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小云看红之流水空山有落霞
2020-12-14叙事散文凌云昕
人们在读《红楼梦》时,往往被二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所吸引:灵气逼人的黛玉和宽宏大度的宝钗。殊不知,还有一个和他们同等重要的人物却被忽略了,她就是贾母的嫡孙女儿——史湘云,她是一株独立于贾府蒙蒙烟雨中的海棠仙子,更是“春梦随云散,落花逐水流”
人们在读《红楼梦》时,往往被二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所吸引:灵气逼人的黛玉和宽宏大度的宝钗。殊不知,还有一个和他们同等重要的人物却被忽略了,她就是贾母的嫡孙女儿——史湘云,她是一株独立于贾府蒙蒙烟雨中的海棠仙子,更是“春梦随云散,落花逐水流”后的艳丽彩霞。
湘云自幼父母双亡,和叔叔在一起生活,经常和宝玉姊妹在一起。她在整部小说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在宝玉的住所怡红院的布置上可略见一斑。在怡红院中种着两种植物:“一边种着数本芭焦,那一边乃是一株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书中是这样写的。按红楼梦“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写 法,它们并非简单地是两种被种在怡红院这个特殊地方的植物,而应有所象征,及有可能是宝玉心中最为看中的两个女子,因为她们的位置的重要,所以作者把他们种在了红楼梦的中心环境怡红院。她们是谁呢?芭蕉应是自称为“蕉下客”的探春,而海棠则是湘云的象征,最为明显的证明是在第六十三回抽花名签时,宝钗抽到的是容大度的牡丹,黛玉抽到的是生不逢时的秋芙蓉,李纨是老梅,探春是杏花,都与本人的品性极为相似,而湘云抽到的是支海棠,签上的诗句是“只恐夜深花睡去”,正是苏轼咏海棠的名句,而她也有醉卧芍药茵的类似之举;其次小说中只有湘云的丫环名为翠缕,与文中的“丝垂翠缕”暗中相合;再次在结海棠诗社时,每人写的诗只一首,独湘云两首,且为压卷之作。
湘云在《红楼梦》中的地位绝不象高鄂在后四十回中说的那样简单,而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应有更大的作用,即真正的主人公不仅钗黛,还有湘探,这在清人的笔记中可以得到佐证。据清代文学家李渔记载,曾有人读过雪芹的原著,说贾家失势后黛玉早卒,“钗也郁郁而终”,湘云落难后被贵人搭救,并与沦为更夫的宝玉结成,是《红楼梦》全书的收尾人物,细读原著,其实作者是作了许多暗示的:
一、宝玉的住处上的匾额是“怡红快绿”为什么单单叫怡红院,而不称为快绿院?宝玉又自号怡红公子,快绿又哪里去了?可见书中真正重要的人物是湘云和黛玉,而宝钗只是陪衬而已,剩下的应是海棠。在中国的诗传统中,常心海棠为春花之主,如宋代李弥逊的“海棠开后春谁主,日日催花雨”,海棠当为红楼诸花中的花主,而它的胭脂色也当为红楼梦的象征之色。这样,我们就不会奇怪书中的海棠花为什么出现的频率如此之高,如可卿房中挂的画是《海棠春睡图》,贾芸为宝玉送礼送的是海棠花,众人起诗社的名字是海棠社,咏的也是海棠花。而作为海棠仙子的史湘云,则更是诸艳之冠,她有着海棠般丽富贵的容貌,也有海棠般豪放不羁的个性,更有海棠般贪睡的习惯,简直是花人合一,美仑美奂。
二、判词中“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的“山中高士”当指湘云,而也只有她才有“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的风格,也才能“厮配得才仙郎”(指宝玉),而所谓的金玉良缘也不只应是金锁和通灵宝玉的对应,还有金麒麟和通灵宝玉的对应。
三、小说中曾多次在诗词中暗示湘云为书的收尾人,如:她和黛玉联句时说的“寒塘度鹤影,(湘云),冷月葬花魂(黛玉)”;如“闲庭曲槛无余雪”(指宝钗)“流水空山有落霞”(指湘云,其号为枕霞旧友)。也许他是为了说明只有率真才能长久的道理吧。
那么说,宝钗与黛玉在宝玉心中就没有地位了吗?并不是这样,其实,钗黛只是探春和湘云的理想化人物而已,她们间的对应比“晴为黛影,袭为钗副”的对应更深一些,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那样完美的人物,只有十几岁的女孩子能有那么深的城府和出众的才思?不是他们早熟,是作者把他们理想化了,而他们的原型便是探春与湘云。细究起来,湘云和黛玉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
一、二人的性格相似,都十分率真,且不工于心计。这点在第回表现最为明显。大家在一起看戏,凤姐见唱戏的戏子长得很柔弱,有些象黛玉,便说:此人看着面熟,别人也都猜到了是谁,但怕惹小性的黛玉生气所以不说,独湘云说象黛玉,结果让黛玉拂袖而去。
二、二人和宝玉的关系都十分亲密。从书中得知湘云小时也是在荣国府过的,并且经常和宝玉在一起,只是长大后离开了,所以众女儿中他对于黛玉和湘云最为关心。在上一细节中,宝玉先是向湘云使眼色,不让她说,后又去劝黛玉,将他们间的关系刻画得丝丝入扣,毫厘不爽。
三、二人均父母早亡,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湘云是“襁褓中,父母叹双亡”,根着叔叔婶婶一起生活,黛玉也是幼年丧母,继而丧父,根着外祖母一起生活。
史湘云宛若一株海棠花,如水般清丽、似云般飘逸,如霞般绚烂,俏然独立于红楼诸艳之中,成为大观园的春天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很赞哦! ()