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把女儿赶出家门
2020-12-14抒情散文叶心
把女儿赶出家门叶心赶女儿出门世界上没有哪一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儿女。我做两个女儿的父亲,她们是我的最爱。可我爱的方式与别人不同,是“恨并爱着”的那种。恨,是恨铁不成钢,爱就蕴含在恨里边了。我为小女儿肖曦骄傲,她在17岁就出版了长篇小说,让我的
把女儿赶出家门
叶心
赶女儿出门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儿女。我做两个女儿的父亲,她们是我的最爱。可我爱的方式与别人不同,是“恨并爱着”的那种。恨,是恨铁不成钢,爱就蕴含在恨里边了。 我为小女儿肖曦骄傲,她在17岁就出版了长篇小说,让我的脸上凭添了几分光彩。她也很自立,中专毕业了就自己去找工作,在大街上一根电柱一根电柱地去看“招工广告”,很晚了,还手掐着电筒在街头小广告群中寻觅…… 可我老是觉着她不争气,整天就知道和同学们玩,一出去就到天黑。“我20岁就当团总支书记,领导7个团支部,还给家挣工分……”我动不动就拿自己的过去来作鞭子抽打她。 小女儿也动不动就顶嘴:“你那是啥时候,现在是啥时候?别总拿你来跟我们比。”我就没好气地吼:“人家美国,孩子养到18岁就自己出家门独立了,看你们还小孩似的,啥时候能成人?” 那天,也许是我喝多了些酒的缘故,对回家晚了的小女儿又吼:“一天到晚就知道在外头玩,愿意在外面就总也别回家。自己生活去!” 没想到,小女儿很犟,真的收拾收拾东西就赌气地出了家门。她妈妈拦她,我对她妈妈吼:“有能耐就别回来!”
“不回来就不回来!”这是小女儿在门外扔给我的话。 门“哐”地一声,便把我们父女隔别了3个多月…… 女儿到哪儿去了呢 门“哐”地一声,我的心揪了一下,可我嘴上还是说,她爱哪儿去就哪儿去。她妈妈要去追小女儿,被我喝住了,说:“你要去就一起去,别回来!”我看到,妻子的眼里噙着泪花。 大约等了好长时间,我装作去厨房倒烟灰缸,把厨房的门关了,突然趴到窗前朝外张望。终于,寻找到小女儿的身影,只是在楼群路口一闪,就消失在人流里。不知怎么,我觉得鼻子发酸…… 妻子像丢了魂儿似的嘟嘟囔囔,小女儿才十八岁,才出校门,就一个人到社会上去了。住在哪儿,饭怎么做,工作怎么找,衣服怎么洗,可别遇上坏人哪……叨咕得我心烦,就还冲妻子吼,还是那句话,你牵挂着你跟着去,我没拦你!妻子虽然不嘟囔了,可趴到窗前往外看的情景让的更难受。 天渐渐暗了,大女儿肖旸下班回家。她推开门没见到妹妹肖曦就问,妹妹哪儿去了。她妈妈说,让你爸给撵出去了,不知道哪儿去了。接着是长长的唉声。大女儿想了下说,也许会去她同学家吧?爸妈你们不要太担心。 我说,都多大了,还担心?做饭,吃饭。 妻子去做饭了,我坐到电脑前接着写那部长篇小说,可眼睛盯着荧屏怎么也想不出词儿来。
吃晚饭了,因缺了小女儿,觉得空落落的,谁也没吭声,是怕我吼。 吃完了晚饭,看电视。以前我还总吼小女儿,是听你的,还是听电视里的?你就不会老实点儿。可现在,没了小女儿的嘻笑声,电视也看着没意思了。 躺在床上睡不着,让我想起我小时候不知为什么爸爸要打我,我赌气跑出家门,躲到一个高粱攒里。高粱攒就是把高粱根朝下、穗朝上戳成“∧”型,里面是空的,便于晾晒。那时我家是农村户口,自留地种的是高粱,收割后就攒在我家后院。我钻进高粱攒,躲在深处,一动不动。过了会儿,就听到妈妈的喊声,二儿呀(我排行老二,妈妈就叫我二儿)!你在哪儿?快回家吃饭吧!快回家吧!接着我听到妈妈拨拉高粱的声响,接着妈妈冲高粱攒里说,二儿呀!出来吧!你爸不打你了,回屋吃饭吧!我大气不敢出,可嗓子直哽,紧紧咬着牙,怕哭出声来。妈妈喊了几声不见动静,走开了。我这才敢哭出声来,泪水唰唰地往下落。 不知过了多久,我迷迷糊糊睡着了。那时已经是深秋了,夜间很冷的,冻得我直打哆嗦。在我被冻醒时,一束手电筒光射进高粱攒,高粱叶子并稀哩哗啦地响。我以为是妈妈又来找我,虽然身子往里缩,可还是希望妈妈能发现我。然而,高粱叶子响了会儿就没声儿了,是离开的脚步声。我扒开高粱往外看,手竟然触到一件大棉袄,散发着一股烟味儿。是爸爸的大棉袄!我在爸爸的大棉袄里睡了一宿,暖乎乎的。 第二天一早,哥哥钻进高粱攒,把我拉出来,拉回屋子。后来我听妈妈说,哥哥早猜到我藏进高粱攒里,要找我,可爸爸不让。说让他跑,有能耐就别回屋。可快到半夜时,是爸爸抱着大棉袄悄悄地送出来,还对妈妈说去外头上厕所。 今天的情形很似我当年跑出家门,爸爸偷偷地牵挂着我,我不也是默默地牵挂着女儿么。 天黑了,大街上灯火辉煌,车流如梭。我望着想着,小女儿现在在哪里,晚饭吃没吃,有地方睡觉么?大概当年我爸爸就是这样牵挂我的吧! 牵挂是牵挂,我觉得小女儿有些像我,性格像我,很犟,敢自己闯出去,这让我感到些许快慰。可我不能向女儿低头,不能放弃一直扼守的观点。为了让女儿自强,我必须忍住情感的折磨,不能让她跟那些不知自立的同学混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人。 我忽然感到,爱也是痛苦的。 女儿大了不可留 大女儿打了一通电话,终于找到了小女儿肖曦的下落,原来她在同学刘明那里。虽然大女儿是跟她妈妈说的,可我听了心里也就稍稍放下点儿了。 肖曦有一股“新人类”的味道,什么都让我看了不顺眼。比如她穿那种鞋底厚厚的“蛋糕鞋”,我就反对,说穿那玩艺像唱戏似的好看么?再说,遇到坏人你想逃都逃不脱。小女儿就反驳我,逃什么呀逃,报警110不就的了么。我说,是不是你嫌个子矮?你把劲儿用到长志气上,在事业成就上比别人高出一头,还怕自己矮么?小女儿再反驳,说穿鞋和志气是两码事,怎么硬往一块儿扯呢?再比如她和姐姐经常把电视拨到娱乐节目,看这个歌星,那个影星。我对什么歌星、影星的花丽狐哨的打扮就反感,对他们嗲声嗲气的说话作呕,于是我便贬低和带有侮辱地说,看这些玩艺你能成才么?咿咿呀呀嗲声贱气的是啥玩艺!小女儿就说,那是艺术,像你呢,就听老掉牙的革命歌曲……别把我拉回你那个时代。她用她那理论来对抗你,气得你不知说什么好。 唉!真是女儿大了不可留。 难道是我们做父母的真的老了么?真的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了么?我是个作家,跟不上时代怎么写作呢?
是观念的不同,才让我们发生冲突。观念,在我们父女间横出一道鸿沟。 可我觉得我没老。我的散文集《青春密码》,写得是那么青春,那么活力,那么前卫,好些读者以为我是个中学生作者呢。我不相信我老,我落后,我传统。那么,为什么能写出来的而在生活中相悖呢?是不是,我是父亲她是女儿的关系;而不是,作家和读者的关系? 小女儿永远是个反抗者,而我像个传统的卫道仕。 现在小女儿会住在哪里呢? 我问妻子,做母亲的该不会不关心吧?可她像是漠不关心似的,不闻不问。气死我了。可我又不能言表,我要维护自己的为父的尊严。 到了中午,我耐不住了,问妻子肖曦会住在哪儿?住人家刘明家也不是个事儿呀! 在我追问下,妻子才说出她已经把我们家的老屋钥匙偷偷给了小女儿,怪不得她不怎么着急。 我们家有一间40多平方米的屋子,换了100多平米的楼房,也没出租,两年没人住了。听妻子一说,在我的脑子里马上映像出“满是灰尘,窗户门漏风”的情形。我随口说,那屋子怎么能住人呢?可说完,又后悔了。既然你能跑出去,自己开始自己的生活,怎么能挑住的好坏呢!那年,我不是在高粱攒里裹着一件大棉袄过了一夜么。 妻子把一些锅碗瓢盆什么的收拾一筐,给小女儿拿去了。这预示着小女儿要自己做饭,开始自己的独立生存。
平时在家,饭菜摆好了,早上喊她吃饭,喊多少遍还不起床。自己找苦吃,就找吧!看你能做出个什么样子? 真是“女儿大了不可留”。 咖啡屋 我没去那间老屋看小女儿,不会去的。可她跑出家门身上分文没有,靠什么生活呢? 晚上,妻子回来说,小女儿已经和她的同学刘明在一家咖啡屋找到工作了,当服务员。 什么服务员?那是我们这个年龄的称呼——应该是小姐。对小姐一词,我心里发梗。 妻子说,我到他们咖啡屋看了,服务员跟歌厅、洗浴、洗头房的小姐不同,只是端端茶倒倒水啥的,没别的什么,就是服务员。 我很担心女儿出什么差错,去别的咖啡屋探察,验证了妻子所言,咖啡屋的小姐很正经,也不允许客人不三不四的。虽然我为花掉70多元钱的消费,可心放下了。 一个星期过去了,小女儿一个电话也没有,真是太犟。
那段时间里,我不敢写情感色彩的东西,开始写“探险系列”的小说,把自己心念融入到大自然历险之中。这样,可以冲淡我对女儿感情上的牵挂和折磨。 是从妻子那里得知小女儿打工的那家咖啡屋的地址,晚上我偷偷地去探望,但不敢进去,只是在门外不远处悄悄地窥视,不能让女儿发现。 工资怎么样?后来我才知道,小女儿肖曦和她的同学一天要上十三四个小时的班,晚的时候要到凌晨两三点钟才收工。因为有些客人是喝完酒才去喝咖啡,喝起来就没完没了,老板又不能撵走人家,服务员就的跟着耗着。这样干,一个月的工资才300元。打工真是不容易啊!不过,这样也好,让她好好尝尝自立生活是什么滋味,好好认识认识什么是生活,好好掂量掂量手中的钞票的份量。现在的孩子花钱不眨眼,伸手就要,就好像那钞票是大风刮来的似的。自己花自己挣来的钱,会培养自己对劳动成果的珍惜。为此,在小女儿到咖啡屋打工的三个多月里,我没给过她一分钱。 一只热水袋 天气渐渐见冷了,暖气还没来。 那天,我和妻子上街,在路过老房子时,我知道女儿和她的同学在班上,就好像不经意地说,到老房子看看。 一进老屋,见床上的被褥叠得整整齐齐,锅碗什么的摆得也整整齐齐,地上扫得干干净净。我突然觉得,女儿长大了。 伸手往被子里摸摸,冰凉。我在心理说,这怎么能行,累了一天的孩子,该有个暖乎乎的被窝。我当时没说什么,到了市场,给女儿买了个热水袋。 回到老屋,我烧了开水,灌满了热水袋,放进被窝里,还用手掩了掩被角。 后来,我听妻子说,小女儿就是因为这只热水袋才回家的,可她一直没对我说起。 外面飘雪了。 我觉得小女儿在咖啡屋常干也不是回事,让她尝到自己独立生存的滋味就行了,就托同学在市公安局找了个打字的临时工作。这样,还可以省下800元的取暖费。 肖曦很珍惜在咖啡屋打工的这段经历,白天上班,晚上就敲键盘写作,有时一写就写到凌晨两三点钟。 一个多月的时间,一部长篇小说在肖曦的笔下诞生了。我说,书名就叫《少女咖啡屋》吧。可她又反对我说,这个书名太老了,太传统了。又顶我。我问,那起个什么名字好?她说,这是我的事。后来,她起了个《长翅膀的少女》。我虽然觉得不如《少女咖啡屋》妥恰,可那里面有她的追求,有她的个性。孩子长大了,翅膀硬了,该自己去飞了。这大概是她的涵义吧!我还觉得《长翅膀的少女》,有一种浪漫的感觉,那是少女独有的。不过,我嘴上不能道出我的真实想法,不能向孩子低头。这是维护父辈的尊严么?
前些日子有件事让我很尴尬。《花季雨季》杂志约稿,我寄去3篇小说,肖曦寄去一篇。编辑回信说,肖曦那一篇用了,你的3篇一篇也没通过。还有,在2005年辽宁省首届未成年人优秀文艺奖评比中,我拿了一篇获得“冰心奖”的散文参评,肖曦拿了一个短篇小说。评奖结果下来,女儿的获了二等奖,我的竟然又落榜。 天哪!这是怎么了! 难道我真的老了么?真的一代不如一代了么? 我感叹着,我们这一代人所坚守的东西,往往被女儿这一代人最不屑。为什么?这不是对与不对之争,而是我们真的老了,观念和思维不能站在时代的前沿,便于青春着的他们产生对峙。 到现在我一直认为,把女儿赶出家门,我没做错。孩子不经风雨,怎么能有彩虹?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儿女。我做两个女儿的父亲,她们是我的最爱。可我爱的方式与别人不同,是“恨并爱着”的那种。恨,是恨铁不成钢,爱就蕴含在恨里边了。 我为小女儿肖曦骄傲,她在17岁就出版了长篇小说,让我的脸上凭添了几分光彩。她也很自立,中专毕业了就自己去找工作,在大街上一根电柱一根电柱地去看“招工广告”,很晚了,还手掐着电筒在街头小广告群中寻觅…… 可我老是觉着她不争气,整天就知道和同学们玩,一出去就到天黑。“我20岁就当团总支书记,领导7个团支部,还给家挣工分……”我动不动就拿自己的过去来作鞭子抽打她。 小女儿也动不动就顶嘴:“你那是啥时候,现在是啥时候?别总拿你来跟我们比。”我就没好气地吼:“人家美国,孩子养到18岁就自己出家门独立了,看你们还小孩似的,啥时候能成人?” 那天,也许是我喝多了些酒的缘故,对回家晚了的小女儿又吼:“一天到晚就知道在外头玩,愿意在外面就总也别回家。自己生活去!” 没想到,小女儿很犟,真的收拾收拾东西就赌气地出了家门。她妈妈拦她,我对她妈妈吼:“有能耐就别回来!”
“不回来就不回来!”这是小女儿在门外扔给我的话。 门“哐”地一声,便把我们父女隔别了3个多月…… 女儿到哪儿去了呢 门“哐”地一声,我的心揪了一下,可我嘴上还是说,她爱哪儿去就哪儿去。她妈妈要去追小女儿,被我喝住了,说:“你要去就一起去,别回来!”我看到,妻子的眼里噙着泪花。 大约等了好长时间,我装作去厨房倒烟灰缸,把厨房的门关了,突然趴到窗前朝外张望。终于,寻找到小女儿的身影,只是在楼群路口一闪,就消失在人流里。不知怎么,我觉得鼻子发酸…… 妻子像丢了魂儿似的嘟嘟囔囔,小女儿才十八岁,才出校门,就一个人到社会上去了。住在哪儿,饭怎么做,工作怎么找,衣服怎么洗,可别遇上坏人哪……叨咕得我心烦,就还冲妻子吼,还是那句话,你牵挂着你跟着去,我没拦你!妻子虽然不嘟囔了,可趴到窗前往外看的情景让的更难受。 天渐渐暗了,大女儿肖旸下班回家。她推开门没见到妹妹肖曦就问,妹妹哪儿去了。她妈妈说,让你爸给撵出去了,不知道哪儿去了。接着是长长的唉声。大女儿想了下说,也许会去她同学家吧?爸妈你们不要太担心。 我说,都多大了,还担心?做饭,吃饭。 妻子去做饭了,我坐到电脑前接着写那部长篇小说,可眼睛盯着荧屏怎么也想不出词儿来。
吃晚饭了,因缺了小女儿,觉得空落落的,谁也没吭声,是怕我吼。 吃完了晚饭,看电视。以前我还总吼小女儿,是听你的,还是听电视里的?你就不会老实点儿。可现在,没了小女儿的嘻笑声,电视也看着没意思了。 躺在床上睡不着,让我想起我小时候不知为什么爸爸要打我,我赌气跑出家门,躲到一个高粱攒里。高粱攒就是把高粱根朝下、穗朝上戳成“∧”型,里面是空的,便于晾晒。那时我家是农村户口,自留地种的是高粱,收割后就攒在我家后院。我钻进高粱攒,躲在深处,一动不动。过了会儿,就听到妈妈的喊声,二儿呀(我排行老二,妈妈就叫我二儿)!你在哪儿?快回家吃饭吧!快回家吧!接着我听到妈妈拨拉高粱的声响,接着妈妈冲高粱攒里说,二儿呀!出来吧!你爸不打你了,回屋吃饭吧!我大气不敢出,可嗓子直哽,紧紧咬着牙,怕哭出声来。妈妈喊了几声不见动静,走开了。我这才敢哭出声来,泪水唰唰地往下落。 不知过了多久,我迷迷糊糊睡着了。那时已经是深秋了,夜间很冷的,冻得我直打哆嗦。在我被冻醒时,一束手电筒光射进高粱攒,高粱叶子并稀哩哗啦地响。我以为是妈妈又来找我,虽然身子往里缩,可还是希望妈妈能发现我。然而,高粱叶子响了会儿就没声儿了,是离开的脚步声。我扒开高粱往外看,手竟然触到一件大棉袄,散发着一股烟味儿。是爸爸的大棉袄!我在爸爸的大棉袄里睡了一宿,暖乎乎的。 第二天一早,哥哥钻进高粱攒,把我拉出来,拉回屋子。后来我听妈妈说,哥哥早猜到我藏进高粱攒里,要找我,可爸爸不让。说让他跑,有能耐就别回屋。可快到半夜时,是爸爸抱着大棉袄悄悄地送出来,还对妈妈说去外头上厕所。 今天的情形很似我当年跑出家门,爸爸偷偷地牵挂着我,我不也是默默地牵挂着女儿么。 天黑了,大街上灯火辉煌,车流如梭。我望着想着,小女儿现在在哪里,晚饭吃没吃,有地方睡觉么?大概当年我爸爸就是这样牵挂我的吧! 牵挂是牵挂,我觉得小女儿有些像我,性格像我,很犟,敢自己闯出去,这让我感到些许快慰。可我不能向女儿低头,不能放弃一直扼守的观点。为了让女儿自强,我必须忍住情感的折磨,不能让她跟那些不知自立的同学混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人。 我忽然感到,爱也是痛苦的。 女儿大了不可留 大女儿打了一通电话,终于找到了小女儿肖曦的下落,原来她在同学刘明那里。虽然大女儿是跟她妈妈说的,可我听了心里也就稍稍放下点儿了。 肖曦有一股“新人类”的味道,什么都让我看了不顺眼。比如她穿那种鞋底厚厚的“蛋糕鞋”,我就反对,说穿那玩艺像唱戏似的好看么?再说,遇到坏人你想逃都逃不脱。小女儿就反驳我,逃什么呀逃,报警110不就的了么。我说,是不是你嫌个子矮?你把劲儿用到长志气上,在事业成就上比别人高出一头,还怕自己矮么?小女儿再反驳,说穿鞋和志气是两码事,怎么硬往一块儿扯呢?再比如她和姐姐经常把电视拨到娱乐节目,看这个歌星,那个影星。我对什么歌星、影星的花丽狐哨的打扮就反感,对他们嗲声嗲气的说话作呕,于是我便贬低和带有侮辱地说,看这些玩艺你能成才么?咿咿呀呀嗲声贱气的是啥玩艺!小女儿就说,那是艺术,像你呢,就听老掉牙的革命歌曲……别把我拉回你那个时代。她用她那理论来对抗你,气得你不知说什么好。 唉!真是女儿大了不可留。 难道是我们做父母的真的老了么?真的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了么?我是个作家,跟不上时代怎么写作呢?
是观念的不同,才让我们发生冲突。观念,在我们父女间横出一道鸿沟。 可我觉得我没老。我的散文集《青春密码》,写得是那么青春,那么活力,那么前卫,好些读者以为我是个中学生作者呢。我不相信我老,我落后,我传统。那么,为什么能写出来的而在生活中相悖呢?是不是,我是父亲她是女儿的关系;而不是,作家和读者的关系? 小女儿永远是个反抗者,而我像个传统的卫道仕。 现在小女儿会住在哪里呢? 我问妻子,做母亲的该不会不关心吧?可她像是漠不关心似的,不闻不问。气死我了。可我又不能言表,我要维护自己的为父的尊严。 到了中午,我耐不住了,问妻子肖曦会住在哪儿?住人家刘明家也不是个事儿呀! 在我追问下,妻子才说出她已经把我们家的老屋钥匙偷偷给了小女儿,怪不得她不怎么着急。 我们家有一间40多平方米的屋子,换了100多平米的楼房,也没出租,两年没人住了。听妻子一说,在我的脑子里马上映像出“满是灰尘,窗户门漏风”的情形。我随口说,那屋子怎么能住人呢?可说完,又后悔了。既然你能跑出去,自己开始自己的生活,怎么能挑住的好坏呢!那年,我不是在高粱攒里裹着一件大棉袄过了一夜么。 妻子把一些锅碗瓢盆什么的收拾一筐,给小女儿拿去了。这预示着小女儿要自己做饭,开始自己的独立生存。
平时在家,饭菜摆好了,早上喊她吃饭,喊多少遍还不起床。自己找苦吃,就找吧!看你能做出个什么样子? 真是“女儿大了不可留”。 咖啡屋 我没去那间老屋看小女儿,不会去的。可她跑出家门身上分文没有,靠什么生活呢? 晚上,妻子回来说,小女儿已经和她的同学刘明在一家咖啡屋找到工作了,当服务员。 什么服务员?那是我们这个年龄的称呼——应该是小姐。对小姐一词,我心里发梗。 妻子说,我到他们咖啡屋看了,服务员跟歌厅、洗浴、洗头房的小姐不同,只是端端茶倒倒水啥的,没别的什么,就是服务员。 我很担心女儿出什么差错,去别的咖啡屋探察,验证了妻子所言,咖啡屋的小姐很正经,也不允许客人不三不四的。虽然我为花掉70多元钱的消费,可心放下了。 一个星期过去了,小女儿一个电话也没有,真是太犟。
那段时间里,我不敢写情感色彩的东西,开始写“探险系列”的小说,把自己心念融入到大自然历险之中。这样,可以冲淡我对女儿感情上的牵挂和折磨。 是从妻子那里得知小女儿打工的那家咖啡屋的地址,晚上我偷偷地去探望,但不敢进去,只是在门外不远处悄悄地窥视,不能让女儿发现。 工资怎么样?后来我才知道,小女儿肖曦和她的同学一天要上十三四个小时的班,晚的时候要到凌晨两三点钟才收工。因为有些客人是喝完酒才去喝咖啡,喝起来就没完没了,老板又不能撵走人家,服务员就的跟着耗着。这样干,一个月的工资才300元。打工真是不容易啊!不过,这样也好,让她好好尝尝自立生活是什么滋味,好好认识认识什么是生活,好好掂量掂量手中的钞票的份量。现在的孩子花钱不眨眼,伸手就要,就好像那钞票是大风刮来的似的。自己花自己挣来的钱,会培养自己对劳动成果的珍惜。为此,在小女儿到咖啡屋打工的三个多月里,我没给过她一分钱。 一只热水袋 天气渐渐见冷了,暖气还没来。 那天,我和妻子上街,在路过老房子时,我知道女儿和她的同学在班上,就好像不经意地说,到老房子看看。 一进老屋,见床上的被褥叠得整整齐齐,锅碗什么的摆得也整整齐齐,地上扫得干干净净。我突然觉得,女儿长大了。 伸手往被子里摸摸,冰凉。我在心理说,这怎么能行,累了一天的孩子,该有个暖乎乎的被窝。我当时没说什么,到了市场,给女儿买了个热水袋。 回到老屋,我烧了开水,灌满了热水袋,放进被窝里,还用手掩了掩被角。 后来,我听妻子说,小女儿就是因为这只热水袋才回家的,可她一直没对我说起。 外面飘雪了。 我觉得小女儿在咖啡屋常干也不是回事,让她尝到自己独立生存的滋味就行了,就托同学在市公安局找了个打字的临时工作。这样,还可以省下800元的取暖费。 肖曦很珍惜在咖啡屋打工的这段经历,白天上班,晚上就敲键盘写作,有时一写就写到凌晨两三点钟。 一个多月的时间,一部长篇小说在肖曦的笔下诞生了。我说,书名就叫《少女咖啡屋》吧。可她又反对我说,这个书名太老了,太传统了。又顶我。我问,那起个什么名字好?她说,这是我的事。后来,她起了个《长翅膀的少女》。我虽然觉得不如《少女咖啡屋》妥恰,可那里面有她的追求,有她的个性。孩子长大了,翅膀硬了,该自己去飞了。这大概是她的涵义吧!我还觉得《长翅膀的少女》,有一种浪漫的感觉,那是少女独有的。不过,我嘴上不能道出我的真实想法,不能向孩子低头。这是维护父辈的尊严么?
前些日子有件事让我很尴尬。《花季雨季》杂志约稿,我寄去3篇小说,肖曦寄去一篇。编辑回信说,肖曦那一篇用了,你的3篇一篇也没通过。还有,在2005年辽宁省首届未成年人优秀文艺奖评比中,我拿了一篇获得“冰心奖”的散文参评,肖曦拿了一个短篇小说。评奖结果下来,女儿的获了二等奖,我的竟然又落榜。 天哪!这是怎么了! 难道我真的老了么?真的一代不如一代了么? 我感叹着,我们这一代人所坚守的东西,往往被女儿这一代人最不屑。为什么?这不是对与不对之争,而是我们真的老了,观念和思维不能站在时代的前沿,便于青春着的他们产生对峙。 到现在我一直认为,把女儿赶出家门,我没做错。孩子不经风雨,怎么能有彩虹?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