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在唐家河

2020-12-14叙事散文江湖一刀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04 编辑

  在唐家河“这一切在那里就像一个善的大海洋,光明和宁静在里面降落。”——雅姆(法国诗人)到清凉之境去盛夏,热且闷。浊汗。腥臊。燠热的空气。飞扬的尘土。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04 编辑 <br /><br />  在唐家河
                 
  “这一切在那里就像一个善的大海洋,光明和宁静在里面降落。”
  ——雅姆(法国诗人)
                 
  到清凉之境去
                 
  盛夏,热且闷。浊汗。腥臊。燠热的空气。飞扬的尘土。这样的时节,不禁畅想清凉、净静。刚巧作协组织到唐家河采风。便欣然启程。
  路线是熟悉的。从绵阳出发,经江油、平武,过青溪,4小时左右车程,便到。几年前,曾在与之毗邻的平武工作,知晓它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两年,又成了声誉日隆的观光热点。但它最得意的历史,来自三国。魏将邓艾由此翻越摩天岭,经阴平小道,取江油关(在今平武南坝境内)袭蜀,并最终灭掉蜀国。
  历史的尘烟远去。而今,只留下无形的足迹和渺远的传说。当然还有:高高的山。亮亮的水。明月。清风。杂花。乱草。古树。和并非人人都能看见的珍禽异兽。
  毛香坝。保护区本部所在地。不大,但相对平整,是山里难得的平坝。在四围群山簇拥下,宁静,安祥。各色半仿古建筑依地而建,错落有序。红顶白墙,绿树红花,偶有烟雾缭绕,仙境一般。抬头是山,高乔低灌,杂然相陈,活写着一个个绿字。极目远眺,山腰、山巅多有白色云雾,风吹云走,露出更多的绿。
  这里没有浮尘,喧闹,只有清新的空气,适宜的温度。这里没有车水马龙,只有遍地野花,和成群舞动的蜜蜂、蝴蝶。这里没有污染,没有猎杀,只有大自然赐予的一切美好和洁净。这里是离自然最近的地方,不,这里就是自然本身。
  慢慢闭上双眼,让自己完全置身于天地间,置身于纯粹的自然里,置身于自己。
  风声。鸟声。水流声。林涛声。虫鸣声。声声入耳。久居闹市,终日被各种人造声充斥包围,而在这里,一切都是天籁之声。安谧,和谐。似乎可以听见山泉的呼吸,可以闻到泥土的芳香。置身莽莽山野,相对于偌大的自然,人,是那样微不足道。
  这才是真正的清凉之境。如禅宗里的当头棒喝,让人恍然有所顿悟。
                 
  青溪:不到五分钟的记忆
                 
  青溪是个镇。古旧。沧桑。小。穿镇而过,不到两分钟。但去唐家河,是必经之地。
  青溪历史久远,但我的记忆漫漶不清。只知道,是旧县城所在地。传说中,有著名的青溪八景。从唐家河回来,停了半小时车,让我们闲逛。窄的街道,有水泥的,碎石的,还有混凝土的。杂乱。有人家在街道上晒粮食。秸杆遍地。偶尔有风,卷起灰尘无数。
  民居极古朴。有汉族风格,也有回族风格。后者更多。窗棂、格扇、门雕、栏杆,造型别致,做工精巧。雕梁画栋,古香古色,如一页页古书,向我们诉说小镇的岁月屐痕。还有清真寺。星与月的标志,不鲜,不亮,但在阳光里,很抢眼。
  还有古城墙。明,清,或者民国,辨不出朝代。残破,凋圯。泥土多有风化,剥落下来,长满说不出名字的杂草。靠墙根的人家,也倚着墙土,种了花或蔬菜。花开得艳丽,热闹。南瓜,丝瓜,四季豆,有的开着花,有的结了果。
  这些,都是小镇的风物。但让我记住这小镇的,并非这些。我对这小镇,只有五分钟记忆。而这记忆,来自于去唐家河时,在这里接到的一个电话。
  刚能望见青溪,手机响了。熟悉的号码。听到的第一句话是“终于打通了”,有惊喜,有激动,还有安定。这个“终于”,让我知道,此前漫长的三小时多里,她一直在拨打。其实也没什么事,她只是告诉我,她的关心和担心,只是想知道,我的平安。她的声音,像平常一样自然。她的话,像平时一样零碎。但在青溪,这陌生的小镇听到,特别让人感动。
  到小镇前,是漫长的公路。过小镇后,也是漫长的公路。公路在山上,或沟谷里,除邻近青溪这段,我的手机一直没信号。我告诉她:如果突然没了声音,就是没信号了。果然,没说几句话,就又进入了盲区。看通话时间,五分钟不到。
  但我记住了青溪,记住了这个小镇。因为一个不到五分钟的电话。
                 
  向着山水更深处
                 
  名为唐家河,当然有河。不过,叫溪流或许更确切。水量不大,但不止一条,像毛细血管一样,枝蔓着散开。高山顶上融化的雪水,岷山深处沁出的泉水,沟谷里漫涌的溪水,最终汇成连绵不断的一条河,地图上叫白龙江。
  在山里行走,往往是顺着山里的沟谷,逆溪流而上。
  越往深处走,风景越美,比想象中美。绿色主宰着一切,也包容着一切。郁郁葱葱。各色植物,亚热带的,温带的,亚寒带的,加上各种藤蔓,缠绕着,牵扯着,向上攀登,交织,然后覆盖了头顶的天空。像一张天然的巨网。蚁行其间的我们,是网中的小鱼。
  没想到,单一颜色的世界,也如此美丽。人生或许也是如此。活着,单调并不可怕,孤独也不可怕,只要坚持自己的努力,生命终会有自身的美丽。如同那花,那草,那树。而它们,在这山水深处体现出的那活力,那恣肆,是我们往往不及和欠缺的。
  山越高,天也越高。又是雨过天晴,长空如洗,深不可测地蓝。满眼里,是苍翠的松树、杉树和桦树。为了更多的阳光,一个劲儿往上长,显得更加挺拔隽秀。紧贴地面的,是七里香、长青藤,更是无所不在,不断地用香气熏你,舞枝蔓留你。
  水声再次响起,告诉我们溪流的消息。下到沟谷里,逆流而行,渐渐发现,溪流也极具个性。平缓处如长袖宽衣,疏朗开阔,清冷见底;落差大处如悬空飘带,常有飞流急湍,激起阵阵涟漪。远看一片绿,近掬一手白。
  河水不大,但河床很宽,是石头的世界。有形形色色的卵石,片石,也有庞然大物的巨石。光滑,洁净,可亲,可近。看那情势,冥想着山洪汇涨,奔腾汹涌的情形,急流、巨浪冲打满河石头,气势一定非凡。而这些光滑、圆润的石头,已作了最好的见证。
  忘却闹市里的烦杂与喧闹,静静去看,去听……突然想起《圣经》里的一句话:“让我们把头转向群山,群山会给我们以帮助。”
                 
  水泥屋里读《林中水滴》
                 
  夜静人不寐。取出随身带着的书看。是普里什文的《林中水滴》。
  保护区的房子,都水泥结构。清一色两楼高。我所住的招待所,是标准间。一应设施齐备,现代化意味很浓。但渐渐地,在那字行里,我又一次感受到了树脂的清香,青草的芬芳,腐叶层的茸软。心在森林的阴翳和润泽中,渐渐柔和起来。
  这是一本关于自然的书。文字简单、诚实、聪睿、美好。薄薄的一册,却经住了时间的淘洗。读过很多次了,但是依然耐读。普里什文,这森林的守护者,大自然的观察者,那样热爱他所感知到的一切。在林中,他一个人谦卑地行走,默默地记录,看,听,想。他以宁静的笔触,摹写着万物的生长和变迁。他的姿势,如此准确地契合了自然万物。
  他的文字,总脱不开那些“元素”意义的物事:空气。阳光。水。草木。虫蚁。鸟禽。以及与此相的原初语境:物候。星象。季节。繁衍……这样的文字,一如他笔底的蚂蚁、蝴蝶、鸟儿、野兔、雨水、阳光、月亮、星星和日出日落一样,必将永存。
  阅读他的作品,再次唤醒我心中沉睡的东西。他与自然身心交融,因而发现了自然的天性:友爱、宽容、平和。他对树木和鸟巢、对大地和牲灵的虔敬和悲悯,既源于他对生命的洞见和把握,更源于他的谦卑和崇高。谦卑是他倾听的姿态,崇高是他精神的本质。
  在人类精神大厦建设者的名单上,普里什文,和他的《林中水滴》,将永远散发艺术的芬芳,永不磨灭。
                 
  在我们是概念,在他们是生命
                 
  大熊猫。扭角羚。猕猴。猞猁。林麝。水鹿。斑羚。星鸦。朱雀。蓝额红尾鸲。鹎。山椒鸟。绿尾虹雉。花背噪鹛。星鸦。红嘴蓝鹊。点斑林鸽。金雕。斑尾榛鸡。雉鹑。绿尾虹雉。白尾鹞。灰背隼。蓝马鸡。红腹锦鸡。大鲵。珙桐。银杏。杉木。杜仲。银杏。香椿。青榨槭。水青树。连香树。鹅掌揪、羊角杜鹃。红豆杉。白桦。红椿。大百杜鹃……
  在保护区里,在岷山山系自然博物馆中,在顺手摸到的一张纸上,我随手记下这些名字。尽管当时,对着图片,或标本,我能勉强认出一些,将它们对上号,但实在说,对我,这只是一些概念。抽象的、僵死的概念。我现在罗列出这些,你读到这些,多半,也只是一些概念,没多少意义。
  但在他们眼里,口中,这些都是生命。皮毛。骨骼。血液。习性。繁殖。充满生机和活力。它们生活的地点,习性,规律,对他们而言,了然于胸,随品道来,如话家常。
  他们,当然是保护区的工作人员。
  兽类90多种、鸟类200多种,爬行类6种,两栖类9种,鱼类5种,药用植物50多种。这是他们告诉我的。这也是保护区的物产清单。他们保管着这份清单。
  跋山涉水。风来雨往。早出晚归。餐风宿露。他们长年累月地奔波,巡视,在山水深处,在荒远林间,看护着这些鲜活的的生命。替我们,替世界,也替人类。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他们,堪称今天的“仁者”和“智者”。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