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唐之梦
2020-12-14叙事散文凌云昕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40 编辑
中国的历朝历代中,我独偏爱唐朝,并常常梦想着如果自己能够重回到那个激情飞扬的时代,同高贵的君王争论,向伟大的学者求教,与悲苦的诗人同吟,这该是一件多
中国的历朝历代中,我独偏爱唐朝,并常常梦想着如果自己能够重回到那个激情飞扬的时代,同高贵的君王争论,向伟大的学者求教,与悲苦的诗人同吟,这该是一件多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40 编辑 <br /><br /> 中国的历朝历代中,我独偏爱唐朝,并常常梦想着如果自己能够重回到那个激情飞扬的时代,同高贵的君王争论,向伟大的学者求教,与悲苦的诗人同吟,这该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于是,太宗捋着他“或可张弓挂矢”的虬髯走来了。他以自己的盖世英武建立了一个东方帝国,又以自己的远见卓识夺取了这个帝国的最高统治权,但最为可贵的却是他又以自己的虚怀若谷和谦恭谨慎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帝国。他相信“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鼓励臣下多多献言献策,有一次太宗下诏要处死一个叫元律师的人,大理寺少卿孙伏伽上书认为这是量刑失当,元律师罪不至死,太宗听他说的有理,便接受批评,并把价值百万的兰陵公主园赏赐给了他,并说“我之所以厚赏孙伏伽,就是为了鼓励大家关心朝政,多提意见”,从那以后上书奏事的人便多了,太宗便把这些意见贴在屋壁上,每天都观看思考。他还提倡臣下要敢于“揭批龙鳞”,贞观年间仅宰相魏征进谏就达200多条,有一次太宗得到一只打猎用的鹞鹰,正玩得高兴时,看见魏征进来,因怕他批评便忙把鹞鹰藏在怀里,等魏征走后,鹞鹰早已被闷死了。正是因为太宗这种虚怀若谷和谦恭谨慎精神,从而保证了决策的正确与合适,最终开创了史无前例的“贞观之治”。
于是,宣宗目光深沉地走来了。当他还是光王的时候,有一次进宫时竟遭到了宫人的行刺,从那以后便沉默寡言起来。甚至在天子款待诸王时,他也一言不发。一次,他的皇侄文宗说:“谁能让光叔开口,朕有大赏赐!”但任凭诸王百般捉弄,他却始终不露声色,缄默其口。有时甚至被别人弄到疮痍遍体、满身腥秽,他却还是那样地不以为意。就这样,光王顽强地活着,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他同诸王随驾出游时,酒后竟睡在无人的街道上,幸亏一名金吾卫的巡警发现了他,才使他没有横尸雪地。他就这样隐忍了二十多年,当三十六岁的他第一次走上至高无上的皇位的时候,让整个帝国都震惊了:他对积留数月的政务仅用一个上午就办理完毕,并且无不明白合理;对制度礼仪的熟悉就好像是一位垂拱已久的天子,他的敏锐果断和不凡见识又像是一位英明的长君......,也正是他,以自己的坚强果毅为帝国的黄昏抹上了最后一片绚丽。
于是,李白踏着笙歌走来了。他是大唐帝国最为天真烂漫的子民,就象一个刚刚步入社会的少年,对一切都是那样自信:他可以“赤心用尽为知己,黄金不惜栽桃李”,也可以“举身憩蓬壶,濯足弄沧海”,更可以“东门酤酒饮我曹,必轻万事如鸿毛”;他相信“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扶风豪士天下奇,意气相倾山可移”,也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更相信“莫言贫贱即可欺,人生富贵自有时”、“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于是,杜甫捧着书卷走来了。他自己虽然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却仍关心着无数的贫苦百姓,关心着如日西坠的帝国命运:他同情“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的老年妇人,也怜悯“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的新婚少妇;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先贤叹息,也感慨“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的殉命壮士;看到整个社会的不公,他悲愤地怒斥:“朱门酒肉,路有冻死”;看到自己所住茅屋的被风吹破,他先想到的竟是其他同样在困苦之中的人们:“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听到祖国失地收复,他竟高兴得癫狂:“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一生作了很多首赠给友人的诗,每一首都十分真诚,就连只有一面之缘的李白,在他逝世后杜甫还时常在梦中见到他,并写诗相赠:“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冠盖满京华,憔悴独斯人”。也许他就是整个帝国的良心,把那个时代所有的真诚都用最美的语言留在了世界上。
也许,这就是我梦中的唐朝,自信、坚强、真诚而又谦恭,但她却已渐行渐远;也许,这就是我梦中的中国,她同样有着唐人的自信、坚强、真诚和谦恭,我知道,也许这个梦想并不遥远。
于是,太宗捋着他“或可张弓挂矢”的虬髯走来了。他以自己的盖世英武建立了一个东方帝国,又以自己的远见卓识夺取了这个帝国的最高统治权,但最为可贵的却是他又以自己的虚怀若谷和谦恭谨慎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帝国。他相信“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鼓励臣下多多献言献策,有一次太宗下诏要处死一个叫元律师的人,大理寺少卿孙伏伽上书认为这是量刑失当,元律师罪不至死,太宗听他说的有理,便接受批评,并把价值百万的兰陵公主园赏赐给了他,并说“我之所以厚赏孙伏伽,就是为了鼓励大家关心朝政,多提意见”,从那以后上书奏事的人便多了,太宗便把这些意见贴在屋壁上,每天都观看思考。他还提倡臣下要敢于“揭批龙鳞”,贞观年间仅宰相魏征进谏就达200多条,有一次太宗得到一只打猎用的鹞鹰,正玩得高兴时,看见魏征进来,因怕他批评便忙把鹞鹰藏在怀里,等魏征走后,鹞鹰早已被闷死了。正是因为太宗这种虚怀若谷和谦恭谨慎精神,从而保证了决策的正确与合适,最终开创了史无前例的“贞观之治”。
于是,宣宗目光深沉地走来了。当他还是光王的时候,有一次进宫时竟遭到了宫人的行刺,从那以后便沉默寡言起来。甚至在天子款待诸王时,他也一言不发。一次,他的皇侄文宗说:“谁能让光叔开口,朕有大赏赐!”但任凭诸王百般捉弄,他却始终不露声色,缄默其口。有时甚至被别人弄到疮痍遍体、满身腥秽,他却还是那样地不以为意。就这样,光王顽强地活着,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他同诸王随驾出游时,酒后竟睡在无人的街道上,幸亏一名金吾卫的巡警发现了他,才使他没有横尸雪地。他就这样隐忍了二十多年,当三十六岁的他第一次走上至高无上的皇位的时候,让整个帝国都震惊了:他对积留数月的政务仅用一个上午就办理完毕,并且无不明白合理;对制度礼仪的熟悉就好像是一位垂拱已久的天子,他的敏锐果断和不凡见识又像是一位英明的长君......,也正是他,以自己的坚强果毅为帝国的黄昏抹上了最后一片绚丽。
于是,李白踏着笙歌走来了。他是大唐帝国最为天真烂漫的子民,就象一个刚刚步入社会的少年,对一切都是那样自信:他可以“赤心用尽为知己,黄金不惜栽桃李”,也可以“举身憩蓬壶,濯足弄沧海”,更可以“东门酤酒饮我曹,必轻万事如鸿毛”;他相信“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扶风豪士天下奇,意气相倾山可移”,也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更相信“莫言贫贱即可欺,人生富贵自有时”、“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于是,杜甫捧着书卷走来了。他自己虽然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却仍关心着无数的贫苦百姓,关心着如日西坠的帝国命运:他同情“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的老年妇人,也怜悯“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的新婚少妇;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先贤叹息,也感慨“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的殉命壮士;看到整个社会的不公,他悲愤地怒斥:“朱门酒肉,路有冻死”;看到自己所住茅屋的被风吹破,他先想到的竟是其他同样在困苦之中的人们:“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听到祖国失地收复,他竟高兴得癫狂:“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一生作了很多首赠给友人的诗,每一首都十分真诚,就连只有一面之缘的李白,在他逝世后杜甫还时常在梦中见到他,并写诗相赠:“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冠盖满京华,憔悴独斯人”。也许他就是整个帝国的良心,把那个时代所有的真诚都用最美的语言留在了世界上。
也许,这就是我梦中的唐朝,自信、坚强、真诚而又谦恭,但她却已渐行渐远;也许,这就是我梦中的中国,她同样有着唐人的自信、坚强、真诚和谦恭,我知道,也许这个梦想并不遥远。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