民间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46 编辑 <br /><br />古印痕
近来一些偶然的机缘,使我得以透视小城的厚重与生动。
那几个越来越老的老头,更加热衷于夸夸其谈,真实与虚构,同样重要。他们在解读小城,抑或他们就是民间的小城。他们说出了小城很多的秘密。他们越来越苍老的身影,使这些秘密更为珍贵。我拼命地听他们说话。他们说,我听,这是一种心照不宣的交接。我们惟一能做到的就是这些,赶在时间之前,阻止秘密被带走,留下的多一点。赶在时间之前,以我们微薄之力,拯救一些无法说出其价值的东西。这一些,这个轻浮的小城突然有了份量。
一些古书,我一本也没见过,我失去了这样的机会。或许,就在那几个老头的手里珍藏,我不奢望看到那些东西。他们记忆不清的叙述,模糊、罗嗦、漏洞很多。这样的传承产生了太多的谬误。这增加了小城的神秘与魅力。我知道有几个老头还在整理着什么。为了衔接那些含混不清的叙述,托朋友去地名办借县地名志。地名,许多事情的源头。从古老的地名里寻找线索。开始翻阅。琐碎、繁杂。《惠民县考略》一文较好,但依旧模糊、残缺、疑点颇多。始信" 历史是一个小姑娘,想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
我始终感兴趣的几个地名:1 、厌次。“ 秦始皇东游压气次舍于此,因名之” (《元和郡县图志》)考略中有这样一句话:“ 此说中有一段历史故事。”历史?故事?已真伪不可辨。兹将故事简录:始皇称帝后,一日见东南有霞光,一大臣上奏说,乃天子之气,将有新帝王降世,天下将不安。始皇问除掉之法,答以气压之,即请始皇出游压新生之气。始皇出游,史称始皇东巡,厌次就是始皇东巡压气驻扎过的地方。2 、乐安。王莽新朝始为地名。马汉卿老头则说为战国是地名,与燕国名将乐毅有关,与其有关地名还有乐陵。不可考。马汉卿老头为小城最权威的古董。早年就教与某大学,九三学社成员。上世纪90年代初,乐安成为争论孙子故里的关键。3 、武定府。宣德元年(1426年),汉王朱高煦据乐安州谋反,宣宗帝亲征讨平,遂改乐安州为武定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武定州升为府。乡下那些可爱的老头们缅怀小肠历史唯一的一句话:当年我们武定府与济南府是一样大的。原先城内有八景:圣殿松涛、凤台柳色、台星朗照、魁阁晴辉、跸岭朝云、镜湖秋月、北迫秧歌、秦堤樵唱。名字俗气,但今已无存,文字尚载。如今与之相关的武定府酱园已在破产重组之中,前景渺茫。当年令人津津乐道的御供武定府酱菜已在新时代里完全霉烂。4 、惠民。《山东统志》栽:" 惠民沟,在县东南二十里,明景泰中,徒骇河溢,北入黑洼,因凿此沟,以导水入沙河。岁久湮塞,嘉靖二十四年大水,佥事王煜再加疏浚,民甚赖之,因名惠民沟。" 后人借为县名,以示施惠政于民。这是个令我汗颜的名字,1993年,我去青岛的学校里求学,自我介绍说是惠民人,很多同学以为我是回族,9 4 年下半年我随同学去胶东,当同学的父母得知我是惠民人时,连说知道,那是个穷地方。2003年,小城在申请贫困县,我写这篇文字时,椐透露,申请已经批复。心情与当年申请脱贫一样激动。
其他相关地名:1 、桑落墅,与秦始皇东巡有关(始皇东巡,驻跸与此,桑偶落枝,因名。)。2 、陈田孙、孙庙、石头孙,均与孙武有关,不可考,孙武为春秋末期人,境内多数为明朝移民时迁于此。这些资料做为孙子故里的佐证,不免牵强附会。
2003年,小城被确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在这个烦躁的夏日里,我怀疑许多已成定局的事情是否会出现。
这些古老的称谓被小城的政府官员、研究者、写作者们一遍遍地重复,热情后面的目的不一。有谁真正懂得这些称谓后面的所指。当它们被当作商标、路名、店名被赋予或高雅或庸俗或短暂或永久的符号之时,它们的价值已大打折扣,因其被漠视而丧失其真正的内涵。
以我年轻的阅历与见地,无法透视这个小城后面的许多事情。我在纸上的文字是否把人们引向另外的歧途。小城是否会接受我这些自以为冷静、理智的纸上书写。这篇文字的每个字,都使我的灵魂备受煎熬。我依然热爱这个小城。因为热爱,我看到了更多的失望……
近来一些偶然的机缘,使我得以透视小城的厚重与生动。
那几个越来越老的老头,更加热衷于夸夸其谈,真实与虚构,同样重要。他们在解读小城,抑或他们就是民间的小城。他们说出了小城很多的秘密。他们越来越苍老的身影,使这些秘密更为珍贵。我拼命地听他们说话。他们说,我听,这是一种心照不宣的交接。我们惟一能做到的就是这些,赶在时间之前,阻止秘密被带走,留下的多一点。赶在时间之前,以我们微薄之力,拯救一些无法说出其价值的东西。这一些,这个轻浮的小城突然有了份量。
一些古书,我一本也没见过,我失去了这样的机会。或许,就在那几个老头的手里珍藏,我不奢望看到那些东西。他们记忆不清的叙述,模糊、罗嗦、漏洞很多。这样的传承产生了太多的谬误。这增加了小城的神秘与魅力。我知道有几个老头还在整理着什么。为了衔接那些含混不清的叙述,托朋友去地名办借县地名志。地名,许多事情的源头。从古老的地名里寻找线索。开始翻阅。琐碎、繁杂。《惠民县考略》一文较好,但依旧模糊、残缺、疑点颇多。始信" 历史是一个小姑娘,想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
我始终感兴趣的几个地名:1 、厌次。“ 秦始皇东游压气次舍于此,因名之” (《元和郡县图志》)考略中有这样一句话:“ 此说中有一段历史故事。”历史?故事?已真伪不可辨。兹将故事简录:始皇称帝后,一日见东南有霞光,一大臣上奏说,乃天子之气,将有新帝王降世,天下将不安。始皇问除掉之法,答以气压之,即请始皇出游压新生之气。始皇出游,史称始皇东巡,厌次就是始皇东巡压气驻扎过的地方。2 、乐安。王莽新朝始为地名。马汉卿老头则说为战国是地名,与燕国名将乐毅有关,与其有关地名还有乐陵。不可考。马汉卿老头为小城最权威的古董。早年就教与某大学,九三学社成员。上世纪90年代初,乐安成为争论孙子故里的关键。3 、武定府。宣德元年(1426年),汉王朱高煦据乐安州谋反,宣宗帝亲征讨平,遂改乐安州为武定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武定州升为府。乡下那些可爱的老头们缅怀小肠历史唯一的一句话:当年我们武定府与济南府是一样大的。原先城内有八景:圣殿松涛、凤台柳色、台星朗照、魁阁晴辉、跸岭朝云、镜湖秋月、北迫秧歌、秦堤樵唱。名字俗气,但今已无存,文字尚载。如今与之相关的武定府酱园已在破产重组之中,前景渺茫。当年令人津津乐道的御供武定府酱菜已在新时代里完全霉烂。4 、惠民。《山东统志》栽:" 惠民沟,在县东南二十里,明景泰中,徒骇河溢,北入黑洼,因凿此沟,以导水入沙河。岁久湮塞,嘉靖二十四年大水,佥事王煜再加疏浚,民甚赖之,因名惠民沟。" 后人借为县名,以示施惠政于民。这是个令我汗颜的名字,1993年,我去青岛的学校里求学,自我介绍说是惠民人,很多同学以为我是回族,9 4 年下半年我随同学去胶东,当同学的父母得知我是惠民人时,连说知道,那是个穷地方。2003年,小城在申请贫困县,我写这篇文字时,椐透露,申请已经批复。心情与当年申请脱贫一样激动。
其他相关地名:1 、桑落墅,与秦始皇东巡有关(始皇东巡,驻跸与此,桑偶落枝,因名。)。2 、陈田孙、孙庙、石头孙,均与孙武有关,不可考,孙武为春秋末期人,境内多数为明朝移民时迁于此。这些资料做为孙子故里的佐证,不免牵强附会。
2003年,小城被确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在这个烦躁的夏日里,我怀疑许多已成定局的事情是否会出现。
这些古老的称谓被小城的政府官员、研究者、写作者们一遍遍地重复,热情后面的目的不一。有谁真正懂得这些称谓后面的所指。当它们被当作商标、路名、店名被赋予或高雅或庸俗或短暂或永久的符号之时,它们的价值已大打折扣,因其被漠视而丧失其真正的内涵。
以我年轻的阅历与见地,无法透视这个小城后面的许多事情。我在纸上的文字是否把人们引向另外的歧途。小城是否会接受我这些自以为冷静、理智的纸上书写。这篇文字的每个字,都使我的灵魂备受煎熬。我依然热爱这个小城。因为热爱,我看到了更多的失望……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